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各种影像表现,重点是确定X线和CT表现以及MRI表现在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搜集了经临床追踪或手术病理证实25例患,25例全部摄平片,其中12例行CT检查,5例行MRI扫描,并分析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CT、MRI特点。结果 25例共30个病灶,其中16个位于股骨下干骺端,5个位于股骨近端,4个位于胫骨近端,3个位于腓骨干骺端,1个位于尺骨下端,1个位于锁骨。单骨单发21例;多发4例中,单骨双发一例,双骨单发2例,3骨单发病灶1例。X线表现;缺损的大小为0.6~36cm,病灶位于干骺端皮质内或自骨皮质膨向髓腔,呈卵圆形、分叶状或“泪滴”状偏心性骨皮质缺损区,病变长轴与骨干平行,病灶表面可无骨壳,周有骨性硬化边,局部皮质可膨大变薄或毛糙,无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部分缺损内有纵行骨性分隔。CT表现12个病灶为皮质内囊状或不规则无膨胀骨质破坏区,外侧骨壳完整或缺损,邻近骨质无骨膜反应,28个病灶邻近软组织无肿胀,仅两个有轻微肿胀。MRI:5例MRI表现T1WI、T2WI均为低信号,周边硬化缘更低。30个病灶随访观察,无1例病灶扩大或出现新病灶,18个病灶随访复查逐渐被增生骨质填充缩小,8个病灶无变化,4个病灶经复查,病灶完全消失。结论 X线、CT和MRI对纤维性骨皮质缺损能进行准确诊断,观察随访可了解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转归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各种影像表现,评价X线、CT、MRI对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临床追踪或手术证实21例患者,其中15例摄X线平片;10例行CT扫描,5例行MRI扫描,分析X线、CT、MRI影像特点。结果:21例共22个病灶,其中股骨远侧干骺端13个,胫骨近侧干骺端6个,股骨近侧干骺端2个,肱骨下干骺端1个。单发20例,对称发生1例。X线表现:病灶呈类圆形、椭圆形、泪滴状或不规则形,骨质缺损区,病灶长轴与骨干平行,边缘可见硬化边,病灶切线位上可见杯口状或碟状的骨皮质缺损,局部未见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胀。CT表现:位于骨皮质表层或骨皮质内的不规则骨质破坏区:CT值40-69HU,病灶局部可见骨皮质缺损,内缘可见硬化环。病变均无骨膜反应,周围软组织未见肿胀及钙化。MRI表现:4个病灶在T1WIT2WI上均呈低信号,1个病灶呈T1WI上低信号,T2WI上高信号,边缘皆有更低信号线环绕。19例(20个病灶)经随访观察,11个病灶缩小,8个病灶未见明显变化,1个病灶消失。结论:FCD通过影像检查可以确诊。X线平片是检查的首选方法,但CT、MRI比平片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跟距骨桥的形成机制与解剖形态特点。方法:本组25例均摄正侧位X线片,其中4足行CT横断扫描,10足行斜位X线点片,单侧21例,双侧4例,共有跟距骨桥29足。结果:关节增生硬化型:共17足,X线平片上可见跟、距关节内侧的骨性突起,跟、距骨的异常骨块表面光滑、致密,距骨内结节增大,呈帽状覆盖于异常增大的载距突上,跟、距两骨间有一间隙。CT片可见跟、距关节间隙变窄,边缘变尖、硬化、翘起,尤以跟、距后关节为著。关节融合型:共10足,在X线平片及CT上可见跟、距关节间隙消失,跟、距骨间呈骨性连接。骨桥型:2足,跟、距关节间隙存在,跟距两骨间有一带状骨影相连,正位片呈拱桥状弧形内突。结论:跟距骨桥的X线形态分型,对本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Brodie's骨脓肿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Brodie's骨脓肿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 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Brodie's骨脓肿的X线、CT和MRI影像学表现.结果 17例中单发15例,多发2例.本组12例表现典型的Brodie's骨脓肿为干骺端小圆形或椭圆形骨破坏区,周边见致密硬化环,无骨膜反应.5例表现不典型,病灶可见硬化环不连续,骨破坏区密度混杂,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胀.本组5例表现不典型病例误漏诊.结论 Brodie's骨脓肿少见,影像学表现多样,表现不典型的骨脓肿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5.
