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裂脑畸形是胚胎期第3 ̄5个月期间移行的神经母细胞受损后所致的一组先天畸形,在大脑原始沟裂附近对称性或不对称的裂隙,从皮层表面延伸到脑室,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发育迟滞,癫痫发作以及运动系统局灶征。本组畸形的诊断主要依靠特性的CT表现。作者报道9例经CT证实的病例,以提高对本组畸形的认识,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3.
患者男,15岁。因癫痫发作于1988年开始在我科就诊。第1胎,足月顺产,3500g。出生后会哭,但不会吃奶(上颌裂),7天后方能勉强进食,左手活动不利,右手食指和小拇指比正常者短,中指与无名指较长。2.5岁时才能行走,呈鸭步。反应迟钝。1岁时出现点头动作,每日4~10次,多于入睡前出现。脑电图检查:1988年示双侧脑电波不对称,右侧波率及电压明显慢于和低于左侧。1992年示除双侧脑电波不对称外(右侧波率慢于左侧),并可见阵发性失一慢波放电(图1)。神经影像学检查:胼胝体发育不全,中线低密度影,双侧侧脑室,三脑室融合(图2)。1992年智龄测验DQ=30%相当…  相似文献   

4.
周岱  鲍耀东 《江苏医药》1992,18(3):118-120
1982年11月~1991年2月,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共97例,其中行切除术84例,人工栓塞木11例,人工栓塞术及切除术2例。术后85例恢复良好,5例症状加重,7例死亡。本文对各种部位脑动静脉畸形的手术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史玉泉 《江苏医药》1989,15(7):383-384
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主要病理变化是病变区缺乏毛细血管,使脑动脉与脑静脉直接沟通,形成脑动静脉瘘。患有此病者80%以上都因自发性颅内出血,特别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而发病。另有约20%的病人则表现为反复的癫痫发作,短暂脑缺血发作或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病人大多为青少年,发病  相似文献   

6.
7.
枕叶内侧面动静脉畸形(AVM)并非少见,其距穹窿面较深,但距枕叶内侧面很近,常有推动脉及颈动脉双重供血,临床表现及处理有其特殊之处。现将我院1986~1997年间治疗的23例病例作一报道。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ZO例,女3例。年龄10~6O岁,平均年龄33岁。二、临床表现:以出血为首发症状ZI例,其中枕叶脑内血肿15例,1例破入脑室,6例后纵裂积血。大脑镰血7例,视野缺损13例。其中病变对侧同向偏盲9例,1/4象限盲4例。8例阵发性头痛,3例癫痛大发作。三、辅助检查:23例头颅CT为后纵裂积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脑内血肿15例…  相似文献   

8.
武江  何利兵  李文玲 《河北医药》2013,(24):3785-3788
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focalcorticaldysplasia,FCD)是皮质发育畸形的一个亚型,与胚胎发育早期神经元的增殖、移行、组织等过程相关,是难治性癫痫的重要原因。经手术治疗的75%以上的儿童癫痫术后病理证实为FCD,是儿童癫痫的首要病因。约20%的成人癫痫存在FCD,全体人群中约50%的癫痫患者是因各种不同类型的FCD所引起旧0。在FCD人群中中,约有76%的患者产生药物难治性癫痫。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和脑电生理学的发展,人们对FCD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颅内动静脉畸形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料与方法 我于2007年7月~2008年7月于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外科进修期间收治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患者12列。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10~66岁,平均31.7岁。术前均行全脑IADSA明确其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等血流动力学。其中癫痫有3例(25.0%),突然剧烈头痛、呕吐、意识模糊等自发性出血症状7例(58.3%),头晕、头痛等其他症状2例(16.7%)。病变主体位于额顶叶5例(41.6%),  相似文献   

