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丽萍  陈太珍 《临床荟萃》1997,12(6):255-256
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医院内感染之一,其发生率和病死率很高,已引起医学界的极大关注.本文通过对70例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病原学及细菌耐药分析,旨在更准确地指导抗生素的应用.1 实验过程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参照1990年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试行标准及原有慢性肺疾病的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从1994~1996年两年间选出符合条件的70例无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禁忌的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1例,女29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56岁.所有患者均有一种以上基础疾病,其中慢性肺疾病45例,恶性肿瘤12例,结缔组织病及应用类固醇激素者7例,机械通气者4例,糖尿病2例.70例患者平均体温为38.4℃(范围在36.8~39.5℃),平均WBC为15.O×10~9/L(范围6.1~47)×10~9/L).66例患者在进行纤支镜检查前均用过一种以上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2.
呼吸道真菌感染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从70年代的万分之0.5上升到80年代的万分之8.5,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近两年多来,我院诊断呼吸道真菌感染47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标本的采集方法 晨起清洁口腔后用3%双氧水漱口后留取第3~4口痰,机械通气患者及支纤镜检查者用无菌吸痰或支纤镜吸出物,将新鲜标本送做真菌培养。 1.2 临床资料 在我院1994年8月至1996年12月的住院病人中,根据连续三次以上真菌培养为同一菌株,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3.
医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分析医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发生率,菌种分布,易感因素和防治措施。为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3年间住院患发生医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病例。并进行跟踪调查。对相应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年内共发生医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205例。其感染发生率按年份统计分别为0.28%,0.34%和0.39%。居医院内同期深部真菌感染的首位,占58.53%。其中以白念珠菌感染率最高,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皆表明,医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常见易感因素为老年患,基础疾病,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以及侵袭性操作等。结论:医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白念珠菌是主要的病原菌。积极控制易感因素是降低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发生率的关键。早诊,早治是预防医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临床资料显示,呼吸道的感染是中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及时掌握呼吸道感染病原学新动向,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是内科面临的重大问题。我科医务人员将本院近年119例医院内获得性肺炎与431例社区性肺炎患者病原菌进行比较,发现病原菌的感染种类有了很大变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真菌感染是院内感染常见病原菌之一。近年来 ,由于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明显增加 ,据统计 ,占院内感染的 7 5% ,肿瘤病人发病率为 8% ,严重创伤、烧伤病人高达1 6%。美国国家院内感染检测中心的结果显示 :真菌感染在过去 1 0年中大约增加了 2倍 ,念珠菌属占78 3 % ,非念珠菌 7 3 % ,曲霉菌 1 3 % ,其他 1 3 3 %。90年代真菌性败血症占院内感染败血症的第 4位。真菌感染病死率为 2 9% ,念珠菌性败血症总死亡率为60 %~ 80 %。1 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非常困难 ,极易误诊。其临床表现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下呼吸道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学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对72例患者痰液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应用青霉素类、头孢类、喹诺酮类3种抗生素,足疗程最佳有效剂量共10~14d。结果:共培养出88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87%,革兰阳性菌9.6%。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但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亚胺培南敏感。结论:老年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性高,应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下呼吸道感染是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且与急性脑血管病的预后关系密切。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合并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 ,对急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及预后有积极的临床意义。现将本科2001年1月~2002年10月收治急性脑血管病合并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与病原学情况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急性脑血管病病例576例 ,均为本科2001年1月~2002年10月住院患者。其中脑出血患者255例 ,脑梗死患者321例。合并有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例53例 ,其中男39例 ,女14例。脑出血32例 ,脑梗死21例。年龄42~93岁 ,平均69.3…  相似文献   

8.
呼吸道真菌感染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章涛  滕维亚  宋绍辉 《临床荟萃》2000,15(10):447-447
我院1991年1月至1998年12月,住院患者中呼吸道真菌感染共110例,占同期医院感染的8.70%。现将其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10例呼吸道真菌感染中,男83例,女27例;年龄22~87岁,平均59.4岁,≥60岁者67例,占60.91%。住院日8~129天,平均28.2天。诊断标准:清洗口腔后咳出痰液涂片及培养连续3次以上查见真菌。1.2 真菌分类 本组通过痰培养出白色念珠菌102例,占90.73%;酵母菌4例,占3.64%;类星形念珠菌2例,占1.82%;假热带念珠菌1例,占0.91%;曲霉菌1例,占0.91%。单一真菌感染者13例,合并革兰阴性菌感染者72例,合并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革兰染色涂片镜检技术在临床微生物室呼吸道感染痰液标本培养检验中病原学诊断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19年9月送检的临床下呼吸道感染病患者痰液标本,标本前处理后革兰染色涂片,并行接种培养.分析革兰染色涂片检查结果、痰培养结果阳性率与在临床诊断治疗中的有效性.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深部真菌感染(DF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对我院1998年11月至2003年12月发生DFI的58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感染特点和治疗等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血液病中性粒细胞减少是DFI发生的最常见原因,其次为广谱抗生素的使用,第三为深静脉插管。DFI最常见的病原茵为白色念珠茵,其次为热带念珠茵,第三为曲茵,其余为近平滑念珠茵和组织胞浆茵。本组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两性霉素B(AmB)和大扶康治疗,总有效率达87.93%,病死率为12.07%。结论:针对以上有引起DFI发生因素的患者须警惕DFI的发生,及早预防,一旦怀疑或诊断及早地使用足够疗程的抗真菌药可明显减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病毒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住院患儿病毒病原检测结果分析,为临床提供病毒病原学诊断依据.方法 选择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5年12月~2006年11月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吸取鼻咽分泌物,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项呼吸道病毒抗原,分析其结果.结果 1,456例患儿送检标本中,阳性标本546例,占37.5%.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457例(83.7%),腺病毒(ADV)32例(5.9%).流感病毒A型(InfA)31例(5.7%).流感病毒B型(InfB)14例(2.6%).副流感病毒Ⅰ型(Pinf Ⅰ)10例(1.8%),副流感病毒Ⅱ型(Pinf Ⅱ)3例(0.5%).副流感病毒Ⅲ型(Pinf Ⅲ)1例(0.2%)RSV发病高峰在11月至来年2月,RSV感染多见于2岁以下,发病高峰年龄为6个月以内,男女发病比例1.70:1.结论 2005年12月到2006年11月苏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以RSV为主要病原.主要见于婴幼儿(尤其≤6个月),好发于冬春季节.  相似文献   

