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RH血型E抗原在输血中对受血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入本院需输血治疗的患者,筛选交叉配血相合、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的受血者共98例进行研究,以49例受血者E抗原阴性、供血者E抗原阳性为观察组;以49例受血者E抗原阴性、供血者E抗原阴性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对两组患者输血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M(Ig M)抗体、白细胞介素-2(IL-2)表达情况进行测定。结果对照组患者输血前后Ig M抗体、IL-2抗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输血后第3天、第5天Ig M抗体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第10天开始下降,至第18天降至输血前水平;且观察组患者输血后第3天与输血前IL-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抗原阴性患者输注E抗原阳性红细胞后Ig M抗体、IL-2表达情况均会出现上升现象,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至输血前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病毒灭活血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来自茂名地区的510例受血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受血者在临床治疗中输注病毒灭活血浆,对照组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比较两组受血者输注血浆前后的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生理指标,并比较两组中围术期受血者输注血浆后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输注血浆后,对照组与观察组受血者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生理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中各受血者输血前后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生理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围术期受血者经输注血浆后CD3^+、CD4^+、CD8^+、CD4^+/CD8^+均显著降低,与输注血浆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围术期受血者经输注血浆后CD3^+、CD4^+、CD8^+、CD4^+/CD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灭活血浆对受血者基本生理指标无明显影响,可减轻围术期受血者因输注血浆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取自输血后肝炎的前瞻性研究中贮存的供者血清及受者血清用酶连接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人T细胞趋淋巴性病毒Ⅲ型/淋巴腺病病毒(HTLV-Ⅲ/LAV)抗体的存在。在输与461名病人的3,961份供者血标本中,经用抗生物素蛋白和生物素加强的Western印迹法测定,仅有2份(0.0%)血标本含有特异性HTLV-Ⅲ/LAV抗体。在输血前,输血后3个月及6个月,分别对以下名类受者测定抗HTLV-Ⅲ/LAV抗体:抗HTLV-Ⅲ阴性血的受者295人,ELISA测定为阳性血(Western印迹法检查为阴性)的受者7人,ELISA测定为阳性血(经Western印迹法证实为特异)的受者2人.以上诸人中,仅最后2名受者经血清抗体转阳试验(P<0.0001)证明感染HTLV-III/LAV,2人血清转化发生于早期(分别为输血后6周及8周),其特征是首先出现抗p24抗体,以后出现抗p41抗体.上述两名病人都未发生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征(AIDS),但是其中一人Ta/T。比率为。,4,促细胞分裂素的反应也减弱。另一名病人在接触后4年未查见免疫机能不良的证据.这一研究证实HTLV-IB/LA V的感染可由输血传播,也支持了对所有供血者做抗HTLV-111/LAV试验是适宜的。研究也证实Western印迹法测定HTLV-III/LAV的特异性是确实可靠的,并提示ELISA试验结果阳性而Western印迹法测定结果为阴性的血液可能没有传染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体内转移性迟发型超敏反应(Trans-vivo DTH)检测方法,用于评价临床移植受者的免疫状态。方法通过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供者和受者(各13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超声粉碎供者PBMC,制备供者亚细胞抗原。将受者的PBMC、回忆性抗原EBV抗原和供者抗原按以下各组分别注射入CB-17SCID小鼠的足垫:①阴性对照组:7~9×106个受者PBMC;②供者抗原反应组:7~9×106个受者PBMC+10μg供者抗原;③阳性对照组:7~9×106个受者PBMC+10μgEBV抗原;④连锁免疫抑制组:7~9×106个受者PBMC+10μgEBV抗原+10μg供者抗原。分别于注射前及注射24h后双盲测量小鼠的足垫厚度,计算两次测量厚度的差值。实验的有效性依据为阳性对照组足垫净厚度改变≥63.5×10-3mm。结果 13例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接受Trans-vivoDTH检测显示,致敏型8例(62%),调节型3例(23%),非调节型2例(15%)。结论 Trans-vivo DTH检测法可用于监测移植后受者对供者抗原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诱导免疫耐受的途径和方法,作者采用大鼠异位心脏(颈部)移植模型,经外周途径输注不同品系供者的不同特异性抗原,包括供体特异性输血( D S T)、供体特异性脾细胞( D S S L)、供体特异性骨髓细胞( D S B M)。结果显示: D S T、 D S S L和 D S B M 均能诱导受者对移植物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其中以脾细胞和骨髓细胞效果最好,平均移植物存活时间分别达到 429±667 和 403±116 天。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 L R)和 T 亚群( C D8+ )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体 T 细胞免疫状态,有助于对耐受的评价。成分输注供者特异性抗原作为刺激抗原,可望成为较理想的临床耐受诱导途径。  相似文献   

6.
