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近年来,研究表明,不仅动脉粥样硬化本身涉及损伤与炎症细胞的浸润过程,而且身体其他部位的炎症、损伤、感染(如肺炎、支原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也与动脉硬化、冠心病有关,局部或全身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2]。目前临床常用的炎症指标  相似文献   

2.
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和猝死。其发生不仅仅是简单的脂质沉积、斑块破裂,此过程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炎症反应可能在ACS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ACS事件与斑块破裂有关,炎症可能是一种重要的触发机制。目前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评估CRP在ACS发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33例ACS患者和36名健康体检者(对照者)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ACS组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RP水平是临床评估ACS发生发展过程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 (CRP)检测价值。方法 :采用速率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CRP ,采用干化学反应法检测患者血清CK和CKMB。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G)组CRP明显增高 ,而CKMB不增高 ;急性心肌梗塞 (AMI)组CRP和CK、CKMB均明显增高。结论 :CRP是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的有效指标 ,判断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病变严重程度 ,CRP较CKMB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5.
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并探讨其与ACS的关系.方法 ACS患者6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4例;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0例作比较,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对照.抽取各组患者空腹肘静脉血检测hs-CRP含量,并对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hs-CRP在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健康体检者血中的含量分别是(20.32±14.42)、 (5.48±4.92)、 (1.09±1.53)和 (0.08±0.12) mg·L-1,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hs-CRP含量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84,P<0.01).结论 hs-CRP含量在ACS患者血中显著增高,可作为评价冠心病严重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ACS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临床确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7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6例,及同期同年龄组体检健康者25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中的hs-CRP浓度.应用SSP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患者组hs-CRP血清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患者与UA组患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AMI组患者发病初期与治愈后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是一个较为敏感的冠脉损伤的指标,可作为预后评估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及辛伐他汀对CRP的影响。方法:38例中,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STEMI)的患者组28例,无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MI)10例,其中非Q波性心肌梗死4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UA)6例;健康体检者中筛选出来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ACS组服用辛伐他汀,每天晚上顿服20mg,4周后复查CRP浓度。结果:ACS组治疗前CRP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服用辛伐他汀4周后CRP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清CRP浓度升高是ACS一种新的危险因子,辛伐他汀可有效控制CRP的升高。  相似文献   

8.
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 (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dromesACS)的关系。方法 测定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47例 (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2 5例、非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 2 2例 )和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患者 2 4例的血CRP浓度。结果 ACS患者组 (A组 )血CRP浓度为 15 5 4± 18 86mg/dl,非ACS患者组 (B组 )血CRP浓度为 3 98± 4 5 7mg/dl,对照组 (C组 )血CRP浓度为 3 67± 4 43mg/dl。A组与B组之间CRP浓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B组与C组之间CRP浓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CRP浓度明显升高 ,提示炎症反应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密切相关 ,CRP浓度测定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戴春梅  王文志  倪红 《吉林医学》2005,26(4):365-36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变化及他汀类药物干预治疗效果。方法:将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对照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后HS-CRP、TC、HDL-C、LDL-C、TG。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浆HS-CRP的平均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了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浆HS-CRP浓度的降低与血浆TC浓度的降低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血浆HDL-C浓度的升高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CRP是ACS的炎性标志物,在预测斑块稳定性上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和精确性,可作为评价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非侵入指标。他汀类药物可改善内皮功能,稳定斑块,对ACS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各种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急性期蛋白中,研究最多的是C反应蛋白(CRP)。致动脉粥样硬化因素如吸烟、高血压、高血糖等多可引起CRP增高,而对动脉粥样硬化有保护作用的因素如运动、他汀类和阿司匹林等可降CRP。于是,CRP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究竟扮演何种角色成为关注的焦点。就这一课题,我科2009年1—12月收治急性冠脉综合征64例,均进行CRP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军涛  牛凡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8):70-71,74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并探讨其变化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ACS患者29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0例,对照组20例,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hs—CRP和IL-10水平。结果ACS组患者血清hs—CRP和IL-10水平均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SAP组血清hs—CRP和IL-10水平虽高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CS组患者血清hs—CRP/IL-10比值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SAP组血清hs—CRP/IL-10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和IL-10水平呈正相关(r=0.73,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hs—CRP和IL-10水平均升高,hs—CRP/IL-10比值增大,示有炎症反应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炎症反应不平衡可能与ACS患者斑块的不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12.
