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2D-CDFI)多体位检测是诊断血管病变的首选方法。2000年4月至2004年6月,我们对89例临床诊断为外伤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行2D-CDFI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尿激酶注射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患肢注射尿激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溶栓、抗凝治疗效果。方法溶栓治疗4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对患肢每日注射尿激酶每日5×105U溶于50mL生理盐水中,5d~7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为后经症状、体征、下肢多普勒和彩色B超检查,痊愈16例(36%),有效27例(60%),总有效率96%。未发生出血征象。结论经患肢注射尿激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经临床确诊的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按照发病时间将血栓分型,观察血栓形成的部位、大小、回声、栓塞程度、彩色血流充盈情况等。结果 65例患者72条患肢中,左下肢血栓41条共计105个部位,右下肢血栓31条共计79个部位。急性期血栓共40例(45条),亚急性期血栓26例(27条),其中1例患者右侧胭静脉急性血栓,合并左侧股总静脉亚急性血栓。急性期血栓呈低回声,病变静脉管径明显增宽,探头加压血管不能压瘪,彩色多普勒显示阻塞处血流充盈缺损;亚急性血栓可呈强回声、等回声、偏低回声或不均质回声,管径粗细不均,管壁增厚粗糙、回声增强,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栓处彩色血流充盈缺损。结论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阻塞部位、程度及局部血流情况可做出及时诊断,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ADV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25例经临床证实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125例病例中,53例为髂股静脉血栓,39例为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其中左侧下肢发病率明显高于右侧下肢,所有病例均有特异超声图像.结论 超声检查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ADVT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患肢注射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5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进行溶栓、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经患肢注射尿激酶每日50万单位溶栓治疗4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7d为1个疗程。判断效果指标症状,体征,下肢多普勒和彩色B超检查。结果痊愈16例,占36%,有效27例,占60%,总有效率96%。无一例发生出血征象。结论早期明确诊断,积极施行溶栓治疗疗效好。经患肢注射尿激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多见于下肢,在急性阶段如不及时诊断和处理,将导致患肢残疾和/或血栓脱落造成相应器官栓塞,故下肢DVT及时诊断非常重要。本文对疑似下肢DVT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olor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谱勒超声(2D-CDFI)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30例 52条DVT进行2D-CDFI检查,平卧位检查股静脉、俯卧位检查腘静脉及小隐静脉.记录分析每一静脉节段纵切和横切观察资料.结果DVT超声可表现为腔内强弱不等回声和充盈缺损;CDFI示无血流信号或血流频谱变直.超声诊断符合率为60%(18/30).结论2D-CDFI是临床诊断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一个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在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老年患者,远离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对比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内径扩张、内膜增厚毛糙、血管压缩性差、管腔回声不清、静脉瓣功能异常,血流速度减低及侧支循环建立的超声检测结果。结果 120例患者中显示138条患肢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单侧85.00%,双侧15.00%。左侧71.74%,右侧28.26%。股静脉血栓比率最高,达到31.88%,骼静脉比率最低,为5.07%。治疗后,患者在内径扩张、内膜增厚毛糙、血管压缩性差、管腔回声不清、静脉瓣功能异常,血流速度减低及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均有所改善(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在综合治疗中具有评估价值,且诊断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9.
李耀烨 《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10):685-686,708
目的探讨静脉吸毒的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人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表现及图像特征,重点分析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方法对65例静脉吸毒AIDS病人下肢血管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图像特征进行分析与总结。所有病例均行磁共振(Magneto-impurity resonance,MIR)及X线静脉造影检查证实。结果发现股动脉硬化斑块28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51例;患肢左侧多于右侧。结论对静脉吸毒的AIDS病人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可发现下肢动脉及相伴静脉的病变部位及病变类型,对AIDS病人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具有可靠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骨折并软组织挫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线阵探头对217例下肢骨折并下肢软组织挫伤患者(A组)及481例单纯下肢骨折患者(B组)的双侧下肢深静脉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静脉血栓患者观察血栓部位、范围、血栓回声特征及血流情况.结果 A组下肢DVT 36例(16.6%),B组为38例(8.7%),A组下肢DVT发生率高于B组(P<0.05).A组发现小腿肌间静脉血栓12例(5.5%),B组为9例(1.9%),A组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B组(P<0.05).A组患者中累及下肢静脉两段及以上者16例(7.4%),B组为12例(2.5%),A组累及两段及以上静脉段的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 对于下肢骨折并软组织挫伤患者,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并确诊下肢静脉血栓部位及范围.  相似文献   

11.