病毒感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中的作用。方法选择AECOPD患者116例,检测呼吸道病毒抗原及特异性IgM抗体,根据结果分为病毒阳性组及病毒阴性组。并对病毒阳性组与阴性组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116例AECOPD患者共检测出病毒阳性41例,阳性率为35.34%。与病毒阴性组比较,病毒阳性组CD4^+T淋巴细胞降低,CD8^+T淋巴细胞升高,CD4^+/CD8^+比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AECOPD与呼吸道病毒感染有关。病毒感染对T淋巴细胞亚群有抑制作用,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7.
2000年5月,我院成功地进行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1例,现作报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受者男,29岁,已婚.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4个月,HBV抗原、抗体均为阴性,HCV抗体阴性.供者为受者胞兄,男,33岁,未婚.术前检查均正常.肾动脉造影提示双侧肾动脉均为单根.HBV抗原、抗体均为阴性,HCV抗体阴性.供、受者ABO血型均为A型,淋巴细胞毒交叉试验为1%.  相似文献   

8.
目的 输注供者凋亡细胞建立大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模型,探讨凋亡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动物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心脏移植前经门静脉输注供者来源的凋亡脾脏细胞;C组为免疫抑制剂组,移植前后给予CsA.观察各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组织病理学改变,血清IL-2、IL-10及TGF-β1含量,并通过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判定耐受是否具有抗原特异性.结果 B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较A组显著延长,排斥反应程度减轻,受者对供者产生抗原特异性耐受;C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最长,但其免疫抑制作用缺乏抗原特异性.在心脏移植术后B组血清中IL-2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IL-10及TGF-β1显著升高.结论 通过预输注供者凋亡细胞的方法可以诱导大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的免疫耐受,并且此种耐受具有抗原特异性.IL-10及TGF-β1在此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受血者在输血前接受输血相关传染病检查的意义。自2004年8月始,应卫生部要求,我院对外科、产科及内科需输血、血液制品等患者进行输血前传染4项检测。方法:对896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乙肝两对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试验(TRUST)检查。结果:HBsAg阳性、抗--HCV阳性百分率分别为2.57%、0.67%,其中10例HBsAg阳性者无输血史,在输血前检查中首次检出阳性;3例抗-HCV阳性有输血史。3例抗-HCV无输血史,抗-HIV阳性1例,13例TRVST阳性。结论:对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输血相关4项传染指标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给猕猴单次无预处理输注猕猴白细胞抗原(RhLA)不相合供者的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观察能否抑制供受者之间的免疫反应.方法:无菌抽取MSCs供者猕猴骨髓,分离单个核细胞,用2?S的DMEM/F12培养液培养骨髓MSCs,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型,不同培养条件诱导MSCs多向分化以鉴定;单次无预处理输注MSCs给RhLA不相合受者,分别于MSCs输注前及输注后20、40、60 d取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与供者及非供者皮肤体外共培养72 h,观察培养皮肤病理损伤情况,同时TUNEL法检测培养皮肤石蜡切片中凋亡细胞的比率.结果:输注MSCs后20 d,受者淋巴细胞与供者皮肤呈现减低的免疫反应,皮肤病理损伤程度较输注前减轻,凋亡细胞比例由(23.0±4.9)%下降到(12.2±1.9)%;MSCs受者与非供者之间体外皮肤病理片中凋亡细胞比例也由输注前的(22.0±2.0)%下降至(11.8±1.4)%,具有显著差异(P<0.05);输注后40 d和60 d,受者淋巴细胞无论对供者还是非供者的皮肤均产生较强的免疫反应,凋亡细胞比例增至(22.0±3.2)%、(22.0±2.5)%(供者)及(23.2±2.4)%、(24.0±2.6)%(非供者).结论:猕猴输注同种异基因MSCs后,通过体外实验可以检测到供受者之间降低的免疫反应,但是这种免疫抑制作用是短期的、可逆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Rh血型系统E抗原的分布频率,探讨Rh E抗原阴性者实施同型输注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卡式微柱凝胶法进行Rh血型系统E抗原的鉴定,使用Microsoft Excel统计筛选相应结果。结果选择文山州医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申请血型鉴定及申请输血的患者共计25 098名,Rh E抗原阳性9 354名,阳性率为37.27%(9 354/25 098);Rh E抗原阴性15 744名,阴性率为62.73%(15 744/25 098)。结论 Rh E抗原阴性个体所占比例较多,接受Rh E抗原阳性血液的机率较高,输血后产生抗-E抗体的可能性增加,发生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等情况的风险较大。