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微透析技术及其在脑内药动/药效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脑微透析技术是从神经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实现连续在线监测活体脑内完整细胞外液物质(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动态变化的新型  相似文献   

2.
脑微透析技术是根据小分子物质可顺浓度梯度自由扩散的原理发展而成的可连续、活体对脑内特定部位细胞外液中生物化学物质进行采集的新型采样技术。凭借自身优点,脑微透析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药动学研究,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要综述脑微透析技术原理、特点及其在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脑微透析是一种微创取样技术,具有多位点、实时取样和可在线等优点,在脑部药物监测中越来越受到关注。脑微透析技术为脑部药物浓度的监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途径,可为新药研发与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在脑部给药系统研究中,特别是药动学及药效学研究中优势显著,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有关脑部微透析技术的特点及发展,介绍了脑微透析技术在药物监测研究中的进展,分别归纳了微透析技术在实验动物和临床患者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Wu XJ  Ling JJ  Fu X  Qin ZH  Zhang YF 《药学学报》2011,46(3):333-337
采用以稳定同位素为内标的微透析技术,研究清醒自由活动下大鼠脑局部药动学过程。健康SD大鼠为研究对象,以尼古丁(nicotine)为模型药物,以氘代尼古丁(deuterium labeled nicotine,DL-nicotine)为微透析(microdialysis,MD)的内标物。样品采用LC-MS/MS法检测,同时测定透析液中尼古丁及DL-尼古丁的浓度。数据分析采用DAS2.0软件。经皮给予尼古丁后,大鼠脑局部尼古丁的吸收和分布过程符合二室模型,其中t1/2α为170.31 min,t1/2β为263.30 min,AUC0-∞为2.75×105μg.L-1.min。DL-尼古丁可作为尼古丁的内标物进行探针回收率的校正;稳定同位素内标微透析技术可实现尼古丁在清醒状态大鼠脑局部药动学的研究,为戒烟方法的寻找及尼古丁经皮制剂的药动学-药效学相结合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南药学》2018,(2):148-151
目的研究大鼠腹腔注射丙戊酸钠后游离丙戊酸在大鼠血液和脑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血-脑双位点微透析技术结合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给药后240 min内各时间段大鼠血液透析样品和脑部海马区细胞外液透析样品中丙戊酸的浓度。数据采用DAS 3.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大鼠海马区细胞外液中游离丙戊酸达峰时间显著滞后于其在血液中的达峰时间,海马区细胞外液中游离丙戊酸的C_(max)和AUC_(0~∞)均明显低于血液中的响应值。结论本文建立的微透析技术结合柱前衍生化HPLC法可以成功用于丙戊酸在大鼠血-脑双位点的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微透析取样技术在中药体内分析中的应用,介绍微透析取样技术的原理、组成、探针类型、特点,重点阐述了微透析取样技术在测定脑、血液、皮肤等组织器官中中药有效成分浓度的应用实例。表明微透析取样技术在中药药效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微透析采样技术在抗乳腺癌药物方面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方法:参阅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微透析采样技术在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乳腺癌药物临床前和临床药理及药动学、PK-PD结合模型、联合用药合理性等方面研究应用广泛。结论:微透析采样技术结合现代成像技术,在乳腺癌肿瘤局部药动学研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罗通定经皮给药后,药物在大鼠脑、皮下、血管3个部位微透析液和尾静脉血浆的浓度变化。方法采用微透析技术取样,HPLC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脑、皮下、血管的微透析液的药物浓度以及尾静脉血浆的药物浓度,DAS2.0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罗通定20cm^2经皮给药后,在大鼠体内消除缓慢,脑、皮下、血管和血浆AUC0→10h分别为(387.19±162.81)、(245.97±74.60)、(211.41±65.19)和(1677.05±598.83)min·mg·L^-1。体内药物含量血浆中最高,脑微透析次之,血管微透析最低,经皮给药后的AUC脑/AUC血浆、AUC皮下/AUC血浆、AUC血管/AUC血浆分别为(23.45±6.51)%、(15.66±5.03)%和(13.87±5.84)%。结论微透析法能很好地应用于罗通定经皮给药后大鼠不同部位的浓度研究,反映脑、皮下和血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脑微透析技术在脑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脑微透析技术可用于采样脑内神经递质、神经蛋白和激素,并结合高灵敏度的微量化学分析技术对其进行定量分析,从而研究与中枢神经递质相关的疾病、病理及治疗方法等。本文介绍了脑微透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并对其在中枢神经递质如兴奋性氨基酸、乙酰胆碱、多巴胺、五羟色胺等及相关药物如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自由基清除剂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来,微透析技术在皮肤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日趋深入和广泛。皮肤微透析技术是应用半透膜两侧溶质被动自由弥散的原理,动态地监测真皮组织间液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浓度的新技术。本文就近10年来微透析技术在皮肤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微透析技术在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有关微透析技术在药物代谢和药动学研究领域中应用的现状入已取得重大进展。