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原因不明长期发热23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灿茂  张生立 《广东医学》1993,14(6):318-319
原因不明长期发热(FUO)是一组内科临床上常见而不易早期诊断的病症。本文分析我院1978年1月至1987年3月间符合FUO诊断标准的234例住院成人病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男133例,女101例,男女比为1.32:1。年龄15~75岁,40岁以下占65.2%。二、诊断标准:沿用Petersdorf等提出的标  相似文献   

2.
扁桃体炎是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常见疾病,也是引起小儿长期低热的病因之一。临床上往往应用多种药物治疗无效,使低热迁延不愈,2002年1月~2003年10月,我们应用阿奇霉素先静注,后口服治疗小儿长期低热性慢性扁桃体炎43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姚玉霞  崔丽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0):3705-3706
1临床资料 例1患者,女,58岁。主凶左腿痛1a伴发热1个月余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腿痛,尤以左膝以上至髋关节部疼痛剧烈,服用消炎痛及中药缓解,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以午后及夜间明显,体温波动于37.0℃~38.7℃,无盗汗,入院前3天出现左下腹疼痛,无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相似文献   

4.
原因不明的长期发热124例病因分析青岛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科(266042)袁成录,王彼得,袁政议,纪义国,赵桂欣,孟冬梅目前原因不明的长期发热仍是内科领域的疑难症之一。本文将我院1985年1月至1993年1月间住院的124例长期发热病人的病因进行分...  相似文献   

5.
6.
卢桂凤 《广西医学》2000,22(6):1363-1364
原因不明的长期发热 Fu0 是内科领域疑难病之一 ,患者病情往往重而复杂 ,进展迅速 ,虽经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检及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 ( 1) 。我们对在 1 992年 1月至 1 999年 1 2月期间收住院的 77例 Fu0 病例进行病因分析和进一步探讨。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来源于 1 992年 1月至 1 999年 1 2月在本院内科住院的患者。符合以下 Fu0 诊断标准 ( 2 ) :(1 )发热持续 3周以上 ;(2 )体温多次超过 38.5℃ ;(3)住院 1周内经常规检查仍未能确诊。 77例 Fu0 患者中男 2 1例 ,女 56例 ,年龄1 7~ 71岁 ,平均 36岁。 …  相似文献   

7.
不明原因长期发热 (feverofunknownorigin ,FUO)是指发热持续 3周以上 ,体温≥ 38.5℃ ,经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检及常规实验室检查后仍不能明确诊断者〔1〕。FUO是内科临床疑难病症 ,其病因复杂 ,易引起误诊和漏诊。我们对近 10年来收治我院内科 2 15例FUO病例进行回顾性病因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来源  1991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间 ,以发热为主收住我院血液内科、风湿科、心内科、消化科、肾内科、内分泌科的病例中 ,选择出符合FUO诊断标准者共 2 15例。其病例资料完整 ,部分病例出院后仍长期随访。1.2 一般情况  2 15例…  相似文献   

8.
9.
任晓红  戴世明 《实用医技》2008,15(3):334-335
目的:评价阿奇霉素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小儿肺炎的安全性。方法:统计分析我们自2003年3月至2007年9月使用阿奇霉素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小儿肺炎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阿奇霉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157例全部治愈,但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为24例。结论:阿奇霉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有疗效但有不良反应,要重视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
不明原因长期发热147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1995年1月~2 0 0 1年12月收治的不明原因长期发热(feverofunknownorigin ,FUO)患者14 7例临床资料加以分析,以提高临床诊断率。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4 7例,男82例,女6 5例,年龄14~76岁,平均4 7岁。符合下述诊断标准[1] :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38 5℃,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仍原因不明者。所有病例均做血、尿、粪及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测,并根据需要进行血清学、细菌学、体液、骨髓、影像学、组织活检及手术探查等。确诊的最终诊断方法为血清学和(或)细菌学检查5 3例( 38 7% ) ,体液或骨髓检查15例( 10 9% ) ,…  相似文献   

