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南中医杂志》2010,(5):F0004-F0004
刘光宪,男,湖南省湘阴县人,中共党员,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文献信息研究所老中医经验继承整理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著名中医学家刘炳凡研究员之子,从事中医理论和临床研究40余年。在长期跟师研习中,不断地提高了中医学术水平,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全面系统地继承了刘老“治病必须治人,治人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2.
“治病必须治人,治人必须重视调理脾胃”是刘炳凡研究员对中医学术的贡献,是其对人与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运动的高度概括,闪射着哲人的睿智。刘老认为:脾胃学应用的基本方法,应遵东垣“重视脾胃虚弱随时为病,随病制方”,则兼“治病治人”之旨,然后据理以立法,缘法以尽变,以达到治疗之目的。在刘老诞辰100周年、逝世10周年之际,缅怀刘老对脾胃学说的贡献,拟对其调理脾胃二十八法进行简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首先提出了"治病必须治人"的中医学整体治疗原则、形成了在脏腑辨证中"以调理脾胃为核心"的诊疗体系与创立了"柔剂养阳的治疗大法"3个方面总结了刘炳凡研究员的主要学术思想;并对刘老临床诊治急症、胃肠病、冠心病与肿瘤等疑难杂症的辨证思路及临床经验进行了阐述;认为刘老独特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值得同道学习借鉴与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肖燕 《世界中医药》2008,3(4):215-216
已故著名中医学家刘炳凡先生,是国家卫生部首届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导师,曾任全国中医学会第一、二届理事,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刘炳凡先生少年时期投师当地名医柳缙庭门下。从1933年开业悬壶,几十年坚持“临证不忘读书,读书不忘临证”,以中医经典指导临床,通过临床深化对经典的认识理解,  相似文献   

5.
<正>范忠泽教授从医四十余载,长期从事肿瘤的中西医临床和科研工作。学术上以国医大师刘嘉湘导师的"扶正治癌"学术思想为指导,在传承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了"全身扶正,局部治癌",升华了刘老的学术思想。本人有幸师从范教授抄方学习7年,获益匪浅,今尝试归纳范教授"扶正法"治疗肺癌的经验如下。1扶正中寄寓祛邪范师继承和发扬了刘老的学术思想,认为扶正培本  相似文献   

6.
怎样才能提高祖国传统医学的疗效 ?这是临床工作者不断寻求和探索的核心问题。笔者在研究整理刘炳凡研究员临证治验中发现 ,刘老“治病治人”的思想在多元化施治思想中得到充分体现 ,从而大大地提高了中医疗效。基于此 ,笔者将刘老在中医临床中运用多元化施治思维之经验介绍如下。1 内外同治樊某某 ,女 ,49岁 ,干部 ,住长沙市苏家巷。诉双侧肩关节疼痛已两年 ,经湖南省人民医院检查诊断为“慢性肩周炎”。因久治不愈 ,求诊于我院。诉气候变化时疼痛加剧 ,晚上更明显 ,双臂不能上举和后展 ,但可提物 ,伴气短乏力 ,形寒怕冷 ,饮食尚可 ,舌质…  相似文献   

7.
焦华琛  李晓  李运伦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2):1924+1941
<正>丁书文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山东省首届名中医,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研究"指导教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工作室指导教师,第3、4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东省中医药学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首届"国医大师"陆广莘研究员的成长过程、学术成就和医德医风。方法:从陆广莘拜师学医、临床实践、科研主张、学术观点、医德医风等方面,讲述了陆广莘的名医成长之路,评述了其诊疗思想、学术观点、科研成就等。结果和结论:陆广莘堪称当代著名中医理论家、临床家。他关于中医药的论述,对当代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为中医药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医临床研究的难点和对策主题词研究/方法,中医临床科研刘炳凡研究员(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药的实践性很强,其临床应用虽广受社会欢迎,但在科学地总结证治规律、发展新疗法、研制新药物、提高可重复性等方面尚存在不少问题。1、学术素养中医理论和科研技术来源...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中医药报》2015年8月3日讯:2015年8月1日,"萧龙友先生诞辰145周年纪念会"在京召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王志勇出席纪念会并指出,纪念萧龙友先生就是要学习他爱祖国、爱中医的大爱精神,继承他的医德医风和学术思想,感受他的担当意识,品味他的国学文化,切实加强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扎实推进中医药学术进步,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国内著名骨伤科专家孙树椿首席研究员的学术人生。方法:收集孙树椿学习成长、临床教学、科学研究、医风医德等材料进行分析和挖掘。结果:孙树椿在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多有成就,尤其是在骨伤科筋伤疾病方面很有建树。结论:孙树椿中医学术思想值得进一步总结。  相似文献   

