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构建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肺康复分级方案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运用德尔菲法构建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肺康复分级方案,选取2019年1月—12月在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ICU收治的10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早期肺康复分级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护理,比较两组在氧合指数、血二氧化碳分压、乳酸值、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临床肺部感染评分、撤机成功率、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谵妄、压力性损伤、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肺康复第3、5、7、14天试验组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肺康复第7天试验组血二氧化碳分压、乳酸值、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临床肺部感染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深静脉血栓、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撤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应用早期肺康复分级方案可改善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功能和疾病预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时机、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本院重症监护病房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5天后的潮气量、浅快呼吸指数、吸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谵妄、下肢静脉血栓、撤机失败例数、30d死亡例数,统计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治疗5d后FiO2、氧和指数、APACHEⅡ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5d后潮气量、浅快呼吸指数,以及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谵妄、下肢静脉血栓,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撤机失败例数、30d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减少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减少谵妄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对行机械通气的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ICU收治的300例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一般资料,以2020年1~12月接受专科护理干预的15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2021年1~12月接受早期综合康复干预的15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的谵妄发生情况、意识状态及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在入住ICU第3天和第5天的重症监护谵妄筛查量表(ICDSC)评分均较入住ICU当天更高,转出ICU当天的ICDSC评分均较入住ICU当天更低(P均<0.05);2组在入住第5天的ICDSC评分均较入住第3天更高,转出当天均较入住第3天更低(P均<0.05);观察组在入住第3天、入住第5天和转出当天的上述评分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低(P均<0.05)。结论 将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应用于行机械通气的ICU患者,可改善患者的意识状态,加快恢复进程,降低谵妄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俞萍  卞红  刘海英  何平  孙芹 《护士进修杂志》2023,(22):2074-2077
目的 构建ICU机械通气患者渐进式肢体康复操方案。方法 采取查阅文献分析与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咨询,经过2轮函询后形成ICU机械通气患者渐进式肢体康复操方案。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结果 2轮咨询表回收率均为100%,构建的ICU机械通气患者渐进式肢体康复操方案包括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15个三级指标、31个四级指标,针对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四级指标,专家给出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4、0.84、0.81、0.79,重要性协调系数分别为0.54、0.68、可行性协调系数分别0.62和0.72,采用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CU机械通气患者渐进式肢体康复操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国内开展ICU机械通气患者康复护理实践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定瑞 《全科护理》2021,19(4):469-471
目的:探讨渐进式早期康复训练对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病人谵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3月本院ICU收治的机械通气病人40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取2019年4月—2019年9月本院ICU收治的机械通气病人40例为观察组实施渐进式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病人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渐进式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降低ICU机械通气病人谵妄及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及ICU住院时间,有助于病人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于量化评估下的早期循序渐进康复训练对IC U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IC U机械通气患者96例,将2019年1月-12月4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0年1月-12月4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行IC U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量化评估下的早期循序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ICU机械通气患者膈肌锻炼方案,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在文献分析和专家会议的基础上构建ICU机械通气患者膈肌锻炼方案。2020年10月—2021年10月,选取遵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的成人机械通气患者6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及早期活动的基础上接受膈肌锻炼,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及早期活动。采用超声评估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24、48、72、120 h吸气末膈肌厚度、呼气末膈肌厚度、膈肌增厚分数、膈肌移动度;比较两组撤机成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33例、对照组31例完成研究。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吸气末膈肌厚度的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气末膈肌厚度的时间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两组膈肌增厚分数的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膈肌移动度的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0 h,试验组吸气末膈肌厚度高于对照组,干预后72、120 h,试验组膈肌增厚分数高于对照组,干预后120 h试验组膈肌移...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探讨早期活动与康复计划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3月ICU住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106例,按照入住ICU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ICU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活动与康复计划,比较两组病人活动能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转出ICU时FIM总分为61.52分±4.38分,高于对照组的51.39分±4.26分(P0.01);观察组病人出院时FIM总分为88.81分±4.26分,高于对照组的75.95分±5.26分(P0.01);观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43%,低于对照组的28.3%(P0.05);观察组早期活动与康复期间无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观察组病人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病人实施早期活动与康复是安全可行的,能明显改善病人的活动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个体化康复治疗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 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住院并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3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 = 18)和康复组(n = 18)。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完成康复评估,包括临床评估、意识状态和肌力评估。对照组采用重症监护常规治疗,包括原发病的对症治疗、营养支持、良肢位摆放以及四肢主被动运动等。康复组增加早期个体化康复治疗,根据每个患者具体评估情况进行四肢主被动运动、转移训练、物理因子治疗、呼吸肌训练等。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的含量。结果 两组脱机情况和住院费用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康复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 > 2.067, P < 0.05)。治疗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TNF-α、IL-6含量均降低(t > 2.040, P < 0.05);康复组APACHEⅡ评分、TNF-α、IL-6、IL-8均显著降低(t > 4.141, P < 0.001);康复组TNF-α、IL-6、IL-8含量均低于对照组(t > 2.217, P < 0.05)。康复组所有指标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Z| > 2.104, P < 0.05)。结论 对于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进行个体化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镇静程度,减轻炎症反应,加速脱机进程,减少住院时间,且并未产生额外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2.
