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相关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从2012年11月~2014年6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7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无睡眠障碍,观察组患者有睡眠障碍,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阿森斯失眠量表,并作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性别、年龄、卒中部位等方面比较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在不同年龄段睡眠障碍患者的产生例数不同。其中,有4例患者小于50岁,8例患者在51~60岁之间,11例患者在61~70岁,12例患者大于70岁(P0.05)。两组患者在卒中性质,既往病史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后患者的睡眠障碍临床相关因素主要有患者的年龄段、卒中性质、既往病史以及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等,与患者的性别以及卒中部位没有相关性,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要掌握影响脑卒中后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以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分析睡眠障碍与急性初发、轻度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②方法纳入脑卒中患者452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改良Barthel指数(M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测评,并以PSQI量表总分>7分作为判断睡眠障碍的标准。分析既往脑卒中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类型及其特点;分析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发生脑卒中的类型及发生率的差异,筛查影响因素;分析睡眠障碍患者与非障碍患者各量表评分的差异。③结果在452例患者中,198例(43.81%)发生睡眠障碍:睡眠过多者以出血性卒中为主,失眠居多者以缺血性卒中为主。轻度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与性别、年龄、卒中类型、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精神状态(有无焦虑或抑郁)关系密切。与非睡眠障碍患者比较,睡眠障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焦虑、抑郁程度较高(P<0.05),日常生活能力较低(P<0.05)。④结论睡眠障碍导致初发、轻度脑卒中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赵爱云  杨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7):2702-2704,2707
目的 探讨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以及脑卒中部位、性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年龄等相关因素的关系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20例脑卒中急性期住院病人,对其伴发睡眠障碍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治疗效果。结果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18.75%,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生与脑卒中部位相关,大脑皮质下卒中睡眠障碍发生率(26.10%)较皮质卒中睡眠障碍发生率(10.40%)、小脑卒中睡眠障碍发生率(5.00%)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左半球卒中睡眠障碍发生率(28.00%)较右半球卒中睡眠障碍发生率(12.30%)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出血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25.00%)较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15.00%)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睡眠障碍发生率越高。年龄越大,睡眠障碍发生率越高。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与脑卒中部位、性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年龄等因素有关,早期积极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异质性.【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对8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与55例正常对照者的睡眠状况进行测评分析,同时采用Barthel指数(BI)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别评价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 脑卒中组中睡眠障碍发生率(46.4%)明显高于对照组(16.4%)(P < 0.05);脑卒中组PSQI总分以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五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年龄 < 50岁脑卒中组PSQI总分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与年龄,性别,Barthel指数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存在显著的睡眠障碍,年龄 < 50岁伴神经功能缺损的女性脑卒中患者更明显,而且不同脑卒中患者PSQI各因子方面存在明显的临床异质性.  相似文献   

5.
程小秧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5):159-160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325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病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本组脑卒中患者中睡眠障碍158例,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8.6%,其中入睡困难52例(32.9%)、早醒40例(25.3%)、睡眠维持障碍31例(19.6%)、睡眠结构紊乱24例(15.2%)和日间过度睡眠11例(7.0%)。女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5);≥70岁患者发生率显著高于〈50岁和50~69岁患者(P〈0.05);脑卒中发生在皮质下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大脑皮质和小脑(P〈0.05);脑卒中位于左半球时睡眠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右半球(P〈0.05)。女性、年龄≥70岁、卒中位于皮质下和左半球为新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率极高,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脑卒中部位及半球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舍曲林治疗脑卒中睡眠障碍中的效果。方法 120例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给予舍曲林治疗,治疗组60例患者给予养血清脑颗粒和舍曲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价量表(PSQI)评价睡眠障碍改善情况,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CSS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舍曲林有助于改善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7.
抗抑郁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雁京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5):631-631,633
目的:评价抗抑郁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脑卒中后并发早发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常规脑卒中治疗基础上行抗抑郁治疗,对照组给于安慰剂维生素B6治疗。结果:3个月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Barthelindex(ADL)评定、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变化、睡眠障碍发生率、1个月卒中再发率、2月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率,进行组间对比,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常并发抑郁症,及时抗抑郁治疗对神经功能康复起着促进和协调作用,避免或减少睡眠障碍、卒中再发,血管性认知障碍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卒中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的发生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180例脑卒中患者中36例发生睡眠障碍,分析其与性别及卒中部位关系,并对比地西泮与右佐匹克隆治疗疗效。结果: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发生率为20.0%,男性发生率为11.9%,女性为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与卒中部位有关,其在大脑皮层下卒中者发生率较皮层卒中者及小脑卒中者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生与很多因素相关,了解病人的睡眠状况也有助于评估脑卒中病人的预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按照卒中单元模式规范治疗及管理,治疗组在卒中单元模式规范治疗基础上增加中医辨证施治。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2.5%,治疗组有效率为93.7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除言语外的各项神经功能缺损(意识、感觉、面瘫、上肢、下肢、步行能力)疗效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奥氮平在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8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4周后的临床效果,并于治疗前后评估MESSS和MBI。结果:奥氮平治疗组可显著改善卒中后睡眠障碍,有效率达83.3%,而且对神经功能的康复有积极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32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抑郁诊断,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抑郁程度进行评估,爱丁堡斯堪纳维亚改良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卒中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基础疾病等因素在PSD与脑卒中非PSD患者中的差异。结果PSD发生率为35.9%,PSD与脑卒中非PSD患者在年龄、经济状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卒中部位以及合并基础疾病等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半球卒中、合并基础疾病是PSD的危险因素,经济条件较好是PSD的保护性因素。结论PSD在脑卒中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与患者年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卒中部位及合并基础疾病等因素关系密切,掌握其相关因素对于临床及时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疾病预后均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2.
