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分析荧光定量PCR法与液体培养法对生殖道解脲支原体的检出率及临床应用。方法:收集1299例患者生殖道分泌物标本,其中302例标本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液体培养法检测Uu,997例标本仅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Uu。结果:荧光定量PCR法和液体培养法同时检测302例标本,PCR法检出Uu 116例,阳性率为38.41%,液体培养法检出Uu 81例,阳性率为26.82%,PCR法阳性率显著高于培养法(X2=9.23,P0.05)。结论:女性感染Uu阳性率较男性要高。Q-PCR法Uu检出率高于液体培养法,临床应二种方法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2.
罗云  蒋锦程 《中国热带医学》2008,8(6):1030-1031
目的调查深圳地区不孕妇女的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比较荧光定量PCR法与UU培养或金标法检测CT的敏感性。方法219例不孕妇女患者取宫颈分泌物,用荧光定量PER法检测219例分泌物标本UU的DNA,同时对196例标本进行CT的DNA检测。另选68例正常体检女性作为对照组;同时采用支原体培养药敏试剂盒进行UU培养以及金标法检测CT,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荧光定量PCR检出UU阳性率39.7%(87/219),CT阳性率44.9%(88/196),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培养法检出UU阳性率为29.7%,金标法检测CT阳性率为27%,与PER相比,P〈0.05。结论输卵管不孕妇女生殖道UU和CT检出率较高,荧光定量PCR具有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的特点,对不孕患者CT和UU的诊疗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和液体培养法检测新生儿解脲支原体(Uu)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FQ—PCR法和液体培养法检测新生儿痰中Uu,比较两者阳性检出率,及治疗后Uu含量的变化。结果FQ—PCR法、液体培养法Uu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2.87%、22.69%,FQ—PCR法明显高于液体培养法(χ^2=5.58,P〈0.05)。治疗后Uu阳性检出率为8.33%,且拷贝数明显下降。Uu对大环内酯类克拉霉素敏感率最高,为93.88%;对喹诺酮类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为89.80%。结论FQ—PCR联合液体培养法检测Uu对诊治新生儿Uu感染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荧光定量PCR与培养法检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支原体的感染现状。方法 以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解脲支原体的检测 ;同时采用深圳浪峰生物试剂公司的支原体培养试剂盒进行了Uu的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5 18份标本荧光定量PCR共检出Uu180例 ,检出率为 3 4.7% ;培养—药敏一体化试剂共检出解脲支原体 13 1例 ,阳性率 2 5 .3 % ,两法的符合率为 72 .8%。药敏结果显示 ,强力霉素、可乐必妥、交沙霉素和阿岐霉素的敏感性较高 ,分别为 5 .3 %、8.4%、4.6%和 6.1% ;而四环素、红霉素、螺旋霉素耐药率较高 ,分别为 61.8%、45 .8%和 5 1.1%。结论 荧光定量PCR技术在临床疗效的观察中具有高度的诊断价值 ,而培养法对于感染的诊断和用药的选择更有意义。Uu对强力霉素、可乐必妥、交沙霉素和阿岐霉素较敏感 ,对四环素、红霉素、螺旋霉素耐药。  相似文献   

5.
楼翔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3):48-49
目的比较不同检测方法检测痰液标本结核分支杆菌的检测效果,为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60份拟诊为肺结核患者的痰液标本分别用涂片抗酸染色法、结核分支杆菌培养法和荧光定量法(RT—PCR)检测,分析三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检测时间及检测成本。结果RT—PCR检出率为95.0%,菌培养法检出率为70.0%,染色法检出率为55.0%。RT-PCR检出率高于菌培养法及染色法;菌培养法检出率高于染色法,染色法检出时间低于菌培养法及RT-PCR法,且检测成本低于菌培养法及RT—PCR法;RT—PCR法检出时间低于菌培养法,但检出成本高于菌培养法。结论不同的检测方法痰液结核分支杆菌的检测效果存在差异,应依据临床用途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支原体、Ct和Gv对女性生殖道的感染情况。方法:对346例患有生殖道炎症妇女进行阴道和宫颈分泌物检测,检测支原体采用液固相二步培养法,检测Ct采用提取抗原法,检测Cv采用培养法。结果:Uu阳性率58.4%,Ct阳性率16%,Gv阳性率20.8%,Uu和Gv同时阳性65例(18.8%);Uu Mh Gv同时阳性28例(8.1%);Uu Mh Gv同时阳性38例(11.0%)。结论:对女性下生殖道难治性感染应重视Uu、Ct和Gv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7.