邵卫华  张杰  龙燕 《新医学》2005,36(8):466-467
回顾性分析60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伤后早期(3~6小时内)予机械通气,机械通气2小时后患者的呼吸及各项生理指标比机械通气前有显著改善.存活31例(51%),随访6个月,28例生活能自理,生活质量良好.提示对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予早期机械通气可提高疗效及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术后机械通气清醒病人的疼痛情况及评估方法.[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应用行为疼痛量表(BPS)和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SICU 95 例术后行机械通气清醒病人进行疼痛强度测评.[结果]BPS分值为(5.83±1.82)分、NRS为(5.98±2.55)分.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病人BPS和NRS疼痛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BPS和NRS的疼痛强度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15和-0.302).应用和没有应用镇痛泵病人BPS及NRS疼痛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PS评分与NRS评分存在正相关(r=0.613,P<0.001).[结论]术后病人普遍存在疼痛,BPS用于机械通气病人疼痛的评估是可靠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96年10月成立重症监护病房以来,通过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机械通气患者的气管插管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保持气管插管的正确位置导管要固定牢固,避免随呼吸运动而上下滑动;头部稍后仰,每1~2h转动变换头部,避免体表压伤及导管对咽喉的压迫;选用适当的牙垫,避免患者将导管咬扁。每3~4h将套囊气体放掉,保持3~5min,放气前应先吸尽口腔、咽部分泌物,放气后套囊以上部分分泌物可流入气管,应经导管吸引,重新充气压力10~20mmHg即可[1]。术后患者应检查导管插入深度、气囊充盈度,听诊两肺呼吸音,做好交接班,及时发现导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机械通气患儿早期活动方案,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早期活动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7月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收治的50例3~14岁机械通气患儿作为试验组,在常规...  相似文献   

16.
马媚媚 《全科护理》2014,(28):2639-2641
[目的]总结新生儿外科术后机械通气下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监护。[方法]对61例新生儿急重症手术患儿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进行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呼吸道护理、麻醉苏醒观察、切口造瘘口护理,及时发现并发症等监护。[结果]48例病情平稳后均转入新生儿外科继续治疗,8例家长签字放弃治疗,5例死亡。[结论]新生儿术后需机械通气者,做好术后相关监测及护理,是手术患儿护理的关键,可以降低新生儿术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渐进性活动训练促进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机械通气患者神经肌肉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98例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实验组患者在镇静中断后每天实施两次早期渐进性活动训练;对照组患者每天两次接受床上被动或主动全范围关节活动。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分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对两组患者分别在拔除气管插管时、转出ICU时和出院时进行评定,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拔除气管插管时FIM总分及自理能力、括约肌控制、转移方面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在转出ICU时和出院时在FIM总分及5个方面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下肢深静脉栓塞(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渐进性活动训练能促进ICU机械通气患者神经肌肉功能恢复,并可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撤机指数计分法作为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依据,研究撤机指数计分法的临床意义。方法对ICU采用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进行回溯性调查,收集患者的年龄、最大吸气负压、咳嗽反射、自主潮气量、呼吸机使用时间、自主呼吸频率、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营养状况、血红蛋白、撤机试验、原发病、是否有严重并发症等参数数据,进行量化评分并作为呼吸机撤机指数的指标。将撤机成功者作为观察组,撤机失败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撤机指数计分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的撤机指数计分为(16.86±5.19)分,对照组的撤机指数计分为(14.13±5.74)分,观察组的撤机指数计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7,P=0.043)。以撤机指数计分16分作为预测撤机成功的临界值,则撤机成功的敏感性为94.71%(72/76),特异性为90.00%(18/20),阳性预测值为97.30%(72/74),预测撤机结局的临床符合率达93.75%[(72+18)/96]。撤机指数计分预测法与实际撤机结局评价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2,P=0.727)。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撤机指数计分法作为撤机的依据,对成功撤机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出血术后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策略及其疗效。方法 脑出血术后患者中,符合上机指征的有5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机械通气。分析治疗前后呼吸指标的变化。结果 脑出血术后,给予机械通气治疗2h后,与机械通气前比较,各项指标包括呼吸频率RR、氧分压脚晚、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均有改善,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综合治疗后,好转出院18例(33.96%),自动出院16例(30.19%),死亡19例(35.85%)。结论 脑出血术后患者,合理机械通气治疗(包括过度通气等)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量化评估策略为基础的早期渐进式康复训练对机械通气患者肺功能、神经肌肉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1日~2019年11月30日收治的214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以量化评估策略为基础的早期渐进式康复训练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肺活量(FVC)、峰值呼气流速(PEF)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神经肌肉功能[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分量表(FIM)]及随访1、3、6个月预后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FVC、PEF及FEV1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干预前(P 0. 01,P 0. 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FIM评分及随访1、3、6个月预后均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以量化评估策略为基础的早期渐进式康复训练,有利于机械通气患者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提高肺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进程和预后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