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慢性咳嗽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硫酸特布地林片(博利康尼),每次2.5 mg,每日3次;治疗组采用苓桂术甘汤加味(方药组成:茯苓30 g,桂枝10g,白术15 g,甘草10 g,干姜10 g,半夏10 g)治疗,每日1剂,早晚温服.2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加味明显减轻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丁苯酞治疗后循环缺血(PCI)性眩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纳入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联合血栓通静脉滴注,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口服,疗程为14d。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第3天、第7天、第14天的眩晕强度、眩晕缓解度、止晕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第3天,两组的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评分进一步下降(P〈0.05);治疗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止晕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用于PCI性眩晕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不同证候的临床分型情况及眩晕发病程度。方法选取15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其中医证候分型情况和眩晕程度评分情况。结果肝火上炎证型所占比例28.00%,证候平均分(9.53±2.12)分,均高于其他证型所占比例和证候平均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火上炎证评分总分最高(15.4±5.7)分,肾精不足证评分总分最低(12.8±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火上炎证型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医临床分型中所占比例和证候评分最高,每种证型的眩晕症状和程度各有侧重,临床治疗中应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4.
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老年人心律失常马丽高慧芳原合英1(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郑州450000;1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主题词心律失常/中医药疗法老年人苓桂术甘汤/治疗应用老年人心律失常相当常见。它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严重威胁其生命。我们...  相似文献   

5.
后循环缺血是指供应脑部的椎基底动脉缺血引起的病变,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后循环缺血临床表现以眩晕为主,占患者的80%以上,且常为首发症状。近20年来,随着临床深入研究和脑影像学技术发展,人们对后循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概念、病因病机及诊治有了新的认识,文章主要对近几年来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西医研究进展做以简单综述,以其能对眩晕的临床诊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考察丁略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20名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丁略地尔注射液150mg,对照组给予舒血宁注射液10m1,两组均静脉滴注,1次/日,14天为1疗程。监测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后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眩晕症状改善迅速快,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而且治疗组NIHSS评分,后循环血流速度、搏动指数以及患者全血高切、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丁咯地尔能快速、有效地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相似文献   

8.
舒忻  秦绍林  张允岭 《北京医学》2021,43(6):546-548,551
随着社会老龄化以及影像检查技术的进步,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以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为主的恶性疾病所致的眩晕更加突出.但因本病临床表现多样,诊断标准难以量化,导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早期难以确诊.因本病进展迅速,预后不良,及早识别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后...  相似文献   

9.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属于中医咳、喘、痰、饮等证范畴。近几年来,笔者运用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慢性支气管炎60例,取得一定的近期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6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性45例,女性15例,年龄50~75岁,50岁以上者居多,病程最短3年,最长20年。60例均经放射科X线胸透,其中48例提示两肺纹理增粗,12例合并肺气肿,并排除肺结核。53例体检时两肺可闻及散在的干湿性音。血常规检查:45例有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偏高,10例血沉增快。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咯痰、胸闷、气喘等症状。中医辨证:咳…  相似文献   

10.
笔者自1994年以来,采用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美尼尔氏病86例,并与单用西药美克乐治疗的43例进行对比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定眩合剂治疗风痰上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入选病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治疗组29例。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组口服定眩合剂治疗,疗程均为两周。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1%、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定眩合剂治疗风痰上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及脑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2.
天麻素注射液和氟桂利嗪联合应用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婉 《中外医疗》2009,28(1):76-76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和氟桂利嗪联合应用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天麻素注射液和氟桂利嗪联合应用。结果治疗组治愈率16.07%、总有效率96.43%,对照组治愈率11.11%、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天麻素注射液和氟桂利嗪联合应用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及优势。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其中治疗组60例,应用长春西汀30 mg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或生理盐水250 ml静点,1次/d,1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50例,应用丹参20 ml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或生理盐水250 ml静点,1次/d,10 d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和辅检指标(血、尿常规,血流变、血糖、血脂、肝肾功能、TCD、头部CT)。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优于对照组的84.00%,治疗组不良反应轻微。两组2 d内起效率比较,P<0.05(治疗组88.33%,对照组52.00%),显示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起效快,疗效好,副作用轻微。结论长春西汀是一种良好的微循环改善剂,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安全有效,起效快。  相似文献   

14.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7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西比灵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40例PCI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敏使朗及西比灵治疗,治疗组口服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西比灵。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等参数。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参数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且低切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治疗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快(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西比灵既能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症状,又能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相铁辉  王海建  路路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2):2233-2234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18例PCIV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接受长春西汀治疗,观察组加用天麻素注射液。对比两组治疗前后DHI评分、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水平以及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水平;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平均血流速度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治疗PCIV临床效果较好,且不会增加用药风险,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TIA和脑梗死,多见于老年人,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1]。PCI无特异性症状及体征,常见临床症状有头晕、头痛、肢体或头面部的麻木、肢体无力、行走不稳或跌倒、短暂性意识丧失、视觉障碍;常见体征有眼球运动障碍、肢体瘫痪、感觉异常、肢体共济失调、吞咽障碍、声嘶、Homer综合征等。眩晕是PCI的常见主要症状,属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辨证论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中药组给予辨证论治,西药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均连续治疗3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流速、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中药组的疗效优于西药组(Z=-2.028,P=0.034);治疗后中药组椎-基底动脉流速、胆固醇、三酰甘油、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凝血因子Ⅰ)、疗效评分(眩晕评估评分量表评分、眩晕障碍调查表评分)等指标改善均优于西药组(P<0.01);中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组(χ2=4.000,P=0.046)。结论:辨证论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能改善脑部后循环血流速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疗效优于西药治疗,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疏血通治疗单纯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的疗效。方法选择13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应用疏血通和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商品名:西比灵)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阿托伐他汀。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头部TCD结果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7%,治疗组为92.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CD检查结果、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疗效显著,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周嘉澄  刘刚  关浩峰  林颖 《广东医学》2012,33(5):698-699
目的观察中药药氧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丁咯地尔注射液和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药氧治疗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脑血管检查并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为8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颅多普勒脑血管检查显示,观察组椎动脉及椎基底动脉血液循环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药氧能有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能有效改善脑后循环血液供应,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