微孔渗漏法与聚合酶链反应联合检测解脲脲原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一种快速、经济、敏感的方法用来诊断泌尿生殖道中解脲脲原体(Uu)。方法:用微孔渗漏法与聚合酶链反应(PCR)联合检测泌尿生殖道中Uu。结果:微孔渗漏法阳性162例(67.5%),聚合酶链反应阳性181例(75.4%),液体培养法阳性159例(66.3%)。且微孔渗漏法不需要特殊仪器,测定时间短,工作量小,灵敏度高,它与液体培养法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R与液体培养法二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可用微孔渗漏法筛选患者,如阴性者用聚合酶链反应进一步检测解脲脲原体,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具有简便、快速、检出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支原体在生殖道感染的发生情况,以提高支原体感染的疗效,有效控制其感染,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我院就诊的148例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分别采用PCR法及培养法检测。结果:148例患者支原体培养阳性57例,阳性率38.5%。其中Uu阳性41例,占71.9%;Mh阳性2例,占3.5%;Uu、Mh混合感染14例,占24.6%。培养法比PCR法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培养法进行生殖道支原体检测,能有效指导临床用药,是一种简便易行、敏感性高、值得临床推广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荧光PCR法检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荧光PCR技术检测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探讨检测CT和UU最佳方法。方法 应用荧光PCR技术、CT抗原法和UU培养法同时检测75份标本。结果 75份标本中,荧光PCR检测CT阳性率10.6%,与CT抗原法比较符合率98.7%;荧光PCR检测UU阳性率22.7%,与UU培养法比较,符合率100%。结论 荧光PCR是检测CT和UU一个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两种检测淋病奈瑟菌(NG)的方法。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和NG培养法。对155例临床分泌物标本同时进行检测。结果: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率15.5%,培养方法阳性率4.5%.。两者比较PCR方法阳性率显著高于培养法(P<0.05)。结论:对NG的检测,荧光定量PCR检测法更适合,并且可有效减少假阴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106例不孕妇女宫颈分泌物中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状况。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法、细胞培养法和金标法检测并比较分析。结果荧光定量PCR法检出Ct阳性53例(50%),细胞培养法检出45例(42.5%),金标法检出25例(23.6%),荧光定量PCR法和细胞培养法检出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金标法(P〈0.005)。结论荧光定量PCR法在检测沙眼衣原体时较细胞培养法和金标法快速、敏感,是早期检测生殖道Ct感染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支原体在生殖道感染的发生情况,以提高支原体感染的疗效,有效控制其感染,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我院就诊的148例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分别采用PCR法及培养法检测。结果:148例患者支原体培养阳性57例,阳性率38.5%。其中Uu阳性41例,占71.9%;Mh阳性2例,占3.5%;Uu、Mh混合感染14例,占24.6%。培养法比PCR法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培养法进行生殖道支原体检测,能有效指导临床用药,是一种简便易行、敏感性高、值得临床推广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4):120-123
目的采用统计学方法评价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SAT)在临床淋球菌检测中的应用。方法以淋球菌培养法为标准对照,采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同时对150例疑似患者的生殖道拭子标本和尿液标本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并用PCR法进行验证。结果使用SAT检测的生殖道拭子和尿液阳性检出均为110例,培养法阳性检出为108例,其中培养法检出阴性的2例通过PCR验证为阳性。两种取样方式的SAT检测法和培养法三者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培养法为金标准,SAT检测拭子的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95.2%;SAT检测尿液标本的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95.2%。结论采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对生殖道拭子和尿道标本的检测效果与培养法相比,阳性率高,敏感度较高,且尿道标本收集方法比较简便,患者依从性好,可代替拭子道取样方法,此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人巨细胞病毒感染154例PCR与ELISA检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的定量方法及不同的标本检测婴幼儿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阳性率。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ELISA定量法分别对154例疑感染HCMV住院患儿进行HCMV DNA和HCMV IgM抗体的定量检测,其中对73例患儿的血及尿标本同时进行HCMV DNA的检测。结果:血和尿HCMV DNA同时检测,尿检出率明显高于血;血和尿HCMVDNA检出率明显高于血清HCMV IgM;两种方法的联合检测进一步提高阳性率。