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力衰竭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而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治疗则是确保治疗及时、延缓疾病发展,以及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途径。目前,临床上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多依据实验室检查、心脏相关特殊检查、影像学检查,其中肺部超声在其中的应用极为重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关键性参考依据。基于此,为进一步探究肺部超声与心力衰竭疾病之间的关系,本文针对肺部超声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和进展完成相应综述。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 ,48岁 ,就诊前咳嗽伴发低热 ,无明显呼吸困难 ,在村卫生所及其他医院按“肺部感染”治疗 ,用多种抗生素及止咳药物、激素等治疗无效 ,症状逐渐加重 ,并出现明显呼吸困难。1月后出现严重低钠血症伴低血压状态。来省三院就诊后经详细询问病史 ,细致体格检查 ,最后确诊为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部超声B线积分法在评估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左心衰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人员行肺部超声检查,于24h内行胸片检查,并记录血浆NT-proBNP浓度。结果:(1)B线积分与NT-proBNP、胸片评分呈正相关(r=0.724,r=0.571,P均<0.0001)。(2)B线评分、NT-proBNP、胸片肺水评分诊断心衰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3、0.892、0.694。(3)B线评分评估NYHAⅡ级、NYHAⅢ级、NYHAⅣ级心衰患者测值分别为3.5分、8.5分、14.5分,敏感度分别为90.4%、74.0%、91.3%,特异度分别为95.0%、83.3%、78.9%。(4)死亡组与存活组B线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B线评分17.5分以上患者病死率高,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76.5%。结论:肺部超声B线积分是评估心衰患者病情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5.
β受体阻滞剂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传升  晁储璋 《临床荟萃》2001,16(7):329-331
β受体阻滞剂的负性肌力作用 ,历来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列为禁忌。近年来 ,随着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时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加剧心肌重构和促使心力衰竭恶化研究的深入 ,开始强调对神经内分泌的干预作用 [1 ]。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治疗心力衰竭的启示 ,β受体阻滞剂用于心衰的治疗也提到日程上来。现就 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综述如下。1 作用机制 [2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机制涉及多方面因素 ,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可能通过 :1.1 抑制交感神经系统活性 ,减少静息和活动时动脉血中去甲肾上腺素浓度。1.2 减…  相似文献   

6.
刘黎明  韩少华 《临床荟萃》1997,12(14):661-662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由于心律失常发生的猝死与由于泵衰竭发生的猝死同样常见。本文旨在观察CHF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发现的心律失常与超声心动图(2-DE)发现的异常之间的关系,以便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从而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前临床上对肺部疾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胸部X线和CT检查,但危急重症患者搬运到CT室存在高风险,且X线和CT不能实时动态监测疾病的发展变化。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肺部这一超声“禁区”被逐渐打破,并被运用于临床诊疗中。本文对肺部超声在危急重症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9.
近年来随着肺部超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重症监护中可对危重患者进行无创的可重复操作的病情诊断及监测。且在诊断肺部疾病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对重症患者进行实时监控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肺部超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治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80年代以来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治进展较快,下面就谈谈这方面的新进展。1近年对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改变有何新的认识? 在80年代以前,由于心导管的临床应用,对心衰主要集中在血流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认为心衰实质上是血流动力学障碍,由于心脏左心功能的减退,使心排血量减少,导致全身组织灌注不良,继而发生代偿性心率和心脏前后负荷增加,以增加其心排血量和组织的灌流。并意识到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也与心脏细胞能量缺乏有关。所以在80年代前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主要以强心、利尿为基础治疗,合用硝酸甘油、硝普钠、哌唑嗪等血…  相似文献   

11.
纳洛酮在婴幼儿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探讨如何提高婴幼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 ,我科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 ,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1 998年 6月至 2 0 0 1年 1 0月在我科住院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儿 60例 ,男 34例 ,女 2 6例 ;年龄为 1个月~ 3岁 ,随机分为治疗组 30例 ,对照  相似文献   

12.
国内近年来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庭珍  李树力 《临床荟萃》1999,14(9):423-425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为心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致死主要原因。近年来,国内药物治疗CHF有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近年来研究证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D是治疗CHF的新型药物,对顽固性CHF有显著疗效。ACEI通过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抑制,降低其活性,可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血管紧张素Ⅱ与醛固酮生成减少;同时因ACE(具有激肽的酶活性)受到抑制,故激肽变成无活性产物  相似文献   