微透析技术除应用于动物模型中的研究外,在人体中的研究特别是临床应用方面亦在发展中,该项技术在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研究领域中有广阔应用前景,但微透析探针校正和对微透析取样获得的少量样品的分析方法是仍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综述目前在体微透析技术应用于神经药动学研究的实验室及临床结果。方法:检索近10年文献,综述评价。结果:微透析技术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动力学研究中具独特优势。结论:微透析技术在药物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广泛的实用价值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测定头孢拉定微透析体外回收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微透析浓度差法(减量法、增量法)和液质联用技术(LC-MS/MS)测定头孢拉定的体外回收率,并考察流速、浓度对回收率的影响,以探讨微透析技术用于头孢拉定体内药动学研究的可行性。结果 所建立的方法在要求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灵敏可靠。增、减量法测得的回收率无显著性差异。相同条件下,探针体外回收率随流速增大而减小,不受探针周围药物浓度的影响。结论 微透析技术可用于头孢拉定药动学研究,减量法可用于头孢拉定微透析体内回收率和药动学参数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延胡索乙素(THP)灌胃给药在清醒大鼠脑局部的药动学特性。方法:采用微透析采样技术,以清醒大鼠为实验模型,连续收集给药(40 mg·kg-1)后大鼠脑纹状体透析液,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THP浓度,经回收率校正后,用PK Solver 2.0药动学软件按非房室模型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THP在清醒大鼠脑局部的药动学参数t1/2为(2.0±0.46) h;tmax为(1.18±0.19) h;Cmax为(4 090.73±151.45) ng·mL-1;AUC0-inf为(15.05±1.02) ng·mL-1·h-1;MRT0-inf为(3.72±0.21) h。结论:所采用的微透析技术能实现活体连续取样,所建立的HPLC分析方法经方法学考察表明该方法精密度、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微透析-HPLC法适用于延胡索乙素在大鼠脑局部的药动学研究,为其脑部靶向制剂的开发与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同步测定经皮给药制剂在皮肤、血液中药动学的方法,研究苦参碱凝胶在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方法 应用经体外和体内回收率校正建立的基于微透析探针的皮肤血液双位点同步微透析系统,通过在皮肤和颈静脉植入探针,在大鼠腹部脱毛部位给予苦参碱凝胶,连续收集探针中12 h的透析液,并采用LC-MS微量检测技术测定探针透析液中的药物浓度。结果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双位点同步微透析药动学评价系统,大鼠皮肤给予苦参碱凝胶后,皮肤中的药物浓度、AUC值、半衰期均显著高于血液中药物浓度。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微透析结合LC-MS的取样及检测技术为经皮给药制剂的药动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以微透析法(microdialysis,MD)为采样技术的肿瘤化疗药物在体检测方法,并进行药动学研究。方法:以吉西他滨(GEM)为研究对象,大鼠为实验动物,采用尾静脉注射为给药方式,通过微透析技术进行血管内取样,对血药浓度进行在线、实时、连续监测,求算相关药动学参数。结果:GEM在大鼠体内血液中的探针回收率为(11.9±2.0)%,经大鼠尾静脉给药后GEM体内过程为二室模型,其消除和分布为一级动力学过程。实验过程中大鼠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微透析技术可用于活体动物体内GEM浓度的连续监测,提示微透析技术可用于抗肿瘤药物的局部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脑内微透析取样技术是一种连续灌注并采集活体动物特定脑区内灌流液的新方法。脑缺血及再灌期间脑细胞外液中兴奋性氨基酸、单胺类递质和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紊乱而致脑损伤。用微透析取样技术研究动物急性脑缺血及再灌后神经递质的动态变化 ,可真实地反映活体动物神经递质的变化情况。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微透析取样技术及其应用于脑缺血动物神经递质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芒柄花素、芍药苷血液和脑局部在体微透析方法。方法:采用增量法考察流速对芒柄花素和芍药苷回收率的影响,结合实际操作,确定流速和取样间隔;利用浓度差法(增量法和减量法)研究流速、浓度、温度对微透析探针体外回收率和损失率的影响,探讨反透析法用于探针体内回收率测定的可行性;将血液探针和脑探针分别植入大鼠颈静脉和脑纹状体,考察探针在10h内体内回收率的稳定性。结果:芒柄花素,芍药苷血液和脑探针体外回收率随着流速的增高而降低,综合考虑取样时间和取样体积,确定流速为1.5μL·min-1,取样时间间隔为20min;在相同流速和温度下,探针增量法回收率RR与减量法损失率RL近似相等,且探针回收率与药物浓度无关,说明可用反透析法进行体内回收率的测定;在大鼠体内微透析回收率考察中,血液和脑探针10h回收率保持相对稳定,但不同探针相对回收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结论:所建立的芒柄花素、芍药苷血液和脑微透析方法可用于大鼠体内和脑局部药动学研究,反透析法可作为同时研究芒柄花素,芍药苷探针体内回收率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吕允凤  胡欣  毕开顺 《药学学报》2008,43(11):1128-1133
本文结合脑内微透析技术与现代分析方法,考察川芎嗪对大鼠脑内乙酰胆碱释放的影响。采用脑内微透析技术进行取样,建立高效液相-串联四极杆质谱方法测定脑透析液中的乙酰胆碱含量。结果显示,川芎嗪皮下给药能够剂量相关地增加大鼠脑内不同脑区中乙酰胆碱的释放。该法能够准确反映药物对大鼠脑内乙酰胆碱释放量的影响,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吕莉  韩国柱 《医药导报》2013,32(7):910-915
通过查阅文献,综述近年来中药药动学研究中生物分析和实验技术的某些研究进展,包括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柱后荧光衍生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生物测定技术、细胞生物学技术和微透析技术等,以期为中药药动学的研究提供技术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