C-反应蛋白浓度反映急性冠脉事件严重程度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C -反应蛋白在冠心病不同程度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 3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2 3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及 2 5例对照组患者的血清CRP浓度 ,比较 3组之间的血清CRP浓度的差异。结果 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相比 ,两者的血清CRP浓度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CRP浓度与对照组及稳定性心绞痛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均 <0 0 5 )。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与炎症反应有关 ,CRP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NT-proBNP(N末端脑钠肽前体)浓度和hs-CRP(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免疫抗原抗体结合法和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BNP浓度(正常值〈300fmol/ml)和血清hs-CRP水平(正常值〈3mg/L),并平均随访246天,观察随访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结果患者hs-CRP〉3.5mg/l,NT-proBNP〉500pg/l比低于次2项数值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出11%。结论ACS患者hs-CRP和NT-proBNP的升高水平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访期内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使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与单用阿托伐他汀对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将9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单独治疗组(阿托伐他汀20mg/d)和联合治疗组(普罗布考1g/d,阿托伐他汀20mg/d).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服药前和服药1个月时的血清PAPP-A、hs-CR水平.结果 单独治疗组治疗前血清PAPP-A和hs-CRP水平分别为(2.09±0.69)mIU/L和(4.17±2.93)mg/L,治疗后降至(1.68±0.40)mIU/L和(2.33±2.25)mg/L.联合治疗组治疗前血清PAPP-A和hs-CRP水平分别为(2.25±0.64)mIU/L和(5.18±4.56)mg/L,治疗后降至(1.54±0.38)mIU/L和(1.60±1.11)mg/L.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APP-A和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但联合治疗组降低的幅度较单独治组大(P<0.05).多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显示ACS患者的血清PAPP-A与hs-CRP显著相关(r=0.378,P<0.01).结论 短期使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与单用阿托伐他汀均能降低ACS患者血清PAPP-A与hs-CRP水平,可能起到抑制炎症反应、稳定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加用普罗布考可能发挥进一步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价值。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65例,其中ACS组45例;稳定心绞痛组(SAP)20例,非冠心病者20例为对照组。ELISA法测PAPP—A浓度,免疫比浊法测HsCRP浓度,并计算冠脉Gensini积分法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ACS组血清PAPP-A、HsCRP水平高于SAP组及对照组;血清PAPP—A水平与冠脉累计Gensini积分无相关,血清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累计Gensini积分相关。结论ACS患者血清PAPP—A及HsCRP明显升高,PAPP-A与HsCRP一样,可能成为判定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血清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因典型ACS症状入院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136例作为实验组(A组),并根据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危险评分系统将其分为低危组(50例)和高危组(86例);选择因不典型胸痛入院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非冠心病患者89例例作为对照组(B组),分别测定各组RBP4、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入院后血压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RBP4、CRP、HbA1c、FBG、TC、LDL-C及收缩压水平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且A组中高危组的RBP4水平显著高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RP、HbA1c、FBG、TC、LDL-C及收缩压水平较低危组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BP4是ACS的预测因子和危险因素,更是ACS高危患者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CS患者86例为观察组,将观察组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两组,UAP组47例,AMI组39例,另选健康成人4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中sICAM-1和sVCAM-1水平,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各组血中CRP浓度,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CS患者循环血中sICAM-1、sVCAM-1和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MI组血中sICAM-1、sVCAM-1和CR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P<0.01)。结论ACS患者血中sICAM-1s、VCAM-1和CRP水平明显升高,并可作为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与疾病轻重的关系。