10.
刘文星  李平根 《江西医药》2011,46(2):123-124
目的评价对Spetzler-Martin Ⅰ~Ⅱ级脑动脉畸形破裂出血进行早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2例Spetzler-Martin Ⅰ~Ⅱ脑动脉畸形的患者,大部分患者入院时行DSA检查确诊,早期手术切除,部分患者术中切除畸形血管团行病理检查确诊,术后复查DSA,预后进行GOS评分。结果术后DSA显示手术病人动静脉畸形完全切除,6个月后随访患者,GOS评分:5~4分有17例,占77%,3分4例,1分1例。结论对Spetzler-Martin Ⅰ~Ⅱ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早期手术治疗是一种相对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前对于未破裂出血的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仍有争议 ,但破裂出血的病人应该积极治疗.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2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采用Oynx 胶血管内栓塞治疗 ,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临床30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可识别脑动静脉畸形的供血动脉于早期,可提供定位、脑内代偿或盗血状态范围及程度,并可进行手术前后无创性动态血流动力学观察对比分析,可减少术中出血及脑损伤.结果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率为82.2%,彩色多普勒检测对大、中型脑动静脉畸形的检测,敏感性为95%,直径小于2 cm的小型脑动静脉畸形则敏感性低.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彩色及频谱多普勒有较明显特征性表现,大多数病例超声检查可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3.
王进昆  马以骝 《云南医药》1996,17(3):181-183
本文报告12例经手术治疗的脑动静脉畸形(AVM)病例。临床表现为颅内出血,长期发作性头痛及癫痫发作。术前经CT、脑血管造影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全部病例行手术治疗:9例行AVM全切除术,其余3例分别采用供血血管栓塞术,AVM部分切除术和/或供血动静脉夹闭术。术后7例痊愈(58.3%),改善4例(33.3%),1例无改善(8.3%)。并对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15.
李婷  范学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2):130-130
脑海绵状血管瘤(intracranial cavernous angioma,ICCA)是发生于毛细血管水平的血管畸形,有缺少肌层和弹力层的薄壁海绵状血窦构成。静脉畸形(cerebral venous angioma,CVA)是发生于静脉水平,由放射状排列的异常髓静脉汇入中央扩  相似文献   

16.
孙瑞发  尹龙 《天津医药》1995,23(12):724-726
报道11例硬脑膜动静脉瘘,病因与静脉窦部分或全部狭窄,闭塞以及与外伤有关。颈外动脉供血为主,颈内动脉、椎动脉也可联合供血,引流也很复杂。全脑血管造影可确立诊断。手术结扎供血动脉可暂时缓解症状,但瘘口依然存在,很快复发。经血管内动脉联合静脉治疗,将微导管超选择送至近瘘口处,用不同的栓塞材料Ivalon、Coil、真丝微粒、线段、IBCA闭塞瘘口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Ivalon在AVF中弥散度较好,栓  相似文献   

17.
18.
彭少英  陈艺新 《贵州医药》1992,16(5):287-288
我院骨科于1984年至1989年12月采取联合手术方法,矫形治疗脑性瘫痪下肢痉挛性瘫痪者6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0例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在3~39岁之间,以6~26岁最多,占90%,平均年龄16.6岁。左侧12例,右侧10例,双侧38例。合并上肢痉挛瘫伴功能障碍者14例。智力尚好者44例,中等者12例,低能者4例。一、术前畸形程度:分轻、中、重三型。轻型:以膝关节屈曲畸形及马蹄足表现为  相似文献   

19.
周益民  冯继  肖庆  杨大伟 《河北医药》2001,23(5):369-370
自 1997~ 2 0 0 0年 ,我科使用手术显微镜切除脑动静脉畸形 (AVM ) 10例 ,均经术前术后全脑血管造影和 (或 )病理证实。效果良好 ,将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0例病人中男 6例 ,女 4例。年龄 9~ 5 3岁。病变位于右枕 3例 ,左枕 1例 ,右额 1例 ,左基顶 2例 ,左颞 1例 ,右侧裂缘上回 1例 ,左基底节 (偏后 )出血破入脑室 (发病后昏迷 ) 1例。以头痛为首发症状就诊 3例 ,其中 1例因病变位于左颞有左耳持续血管杂音 3~ 4年 ,术后头痛及血管杂音消失 ,病变最大 (位于右缘上回 ) 7cm× 5cm× 5cm ,最小 2cm× 2cm× 1.5cm。除 1例…  相似文献   

20.
米中波  王瑞文 《河北医药》2009,31(11):1407-1407
患者,女,27岁。主因间断性抽搐13年,头痛5d入院。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头颅MRI示:左颞叶可见1类圆形等T1短T2异常信号影,大小约2cm×1.8cm;并呈环形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