抗抑郁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抗抑郁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脑卒中后并发早发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常规脑卒中治疗基础上行抗抑郁治疗,对照组给于安慰剂维生素B6治疗.结果3个月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Barthelindex(ADL)评定、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变化、睡眠障碍发生率、1个月卒中再发率、2月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率,进行组间对比,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常并发抑郁症,及时抗抑郁治疗对神经功能康复起着促进和协调作用,避免或减少睡眠障碍、卒中再发,血管性认知障碍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卒中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海上青年员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发生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并评价其危险程度.方法 选取76例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海上青年员工(年龄为22~50岁).选择发病时间在两周内,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患者自述确定有无睡眠障碍,从中筛选出有睡眠障碍的患者为睡眠障碍组(35例)、另选年龄匹配的无睡眠障碍的患者为非睡眠障碍组(41例);针对两组患者睡眠情况及发生卒中的风险进行分析.结果 与非睡眠障碍组相比,有吸烟、饮酒、血压升高、冠脉异常、血糖升高、血脂异常病史的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几率大(P=0.033<0.05).根据NIHSS评分,发生中至重度脑神经功能异常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者(占比58.70%)出现睡眠障碍的比例显著高于轻度脑神经功能缺损者(占比26.67%),两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两组的睡眠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5).结论 饮酒、吸烟、血脂异常、血压升高、血糖异常、脑神经功能缺损等危险影响因子可导致青年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应对以上危险因素积极管控,减少海上青年员工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因素。方法:对88例脑卒中患者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调查抑郁的发生情况及特点。结果:PSD的发生率为45.4%,对抑郁影响最大的相关因素是既往抑郁病史,其次是性别、家庭关系、合并疾病种类、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和卒中后病程。结论:在老年人脑卒中后PSD的防治工作中,既要重视社会心里学因素的影响,也要重视神经生物学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80例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祥华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5):1980-1981
目的:了解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因素。方法:对80例脑卒中患者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调查抑郁的发生情况、特点。结果:PSD的发生率42.5%,对抑郁影响的相关因素主要是反复卒中病史,其次是性别、年龄、职业、家庭关系、合并疾病的种类、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发生部位和卒中后病程、有无抑郁病史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在老年人脑卒中后PSD的防治工作中,PSD明显影响了患者生存质量和神经功能的康复,所以在临床工作中,既要重视神经生物学因素的影响,也要重视社会支持、心理学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同时探讨其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沭阳县仁慈医院收治并确诊的7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测量表(MMSE)对患者进行评分。将MMSE评分在27~30分设为无认知功能障碍组。而将MMSE评分小于27分设为认知功能障碍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既往疾病史。探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情况。结果7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者43例,占55.1%。未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者35例,占44.9%。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分析:年龄、意识障碍病史、合并其他疾病、LDL偏低及病变部位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影响因素,上述因素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MMSE测量表可作为认知功能障碍的常规检测。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分析可知年龄、意识障碍病史、合并其他疾病、LDL偏低及病变部位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影响因素,进而在临床上针对上述因素采取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结合临床病例研究诱发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入选的276例脑卒中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抑郁症史、脑卒中性质、病灶个数、病灶位置、卒中次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6例脑卒中患者有126例发生PSD,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为45.65%,分析发现,发生PSD与性别、年龄、抑郁病史、病灶个数、病灶位置、卒中次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因素有关.结论脑卒中后发生抑郁的比例较高,与多种诱发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8.
早期心理疏导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早期心理疏导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初发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伴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肢体活动指导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用Zung量表(SDS)和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MESSS)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抑郁程度及于第2、4、8周末对患者进行肌力评定。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SDS、MESSS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周末观察组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8周末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心理疏导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神经功能缺损康复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对4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对照组21例,两组内科治疗相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刺激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NIHS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年龄、性别、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治疗能有效改善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 sleep disorders)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老年缺血性脑卒中( elderly ischemic stroke)患者224例,搜集患者相关资料,根据是否存在睡眠障碍列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差异,筛选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中空巢老人( living alone elderly patients),吸烟者,合并有高血压、睡眠障碍综合征( sleep apnea syndrome),有焦虑、抑郁倾向者,缺血性卒中部位分布于皮层下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抑郁( depression)、睡眠障碍综合征、皮层下卒中( under the cerebral cortex of brain stroke)是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睡眠障碍患者影响因素较多,临床上应从相关影响因素出发,及早发现并纠正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