故输血前进行E抗原检测很有必要,为Rh E抗原阴性患者实施同型输注创造了条件,是可行的有效方案,也是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D36基因缺失表达患者产生抗-CD36抗体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PTR)及配型效果追踪。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血小板和单核细胞上CD36抗原的表达,PAKPLUS试剂盒检测患者血清中血小板膜糖蛋白(包括GPIIb/IIIa、GP Ib/IX、GP Ia/IIa、GPIV)和HLA抗体,从患者全血中提取DNA,通过PCR-SBT方法检测CD36基因突变。通过CD36阴性表达供者库,挑选合适供者,进行血小板配型,血小板配型使用自制的固相凝集试剂盒。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出患者血小板和单核细胞上CD36表达均为阴性,确定为I型CD36缺失型。从患者血浆中检出抗-GPIV(即CD36)抗体,通过测序发现患者CD36基因有如下突变:exon5 delAC329-330、exon12C1156T、exon14 C1409T(均为杂合突变)。患者输注相合供者的配型血小板后,24 h血小板计数由输注前3×109/L上升至55×109/L。结论除了HLA抗原引起的免疫致敏外,CD36抗原引起的PTR也应引起重视,对于CD36缺失表达的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而言,必须输注CD36阴性血小板才是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同系或同种胸腺与异种胸腺混合移植诱导移植免疫耐受而不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 BALB/c裸小鼠的肾包膜下植入胸腺建立异种、同系与异种混合、同种与异种混合胸腺移植模型。4个月后,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受者裸小鼠外周血中CD3^+CD4^+T细胞,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了解受者T细胞对ConA以及同种异种淋巴细胞的反应性,异基因皮肤移植观察皮肤移植物存活期。用ELISA法检测受体血清中抗DNA自身抗体。结果 胎胸腺移植4个月后,受者裸小鼠中CD3^+CD4^+T细胞重建良好;T细胞对ConA以及无关的SD鼠异种淋巴细胞的反应性强,而对移植胸腺供体来源的淋巴细胞不发生增殖反应;受者对移植胸腺供体来源鼠皮肤移植物不发生排斥,而对无关的SD鼠皮肤移植物发生排斥。异种胸腺移植组发生消耗性疾病死亡高,抗DNA自身抗体明显高于混合胸腺移植组。结论 同系或同种异种胎胸腺混合移植可诱导受者T细胞对供者移植物的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胞内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BCG-PSN对尖锐湿疣可能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采用三色和双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检测18例CA患者在BCG-PSN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T细胞、CD8^+T细胞内IL-2、IL-4、IL-12、IFN-γ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 在BCG-PSN治疗前,CA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O.01),CD4^+T细胞和CD8^+T细胞内IL-2、IL-12、IFN-γ阳性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均P〈0.01),IL-4阳性细胞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治疗后CA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O.01);CD4^+T细胞和CD8^+T细胞内IL-2、IL-12、IFN-γ阳性细胞百分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1)。结论 BCG-PSN可通过调节尖锐湿疣患者T细胞亚群,纠正患者Th1/Th2模式及Tc1/Tc2模式失衡现象,起到治疗尖锐湿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旋毛虫新生幼虫抗原诱导小鼠产生的保护性免疫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旋毛虫新生幼虫抗原免疫后7、14、28、42d小鼠外周血CD4^+和CD8^+ 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并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外周血PBMC培养上清中IL-4和IFN-γ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旋毛虫新生幼虫抗原免疫组小鼠外周血CD4^+、CD8^+ 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均增高,IL-4和IFN-γ水平亦升高,直至免疫后42d;而CD4^+/CD8^+ T细胞比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旋毛虫新生幼虫抗原能诱导机体产生有效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希望成为预防旋毛虫病有前途的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RhE抗原联合不规则抗体检测优化输血安全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73例受血者临床资料,所有受血者均接受不规则抗体筛查,根据接受RhE抗原检测情况,分为RhE抗原检测联合不规则抗体筛查组(n=9168)与单纯不规则抗体筛查组(n=2305);根据既往输血次数是否达到2次,分为多次输血史组(既往输血≥...  相似文献   

17.