13.
呼吸系统疾病的传统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为X线和CT,但均有一定辐射,在儿童中应用受限。随着近年来超声技术的不断提高,肺部超声在肺部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监测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肺部超声在婴幼儿不同肺部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螺内酯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海滨  刘刚  刘坤申 《临床荟萃》2003,18(14):835-836
最新研究证明 ,神经体液的激活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目前认为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神经体液因素有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RAS)系统、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以及内皮素、血管加压素等。其中RAS系统中醛固酮在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1 醛固酮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过度激活 ,神经激素水平 (如去甲肾上腺素水平 )升高 ,并引起肾素和血管加压素水平持续升高 ,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在RAS系统中 ,人们往往偏重前两者 ,而低估了醛固酮对心血管疾病的影…  相似文献   

15.
王淑君  刘桂华  吕俊 《临床医学》2011,31(11):43-44
目的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对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判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CHF患者(CHF组)共75例(包括缺血性心肌病25例,非缺血性心肌病50例),以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无心脏病依据的4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cTnI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功能。按cTnI是否阳性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心排血量(CO)值的差异。结果 CHF组血清cTnI测定值及其增高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心功能分级越差,血清cTnI水平及其增高的检出率越高;LVEF值较低组(LVEF≤35%),血清cTnI水平较高;LVEF值与cTnI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73,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各项指标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TnI是CHF患者心肌损伤的高度敏感和特异的指标,它对评价心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等可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超声对肺内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正在逐渐受到临床重视,肺部超声替代儿科胸部X线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案。近年来,国内外儿科疾病肺部超声评分研究正在逐步开展,本文总结儿童肺部超声评分相关常见影像学特点,就其在儿科肺部疾病中的应用及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促进超声在儿科肺部超声评分领域中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螺旋内酯是一种弱利尿剂,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并不占重要地位。但在有明显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的情况下,利尿作用增强。现将我们1组采用大剂量螺旋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历选择:本组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①按NYHA标准。心功能Ⅲ~Ⅳ级。②入院前袢或噻嗪类利尿剂应用2周以上。③入院后常规洋地黄、利尿剂和扩血管剂治疗5~7天效果不满意。其中  相似文献   

18.
螺内酯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密林  戚国庆  王震 《临床荟萃》2003,18(21):1256-1258
自从 195 4年醛固酮被发现 ,因其潴钠作用 ,醛固酮一直被认为是充血性心力衰竭 (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治疗的靶目标。螺内酯 (商品名 :安体舒通 )是几十年来广泛应用的醛固酮拮抗剂。因其拮抗醛固酮的增加钾、镁排泄的作用 ,常和排钾性利尿剂联合应用治疗CHF。近些年来 ,随着对CHF病理生理的一些重新认识 ,一些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β 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制剂标准疗法基础上加用安体舒通治疗CHF的临床研究激起了人们对抗醛固酮治疗的新的兴趣。其中最有意义的是随机螺内酯评价研究 (therandomizedaldact…  相似文献   

19.
一氧化氮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琳 《临床医学》2000,20(3):50-52
1980年Furchgott和Zawadyki首先发现了由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诱发的血管扩张作用依赖于内皮的存在,并证明内皮源性舒张因子(endothelium-derived relaxing factor,EDRF)参与了血管的扩张。1986年Furchgott首先提出EDRF可能就是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目前,大量试验已证明,NO作为EDRF的主要形式在体内广泛分布,并且呈现多种生理功能,NO的生成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 NO是在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催化下,以L-精氨酸(L-arginine,L-Arg)为底物,在氧分子和一系列辅酶作用下生成。NO是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构成的气体分子,它不带电荷,可以在膜性结构中自由扩散,它有一个未配对电子,具有很高活性,半衰期极短(2~6秒),在传递信息后,可很快变成NO。NOS按其活性及调控  相似文献   

20.
β受体阻滞剂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丽 《实用医学杂志》2000,16(4):334-335
随着细胞与分子心脏病学的研究进展 ,慢性心衰的病理生理模式在半个多世纪以来经历了数次变化 ,从 6 0年代之前的心肾模式 (cardio renalmodel) ,到80年代心脏循环模式 (cardio circulatorymodel) ,应用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非洋地黄正性肌力的药物如米利隆 ,虽然改善了不少心衰的临床症状 ,但均不能改善慢性心衰的预后 ,甚至可增加慢性心衰的病死率[1] 。 80~ 90年代 ,人们开始关注神经体液紊乱在慢性心衰中的作用。慢性心衰时 ,循环中许多与心血管效应有关的神经体液均被激活 ,如去甲肾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