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张际 《当代医学》2016,(7):69-70
目的 探索和分析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应用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与特点.方法 随机性抽取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中的120例,并进行回顾性试验研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120例患者中共有宽颈动脉瘤129个,对照组有65个,研究组有64个,对照组应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手术夹闭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手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研究组未出现复发,对照组复发率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应用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等都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但手术夹闭治疗后不易出现复发现象,相比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出现复发的概率较大,有效的降低脑积水的发生率.血管介入治疗宽颈动脉瘤对于手术夹闭创伤较小,恢复快,相对减少患者身体上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显微外科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对2004年7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1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开颅夹闭52例共52个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治疗62例共66个动脉瘤.结果 显微外科手术组恢复良好44例、功能障碍6例、死亡2例;血管内介入治疗组术后恢复良好56例、功能障碍4例、死亡2例.结论 临床上应根据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大小、临床分级、单发或多发以及医生经验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临床常见的血管性疾病 ,具有自发破裂致死的潜在危险性。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材料与技术的发展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我院自 1998年始 ,应用机械性可脱性弹簧圈 (MDS N)与直流电解脱铂金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13例 ,共计 15个动脉瘤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13例 ,男 5例 ,女 8例 ,年龄 2 1~ 70岁 ,平均年龄 5 3岁。临床表现 :蛛网膜下腔出血 8例 ,头痛伴视力障碍 2例 ,动眼神经麻痹 3例。1.2 影像学资料 本组 13例均行脑血管D…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5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56例,其中28例患者采用传统保守治疗,设为对照组;28例患者给予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设为观察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2%,对照组为14.3%,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能够有效防止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操作要点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神经外科收治的4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其中电解式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14例,机械式可脱性弹簧圈(MDS)栓塞28例,评定所有病例栓塞效果.结果 动脉瘤100%栓塞37例(88.09%),85%栓塞4例(9.52),1例90%栓塞.随访1例患者因高龄术后合并应激性溃疡导致消化道出血而死亡,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疗效好的优点,介入治疗有望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248个动脉瘤)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颅内动脉瘤患者年龄、入院时Hunt—Hess分级、CTFisher分级、动脉瘤大小以及治疗时间窗为标准分类,比较外科手术夹闭组与血管内介入治疗组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6个月的改良Rankin评分(mRS)。结果处于同-Hunt—Hess分级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unt—Hess分级为Ⅰ、Ⅱ级较Ⅲ、Ⅳ、V级患者效果好。CTFisher分级为1、2、4级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对处于同一分级的患者,两种治疗方法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Fisher分级为3级的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优于外科手术夹闭。处于相同直径大小、相同年龄段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用两种方法治疗后,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治疗时,血管内介入治疗优于外科手术夹闭,中、晚期时两种方法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手术夹闭组中,早期手术夹闭效果优于中、晚期,中期与晚期手术夹闭的效果无差异;血管内介入治疗组早、中、晚期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治疗均适合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处于CTFisher分级为3级、治疗时间窗为早期的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优于外科手术夹闭;两种治疗方法长期临床效果差异仍待大宗病例随访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冯正健  伍益  黄戈  谭林琼 《河北医学》2010,16(12):1481-1482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我院采用血管内植入电解可脱弹簧圈术治疗3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患者全身肝素化后造影,根据动脉瘤部位,放置导引导管,选用合适的微导管、微导丝,放入动脉瘤腔近瘤颈1/3处。并选择合适的GDC规格,送入动脉瘤内保持载瘤动脉通畅,解脱GDC,根据患者病情,反复进行以上操作,每次操作后均进行DSA检查,以确保手术效果。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22例,90%~99%闭塞11例,90%以下闭塞2例。术中出血2例,术后半年内再出血1例。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近期疗效好的优点,术中球囊辅助成形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宽颈动脉瘤的致密栓塞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颅内动脉瘤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其中24例患者给予开颅夹闭手术治疗,设为对照组;24例患者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设为观察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中,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7.5%,对照组为54.1%;术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8%,对照组为45.8%,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以血管内介入的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跟开颅夹闭手术效果相当,可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7月间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146例、152个颅内宽颈动脉瘤,比较其术后疗效.