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以健康人咽部菌群密度为参考[1],研究呼吸道感染在治疗过程中咽部菌群密度的变化和临床症状改变的相关性分析,探讨以咽部菌群的密度变化来评估分析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方法 采集10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中62例咽部菌群正常,60例咽部菌群异常)和219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咽拭子进行细菌培养,研究咽部菌群密度的变化与临床症状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62例咽部菌群正常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其治疗与不治疗在症状改善和痊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咽部菌群异常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其治疗组和不治疗组的CP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于219例下呼吸道患者(其中121例细菌性肺炎、74例重症肺炎及24例肺脓肿患者)的治疗观察,发现当咽部菌群在治疗过程中恢复正常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改变符合率分别为92.6%,86.5%和87.5%。结论 咽部菌群密度在健康人群之间保持着一定菌群种类和数量的稳定,但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会导致咽部菌群失调; 如何合理有效地治疗呼吸道感染应结合咽部菌群密度的变化来评估,这样可减少患者使用抗生素的天数,同时避免诱发耐药菌的产生和呼吸道菌群的失调。  相似文献   

2.
刘雪琴  金冬  时君  刘洪光 《护理研究》2006,20(10):893-894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病人口咽部定植菌群的改变与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生的关系。[方法]采集105例病人住院不同时期的273例次咽拭子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结果]入院后第1天、第5天、第21天奈瑟氏菌分离率均在80%以上。革兰阴性杆菌入院后第1天分离率为11.4%,第5天上升为22.8%,第21天为18.4%。口咽部有革兰阴性杆菌定植者呼吸道医院感染率高达52.4%。[结论]第5天口咽部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呈上升趋势,表明病人在住院初期可出现口咽部革兰阴性杆菌定植明显改变,且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因此应采取积极有效地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刘雪琴  金冬  时君  刘洪光 《护理研究》2006,20(4):893-894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病人口咽部定植菌群的改变与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生的关系。[方法]采集105倒病人住院不同时期的273例次咽拭子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结果]入院后第1天、第5天、第21天奈瑟氏菌分离率均在80%以上。革兰阴性杆菌入院后第1天分离率为11.4%,第5天上升为22.8%,第21天为18.4%。口咽部有革兰阴性杆菌定植者呼吸道医院感染率高达52.4%。[结论]第5天口咽部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呈上升趋势,表明病人在住院初期可出现口咽部革兰阴性杆菌定植明显改变,且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因此应采取积极有效地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咽部定植菌与住院精神病人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相关性及预防控制对策。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新入院精神病人纳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入院后24 h、第4 d、第21 d时取咽拭子送检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对其住院期间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咽部有病原菌定植组病人呼吸道医院感染率达53.84%,与无定植组的16.98%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定植菌耐药情况严重。结论咽部病原菌定植是住院精神病人呼吸道医院感染的主要潜在危险因素之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副反应和约束护理是引起高感染率的主要原因;临床应重视咽拭子培养和药敏结果来指导预防和治疗住院精神科病人呼吸道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5.
周世锋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186-187,189
目的 分析下呼吸道感染后的菌群分布及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菌群分布及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情况分析.结果 共检测到422株致病菌,菌群分布: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副流感嗜血杆菌、鲍曼不动杆菌为5种主要致病菌.对5种抗菌药物较敏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哌酮、亚胺培南;对5种抗菌药物较耐药:氨苄西林、苯唑西林、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唑林.结论 引起该院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其耐药情况可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口咽部术前消毒准备与心脏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关系。[方法]随机将100例心脏手术病人分为安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术前用复方硼砂溶液行口咽部消毒准备,对照组术前只进行一般刷牙漱口.比较两组术后呼吸遣带菌率、发热及咳嗽情况。[结果]两组呼吸道带茵率、发热时间、咳嗽时间及ICU监护时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用复方硼砂溶液行口咽部消毒准备较常规的刷牙漱口,能有效地减少心脏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减轻呼吸道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的肺炎支原体(MP)感染状况。方法采用无菌的棉试纸取咽部分泌物进行MP培养。结果50例RRI患儿中有28例MP阳性,阳性率56%。结论RRI患儿的支原体感染的发生率很高,这一结果对RRI患儿的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孙永昌(山东潍坊哮喘病医院潍坊261041)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有两大类。第一类病毒感染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鼻病毒等.第二类病毒感染常以呼吸道为传播途径,引起全身疾病,如麻疹...  相似文献   

10.
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分离的致病菌为研究基础,探讨呼吸道感染患者经5d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后致病菌的耐药性变化。方法采集2007年1月~2008年12月180例呼吸道感染未治疗患者的痰标本培养出的致病菌和使用5d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后患者的痰标本培养的致病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抗菌剂的治疗对呼吸道致病菌的耐药性有一定的影响,可诱导细菌耐药性升高,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由治疗前的43.5%上升到65.7%,鲍曼不动杆菌产AmpC酶由治疗前的28.6%上升到44.4%。结论第三代头孢菌素在治疗呼吸道感染5d后,可导致细菌耐药性升高,甚至会筛选出引起呼吸道感染的高耐药条件致病菌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等。  相似文献   

