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柱痛风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部分不典型脊柱肿瘤与脊柱结核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免误诊、误治延误病情,发生率虽不高,但其对预后影响较大应予重视。方法对本院近十年临床遇见6例脊柱肿瘤误诊为脊柱结核的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脊柱肿瘤与肺结核并发,脊柱肿瘤与脊柱结核并发的情况都在临床工作中遇到过,并且典型病例不难鉴别,而某些不典型病例则易致误诊而延误治疗。结论只要注意相似症状、体征、影像的区别,有利于减少误诊。脊柱肿瘤与脊柱结核X线改变多有不同,结核常有死骨、骨痂形成,肿瘤累及椎体反角及椎弓根较多,结核脓肿影多呈梭形,超过二个或二个以上椎体,而肿瘤软组织影多呈半球形,很少超过二个椎体。抗结核及支持疗法疗效观察可为确诊提供帮助,小儿结核菌素试验也有鉴别意义。不典型病例行CT、MRI、核素扫描、PET-CT穿刺活检等检查能够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3.
脊柱融合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融合术的发展有近百年的历史。1911年,Albee用脊柱融合术治疗脊柱结核。Hibbs亦用脊柱融合术控制脊柱侧凸患者畸形的发展。Boucher在1959年做了第一例椎弓根螺钉腰椎关节固定。Rov-Camille及同事和Steffe等人各自的努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椎弓根螺钉这项技术得到广泛采用,有了迅猛发展。以美国为例,脊柱融合系统国家统计数据显示从1996~2001年人数增加了77%。与此同时,髋关节、膝关节替代增加了13%~14%。融合手术费用昂贵.不包括医生手术费用,全美医院平均每个人费用不少于34,000美元。国内应用融合器械的融合术住院费用平均也有三万元人民币左右。  相似文献   

4.
沈炳华 《华夏医药》2006,1(6):431-441
1 人口教具化是国际性问题 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预测: 2050年60岁以上人口达4.1亿 占人口总数的27.4% 老年人口占世界老年人人口的五分之一 亚洲老年人口二分之一  相似文献   

5.
脊柱结核外科术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脊柱结核各术式的优缺点和适应症.方法 2001年1月~2007年12月共手术治疗胸、腰、骶椎脊柱结核104例,98例获有效随访.根据不同的术式分组:A组(21例)采用单纯病灶清除术;B组(16例)采用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 前路内固定术;C组(49例)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后路植骨融合并内同定术;D组(12例)采用单纯后路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术.结果 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慢性窦道形成.除6例失访外,其余98例均获得0.6~7年随访,平均3.6年.75例有后凸畸彤者,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8.3°.随访期内丢失3~5°.除A组2例2二次手术治愈,其余患者均一次治愈.45例有神经损害的患者术后均获得明显改善.组间两两比较x2检验,A/D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C组(P<0.05).结论 在有效抗结核化疗基础上.脊柱稳定性在脊柱结核治疗中具有较大意义.单纯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和后外侧脊柱融合术可有效稳定脊柱,治疗神经损害较轻的脊柱结核,具有手术创伤小,技术较易开展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脊柱结核和脊柱转移瘤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它的治疗和预后也不同.应用CT扫描,对于早期正确诊断这两种疾病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术与脊柱内固定术联合治疗对脊柱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脊柱结核患者82例病例,按照术式差异对入选者分组,前入路组均为前入路病灶清除术与脊柱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共38例,后入路组均为后入路病灶清除结合脊柱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44例。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矫正度数、Frankel分级和6个月内的治愈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后入路组凸畸形矫正角度(10.09±2.74)显著低于前入路组(P<0.05),临床治愈率(84.09%)显著高于前入路组(P<0.05),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显著优于前入路组(P<0.05)。结论对于脊柱结核患者应用后入路病灶清除与脊柱内固定术更为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Frankel分级,矫正患者后凸畸形,有更高的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高骏  王一农  庞伍宽 《河北医药》2002,24(8):664-665