预后采取改良mRS评分,0~2分为良好,3~6分为不良.结果 手术夹闭90例患者94个动脉瘤,随访3~ 24个月(平均12.5个月),未见复发.其中完全夹闭92个,夹闭不全2个,予以再次手术夹闭,良好79例(87.8%).血管内介入治疗56例、58个动脉瘤,随访6 ~ 96个月(平均36.2个月),复发8个(13.8%),良好50例(89.2%).两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均能有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手术夹闭不易复发,血管内介入治疗相对容易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行显微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对不同形式的颅内动脉瘤及不同病情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14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早期(起病3d内)采用显微手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根据患者入院时的Hunt-Hess(HHS)病情分级结合治疗后1个月时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析其治疗结果,其中显微手术128例(HHS Ⅳ~Ⅴ级占30例),经血管内栓塞86例(HHS Ⅳ~Ⅴ级占17例).结果 98例HHS Ⅰ~Ⅲ级显微手术者1个月后GOS评分5分(恢复良好)76例,4分(轻度残疾)13例,3分(严重残疾)6例.2分(植物生存)2例,1分(死亡)1例;69例HHS Ⅰ~Ⅲ级血管内介入治疗者1个月后GOS评分5分54例,4分9例,3分4例,2分1例,1分1例,两组HHS Ⅰ~Ⅲ级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HHS Ⅳ~Ⅴ级显微手术者1个月后GOS评分5分8例,4分6例,3分8例,2分4例,1分4例;17例HHS Ⅳ~Ⅴ级血管内栓塞治疗者1个月后GOS评分5分2例,4分2例,3分2例,2分4例,1分7例,两组HHS Ⅳ~Ⅴ级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HS Ⅰ~Ⅲ级动脉瘤患者显微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治疗疗效无明显差异,而Ⅳ~Ⅴ级动脉瘤患者倾向于显微手术治疗,部分患者联合应用两种方法效果更好,远期疗效还需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1.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与手术夹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与手术夹闭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血管内治疗组30例和手术夹闭治疗组30例。结果:血管内治疗组ADL、NIHSS、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手术夹闭组,同时血管完全闭塞率、预后良好率也优于手术夹闭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效果明显,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总结我院近3年经开颅手术夹闭和血管血栓塞治疗脉治疗结果。方法:统计近 科的颅内动脉患者25例临床资料、治疗方式及结果,其中前循环动脉瘤20例,后循环动脉瘤5例:结果:25例患者中,手术夹闭13例,栓塞12例,人败改为手术夹闭者5全民2例,栓塞后偏瘫失语者2例。结论:颅仙动脉瘤治疗宜着选手术夹闭,栓塞可作为手术的补充,用于手术难以达到或不能耐受手术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颅内破裂动脉瘤显微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对不同形式的颅内动脉瘤及不同病情的病人的治疗适应征.方法 144例颅内动脉瘤病人,分为显微手术组72例,介入治疗组72例.根据病人人院时的Hunt-Hess病情分级结合出院时病人的GOS评分分析其治疗结果 .结果 72例显微手术者中院内死亡2例;6个月后GOS评分:5分(恢复良好)51例,4分(轻度残疾)10例,3分(严重残疾)6例,2分(植物生存)3例,1分(死亡)0例.72例血管内栓塞治疗者中院内死亡2例;随访6个月,COS评分:5分58例,4分4例,3分4例,2分4例,1分0例.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这两种治疗方法 疗效无明显差异,部分患者联合应用两种方法 效果更好.远期疗效还需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外科手术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外科手术夹闭治疗,分析和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预后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研究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2.64±5.97)d,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8.37±8.59)d,研究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临床疗效、预后效果、并发症的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夹闭与血管内介入均对颅内动脉瘤具有良好的疗效,血管介入治疗的住院时间要短于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不同栓塞技术在复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适应证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内介入治疗35例复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常规可脱弹簧圈技术、球囊再塑形技术、支架载瘤动脉成形术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35个,完全或近全栓塞率为62.9%,部分栓塞28.6%,永久性致残率5.7%,死亡率2.9%。29例患者随访3~14个月,平均7.5个月,均无颅内出血或再出血。结论复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相对安全有效,特别是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有效性、安全性、适应性。方法以神经外科收治并采用血管内介入技术治疗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调取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344例,年龄19~89岁,部分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Hunt-Hess分级:0级55例,Ⅳ-Ⅴ级28例;动脉瘤大小2~29 cm;致密栓塞170例、部分栓塞72例;动脉瘤破裂11例,术中血栓形成20例,器械所致不良事件12例;短期死亡率4.94%,0~2分76.45%;随访时间1个月~3年,随访时间≥5个月者288例,其中稳定212例,随访时间≥12个月者241例,预后不佳15例,死亡6例;预后不佳与死亡患者Hunt-Hess等级、瘤体大小与预后较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治疗适用于各年龄段、绝大多数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短期预后、长远预后均较好,死亡患者多为病情较重、出现破裂者。  相似文献   

19.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是在DSA监视下 ,采用穿刺一侧股动脉通过导引导管及纤维导管把机械可脱性弹簧圈(MDS)或电熔断可脱性弹簧圈 (GDC)送至动脉瘤腔内 ,栓塞动脉瘤腔 ,达到防止再出血 ,治愈病人目的。由于动脉瘤栓塞具有较高的风险 ,术中的护理及监护十分重要。我院1 999年 3月~ 2 0 0 1年 4月对 32例颅内动脉瘤行血管内介入治疗 .现将术中护理经验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颅内动脉瘤 32例 (32个动脉瘤 ) ,男 1 9例 ,女 1 3例 ;年龄 34~ 67岁 ,平均 49岁。1 .2 术前准备1 .2 .1 导管材料的准备 准备穿刺针、6F导…  相似文献   

20.
巨大颅内动脉瘤为最大外径超过25 mm的动脉瘤,它的发生率占颅内动脉瘤的3.0%~13.5%,巨大动脉瘤多见于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前交通动脉、基底动脉干及分叉部。虽然颅内大、小动脉瘤发生破裂出血的几率相同,但是易出现颅内巨大动脉瘤持续的占位效应、破裂出血的危险及脑缺血等不良后果,如果不进行治疗,一旦出现了症状,其危害性较普通动脉瘤大。由于颅内巨大动脉瘤瘤体巨大、动脉瘤形态不规则,瘤颈宽且有钙化,及重要穿通支和脑动脉分支与其关系密切,其治疗难度大,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预后较差,所以颅内巨大动脉瘤的处理一直是神经外科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