12.
刘光宪研究员是著名中医学家刘炳凡的传人,师承刘炳凡学术经验,潜心研读中医古籍,结合自己三十余年临床经验,对多种内、妇、儿科疑难杂症具有独到的学术见解及显著的治疗效果,尤其擅长治疗不孕症。现笔者将其治疗不孕症经验简要介绍如下。1对不孕症病因病机的认识刘光宪研究员认为,  相似文献   

13.
正刘祖贻系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南省首批名中医,从医60余年,擅长内科,主攻脑病、肿瘤、冠心病、糖尿病等疑难杂症,2014年被授予"国医大师"荣誉称号。笔者随刘老坐诊,见其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每有佳效,而治法较前人亦有不同,故特将其经验简要总结如下,与同道分享。1病因病机刘老认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  相似文献   

14.
蔡淦教授系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导师、中医内科督导,上海曙光医院主任医师,1989年晋升为主任医师,1990年晋升教授,2005年起获国务院特殊津贴。首届上海市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内科分会顾问,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理事,上海市中医内科学会副主任。主编和参编有关中医内科教材、专著28部,其中《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183;中医内科学》,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主持省部级课题10项,并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项。临证遵循清代医家吴鞠通“治中焦如衡”的学术思想,擅长治疗各种疑难胃肠疾患。  相似文献   

15.
陆德铭(1935--),浙江平湖人。1962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师从名老中医顾伯华教授,尽得薪传。现任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教委重点学科(中医外科)带头人。兼任上海市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1995年评为上海市名中医,是全国五百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之一。学术思想与成就陆教授融古铸今,学验俱丰。强调"治外必本诸内","内外合治"。主张治病求本,既病防变。提倡辨证与辨病结合,治标与治本结合,整体与局部兼顾,对乳房病的治疗,经验尤为丰…  相似文献   

16.
国家名老中医之一、全国第一、二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研究会副理事长 ,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分会副理事长、世界中医骨伤科联合会主席 ,世界骨伤专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吉林省中医院终身教授刘柏龄主任医师 ,在从事中医骨伤科事业近6 0年的临床实践中 ,深研敏悟 ,普救众生 ,长期致力于骨伤疑难病的研究 ,笔者随诊多载 ,受益非浅 ,为使刘老学术思想发扬光大 ,现总结如下。1 创立独特伤科治疗手法刘老博采众长 ,临证特别强调局部与整体并重 ,内治与外治兼…  相似文献   

17.
刘炳凡研究员治疗内科疑难急症的经验刘光宪指导老师刘炳凡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410006)著名老中医刘炳凡,行医六十余载,阅历宏深,学验俱富,擅长于内科疑难急证的治疗,认为治内科急症不难,治内科疑难急症较难。疑难急症有其特殊性,不同于一般内科急症,要体...  相似文献   

18.
褚玉霞教授是全国首批中医传承博士后导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第二批全国中医妇科名师,河南省首届名中医。褚教授认为崩漏病因病机复杂,病因以虚、瘀为主,故治疗时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运用治崩三法,根据患者年龄分而治之。总结褚玉霞教授治疗崩漏的临证经验,为临床诊治该病拓展思路,希望能对崩漏的诊治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9.
<正>杨家林,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全国第二批及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全国中医妇科名专家、首届四川省名中医。笔者有幸跟师杨家林教授学习,聆听教诲,今采用现代统计学中聚类分析方法将老师治  相似文献   

20.
孙光荣教授出生于中医世家,研究员、教授,主任医师,是全国著名的中医药文献学家,临床家,中医药文献研究学术带头人之一,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创始人之一,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同仁堂"20 名中医药大师之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从医60 余年,学验俱丰.晚生私淑中医药大师孙老,有幸拜读了杨建宇教授主编的北京同仁堂中医大师孙光荣教授学术经验传承<明医薪传>一书,对孙老高尚的医德医风、精湛的医术,从心底里崇敬仰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