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对比新生儿桡动脉和股静脉采血的时间、成功率及损伤情况.方法:将12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观察组(桡动脉组)和对照组(股静脉组)各60例,对两组新生儿采血时分别记录操作时间、成功率和血管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5%,对照组为82%;平均采血时间观察组为3.14±1.61min,对照组为6.39±2.12...  相似文献   

2.
林碧云 《吉林医学》2015,(10):2157-2158
目的:比较新生儿桡动脉和股静脉采血穿刺的效果。方法:将采集血标本的2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其中观察组采取桡动脉采血穿刺,对照组采取股静脉采血穿刺,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及采血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00%,对照组为8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采血时间为(3.85±0.46)min,对照组为(6.77±1.32)min,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采血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00%,对照组为39.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高、采血时间短、采血不良事件发生率少、患儿疼痛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肘静脉采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采用肘静脉采血;对照组50例,采用股静脉采血,分别记录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标本合格率(无溶血或凝血)、采血时间、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观察组96.0%,对照组84.0%;标本合格率:观察组98%;对照组86%;采血时间:观察组4.0±0.98min;对照组6.0±1.42min;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观察组3.2%,对照组18.6%;两组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新生儿肘静脉采血比股静脉采血成功率高,操作用时少、标本合格率高(无溶血及凝血)、穿刺部位损伤小,是一种较实用的新生儿采血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肘静脉采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11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5例,采用肘静脉采血;对照组55例,采用股静脉采血,分别记录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标本合格率(无溶血或凝血)、采血时间、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 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观察组96.4%,对照组83.6%;标本合格率:观察组98.2%;对照组 87.3%;采血时间:观察组(4.0±1.05)min;对照组(6.2±1.38)min;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观察组3.6%,对照组18.2%; 两组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新生儿肘静脉采血比股静脉采血一次性成功率高,操作省时、标本合格率高(无溶血及凝血)、穿刺损伤小,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新生儿采血方法,家长易接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颞浅静脉与股静脉采血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颞浅静脉采血,对照组采用股静脉采血。分别记录1次穿刺的成功率及其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采血成功率为94%,对照组为80%;穿刺部位瘀斑发生率观察组为6%,对照组为20%;血肿发生率观察组为2%,对照组为1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生儿经颞浅静脉采血比股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宣艳 《广西医学》2010,32(6):746-747
目的探索一种方便、快捷、有效提高动脉穿刺成功率的动脉抽血方法。方法 140例新生儿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观察组70例采用桡动脉穿刺法抽血,对照组70例采用肱动脉穿刺法抽血。比较两组1次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穿刺部位皮下淤血等。结果观察组1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穿刺时间短、皮下淤血轻(P〈0.05)。结论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法采血1次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对新生儿损伤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股静脉斜穿刺采血和股静脉直穿刺采血对新生儿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将580例需取血进行化验的刚出生患儿和1个月以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使用股静脉斜穿刺术和直穿刺术采血,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股静脉斜穿刺采血时患儿面部表情,哭声,口周、鼻根皮肤颜色,采血侧下肢皮肤颜色与股静脉直穿刺采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斜穿刺1次采血成功率97%,穿刺操作时间5分钟,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8%,标本溶血率4%.直穿刺1次采血成功率为77.7%,穿刺操作时间为10分钟;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为20%,标本溶血率11%.结论新生儿股静脉斜穿刺采血比股静脉直穿刺采血对患儿机体影响小,患儿痛苦轻,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不易发生意外,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种适合新生儿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方法,以提高新生儿动脉采血成功率。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在我科因病情需要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新生儿150例,随机分为股动脉采血组、桡动脉采血组和头皮动脉采血组,每组50例,记录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标本合格率以及操作时间。结果:头皮动脉采血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标本合格率明显高于股动脉采血组和桡动脉采血组(P〈0.01),操作时间、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采血组和桡动脉采血组(P〈0.01)。结论:头皮动脉采血较股动脉采血、桡动脉采血具有操作方便、损伤小、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低、操作时间短、标本合格率高等优点,可作为新生儿动脉采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探讨51/2头皮针在门诊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方法 将101例新生儿采用单盲法分为实验组(桡动脉组)和对照组(股静脉组),其中实验组49例,对照组52例,实验组用51/2头皮针进行桡动脉采血,对照组用7一次性直针头进行股静脉采血.结果 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达93.88%,并发症少,为8.16%,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低为86.54%,并发症多达15.38%.结论 51/2头皮针适用于新生儿桡动脉采血.