11.
陈建浩  胡国华 《河北医学》2001,7(8):693-695
目的:探讨小儿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符合FUO诊断标准的患儿76例。结果:76例中能明确诊断的72例,确诊率94.8%,未明确诊断4例(5.2%)。确诊病例中,感染性疾病42例(59%),结缔组织病12例(16.7%),肿瘤性疾病10例(13.8%),其它4例(5.4%)。结论:临床只要做到详尽而确切的病史采集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多数FUO是能明确诊断的;感染性痢疾、结 缔组织性及肿瘤性疾病是FUO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2.
崔炎增 《医学争鸣》2004,25(18):1727-1727
0 引言 奥扎格雷钠针为20世纪90年代国外用于临床的高效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脑梗死.为观察疗效,我们对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并与常规药物治疗组作对比,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张国珍 《中国热带医学》2006,6(4):626-626,619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长期发热(Fuo)患儿的病因及诊断。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符合Fuo诊断标准患儿52例。蛄果52例中明确诊断48例,未能确诊4例。确诊病例中,感染性疾病31例(64.6%),风湿性疾病12例(25.0%),恶性肿瘤3例(6.3%),其他疾病2例。结论大多数Fuo患儿通过临床经过年口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明确病因诊断;感染性疾病,风湿性疾病及肿瘤性疾病是本组Fuo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4.
98例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病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长期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的病因及诊断.方法 对该院2001年1月-2006年12月内科系统(包括感染科)住院的病例中,选择出符合FUO诊断标准者共98例,进行病因分析.结果 总确诊率为95.9%,其病因分布为感染性疾病(40/98,40.82%),风湿性疾病(31/98,31.63%).恶性肿瘤(10/98,10.20%),在上述三大疾病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分别为结核感染、成人Still病、淋巴瘤.结论 FUO的病因分布有一定的特异性,对FUO的临床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远隔缺血后适应(RIPC)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脑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1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脑梗死常规治疗)和RIPC组(常规组治疗基础上+RIPC),每组55例。比较两组疗效及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搏动指数(PI)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胱抑素C(CysC)和血清尿酸(UA)水平,记录脑缺血症状再发生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RIPC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和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NHI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Barthel评分升高(均P<0-05),且RIPC组和常规组NHISS评分和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m和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Vm均较治疗前升高,PI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RIPC组和常规组Vm和P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L-6、CRP和TGF-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IL-6、CRP均较治疗前降低,TGF-β升高(均P<0-05),且RIPC组和常规组IL-6、CRP和TGF-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ysC及U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CysC及UA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RIPC组和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脑缺血症状再发生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PC对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肯定,可发挥较好脑保护作用,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炎症反应,调节机体UA及CysC水平,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胡金花  关迎  张弘 《中外医疗》2014,33(7):195-198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进行查阅,2000年-2011年9月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公开发表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并辅以手工检索,对纳入的试验结果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19篇文献资料。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15,95%CI(3.25,5.30),P〈0.00001】。颅脑CT的变化中,治疗组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15,95%Ct(2.74,6.27),P〈0.000011。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4.52,95%CI(-5.82,-3.21),P〈0.000011。结论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葛根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余月明  施练迅 《广东医学》2001,22(6):534-535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28例,用维脑路通注射液静脉滴注作为对照组治疗27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动态观察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变化以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和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时间推移先升后降,治疗组血浆D-地聚体含量增高早、峰值低、下降速度快(P<0.05,P<0.01),治疗期间无出现症状加重和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葛根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有利于早期恢复脑血供,改善微循环,调节体内凝血-纤溶系统平衡,其疗效确凿,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发热原因和发热时机不明的发热患者的致热原因。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4周岁以上的发热原因和发热时机不明的发热患者198例,对其发热病因进行分析。结果198例发热原因不明的患者中感染病患者96例,占48.5%,肿瘤性疾病患者56例,占28.3%,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患者39例,占19.7%,诊断不明患者7例,占3.5%;感染性疾病发热患者病因分布结果显示,普通细菌和病毒感染、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脊髓膜炎、布氏杆菌感染、结核性胸膜炎、肝结核、伤寒患者分别占19.8%、15.6%、13.5%、11.5%、11.5%、10.4%、9.4%、8.3%;肿瘤性疾病发热患者病因分布结果显示,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骨髓瘤、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占42.9%、21.4%、14.3%、10.7%、10.7%;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患者病因分布结果显示,成人斯蒂尔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坏死性血管炎、多发性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别占28.2%、23.1%、15.4%、12.8%、10.3%、5.1%、5.1%。结论大多数发热原因和发热时机不明的发热患者中,感染性疾病最多,其次是肿瘤性疾病、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  相似文献   

19.
胡尚基  张京岚 《北京医学》1997,19(4):200-202
报告78例老年咯血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71例获得病因诊断,诊断率9产%。咯血原因中,肺癌48例,占61.5%。其它依次是:支气管扩张12例,肺炎11例,老年人肺结核发病率低。41例肺癌的病理分型显示,鳞癌30例,小细胞癌凶,为5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发病3d内并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治疗前后的对照评价。结果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残程度较常规治疗明显改善(P〈0.05),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