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从源头上阻断"慢病"自然进程的《健康管理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容该《模式》致力于健康管理循环的不断运行,促进健康;健康管理循环紧紧围绕预防控制当今最主要的、因果关系清楚的、可变、可防、可治的健康危险因素。效果以发现健康危险因素为目的,改进健康检查,精选、规范了体检的内容,提高了慢性病健康危险因素的检出效率和成本效益。抓住不良生活行为方式、代谢紊乱现象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应用国人的数据和预测模型,进行个体和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制定慢性生活方式疾病《健康促进诊疗管理规范》,落实饮食运动量化管理、有效运动、能量平衡等非药物治疗。在社区和体检中心建立健康促进诊疗管理平台,实现了战略前移,重心下沉,防治结合,医患互动,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医疗费用,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呼吁政策系统也要实现战略前移,重心下沉。  相似文献   

2.
慢性心脑血管病的健康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保健需求也随之提高。心脑血管疾病不仅严重威胁人体健康,降低生活质量,而且造成医疗费用的急速上涨。尽管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手段正在不断增多,然而疗效进步有限,其死亡率和致残率仍居高不下;但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可以预防干预的,而且这己为发达国家的经验所证实。例如美国上世纪70-90年代是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的高峰期,为了保证其国民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已经成为威胁中国居民健康的最主要因素。慢性病造成的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已经上升到了85%以上。慢性病之所以越来越多,与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密切相关,行为问题也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主要因素。研究显示,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减少70%的过早死亡,而单纯的高超医疗技术只能减少10%的过早死亡。然而,最令人担忧的现状是:大家对自身存在的行为危险因素缺乏足够的行动。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飞行员慢性病患病趋势和管理现状,阐述飞行员慢性病管理的重要意义,探讨飞行员慢性病管理模式及长效机制,并提出相应建议。宗旨是,完善现有的航空卫生保障体系,充分调动飞行员主动参与和维护健康的自我效能,有效利用有限资源达到最大的慢性病控制效果,提高飞行综合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无锡市社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分布情况以及与常见慢性病患病的关联。方法 采样分层两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在江苏省无锡市开展慢性病防控社会因素调查,对34 865例调查对象分析当前不吸烟、非过量饮酒、健康饮食习惯、积极体力活动、健康体重和健康体脂6个健康生活方式分布情况及其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的关联。结果 无锡市社区居民平均保持3.1±1.2个健康生活方式,大部分人群保持2、3、4个健康生活方式,比例分别为23.8%、28.7%、24.6%。随着健康生活方式个数的增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的比值比(odds ratio,OR)逐渐降低(P线性趋势均<0.001)。和≤1个健康生活方式相比,保持≥5个健康生活方式的研究对象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OR值(95%CI)依次为:0.23(0.20~0.26)、0.49(0.40~0.61)、0.38(0.33~0.45)。健康生活方式个数与慢性病患病OR值的负向关联在低年龄组中更为明显:和≤1个健康生活方式相比,≥5个健康生活方式与高血压的OR值(95%CI)依次为:...  相似文献   

6.
随着传染病的有效控制,人类不健康行为和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人群中开展健康危险因素的调查,可为预防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为了解三峡坝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三峡大学医学院等于2005年4~10月组织开展了三峡坝区——宜昌市慢性病相关行为生活方式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健康管理产业的供给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健康管理产业的概念及内涵健康管理是一种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包括收集个人的健康及生活方式等相关信息,分析健康现状,对个人的健康发展趋势作出预测,提出个人健康改善的行动计划,对不同危险因素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指导。通过上述过程,达到改善健  相似文献   

8.
目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最主要的疾病。慢性病之所以越来越多,并成为国人的主要死因,与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告诉我们:若能早期干预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约80%的心脏病、中风、2型糖尿病和40%的肿瘤可以预防:健康生活行为方式可以减少70%的过早死亡,而单纯的高超医疗技术只能减少10%的过早死亡。  相似文献   

9.
浅论健康教育在慢病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常顺  邱民 《中国健康教育》2002,18(12):821-82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 ,一度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不再是医学革命的主要对象 ,取而代之的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简称“慢病”。慢病又被称为“生活方式病” ,主要包括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等 ,这类疾病频发于现代社会 ,具有病程长、预后差和并发症严重等特点。慢病往往与不科学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个人行为及恶劣的环境密切相关 ,可通过有效的手段加以预防。实践证明 ,健康教育在慢病防治中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地位和作用。提高对慢病的认识关键是健康教育目前 ,全世界慢病呈大…  相似文献   

10.
借“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塑造“健康北京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8月由北京市政府制定的《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以下简称“十年规划”)正式启动。北京市政府承诺,经过10年的努力,用健康促进策略应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的挑战,通过普及健康知识、动员市民参与健康行动、政府提供健康保障,实现“健康北京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上级批准于2008年4月29日成立了朝阳区健康管理中心。为了更好的探索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危险因素的新途径,预防慢病的发生,完善和充实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更好的实施、完成卫生部“维持健康体重和血压管理社区试行应用项目”,其下设四个社区分中心,为全国慢病的健康管理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在于个人的不良生活行为这一问题,驳斥了个人把维护自身健康的责任推向政府或把健康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医学科技上的错误做法,从个人自由、法律责任等角度论述了个人应该对自身的不良生活行为负责的主张,阐明了个人承担自身健康责任的方式在于缴纳医疗费用、缴纳不良行为的卫生附加费等经济责任方面  相似文献   