魏娜  周秀芬  徐云 《山东医药》2005,45(6):59-60
1998年8月至2003年1月,我们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252例268条肢体。现报告如下,并探讨其病因、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D-二聚体在急性肺栓塞快速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快速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疑诊为APE的178例患者的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扫描肺血管造影或右心导管选择性肺动脉造影的临床资料、血浆D-二聚体浓度及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结果 APE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阳性者59例(96.72%,59/61),非APE患者阳性32例(27.4%,32/1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E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50例(82.0%,50/61),非APE患者DVT 6例(5.0%,6/1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78.7%,48/61)APE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阳性合并DVT,两项指标同为阳性时诊断APE的特异性99.1%,阳性预测值98.0%。血浆D-二聚体浓度阳性诊断APE的敏感性96.7%,特异性72.6%,阳性似然比3.54,阴性似然比0.04,阳性预测值64.8%,阴性预测值97.7%。结论血浆D-二聚体、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值得作为常规方法为快速诊断及治疗APE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彩色多普勒引导下经皮局部注射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随机分成3组,治疗组在彩色多普勒引导下用75万U的尿激酶注射到血栓局部与对照一组尿激酶75万U患肢静推和对照二组尿激酶全身持续静滴对比,观察栓塞血管再通情况和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血栓局部注射尿激酶组效果最好,副反应最少。结论在彩色多普勒引导下血栓局部注射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回顾性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为DVT的患者行彩超及上行性静脉造影检查。结果彩超检出阳性患者58例,99段病肢。超声诊断敏感性95%以上,准确性为97.8%。结论彩超对诊断DVT具有无条件、安全、准确及可重复应用等优点,以及选择疗效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气压治疗预防老年内科患者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wells评分达到高度可能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间隙充气加压泵(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预防,对照组采用低剂量的低分子肝素预防。通过比较两组间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AT-Ⅲ)指标数值的差异以及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深静脉血栓检出率。结果气压预防组与对照组D-二聚体值、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AT-Ⅲ)指标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压预防。气压预防组与对照组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深静脉血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PC能够预防老年内科患者静脉血栓(DVT),临床预防效果与低分子肝素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经皮血管腔内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疗效.方法 根据是否接受经皮血管腔内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将39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为支架组(21例)和非支架组(18例)两组.全部患者均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并经患侧腘静脉行接触性抗凝溶栓治疗,17例接受血栓消融(支架组10例).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支架组患者5日内患肢与健肢膝上、膝下15 cm处平均周径差改善更明显,治愈率和显效率明显好于非支架组(P《0.05).结论 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中支架辅助的血管腔内成形术能起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血栓形成的部位、范围及栓塞程度.结果 左下肢血栓34例,右下肢血栓17例,双下肢血栓2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无创、准确性高、敏感性高且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8.
王星  王磊 《山东医药》2007,47(23):50-51
对426条大隐静脉曲张(GSVV)患肢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行硬化术治疗患肢进行深静脉功能评价,分级并评估术后疗效。结果:①诊断为深静脉血栓36条、深静脉炎16条、动—静脉瘘3条,均行保守治疗;余371条患肢均行硬化术。②手术患肢中,与无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DVVI)及轻、中度DVVI者比较,重度DVVI者各静脉节段管腔内径、前向流速、平均反流速度、反流时间及总反流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术后1a复发率显著升高(P〈0.05)。认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GSVV选择性硬化术治疗中有重要应用价值,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朱小雷 《山东医药》2000,40(7):30-30
传统的大隐静脉转流术 (Palma手术 )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有效率较低 ,其原因之一是血管吻合技术较差。我们在 Palma手术中应用了显微外科技术 ,使 DVT的治愈率明显提高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56例 ,男31例 ,女 2 5例 ;年龄 2 3~ 74岁 ,平均 4 7.2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肢肿胀、胀痛 ,活动后加重 ,皮肤深青或有色素沉着。发病至手术时间 1个月至 2年半 ,平均 4个月。 56例均行上行性静脉造影确诊并显示患肢 (左下肢 4 8例 ,右下肢 8例 )有可供吻合的血管。术前行健侧肢体彩超检查 ,以了解有无可供转…  相似文献   

20.
血脂水平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霞  杨扬  齐宝庆 《山东医药》2010,50(11):95-96
目的探讨血脂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关系。方法208例下肢骨折长期卧床固定患肢者中108例出现DVT(观察组),表现为患肢肿胀,下肢多普勒检查示血栓形成,处于应激期阶段。另100例同期未出现DVT者为对照组。采用化学修饰酶法检测两组血脂指标。结果观察组LDL、HD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脂蛋白(a)[Lp(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Ox—LDL、LDL、HDL及Lp(a)水平升高与DVT有明显关系,降低血脂水平可降低DVT发生率,对于上述指标升高者可及时应用抗血栓类药物,以防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