骨非霍奇金淋巴瘤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骨非霍奇金淋巴瘤影像表现及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例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的X线、CT及MR表现。结果 :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13例 ,继发性 7例 ;B细胞源性 18例 ,T细胞源性 1例 ,组织细胞性 1例。 14例侵犯单骨 ,6例侵犯多骨 ,共侵犯 2 9个骨骼 ,其中骨盆 10例次 ( 10 / 2 9) ,股骨 6例次 ( 6/ 2 9) ,脊柱6例次 ( 6/ 2 9)。X线及CT表现为溶骨型 6例 ,浸润型 4例 ,硬化型 1例 ,混合型 7例 ,囊状膨胀型 2例。 6例MRI检查 4例呈长T1、长T2 信号 ,1例呈中等混杂T1、长T2 信号 ,1例呈等T1、混杂T2 信号 ,增强后均呈斑片状不均匀强化。骨皮质广泛破坏及中断 8例 ,筛孔样破坏 4例 ,皮质完整 8例。全部有软组织肿块 ,14例呈环形 ,包绕病骨生长 ,并超越骨病变的范围 ,3例呈梭形 ,3例呈局限性。 7例有骨膜反应 ,5例合并病理性骨折。结论 :本病最常发生于骨盆、股骨及脊柱 ,多侵犯单骨 ,亦可多骨发病 ,常表现为浸润性、溶骨性及混合性骨破坏。骨破坏范围广泛 ,骨皮质破坏较轻或完整 ,巨大软组织肿块 ,并包绕病骨周围生长是其影像学特点 ,可能与肿瘤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有关 ,后者可控制广泛的破骨活性。诊断需密切结合临床和病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盆原发性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骨盆原发性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7例骨盆原发性恶性肿瘤中,骨盆软组织来源10例,骨性骨盆来源7例.骨盆软组织来源者多位于臀部肌肉或肌间隙(7/10),骨性骨盆来源者多位于双侧髂骨或累及髂骨(5/7).5例显示钙化,其中软骨肉瘤2例,表现为多发环状及条状钙化,另外3例为平滑肌肉瘤、滑膜肉瘤及血管肉瘤,为散在少量点状钙化;11例表现为不均匀强化,4例实性部分明显强化,2例无明显强化;5例为囊实性,12例为实性.结论:骨盆原发性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复杂,熟悉其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符合率,最终确诊仍需组织病理学.  相似文献   

7.
跟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跟骨病变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跟骨病变25例,25例均行 X线平片检查, 8例行CT检查, 3例行MRI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结果 25例跟骨病变中5例为感染性病变(骨结核3例,骨髓炎1例,Brodie's脓肿1例),17例为良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骨囊肿9例,软骨母细胞瘤3例,骨软骨瘤3例,骨样骨瘤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3例为恶性骨肿瘤(非何杰金淋巴瘤1例,骨肉瘤1例,软骨肉瘤1例).9例位于跟骨窦(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8例,感染性病变1例),7例位于跟骨结节(感染性病变4例,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3例),1例位于跟骨前突起,2例位于跟距关节面,1例位于跟骨体,5例累计整个跟骨.感染性病变和良、恶性骨肿瘤影像表现具有各自的相对特征性.结论 跟骨病变的诊断应以影像学特征为基础,结合发病率、部位和年龄等临床资料,以便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像检查对滑膜骨软骨瘤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手术或关节镜病理确诊的滑膜骨软骨瘤病39例,分析其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结果 发病关节为膝关节11例,髋关节10例,踝关节7例,肩关节8例,肘关节3例(其中5例多关节发病). X线表现主要见关节内或关节旁大小不等,形态不一,数目多少不等的游离钙化或骨化影;CT(25例)表现见比X线平片更清晰的关节内或关节旁游离钙化或骨化影,并可显示增厚的滑膜和关节积液;MRI(30例)能发现关节内未钙化软骨瘤结节,除可见关节游离体,还清晰显示软骨、滑膜、周围软组织的改变情况和关节积液等表现,并可作出分期诊断.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滑膜骨软骨瘤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同时对制订手术方案等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样骨瘤的X线、CT与MR表现。方法搜集我院2006—2007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11~37岁,平均年龄24岁。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其中行CT检查者6例,行MR检查者8例。分析上述3种影像检查对骨样骨瘤瘤巢的显示率。结果在常规X线检查中20例病灶均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的透亮区,直径>5~16 mm,周围可见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其中16例可以看到瘤巢,显示率为80%;6例经CT薄层扫描均可清楚显示瘤巢,显示率为100%;8例行MR检查,其中6例可显示瘤巢,并可见瘤巢周围的软组织肿胀,瘤巢显示率为75%。结论瘤巢是确诊骨样骨瘤的关键。常规X线是诊断骨样骨瘤的首先检查方法,CT是显示瘤巢最可靠的方法,MR显示瘤巢不如CT敏感,但却可以清楚的显示瘤巢周围的软组织肿胀情况。  相似文献   

10.
