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流式细胞术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表面活化标志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 (FCM)测定的血小板活化指标与冠心病 (CHD)的关系。方法 :利用 FCM和单克隆抗体测定 31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 )、6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 )和 2 5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患者的外周血中血小板糖蛋白 CD62 P、CD63和凝血酶敏感蛋白 (TSP)的阳性表达率 ,并与 39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FCM可简单、迅速地检测血小板的活化功能 ,CHD患者 CD62 P、CD63和 TSP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在 CHD患者中 ,UAP组和AMI组的 CD62 P、CD63和 TSP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 SAP组 (P <0 .0 5) ,AMI组又高于 UAP组。结论 :CHD患者血小板活化是导致血小板功能亢进的原因 ,并参与了 CHD尤其是 UAP和AMI的病理过程 ;FCM是测定血小板活化功能既准确又可靠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和心绞痛患者血液中血小板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血小板的变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对 1 0 2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心绞痛患者及 36例对照组中血小板的变化进行研究比较。结果 血小板计数 (PLT)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与 AMI组第 1次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 ,UAP组第 2、3次结果明显高于其他各组 (均P<0 .0 1 ) ;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 :患者组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AMI组明显高于 UAP组 ,UAP组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 (均 P<0 .0 1 ) ;UAP与 AMI组第 1次与第 2、3次明显差异 (P<0 .0 1 )。结论 血小板数量和 MPV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监测它们的变化并强调对 UAP应延长血小板监测时间 ,对预测和防治冠心病的发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型 (PAI 1)及血小板活化功能的临床意义。  方法  测定 87例老年UAP患者发作时的血清PAI 1水平与血小板活化因子CD62p活性 ,并与 89例健康对照组比较。  结果 UAP组的PAI 1的水平 (99.77± 3 2 .95 ) μg·L-1较对照组 (5 5 .0 0± 2 1.2 3 ) μg·L-1明显升高 (P <0 .0 1) ;而CD62p活性 (12 .5 6± 4.66) %较对照组 (6.3 3± 2 .3 8) %也有显著升高 (P <0 .0 1)。  结论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与PAI 1水平和血小板活性增高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血清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水平的变化 ,并进一步探讨其与血小板激活及内皮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液相竞争放射免疫法检测 2 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 AP组 )、2 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SAP组 )及 2 0例正常对照组 (NC组 )血清 GM- CSF浓度 ,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其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 WF)及 P-选择素含量。结果  U AP组血清 GM- CSF、血浆 P-选择素、v WF的水平明显高于 SAP组及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1)。SAP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虽均升高 ,但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U AP患者血清 GM- CSF分别与血浆 P-选择素、v WF呈正相关 (r=0 .5 83及 r=0 .5 74 ;P均 <0 .0 1)。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 GM- CSF浓度升高 ,其可能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激活和内皮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比较UAP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活化状态。方法选择住院确诊的UAP患者55例,分别于服药前、服药1周后、服药1月后空腹抽血,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活化状态。结果UAP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CD63、CD62P、凝血酶敏感蛋白(TS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服药前与服药1周及1月后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CD63、CD62P、TSP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不仅抑制了血小板的聚集,而且还抑制了血小板的活化,这一作用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活化血小板检测在冠心病中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活化血小板的水平并了解其在不同类型冠心病中的意义。  方法 选择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正常者各 2 0例。应用流式细胞技术 (CD62p)测定其活化血小板水平。其中有 2 2例行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造影检查。  结果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CD62p水平为 (2 1 72± 7 5 ) % ,较稳定型心绞痛 (10 2 2± 5 2 ) %明显升高 ,且较正常组 (5 82± 2 5 ) %高 ,3者比较有统计学显著差异 (前 2者比较P <0 0 1,后 2者比较P <0 0 5 )。且冠脉病变越重 ,CD62p水平越高。  结论  冠心病患者尤其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D62p水平增高 ,对病情判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循环中核因子κB(NF κB)活性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 76例入选患者周围血白细胞中NF κB的活性。分为对照、稳定型心绞痛 (SAP)、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急性心肌梗死 (AMI) 4组。结果 对照组NF κB活性为 ( 0 6 1± 0 35 ) μg ,稳定型心绞痛 (SAP)为 ( 0 5 9± 0 39) μg ,两组比较P >0 0 5。在 0~12h、12~ 2 4h、2 4~ 4 8h、1周时段UAP患者NF κB活性分别为 ( 1 12± 0 10 ) μg,( 1 4 1± 0 18) μg ,( 1 18± 0 13) μg ,( 0 82± 0 18) μg。AMI各时段NF κB的值分别为 ( 1 2 8± 0 14 ) μg,( 1 6 9± 0 4 1) μg ,( 1 5 5 ± 0 4 5 ) μg ,( 0 89± 0 0 6 ) μg。对照组和SAP组分别与UAP组、AMI组各时段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NF κB在ACS患者循环中活性增高 ,与ACS患者急性心肌缺血事件有密切的关系 ,可能反映冠心病病情的活动情况 ,并在UAP及AMI中有不同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8.