耗时少,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和压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划线定位斜刺法在新生儿股静脉采血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进行股静脉穿刺的24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128例与对照组112例,试验组采用划线定位斜刺法进行股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定位股动脉搏动进行股静脉采血,对比两组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及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结果:采用划线定位斜刺法进行股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高于传统定位股动脉搏动进行股静脉穿刺;血肿发生率低于传统定位股动脉搏动进行股静脉穿刺,且操作时间明显少于传统定位股动脉进行股静脉穿刺。结论:应用划线定位斜刺法进行股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定位股动脉进行股静脉穿刺法,且操作时间短,穿刺部位损伤小,是一种实用的新生儿采血方法,值的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住院的新生儿108例,在其家属知情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通过股静脉穿刺采血,观察组通过外周静脉采血,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采血一次成功率达到96.3%(52/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采血一次成功率达到81.5%(44/54);观察组新生儿在疼痛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安全、可靠,具有一次成功率高、疼痛度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新生儿股静脉引垂线斜角穿刺采血的方法。方法对214例需要行股静脉穿刺采血的新生儿按最小不平衡指数分组方法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10例)患儿用引垂线斜角穿刺法采血,对照组(104例)用传统的垂直穿刺法,比较两种方法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新生儿股静脉穿刺采血中,引垂线斜角穿刺法成功率为90.9%,垂直穿刺法成功率为73.1%。引垂线斜角穿刺采血法并发症发生率为5.4%,垂直穿刺法并发症发生率为22.1%。两种方法的一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引垂线斜角穿刺法直观、可行、实用,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优于垂直穿刺法,建议进行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采血在新生儿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需动脉采血行血气分析的患儿按分层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经股动脉的采血方式,而观察组则采用经桡动脉采血的方式,对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误穿静脉发生率、溶血发生率、血肿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采血方法在采血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误穿静脉发生率、溶血发生率、血肿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动脉采血中经桡动脉采血效果更佳,安全性能更高,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NICU低体重新生儿的股静脉采血方法。方法:将312例低体重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174例,对照组138例,实验组用5(1/2)~#头皮针,对照组用7#注射针头进行股静脉采血。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55%,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5(1/2)~#头皮针适用于低体重新生儿的股静脉穿刺采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穿刺与股静脉斜刺采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新生几分为100例试验组行桡动脉穿刺采血,100例对照组行股静脉斜刺采血.结果 桡动脉穿刺采血成功97例,成功率97%,股静脉斜刺采血成功89例,成功率为8996;桡动脉采血后紫绀瘀斑发生7例,标本溶血3例,股静脉采血后紫绀瘀斑发生19例,标本溶血16例...  相似文献   

16.
李慧荣  曹艳丽  张艳 《吉林医学》2011,32(13):2680-2681
目的:探讨新生儿及小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新型定位法,提高采血成功率。方法:对344例新生儿及婴幼儿随机分为两组,同时自行设制了股静脉穿刺采血针,试验组184例,根据股静脉在腹股沟横纹处的体表投射点,为股静脉穿刺采血定位点进行穿刺采血。对照组160例,应用常规股静脉采血方法穿刺采血。结果:两组比较,试验组穿刺成功率96%,对照组穿刺成功率48%,经统计学处理:χ2=8.86,P<0.01,差异具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并探讨了穿刺采血中的注意事项、适应证、禁忌证。结论:新的股静脉穿刺点体表定位法安全可靠,实用便捷,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蝶式体位联合股三角体表投影定位法在股静脉穿刺采血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该院收治的128例需行股静脉穿刺采血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蛙式体位触摸股动脉搏动定位法行股静脉穿刺采血,观察组采用蝶式体位联合股三角体表投影定位法行股静脉穿刺采血,比较两组采血时长、一次性采血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采血时长短于对照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3%,低于对照组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度为95.31%,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蝶式体位联合股三角形体表投影定位法应用于股静脉穿刺采血患儿可缩短采血时长,提高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和家长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其效果优于蛙式体位触摸股动脉搏动定位法采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传统的采血方法与利用划线定点法采血的成功率。方法将2008年1月~2009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195例新生儿分为两组,一组从桡动脉取血90例,随机分为对照A组40例,观察B组50例,另一组从股静脉取血105例,随便分为对照C组45例和观察组60例,比较两组传统的取血方法与划线定点法从桡动脉、股静脉采血的成功率。结果桡动脉采血A、B组比较(P〈0.05)、股静脉采血的C、D组比较(P〈0.01),有明显差异,结果证明采用桡动脉、股静脉划线定点采血的方法优于传统的取血方法。结论利用划线法确定桡动脉、股静脉穿刺点,能将穿刺点定位于一个误差最小范围,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观察组采取外周动脉采血,观察和对比两种采血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一次采血成功率80.0%,且观察组新生儿产生的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股静脉穿刺采血,外周动脉采血的一次采血成功率高,对新生儿造成的疼痛小,且有助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文探讨了提高新生儿一次性采血成功率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本科2010年收治的100例经桡动脉采血的新生儿病例作为观察组,将2000年收治的100例经股静脉及其他外周静脉采血的新生儿病例作为对照组,将两组病例一次采血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将两组进行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新生儿应用桡动脉采血的方法简便易掌握,能够明显提高采血的效率,保证采血质量,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