12.
慢性呼吸道疾病并发真菌感染12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老年慢性呼吸道疾病合并呼吸道真菌感染的认识。方法:对我院住院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合并呼吸道真菌感染1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呼吸道慢性疾病应用多种抗生素、高龄、住院日延长、有基础病,均易致真菌感染。结论:积极治疗基础病,合理应用抗生素,早治疗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13.
苏打水口腔护理预防呼吸道真菌感染的效果探讨   总被引:48,自引:3,他引:48  
呼吸科重症患者常并发呼吸道肺部真菌染,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威胁患者的生命为了寻求有效的预防方法,除合理应用抗生素,严格执行消毒事离措施外,我们采用了5%苏水对196年1月-8月期间的重症患者102人进行口腔护理,与1995年同期相比较,真菌感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作者分析了本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和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特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 (ARI)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 ,在发展中国家占儿童死亡率的 30 % ,严重影响小儿健康。因而 ,探讨 ARI致病微生物的构成特点 ,合理用药 ,对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尤为重要。据此 ,2 0 0 1年 112月对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的 197例 ARI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 (MP)、沙眼衣原体 (CT)、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腺病毒 (ADV)进行同步检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197例患儿包括肺炎、喘息性支气管肺炎 (喘支 )、急性支气管炎 (急支 )、咽支气管炎 (咽支 )、喉炎、扁桃体炎。诊断标准依据《实用儿科学》第 6版。年龄最…  相似文献   

16.
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呼吸科监护病房80例患者病原学和细菌耐药性特点。结果革兰阴性细菌占主导地位,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32.52%)、肺炎克雷伯菌(27.64%)、大肠埃希杆菌(16.26%);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8.93%)占主导地位;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性普遍升高。结论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占优势,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致病菌耐药性升高,加强综合防治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降低感染和细菌耐药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7岁以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的病原学分布。方法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1668侧7岁以下ARTI住院患儿新鲜痰液,细菌培养检测细菌,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呼吸道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rPCR)法检测人类偏肺病毒(hMPV)N基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MP)抗体。结果1668例患儿中,病原检测阳性1107例(66.4%),其中单纯病毒感染359例(21.5%),单纯细菌感染271例(16.3%),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222例(13.3%),混合感染255例(15.3%)。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为主(19.2%),人类偏肺病毒(hMPV)次之(12.0%);细菌则以肺炎链球菌为主(12.0%),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3.8%)。结论①本地区7岁以下ARTI儿童最常见病原是病毒,其次是细菌、支原体。②RSV是本地区冬春季低年龄婴幼儿ARTI的主要病原。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感染无流行迹象。本地区hMPV在2008年3~5月有一流行高峰。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是主要的细菌病原。MP感染多见于1岁以上儿童。混合感染则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  相似文献   

18.
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疾病,其病原种类复杂,不同病原引起的感染,临床特点不同,治疗措施与效果亦不同。因此,必须重视呼吸道疾病的病原学检查。2005年秋~2006年春,我们对本院接诊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患儿病原学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颐和医院收治的ARI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集患者痰液标本进行甲型流感病毒(INFA)、副流感病毒(PIV)、乙型流感病毒(INFB)、肺炎衣原体(CP)、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肺炎支原体(MP)等7项病原体的IgM抗体检测。分析ARI病原学种类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例ARI患者中检出病原体133例,占比66.50%(133/200),其中MP阳性率为57.89%,ADV阳性率为15.79%,INFB阳性率为10.53%,RSV阳性率为7.52%,PIV阳性率为4.51%,INFA阳性率为2.26%,CP阳性率为1.50%;在133例病原体中,混合感染38例,占比28.57%(38/133),其中MP+INFB感染14例,占比36.84%,MP+ADV感染9例,占比23.68%,MP+INFB+ADV感染8例,占比21.05%,PIV+MP感染3例,占比7.89%,MP+RSV感染2例,占比5.26%;133例病原体中,≥70岁阳性率占比89.47%...  相似文献   

20.
呼吸道真菌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条件性致病。本文对我院1992年1月-2004年12月住院的确诊为呼吸道真菌感染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