结论:两种方法同时检测可提高HCMV的检出率;尿标本HCMV DN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血标本,采用尿标本更方便,且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两种检验方法对肺结核患者进行检查,评价不同检验方法在诊断上的运用价值。方法通过对60例患者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和肺结核涂片检查。结果60例患者用PCR法检出阳性44例,阳性率为73.3%,而涂片法检出阳性20例,阳性率为33.3%可见PCR法的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涂片法,其中尤以胸水PCR检测阳性率最高为75%。与国内大多文献报道的56%~87%结果相仿。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对临床上肺结核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常规痰培养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对肺炎链球菌的检测结果。方法:选择我院检验科2010年9月-2014年9月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86例,收集患者痰液,分别进行痰培养及PCR ,比较两种方法对肺炎链球菌的检测结果。结果:痰培养方法检测到肺炎链球菌感染例数为4例,检出率为4.7%: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炎链球菌感染例数为26例,检出率为30.2%。荧光定量PCR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检出例数显著高于传统痰培养,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作为检测肺炎链球菌的一种方法,简单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荧光定量PCR及培养法检测解脲支原体,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方法收集856例女性患者的宫颈分泌物样本,分别用荧光PCR及培养法检测样本中的解脲支原体。结果856例样本荧光PCR法检测出551例解脲支原体阳性,阳性率达41%,551例荧光PCR检测阳性的样本中67例培养法检测阴性;培养法检测出289例解脲支原体阳性,阳性率达337%,其中有5例培养法检测阳性样本用荧光定量PQR检测为阴性;两种方法检测均为阳性284例。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5),荧光PCR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培养法。结论荧光PCR敏感、特异、快速,培养法不需要特殊设备,操作简单,同时还可做药敏试验,建议临床根据不同目的,结合荧光PCR和培养法检测解脲支原体,克服了各自单独使用的弊端,提高对解脲支原体感染的检测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液体培养法和固体培养法检测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和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的效果,提高支原体检测的准确性。方法将628例泌尿生殖道标本同时作液体、固体培养,比较两培养法检出解脲、人型支原体的阳性率和污染率。结果液体培养阳性率49.36%(Uu阳性率36.15%、Uu+Mh阳性率11.94%、Mh阳性率1.27%),污染率8.44%;固体培养阳性率45.86%(Uu阳性率33.12%、Uu+Mh阳性率10.83%、Mh阳性率1.91%),污染率1.91%。两培养法的阳性率、污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体法污染率高,易误诊,但快捷且可提供药敏结果;固体法可确诊,可补充液体法对Mh检测的不足。两者联合使用可提高支原体检测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罗秀梅  李晓芳  王荣 《当代医学》2021,27(35):137-138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检测解脲脲原体(UU)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80例,采集所有受检者的尿道/宫颈口拭子及尿样标本,分别采用液体培养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SAT法检测拭子标本中UU阳性表达情况,以液体培养法结果为金标准,评估SAT技术在UU检测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液体培养法结果显示,80例患者中31例(38.75%)UU检测呈阳性,49例(61.25%)UU检测呈阴性;31例UU阳性患者中SAT(拭子)检出29例,检出率为93.55%,SAT(尿样)检出27例,检出率为87.10%,qRT-PCR检出28例,检出率为90.32%;3种检测方法检测UU阳性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T(拭子)、SAT(尿样)、qRT-PCR检测UU的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正确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检测解脲脲原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且取材方便、检测快速、污染较低、结果准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杨沛  邓少丽  陈伟 《重庆医学》2003,32(1):45-46
目的:评价Taqman技术检测临床标本中主要性病病原体的应用价值。应用:Taqman技术,常规PCR技术及培养法检测100份性病科门诊患者生殖泌尿道拭予标本,比较3种方法检测淋病票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的灵敏度。500份性病科门诊患者生殖泌尿道拭子标本同时经Taqman技术及常规PCR技术检测,结果不符者使用培养法验证,以比较Taqman技术及常规PCR技术的特异性。结果:在100份临床标本检测中,Taqman技术,常规PCR及培养法检出阳性率分别为41%,35%,21%,在500份送检标本中,Taqman技术检出阳标本204份。常规PCR检出性标本181份,其中结果不符的41例分标本经重复培养验证。37例与Taqman技术测结果相符。结论:Taqman技术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集PCR扩增,杂交及荧光自动化检测于一体,实验过程简便,快速,易于质控,是检测性病病原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