全血及成分血中的白细胞可引起许多输血不良反应 ,通过冷藏储存或各种物理、化学方法减除或灭活血液中的白细胞是预防这些输血不良反应的最有效手段。少白细胞血液成分的显著优点 ,使其临床适应证日趋广泛。1 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FNHTR)1 1 FNHTR的发生机制 :FNHTR多发生于多次输血者或妊娠妇女。至少有 3种机制 :受者白细胞抗体与供者白细胞反应导致供者白细胞介素 (IL)释放 ;受者白细胞抗体与供者白细胞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导致受者IL释放 ;血小板储存过程中残留白细胞释放IL通过输血被动转移到受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1003名随机抽样患者Rh血型系统抗原与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鉴定结果,研究Rh血型系统抗原鉴定在临床安全输血的重要性。方法根据病史分无或单次(863例)和多次输血组(140例)。用微柱凝胶卡进行Rh血型系统抗原及不规则抗体筛查鉴定。结果患者Rh D、Rh C、Rhc、Rh E、Rhe抗原频率分别为98.80%、90.63%、59.82%、49.35%、95.71%。双群37例,无或单次输血组17例,概率为1.97%;多次输血组20例,概率为14.29%;两组双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15例;无或单次输血组阳性2例,与Rh血型系统相关,概率为0.23%;多次输血组阳性13例,Rh血型系统抗体筛查阳性9例,概率为6.43%;两组Rh血型系统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 D、Rh C、Rhc、Rh E、Rhe抗原分布频率各异,Rh血型双群与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和多次Rh血型不同型血液输注有关,故输血前应对患者和献血者Rh血型抗原进行分型检测并同型输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检测巨细胞病毒(CMV)的方法学及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以45例Allo-HSCT为研究对象,采集移植前供者、移植前后及恢复期受者的抗凝血标本,分别采用CMV-pp65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和ELISA法,检测CMV早期抗原和IgG、IgM抗体,并进行多点动态观察.结果:45例患者163份系列标本,CMV早期抗原阳性75份,是在移植后6~242天首次检出,平均70天;其中≤45天出现阳性者26例,占58%.术前供、受者CMV-IgG抗体均阳性,CMV-IgM抗体供、受者各1例阳性,其中受者持续阳性.术后45例中21例出现CMV-IgM抗体阳性,首次检出时间在14~234天,平均127天,比早期抗原检出时间推迟近2个月.45例中因CMV感染而致间质性肺炎25例,占55%.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采用CMVpp55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检测巨细胞病毒感染,快捷、准确、灵敏,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正>抗体筛查是检测患者血浆中是否存在ABO血型系统以外的抗体,是输血前检测的常规项目之一,通过该试验可以了解患者体内是否存在不规则抗体以及抗体的强弱,从而及时有效地为患者选择相合的血液输注,避免含有不规则抗体的受血者因为输注含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而出现红细胞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