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和掌握湿化瓶的消毒效果,加强无菌观念,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2004至2006年采取定期和不定期对我院临床科室使用的湿化瓶进行采样监测。结果湿化瓶在临床使用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结论重视监测结果,找出污染原因,加强湿化瓶的消毒和管理,强化监督,减少用氧患者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医院灭菌制剂在输液热压过程中经常出现“炸瓶”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防患措施。省略“套层”升温升压过程,使蒸汽直接进入柜室,可因消毒室内输液瓶来经过一个雾化吸热过程而直接与蒸汽接触,造成瓶体受热不匀引起断底和灯瓶;另外也使管道残存冷凝水直接冲入消毒宣,引起进汽口区域炸瓶。因此套层升温升压步骤是必要的。在超温超压状况下,紧急关闭进汽阔或紧急开启排汽阀的做法将导致瓶内压力与柜内压力突然失去平衡,使瓶内输液瀑沸,引起瓶的爆炸。操作员应严守岗位,尤其保温保压时段不得脱岗。违反“缓排”规则是引起严重…  相似文献   

3.
徐珺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3):172-173
目的:探讨氧气湿化瓶清洗方法改进的效果和保存期限。方法:实验组湿化瓶用改进清洗方法即安必洁多酶清洗液清洗后消毒,对照组用传统方法即清水清洗后消毒,分别于消毒后60min、2,4、6d4个时间段进行肉眼观察和细菌学检测。结果:两组湿化瓶4个时间段的肉眼观察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湿化瓶在消毒后60min细菌学检测均无细菌生长,实验组在消毒后2、4.6d细菌总数均〈10 cfu/件,且未检出致病菌,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湿化瓶经多酶清洗液清洗消毒后有效地确保了消毒效果和保存期限,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氧气湿化瓶的有效清洗消毒方法。方法将2008年1月至12月湿化瓶清洗后抽检60件作为对照组,将2009年1月至12月湿化瓶清洗后进行干热处理抽检60件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的采样和细菌培养情况,分析清洗消毒效果。结果实验组清洗消毒后合格率100%。对照组清洗后合格率86.7%。结论氧气湿化瓶采用清洗后进行干热处理,易于储存,不易污染,可以达到接触黏膜的医疗用品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自制氧气湿化瓶消毒晾干架的使用效果.方法 选择集中消毒的氧气湿化瓶60个,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个.观察组使用自行设计的氧气湿化瓶消毒晾干架进行消毒、晾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将氧气湿化瓶放在大塑料桶内一一灌满消毒液消毒.观察2组工作效率、贮存不同时间段内细菌采样合格率.结果 观察组氧气湿化瓶贮存4、7、10 d细菌采样合格率均为1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0.0% (18/30),36.7%(11/30),20.0% (6/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消毒时湿化瓶浸满消毒液、消毒后冲洗湿化瓶、晾干所需的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4±0.3)min比(8.6 ±0.5)min,(2.1 ±0.3)min比(9.8 ±0.9) min,(1.2 ±0.3) min比(5.6±0.5)min],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自制氧气湿化瓶消毒晾干架,消毒、晾干、贮存氧气湿化瓶的效果优于传统法,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降低护理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呼吸机螺蚊管、呼吸囊面罩、吸引管道及瓶、吸氧管道及瓶是临床为患者常规用的一般诊疗用品,它与浅表体腔黏膜间接接触,属中度危险性诊疗用品,需采用中水平以上消毒方法,或采用一次性应用。