13.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是指以生活方式、环境危险因素为主引起的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慢病因其日趋严重的危害,备受全社会的关注,已成为21世纪全世界的卫生问题。1慢病的特点及流行概况1.1慢病的特点慢病一般无传染性;慢病早期无明显特异性的临床症状或体征,发现较晚;慢病治愈困难,基本上都是终生性疾病,病情迁延,轻者残疾,重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死亡。1.2流行概况世界上多个国家的学者、专家对慢病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分析、研究,发现流行概况如下:①慢病在总发病或死亡者中占绝大部分比…  相似文献   

14.
张学禹 《健康向导》2010,16(4):25-25
<正>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热量饮食、长期精神紧张、吸烟、过量饮酒、体力活动不足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也迅速扩大,随之而来的就是高血压的发病率增高。2002年中国高血压患者约1.6亿人,多数流行病学专家预测,2025年中国高血压患者有可能超过3亿人。更让人担心的  相似文献   

15.
“健康中国”战略对我国慢性病管理模式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文献资料及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慢性病管理模式的价值意蕴、慢性病管理的典型模式及慢性病管理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审视,探索“健康中国”背景下我国慢性病管理模式发展的优化路径。研究认为,我国慢性病管理存在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力度不足、专业医务人员数量紧缺、慢性病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不平衡及慢性病管理体系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基于此,结合“健康中国”战略的发展要求,提出优化路径:行稳致远——提高居民健康教育的力度,强基固本——推进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建设,互联互通——加快慢性病管理信息平台的开发,统筹兼顾——搭建慢性病管理的分级诊疗体系。  相似文献   

16.
许多慢性病的发生与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是提高健康状况的主要途径,也是慢性病防控策略的首选。通过健康教育使人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加快健康促进的步伐,是人群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7.
远离高血压8字箴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进入一种高热量饮食、少运动消耗、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由此造成高血压病的患病率逐步上升。调查显示,在35—74岁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7.2%,高血压病还会伴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人口老龄化、不良生活方式及肥胖人口增加均是导致高血压病增加的潜在危险因素。因此,通过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促进项目,对一些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从而有效地控制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任务。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5年7月在上海黄浦区豫园街道,对2个居委中35岁以上居民进行血压测量及问卷调查。应调查8 201人,实际调查7 132人,其中高血压患者1 395人,患病率为19.55%。按照患者入组标准(年龄35~79岁,长期居住等)分为综合干预组和自然观察组。干预组150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中山市某镇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为有针对性开展社区干预和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9—12月按照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中山市某镇抽取4个村(居委会),每村(居委会)抽取12个居民小组(自然村),抽取常住人口400名,按照《成人慢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住人口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体育活动与锻炼、饮食情况、体重控制、慢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居民血压、血糖、血脂水平以及慢性病的患病情况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暴露因素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400名调查对象慢性病患病率为23.25%,由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12.2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10.25%、哮喘7.50%、糖尿病2.75%、脑卒中1.25%、心肌梗死0.50%。182个居民小组(自然村),抽取常住人口400名,按照《成人慢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住人口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体育活动与锻炼、饮食情况、体重控制、慢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居民血压、血糖、血脂水平以及慢性病的患病情况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暴露因素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400名调查对象慢性病患病率为23.25%,由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12.2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10.25%、哮喘7.50%、糖尿病2.75%、脑卒中1.25%、心肌梗死0.50%。1845岁患病率4.93%,4545岁患病率4.93%,4569岁患病率46.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75,P<0.05)。男性吸烟率、被动吸烟率、饮酒率(63.27%、13.78%、35.86%)与女性(2.94%、29.90%、4.9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5.81、15.15、60.73,均P<0.05)。1869岁患病率46.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75,P<0.05)。男性吸烟率、被动吸烟率、饮酒率(63.27%、13.78%、35.86%)与女性(2.94%、29.90%、4.9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5.81、15.15、60.73,均P<0.05)。1845岁超重率14.80%,肥胖率0.90%;4545岁超重率14.80%,肥胖率0.90%;4569岁超重率27.12%,肥胖率5.0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28、4.98,均P<0.05)。1869岁超重率27.12%,肥胖率5.0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28、4.98,均P<0.05)。1845岁参加体育锻炼>30 min/d的7.17%,4545岁参加体育锻炼>30 min/d的7.17%,4569岁参加体育锻炼>30 min/d的13.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P<0.05)。有慢性病家族史中调查者慢性病患病率36.62%;无慢性病家族史中调查者慢性病患病率20.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5,P<0.05)。慢性病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吸烟、超重和肥胖、家族史4个变量(均P<0.05)。结论慢性病的发生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特别是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积极引导社区居民戒除不良的生活习惯,才能增进居民健康,降低慢性病患病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谭肸 《保健医苑》2008,(10):22-24
国家卫生部近日公布的《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主要情况》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饮食营养、环境状况等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尤其是人口城市化、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等诸多因素,城乡居民健康行为和疾病谱也发生了变化。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其他慢性退行性疾病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比例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76.5%上升到目前的82.5%。为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因的主要疾病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