有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 ,包括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血清胆红素的浓度变化的研究不多 ,本文通过回顾分析近几年的临床资料 ,对此作初步探讨。1 对象与方法2 0 0 0~ 2 0 0 3年住院冠心病患者共 1 2 0例 ,均符合 1 979年WHO诊断标准 ,分为 3组 :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 38例 ,男 2 8例 ,女 1 0例 ,年龄 45~ 81( 5 2± 1 0 )岁。ACS组 82例 ,其中UAP者 42例 ,男32例 ,女 1 0例 ,年龄 38~ 78( 5 1 .2± 1 1 .2 )岁 ;AMI者 40例 ,男 32例 ,女 8例 ,年龄 35~ 75 ( 5 3± 1 1 .6)岁。正常对照组 45例 ,…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国产氯吡格雷和进口氯吡格雷对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比较两药抗血小板作用的优劣及其安全性。方法  4 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其中国产氯吡格雷组 2 0例 ,进口氯吡格雷组 2 0例。另选健康对照组 10例。两治疗组分别于服用氯吡格雷前、服用氯吡格雷 30 0mg 2h后及服用氯吡格雷 75mg1次 d 1周后抽血查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活化指标。结果 UAP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活化状态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治疗前国产和进口氯吡格雷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活化指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治疗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血小板的活化在UAP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国产和进口氯吡格雷均有良好的抗血小板作用 ,两者抗血小板聚集和活化的作用相似 ,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 A(PAPP A)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的关系。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 (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6 1例 ,其中ACS患者 4 6例 ,包括急性心肌梗死 (AMI) 16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30例 ;稳定型心绞痛 (SAP) 15例 ;另设CAG排除冠心病患者 2 4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PAPP A浓度。结果 :ACS患者组、SAP组、正常对照组血清PAPP A浓度分别为 (2 1.10±6 .95 )、(15 .2 1± 3.87)、(15 .5 0± 3.18)mIU/L ;此外 ,ACS组内AMI和UAP者血清PAPP A浓度分别为 (2 4 .79± 7.88)、(19.13± 5 .6 0 )mIU/L。SAP组与AMI及UAP者之间PAPP A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和P<0 .0 5 ) ,SAP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AMI与UAP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血清PAPP A水平与C反应蛋白、白细胞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小板计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ACS患者血清PAPP A浓度明显升高 ,与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提示其有助于冠心病的危险分型 ,可作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心绞痛患者血肿瘤坏死因子及C反应蛋白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C反应蛋白(CRP)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38例UAP、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30例健康者血清中TNF-α和CRP含量。结果:①UAP患者血TNF-α和CRP水平均较SAP患者及健康者显著升高(P<0.01),SAP组的也高于健康组(P<0.01);②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CRP与TNF-α之间有显著正相关(r=0.62,P<0.01)。结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存在炎性细胞活化和炎症反应,TNF-α与CRP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病变不稳定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卡维地络对心绞痛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我科住院冠心病共 4 8(男37)例 ,其中稳定型心绞痛 (SAP) 2 2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2 6例 ,随机将SAP、UAP二组病人各分为治疗组 (给予卡维地络 10mg口服 2 /d术前 7d起使用 )及对照组 (给予美托洛尔 12 5mg口服 2 /d术前 7d起使用 ) ,分别于服药前及手术前采集股动脉血样 ,用FCM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股动脉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表达水平。结果 SAP患者服药前卡维地络组与美托洛尔组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CD11b表达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UAP患者卡维地络组与美托洛尔组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CD11b均高于SAP患者 (P <0 0 5 ) ,服药 7d后UAP组中性粒细胞CD11b卡维地络组明显低于美托洛尔组。结论 不稳定心绞痛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均显著高于稳定心绞痛。卡维地络降低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表达的主要机理可能是减少了中性粒细胞活化 ,而对单核细胞的影响尚有待评估  相似文献   

13.