为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我院自2005年,购置2台QPQ350型白象牌全自动多功能手术器械清洗机,配套器械清洗车、管道清洗车(多重用处),对全院使用中管道及瓶、面罩进行清洁、消毒,运行4a来,收到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氧气湿化瓶是临床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治疗工具,尤其是对呼吸功能较差,血氧浓度低于正常的患者使用较多,因患者患病期间抵抗力较差,致病菌会随着湿化瓶的污染而导致患者呼吸道的感染发生,因此做好氧气湿化瓶的集中消毒处理是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的重要保证。对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氧气湿化瓶的使用时间和消毒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氧气湿化瓶的持续使用时间和消毒方法的实验分析。方法将3个消毒监测阶段分为3个组。第1组为48份消毒后未使用的湿化瓶进行监测;第2组经改进消毒方法后的55份湿化瓶进行监测;第3组经改进吸氧装置各环节消毒措施后,对58份持续吸氧的湿化液每天做细菌监测。并对改进消毒前后的湿化瓶、湿化液及持续使用湿化液每天监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消毒后未使用的湿化瓶和持续使用后第1天的湿化液的细菌监测合格率,改进消毒方法前后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5;第3组持续吸氧后湿化液每天做细菌监测,第6天与第1天的细菌数经X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氧气湿化瓶持续使用有效期限为5天,湿化瓶、湿化液改进消毒方法后细菌监测合格率明显高于改进前。结论实验表明,氧气湿化瓶持续使用的第6天必须更换消毒,改进吸氧装置的消毒方法,定时更换消毒湿化瓶,既能减少吸氧患者感染的机会,有效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又能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达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吸氧是一项常用的护理操作,用过的湿化瓶需要清洁擦干消毒后备用。但湿化瓶长期使用后易在内壁上生成一层碱性水垢,不易清除。通常用毛刷刷洗或用食用醋刷洗。用毛刷很难除掉湿化瓶内壁的水垢,并且会留下刮痕,尤其对窄口的湿化瓶除垢难度更大。醋虽能除垢,但醋浸泡时间长,也起不到消毒的作用。2000年始,笔者用0.2%过氧乙酸消除湿化瓶上的水垢,既能消毒又能快速除垢,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氧气湿化瓶是一种连接氧气供应渠道与患者之间的重要器材,其主要作用为对患者吸入氧气的加湿放置气体对患者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增加肺泡活性,并能够为医务人员提供直观的吸氧动态观察以及流量的调节依据[1]。氧气湿化瓶主要由滤芯、瓶壁、湿化液组成,在吸氧过程中易产生细菌的滋生,若缺乏有效而规范的消毒管理措施,极易导致患者院内交叉感染等不良结局的发生[2]。既往对氧气湿化瓶的消毒主要由临床科室应用消毒剂进  相似文献   

11.
氧气湿化瓶污染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氧气湿化瓶采样培养,了解氧气湿化瓶的污染情况。方法 按常规无菌操作规范,采集洗涤液或瓶内液培养分离细菌。结果 氧气湿化瓶污染严重,污染菌主要为不动杆菌、产碱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 氧气湿化瓶污染是医院感染潜在的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对湿化瓶的定期更换和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为减少用氧患者呼吸道感染机会,对氧气湿化瓶常规消毒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2.