八例Askin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Askin瘤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Askin瘤的影像表现。8例均行X线检查,7例行CT检查,1例行MR检查,4例行核素骨扫描。结果8例Askin瘤均表现为位于胸壁或胸腔的软组织肿物,其中左侧4例,右侧4例。6例大病灶密度不均匀,2例较小病灶内密度或信号均匀;CT扫描4例可见囊变、坏死区。CT、MRI、核素骨扫描共显示肋骨破坏6例,其中CT显示4例,MRI显示1例,核素骨扫描显示放射性核素浓集3例。胸腔积液6例。瘤肺交界面清楚1例,不清楚7例。8例病灶中均未见钙化。结论Askin瘤影像学表现为胸腔或胸壁的软组织肿物,但不具有特异性,对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的胸壁肿物,应注意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侧颈动脉体瘤CT、MRl影像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双侧颈动脉体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及其临床资料.结果:9例双侧颈动脉体瘤影像表现为双侧舌骨水平颈动脉鞘区肿块,平扫呈较均匀的等密度或中等信号,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增强.螺旋CT薄层图像可见肿块周边迂曲扩张的供血动脉(5/6),颈内、外动脉间距增宽.MRI最为特征表现是肿块内或周边迂曲条状的血管流空影(10/13).结论:双侧颈动脉体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特征性,术前可以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CT和MRI的表现,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证实的胃间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MRI表现。13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4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肿瘤均为单发,腔内型3例,腔外型6例,哑铃型4例,圆形或类圆形9例,分叶形4例,直径3.0~10.4cm,平均7.5cm。CT平扫示肿瘤呈均匀等密度3例,肿块周边呈等密度,中间呈略低密度或低密度9例,呈高、低、等混杂密度1例。增强扫描示3例呈中度明显增强,10例中度不均匀增强,以静脉期明显。MRI平扫示1例肿块信号均匀,3例肿块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肿块信号均匀或不均匀增强。病理检查10例恶性,3例良性。结论:胃间质瘤CT、MRI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对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但不能定性,确诊需要依靠电镜检查和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13.
鞍区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学军 《西南军医》2007,9(3):18-19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CT、MRI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鞍区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CT、MRI平扫及其增强扫描影像表现,并与手术证实和病理结果对照。结果不同病变在生长部位、信号或密度上各有特点,大部分病例影像检查能做出正确定性、定位诊断,部分病例信号或密度相似,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结论MRI是鞍区病变首选检查方法,能很好显示病变大小、形态及邻近解剖关系,显示血管及血管病变也明显优于CT,但CT在显示病变有无钙化及骨质破坏程度方面是MRI不能替代的,对鞍区病变做出正确诊断还应结合增强扫描及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4.
胃恶性肿瘤的MR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胃恶性肿瘤的MRI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证实胃恶性肿瘤的MRI资料,其中胃腺癌25例,胃淋巴瘤3例,胃平滑肌肉瘤3例,结肠癌侵犯胃壁局部1例。另有正常对照组10例。所有病例均肌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10~20mg 10~15min后口服0.1%钆喷酸葡胺800~1000ml再行扫描。使用Philips ACS-NT15型1.5T磁共振成像仪,图像采集应用自旋回波序列。  相似文献   

15.
Askin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8例Askin瘤的影像征象。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Askin瘤的胸部平片、B超和CT资料。年龄13~62岁,平均29.8岁。全组均拍摄正侧位胸片和CT扫描,6例胸壁肿瘤行B超检查。全组均经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结果:6例原发于胸壁软组织,肿瘤较小(平均大小3cm),术后半数近期复发,复发灶平均大小为5.5cm。2例原发于纵隔,肿瘤平均大小为7cm。瘤实质主要为软组织,散在液化、坏死或出血。CT增强后扫描呈不规则强化。5例受累胸膜表现为不规则状、结节状增厚。结论:Askin瘤典型影像表现为胸壁、胸膜和纵隔病灶相互融合成巨大肿块。因此,面对青少年患者的胸部软组织肿瘤,鉴别诊断时应考虑到Askin肿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MRI表现特征.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CT、MRI表现特点.11例均为女性.1例仅行MRI平扫,10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1例同时行CT平扫.结果:CT表现正常1例.MRI显示额、颞、顶、枕部对称性硬脑膜均匀性增厚9例,伴明显增强11例,合并硬膜下积液6例,硬膜下亚急性期积血3例,"脑下垂"3例.结论:广泛而对称的硬脑膜均匀性增厚、增强是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MRI有助于诊断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肾脏无或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象学表现,探讨CT和MRI在其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象学表现,所有病例均做CT检查,其中6例做MRI检查。结果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3例共15个病灶,其中仅4例含少量脂肪成分,余所有病例均未见明显脂肪成分。CT平扫除4例呈等密度外,余均呈略高密度,动态增强扫描在肾皮质期呈明显均匀强化。MRI显示所有肿瘤在T2WI脂肪抑制时均呈低信号。结论非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易与和肾癌相混淆,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和鉴别诊断价值,如鉴别诊断仍有困难,应做MRI检查以提供进一步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CT灌注成像诊断脑梗死与脑肿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多层螺旋CT的发展,CT脑灌注成像技术显示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在介绍CT脑灌注成像原理的基础上,对CT脑灌注在脑梗死及脑肿瘤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回顾,并在介绍脑缺血CT诊断方案的同时提出了CT脑灌注成像的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乳腺恶性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MRI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7例乳腺恶性肿瘤进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并对照X线、B超及手术病理结果,分析比较了增强前病变形状、边界、内部信号,以及增强后病变强化特征。结果 平扫及增强MRI对37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5%和94.6%。结论 平扫及增强MRI是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有效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9例肾上腺肿瘤,包括功能性皮质腺瘤15例,无功能性腺瘤6例,转移癌9例,嗜铬细胞瘤9例。对各类肿瘤的CT表现特征及在定性诊断上的意义作了重点分析讨论,认为CT对1cm以上肾上腺肿瘤检出率高,优于其他影像学方法,并在肿瘤定性上有重要参考价值,本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