随着脊柱外科生物力学研究的发展 ,极大地促进了脊柱后路内固定器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自 2 0世纪 40年代King开始应用螺丝钉稳定脊柱到目前多节段、多平面椎弓根螺丝钉及脊椎板钩系统的临床应用 ,骨科医生可有多种内固定器固定方法选择治疗各种脊柱疾病。但需要明确一点 ,除非脊柱本身获得骨性融合 ,即自身稳定以外 ,任何内固定器均有一定的使用期限 ,一种内固定器不可能应用于所有脊柱疾患。为此 ,骨科医生应了解掌握每一种脊柱后路内固定器的基本性能 ,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 ,才能极大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1 脊柱后路内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减少误诊率。方法对21例脊柱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6例,女6例;年龄8~62岁。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7例经穿刺活检证实,2例经抗结核治疗痊愈证实。结果脊柱结核的CT表现为:①斑点状、斑片状、虫蚀状骨质破坏(21/21例);②椎间盘破坏(18/21例);③椎管狭窄变形(4/21例);④死骨形成(12/21例);⑤椎旁脓肿(17/21例);⑥椎体压缩改变(15/21例)。结论CT对脊柱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脊柱手术技术一般包括3个主要步骤:减压、固定和矫正畸形.脊柱融合最初用来治疗由结核、创伤及脊柱侧凸引起的畸形和不稳定.1911年Albee和Hibbs分别用胫骨骨块和髂骨骨块用来行脊柱融合术,在那个时期,脊柱融合技术要求术后长期卧床,之后应用支具制动,假关节发生率高达20%[1,2].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微创脊柱外科影像资料在脊柱外科教学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9月~2018年6月实施外科教育教学工作的4个班级200名学生为本次研究对象,2016年9月~2017年6月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2个班级100名学生为对照组,该组学生脊柱外科教学活动中均给予传统教学;2017年9月~2018年6月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2个班级100名学生为实验组,该组学生脊柱外科教学活动中均给予微创脊柱外科影像资料教学,比较两组学生外科教学期末考试成绩。结果实验组脊柱外科基本解剖结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外科无菌操作等外科考试指征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学生期末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对脊柱外科教育教学满意度(98.0%)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脊柱外科教学中给予微创脊柱外科影像资料有利于学生结合临床资料,更好的掌握脊柱外科相关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2.
脊柱手术技术一般包括3个主要步骤:减压、固定和矫正畸形。脊柱融合最初用来治疗由结核、创伤及脊柱侧凸引起的畸形和不稳定。1911年Albee和Hibbs分别用胫骨骨块和髂骨骨块用来行脊柱融合术,在那个时期,脊柱融合技术要求术后长期卧床,之后应用支具制动,假关节发生率高达20%。在20世纪后期,脊柱内固定开始用于节段性固定,提高了脊柱融合率,加速了脊柱手术后患者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3.
于泉  姜屿 《北方药学》2014,(2):115-116
目的:探讨脊柱肿瘤切除与稳定性重建的方法及疗效。方法:63例脊柱肿瘤根据肿瘤部位不同,采用不同方式重建。结果:本组59例随访脊柱稳定,植骨融合。结论:脊柱肿瘤切除后脊柱稳定性重建,对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幼儿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12例,手术时年龄2.5~8岁,平均5.4岁,术前侧凸Cobb角57.5°(40°~78°),后凸Cobb角42°(27°~56°)。结果通过5个月~36个月随访,术后侧凸Cobb角为15.4°,平均矫正率为73.2%,后凸Cobb角为13.1°,平均矫正率为68.8%,所有患儿躯干平衡良好,未发现失代偿现象,术中出现2例椎弓根螺钉切割椎体并发症。结论应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凸保存了脊柱的生长能力和运动节段,效果满意,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脊柱后凸畸形的患者,对照分析矫正术前后后凸角矫正情况、疼痛改善情况,回顾分析矫正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矫正前后脊柱后凸角手术矫正前后口述疼痛分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例患者中,手术矫正后疗效为Ⅰ级者35例(87.5%),疗效为Ⅱ级者5例(12.5%),疗效Ⅲ级和Ⅳ级者为0。结论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能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缓解患者疼痛不适,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俄式内置脊柱矫形器是用于矫正病变的脊柱一种有效方法,使之在全面和侧面(矢状面和额状面)变成正常状态。在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出现一些早期并发症,对其防治方法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9例,男2例,女7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16岁,平均12岁。本组全部病例均为特发性脊柱侧凸。侧凸向在6例,向左3例。原发弧度主凸在胸椎段8例,在胸腰椎段1例。随访时间最长3年,最短6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形成术(PVP术)治疗脊柱溶骨性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穿刺椎弓根途径进入病椎瘤灶内,行肿瘤活检,再注入牙膏状骨水泥稳定病椎。结果:11例17椎均手术顺利,术后无脊髓神经根受损表现。48小时内疼痛均缓解,未发现骨水泥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PVP术治疗脊柱溶骨性转移性肿瘤,能有效地强化病椎,提高生活质量,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AF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机理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6 0例胸腰段骨折病人运用AF系统复位固定。结果  6 0例全部解剖复位 ,脊柱生理弯曲恢复 ,平均随访 2 0个月 ,后方植骨融合满意 ,2 6例截瘫症状迅速恢复。结论 AF系统具有三维空间矫正力 ,结构简单植入方便 ,因其予制了复位角度 ,使复位更加准确、有效 ,使畸形得到充分矫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