11.
老年呼吸道感染者菌群失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健康老年人群呼吸道菌群为研究基础,在此基础上研究老年呼吸道感染过程中随着疾病的发展呼吸道菌群的变化趋势及感染治疗过程中呼吸道菌群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集2003年7月~2005年12月间老年人(年龄大于60岁)健康组60例在不同季节的咽拭子进行需氧培养、厌氧培养、二氧化碳培养;同时采集60例门诊呼吸道感染的老年患者(未使用抗生素治疗)咽拭子及120例呼吸道反复感染老年患者(使用5 d广谱抗生素后)的咽拭子进行同样的培养.通过数据分析在不同季节老年人群组的咽部正常菌群的分布及感染状态下呼吸道菌群数量变化和失调.结果 健康老年人群之间咽拭子的细菌菌群分布和数量是无明显差异的(P>0.05);而老年感染组的咽拭子细菌菌分布和数量与老年健康组有明显差异(P<0.05);对于120例老年呼吸道反复感染患者(在使用5 d广谱抗生素后)其咽拭子细菌菌群分布和数量与老年健康组有明显差异(P<0.05);广谱抗生素应用后主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等.结论 呼吸道菌群在健康老年人群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菌群数量稳定,但在呼吸道感染时其菌群可失调导致呼吸道感染.而且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会选择出呼吸道高耐药的条件致病菌,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  相似文献   

12.
国产头孢吡肟治疗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产头孢吡肟治疗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2例患者,随机分为国产头孢吡肟组和进口头孢吡肟组,两组用药剂量均为2.0 g,q 12 h,疗程7~14 d。【结果】国产头孢吡肟和进口头孢吡肟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0.4%、72.0%,细菌清除率为82.3%、88.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8.0%,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国产头孢吡肟治疗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14.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4):726-727
目的观察病毒唑雾化吸入治疗学龄前儿童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效果。方法将3~6岁学龄前儿童患者32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4例,均予病毒唑抗病毒治疗,观察组病毒唑以雾化吸入为给药途径,对照组病毒唑以静脉滴注为给药途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能更快地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论病毒唑雾化吸入治疗学龄前儿童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疗效好,起效更快,患儿乐于接受,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
徐楠  梁德荣  苗佳  张辉明 《华西医学》2001,16(4):425-426
目的:评价口服头孢他美酯片治疗急性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头孢他美酯250-500mg,口服,Bid,疗程7-10天。结果:共治疗呼吸道感染患者35例,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1.43%和91.43%,细菌清除率为1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结论:头孢他美酯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为一治疗轻,中度急笥呼吸细菌性感染安全有效的口服制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类型以及其分布特征,进一步了解其相应的耐药性。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进行呼吸道感染治疗的患者100例,采取标本进行分离鉴定和一系列药物试敏实验,研究病原菌的分布情况。结果以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最为广泛,其检出率明显高于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而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感染率明显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差异显著,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杆菌对该药物的耐药率;而溶血性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该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多数患者主要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的呼吸道感染,其病原菌的类型大多数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较多,而且这些病原菌对药物的耐药性很强,所以临床上医护人员应该多检验采取患者标本,同时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as promoted the appropriate use of antibiotics since 1995 when it initiated the National Campaign for Appropriate Antibiotic Use in the Community. This study examined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cluded in the campaign to determine the degree to which antibiotics were appropriately prescribed and subsequent admission rates in a veteran population. This study was a retrospective chart review conducted among outpatients with a diagnosis of a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cluding bronchitis, pharyngitis, sinusitis, or nonspecific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between January 2009 and December 2011. The study found that 595 (35.8%) patients were treated appropriately, and 1,067 (64.2%) patients received therapy considered inappropriate based on the Get Smart Campaign criteria. Overall the subsequent readmission rate was 1.5%. The majority (77.5%) of patients were prescribed an antibiotic. The most common antibiotics prescribed were azithromycin (39.0%), amoxicillin-clavulanate (13.2%), and moxifloxacin (7.5%). A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appropriate treatment, including the presence of tonsillar exudates (odds ratio [OR], 0.6; confidence interval [CI], 0.3 to 0.9), fever (OR, 0.6; CI, 0.4 to 0.9), and lymphadenopathy (OR, 0.4; CI, 0.3 to 0.6), while penicillin allergy (OR, 2.9; CI, 1.7 to 4.7) and cough (OR, 1.6; CI, 1.1 to 2.2) we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for inappropriate treatment. Poor compliance with the Get Smart Campaign was found in outpatients for respiratory infections.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demonstrate the overprescribing of antibiotics, while providing a focused view of improper prescribing. This article provides evidence that current efforts are insufficient for curtailing inappropriate antibiotic u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