方法测定105例ACI患者与10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s-CRP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ACI患者hs-CRP明显增高(11.53±2.3)mg/L,健康体检者hs-CRP为(2.34±1.15)mg/L,两组经统计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患者经治疗后2周开始下降,于6个月后逐渐趋于较稳定水平,但仍高于正常健康人群;且与健康人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hs-CRP含量呈正相关,轻度hs-CRP含量(7.12±1.55)mg/L,中度hs-CRP含量为(13.11±1.64)mg/L,重度hs-CRP含量为(18.99±1.67)mg/L。各组间hs-CRP含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6个月hs-CRP下降趋于较稳定水平,但仍高于正常健康人群组,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年后脑梗死组与健康人群组比较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发生后hs-CRP含量明显升高,且含量高低与脑梗死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动态监测hs-CRP含量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病情分度和监测和预后评估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D型人格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为阐明D型人格影响ACS预后的生理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D型人格量表(DS14)评定214例ACS患者人格基础.依据DS14得分,DS14分量表消极情感(NA)和社会禁止(SI)同时都≥10分的ACS患者入D型人格ACS组(D型组)(50例),余下的164例为非D型人格ACS组(非D型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14例ACS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L-6、IL-18水平.比较两组IL-6、IL-18血清水平差异.结果 D型人格ACS患者检出率为23.36%.D型组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IL-6[分别为(2.340±0.081)OD值,(2.016±0.023)OD值]、血清IL-18[分别为(1.460±0.070)OD值,(1.313±0.012)OD值],均高于非D型组血清IL-6[分别为(2.178±0.180)OD值,(1.849±0.159)OD值]、血清IL-18[分别为(1.387±0.091)OD值,(1.196 ±0.132)OD值],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D型人格ACS患者检出率与国外相当;D型人格ACS患者血清中持续高水平的促炎细胞因子(IL-6、IL-18)与他们患急性冠脉综合征后易发生不良事件密切相关,可能是影响预后的一个生物学机制.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what kind of role serum interleukin 6 (IL-6) and interleukin 18 ( IL-18) play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ype D personality and acute coronary syndrom (ACS)prognosis.Methods Serum levels of IL-6,IL-18 in all 214 ACS patients were measured with ELISA.According to the scores of type D personality scale(DS14) ,the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group with type D personality (50 cases)and the one without type D personality ( 164 cases).The serum IL-6 and IL-18 leve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detected and analyzed.Results There were 23.36% ACS patients with type D personality.The serum IL-6, IL-18levels of the group with type D in ACS acute stage and ACS recovery stage were (2.340 ± 0.081 )OD, (2.016 ±0.023 ) OD and ( 1.460 ± 0.070 ) OD, ( 1.313 ± 0.012 ) OD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group without type D (2.178 ± 0.180)OD, ( 1.849 ± 0.159)OD and ( 1.387 ± 0.091 )OD, ( 1.196 ± 0.132 ) OD respectively(P<0.01).Conclusion At home and abroad ,there are similar amount of ACS patients with type D personality.The high serum IL-6 and IL-18 level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athogenesi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ype D personality and ACS poor prognosis.  相似文献   

20.
成银宏  傅国胜  唐欧杉  陈钟良  秦丰明 《浙江医学》2011,33(9):1263-1264,1268
目的 评估对于未行血运重建的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未行血运重建的NSTE-ACS患者68例,均在常规二级预防治疗的基础上,其中34例(强化组)予阿托伐他汀40mg/d,1个月后20mg/d维持;另34例(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10mg/d,疗程至少6个月。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后6个月行血脂、肝功能、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检测,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及严重心血管事件。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TC、LDL-C、hs-CRP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0.01);与对照组比较,强化组治疗后6个月TC、LDL-C、hs-CRP均明显改善(P<0.05)。住院期间强化组死亡2例,对照组死亡3例,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出院后强化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而且强化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较对照组亦明显减少(P<0.05)。结论 对于未行血运重建的NSTE-ACS患者,早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和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其安全性和低剂量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