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加科五加属植物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五加属植物资源分布、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萜类、木脂素等,其中三萜包括羽扇豆烷(Lupane)型、3,4-seco-羽扇豆烷型、齐墩果烷(Oleanane)型的3β-Hydroxy齐墩果烷型和3α-Hydroxy齐墩果烷型;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应激、抗心律失常、抗血小板聚集、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对物质代谢的影响等,以期为今后对该属植物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栝楼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栝楼属植物药用资源丰富,该属植物作为常用中药在民间得到广泛应用。文章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栝楼属12种药用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按照结构类型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对其中典型化合物的药理活性进行了概述,为栝楼属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也对今后研究的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4.
综述了近5年来南蛇藤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的研究成果,指出应结合药理实验对该属植物的萜类化合物作进一步的活性筛选及结构改造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6.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2):192-194
总结了近五年八角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新进展,详细列出了从十几种八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新化合物和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到的化合物,包括名称、结构类型、生物来源。按照化合物所属结构类型进行分类总结,主要包括萜类、苯丙素类、黄酮类、甾体类、挥发油等。同时也对该属植物的药理活性进行了概述,发现该属植物具有良好的抑菌、抗炎镇痛和抗氧化活性,为该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8.
旋覆花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来,从旋覆花属植物中相继又发现许多新化合物,有倍半萜及其内酯、二萜、三萜类及黄酮苷等,并对其中某些成分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如抗肿瘤、降血糖、抗菌、抗炎和保肝作用等。本文对此进行详细归纳和综述。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近几年来鼠尾草属植物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结果,并提出应结合药理实验,对不同的化学成分分别加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肉苁蓉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肉苁蓉(Cistanche.deserticola.C.Ma)是列当科植物肉苁蓉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又名精笋、纵蓉、肉松蓉、地精、大芸,是常用中药之一,国家三级濒危珍稀保护植物种。在5月间植株刚出土时采摘,采后晾干成为名贵的中草药。“干大芸”,多年生寄生草本,梭梭为其寄主,全株可入药。肉苁蓉 相似文献
12.
13.
15.
16.
17.
对玄参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整理,发现其主要为环烯醚萜,苯丙素苷,三萜皂苷和有机芳酸4种类型,对该属植物及所含成分的药理活性从抗菌,抗炎,保肝,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肿瘤作用方面进行归纳。认为环烯醚萜,苯丙素苷等成分可以说明该属植物的部分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18.
19.
牡荆属(VitexL.)多种植物为传统的药用植物,其所含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二萜类、环烯醚萜类以及植物甾体激素类等。生物活性研究表明牡荆属植物所含化学成分具有调节激素水平、解热镇痛、抗炎、抗肿瘤、保肝、平喘、抗菌、抗氧化等多种作用。综述近年来牡荆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20.
鼠尾草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鼠尾草属植物隶属于唇形科 ( Labiatae) ,全世界约有 1 0 0 0多种 ,占全科植物总数的 2 0 % ,宜生长于温热带地区 [1] 。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 ,分为Sclarea、Salvia、Leonia、Calosphace4个亚属。我国鼠尾草植物品种 ,据《中国药物志》记载有 83种 ,2 5变种 ,9变型 ,其中药用 30余种 (含变种 ,变型 ) ,大多数以根入药作丹参用 [2 ,3 ]。我国鼠尾草属植物 ,分布于全国各地。本属植物药用种类之多、药效范围之广是比较突出的 ,民间就有 1 0多种植物的根作丹参的代用品 ,且人们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已比较深入 [4] 。 30年代日本学者中尾等从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