洗胃机管道及过滤瓶的消毒处理和效果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松丽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7):2611-2612
我院于2005年1月~2006年11月,对使用后的洗胃机连接管道及过滤瓶的消毒前和消毒后,分别作了随机抽样检测30份,监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快速清洗、消毒医用氧气湿化瓶时,发现湿化瓶上黏贴计时贴的胶洗不掉,用去除法很浪费时间、人力,如去除不净影响湿化瓶消毒效果。我院实施用氧规范化管理后,这一问题得到有利的解决。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很多抗生素产生菌的摇瓶发酵水平与生产罐发酵水平不相平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可以认为有两个:一是培养条件的差异,如生产罐带有搅拌、通气装置等;二是培养基质量的差异,如生产罐消毒的方式、升降温时间等。因此,有必要设计一套摇瓶跟踪试验,以找出造成摇瓶发酵与生产罐发酵水平差异的原因,进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作者曾采用如图所示的摇瓶跟踪试验,对几种抗生素生产的差异进行了考察,发现:1)培养基的消毒质量对抗生素的发酵单位影响很大,即在摇瓶中消毒的培养基质量优于在生产罐中消毒的培养基质量;2)生产罐的发酵培养条件优于摇瓶发酵培养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质量管理在临床护理安全中的重要性,为提高医院消毒供应室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卫生部统一标准,对我院消毒供应室进行标准的质量控制,调查质量控制前后2年时间内科室满意度、清洗合格率、物品包装合格率、灭菌合格率.结果 实施质量管理前,临床护理事故共计发生60次,科室满意率为74%,清洗合格率75%,物品包装合格率为70%,灭菌合格率74%;实施质量管理后事故共计发生10次,各项指标明显高于质量管理前,尤其是灭菌合格率达到98%.结论 建立完善的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标准,可以提高临床护理安全,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有着建设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改良式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在降低复用消毒物品交叉感染中的效果.方法 统计我院使用改良式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期间500个复用湿化瓶(观察组)的清洗消毒效果以及交叉感染的情况,并将其与使用人工清洗消毒(对照组)500个复用湿化瓶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的清洁度、消毒效果的合格率以及损耗率.结果 对照组的清洁度和消毒效果的合格率分别是94.0%、96.0%;观察组的清洁度和消毒效果的合格率都是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损耗了6个复用湿化瓶,损耗率为1.2%;对照组损耗了38个复用湿化瓶,损耗率为7.6%.观察组的损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式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操作简便,能有效提升复用消毒物品的清洗、消毒效果,降低损耗率,具有较好的实用性、重现性.同时起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加快了工作效率,为医院开展感染管理工作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控制措施,应加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王志芹  朱英杰 《哈尔滨医药》1998,18(2):F003-F003
煤矿烧伤多因井下有明火或因瓦斯大量突出磨擦自然发火引起瓦斯或煤尘燃烧爆炸所致,一般为多人,且伤势较重;医院常常要组成若干抢救小组,迅速投入抢救,并进行精心护理。报告如下。1 烧伤病房的准备 一旦有烧伤病人,必须住进专用烧伤病房,室内的墙、床、小桌及地面要用来苏尔消毒,床单、被面用高压灭菌,另备消毒巾若干条,用紫外线空气消毒灯,必备红外线局部照射灯,专用血压计、体温计、各种表格纸、急救药品及常用药、注射器、点滴瓶,组织专门抢救护理人员。  相似文献   

18.
近来杭州市有几所医院的制剂室,连续发生几次高压消毒锅在消毒大输液时的爆瓶事故,情节严重,亟应吸取教训,为了防止事故再次发生,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以供参考。一、加强制剂管理工作,遵守省卫生厅颁发的"制剂管理暂行规定"及时检查督促。二、消毒员必须由制剂室推荐,经药剂科主任考核确能胜任消毒工作并经院  相似文献   

19.
氧气湿化瓶系统消毒管理监测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院的氧气湿化瓶是一个极易带菌的感染源,而因此造成医院感染已被临床所证实。目前,各医院对湿化瓶的消毒已引起重视,有的已采用一次性湿化瓶。对湿化瓶的研究,也有报道。这对控制因氧气湿化瓶污染而引起的医院感染有积极意义。氧气湿化瓶系统是指流量表—过滤管—湿化瓶—湿化液,它是一个整体,仅考虑某一方面,就不能根本上消除感染隐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Cable—Pin系统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26例粉碎性髌骨骨折行Cable—Pin内固定手术。术中选择2枚Cable—Pin固定主要骨折块,将钢缆行“8”字固定,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有无骨折不愈、移位、Cable—Pin松动、皮肤刺激,用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标准判定膝关节功能好坏。结果本组26例患者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无感染发生.骨折全部愈合,无螺钉松动和皮肤刺激等并发症。膝关节功能评定:30—28分16例,20—27分10例(用优良等表示),优良率为100%。结论Cable—Pin系统对粉碎性髌骨骨折固定牢固可靠,是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