炎症反应、肺炎衣原体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炎症反应、肺炎衣原体 (chlamydiapneumoniae ,Cpn)感染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稳定型心绞痛 (SAP)各 30例及正常健康者 2 0例作研究对象。应用微量免疫荧光法检测其血清Cpn特异性抗体IgG、IgM滴度 ,酶联免疫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 ,散射免疫浊度法检测C反应蛋白 (CRP)水平。结果 :①UAP组TNF α、CRP水平均高于SAP组和正常组 ,其中 ,TNF α水平SAP组高于正常组 ,但CRP水平SAP组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且 ,TNF α与CRP呈直线正相关。② 3组Cpn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3.3%、6 0 .0 %和 35 .0 %,UAP组高于SAP组和正常组 ,但SAP组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 3.3%、2 6 .7%和 2 5 .0 %,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IgG抗体阳性者血清TNF α、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阴性者 ,IgM抗体阳性者和阴性者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Cpn慢性感染与UAP发生密切相关 ,其参与UAP的可能机制是 :Cpn感染诱导TNF α和CRP产生 ,刺激机体炎症反应 ,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损害 ,从而促进U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其自身抗体(ox-LDL Ab)与冠状动脉痉挛(CAS)的关系及调脂治疗对其影响.方法:58例经乙酰胆碱激发试验诊断为CAS患者根据入院时心绞痛的临床特点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其中SAP26例,UAP32例,并与乙酰胆碱试验阴性的非痉...  相似文献   

15.
许宏珂  金维良 《山东医药》2008,48(11):67-68
研究对象为同期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UAP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SAP组)各40例,选择4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各组均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及双侧颈、股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UAP组左右颈、股动脉血管后壁内膜中层厚度(IMT)、高级别斑块数、斑块积分(Crouse积分)、斑块指数及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均<0.01).认为血清hs-CRP检测联合颈、股动脉超声检查对UAP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比值(MPV/PLT)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部冠心病患者311例为观察组,其中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并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观察组和对照组PLT、MPV,并计算MPV/PLT...  相似文献   

17.
银杏叶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志荣  张美芳 《心脏杂志》2003,15(2):182-183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极易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或猝死 [1 ] 。目前多主张使用抗凝疗法 ,作者自 2 0 0 0 - 0 9~ 2 0 0 2 - 10应用银杏叶片治疗 UAP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对象和方法 根据 2 0 0 0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 UAP诊断和治疗建议 [2 ] ,选择 UAP患者 10 0例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5 1(男 31,女 2 0 )例 ,年龄 4 5~ 76 (5 7± 6 )岁 ;病程 8± 5年 ;其中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 2 3例 ,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 2 4例 ,自发性心绞痛 4例 ;并发高血压 17例 ,高脂血症 13例 ,糖尿病 11例。对照组 4 9(男 2 8,女 2 1)例 ,年龄 4 7~ 7…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3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AMI组)、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UAP组)、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SAP组)及对照组(40例)作为入选对象。采用免疫比浊法测hs-CRP,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sICAM-1。结果 AMI组和UAP组血清hs-CRP和sICAM-1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对照组(P0.05),AMI组和UAP组之间血清hs-CRP和s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hs-CRP和sICAM-1水平与ACS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反映斑块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中黏附分子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关系。方法:对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和50例UAP患者,分别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的性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的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VCAM-1)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水平。结果:UAP组颈动脉斑块以脂质斑块为主(52.1%),SAP组主要为纤维性斑块(50.9%)。UAP组患者血清中sVCAM-1和sICAM-1均明显增高,与S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AP与颈动脉硬化不稳定斑块及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的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蛋白激酶B的活性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蛋白激酶B是一种丝氨酸 苏氨酸类蛋白激酶 (PKB AKT)。PKB在血小板聚集中起重要的作用 ,可能有维持血小板活化的功能。本研究通过测定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PKB的活性变化 ,探讨PKB与血小板活化的关系 ,研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机制。1 资料与方法 :( 1)对象 :2 0 0 1年 3月~ 11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组 30例 ,男 19例 ,女11例 ,年龄 ( 6 8 7± 4 7)岁 ,其中高危险组 9例、中危险组 2 1例 ,符合 1989BraunWaldUA分类 ;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32例 ,男 2 0例 ,女 12例 ,年龄 ( 6 8 3± 5 2 )岁 ,符合 1979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