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应用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法(HPLC-ESI/MSn)对桂附地黄丸的体内代谢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HPLC 分析比较桂附地黄丸、缺味处方、单味生药体外样品以及各组给药后的血清样品,在线进行选择离子监测(SIM)、二级碎片离子全扫描,对口服桂附地黄丸后大鼠血中的化学成分进行解析并鉴定其原形成分及代谢产物。结果:口服桂附地黄丸后从血中发现了17 个入血成分,其中6 个为新产生的代谢产物,11 个成分为桂附地黄丸所含成分的原型。利用液质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共鉴定和推测了12 种桂附地黄丸入血成分。其中原型成分为没食子酸、5-羟甲基-2-糠酸、莫诺苷、马钱苷、羟基芍药苷、芍药苷、丹皮酚。同时,推测的代谢产物分别为2-羟基苯乙酮-4-O-葡萄糖醛酸酯、4-甲氧基苯乙酮-2-O-葡萄糖醛酸酯、2,4-二羟基苯乙酮-S-O-硫酸酯、2-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S-O-硫酸酯及2,4 一二羟基苯乙酮。结论:口服桂附地黄丸体内代谢化学成分可能成为桂附地黄丸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此研究结果为桂附地黄丸作用机制的阐明及深层次的开发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法(HPLC-ESI/MSn)鉴定金匮肾气丸总苷的化学成分及总苷大鼠灌胃给药尿粪化学成分或代谢产物。对比体内外样品色谱图各色谱峰,根据负离子模式下的分子离子峰获得化合物分子量信息。金匮肾气丸总苷含19个化学成分,分别为没食子酰-3-O-芹糖基(1→6)葡糖苷、羟基芍药苷、莫诺苷、马钱苷、獐芽菜苷、地黄苷A或B、1,2,3-三-O-没食子酰葡萄糖、芍药苷、山茱萸新苷Ⅱ、6′-(3,4,5-三羟基苯甲酰)芍药苷、1,2,3,6-四-O-没食子酰葡萄糖、山茱萸新苷Ⅰ、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羟基芍药苷、丹皮酚原苷、苯甲酰芍药苷、4′-羟基,6′-(3,4,5-三羟基苯甲酰)芍药苷和两个未知化合物成分。金匮肾气丸总苷大鼠灌胃尿液鉴定出18个化学成分,其中有9个化合物以原型存在,9个可知代谢转化成分,分别为分别为没食子酸,脱水莫诺苷元,2-羟基苯乙酮-4-O-葡萄糖醛酸酯,芍药苷代谢素,1-O-甲基,3-羟基马钱苷元,马钱苷元,2-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5-O-硫酸酯,2,4-二羟基苯乙酮和1个未知成分。金匮肾气丸总苷大鼠灌胃粪便鉴定出20个化学成分,其中有12个化合物以原型存在,8个可知代谢转化成分,分别为没食子酸,獐芽菜苷代谢素A,芍药苷代谢素Ⅰ,1-O-甲基,3-羟基马钱苷元,还原型莫诺苷元,马钱苷元和2个未知成分。HPLC-ESI/MS能够高效的分离、灵敏的检测和全面的鉴定总苷的原型及代谢转化成分,对揭示化学成分在体内的代谢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晖  张宁  李丽静  王喜军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7):2161-2164
目的:阐明六味地黄丸主要血中移行成分对培养大鼠成骨细胞促增殖作用。方法:将六味地黄丸主要血中移行成分以适当浓度添加到大鼠成骨细胞培养液中,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速度。结果:六味地黄丸主要血中移行成分莫诺苷、獐牙菜苷、马钱子苷的混合物各剂量组均明显表现出对大鼠成骨细胞的促增殖作用。结论:初步确定六味地黄丸主要血中移行成分莫诺苷、獐牙菜苷、马钱子苷是其治疗骨质疏松的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六味地黄丸血中移行成分对氢化可的松致大鼠肾虚动物模型的保护作用,阐明六味地黄丸补肾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7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总组分组、混合组分组、5-羟甲基-2-糠酸(5-HMFA)组、丹皮酚组和六味组共7个实验组,按5 mL/kg体重连续9 d分别灌胃给予蒸馏水、蒸馏水、总组分药液、混合组分药液、5-HMFA药液和丹皮酚药液;第5~9天,除空白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他各组按5 mL/kg体重每天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注射液25 mg/kg,于实验的第10天测定体重等10项评价指标。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动物的检测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莫诺苷、獐牙菜苷、马钱子苷的混合物组作用最显著。结论:初步确定所分离得到的六味地黄丸的血中移行成分是六味地黄丸补肾的药效物质基础,其中以莫诺苷,獐牙菜苷和马钱子苷的作用最为明显,是补肾的核心成分。  相似文献   

5.
六味地黄苷糖中糖苷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晓燕  孙磊  乔善义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7):2576-2580
目的:对六味地黄苷糖中糖苷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阐明其活性的物质基础.方法:用大孔树脂柱色谱制备糖苷部位,用硅胶和反相硅胶柱色谱分离各成分,用MS及NMR技术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其中包括9个环烯醚萜苷,1个蒎烷单萜苷,1个酚苷,分别鉴定为7-脱氢马钱素(1),7α-甲氧基莫诺苷(2),7β-甲氧基莫诺苷(3),7α-乙氧基莫诺苷(4),7β-乙氧基莫诺苷(5),莫诺苷(6),獐芽菜苷(7),马钱素(8),芍药苷(9),丹皮酚原苷(10),番木鳖酸(11).结论:该糖苷部位是新药六味地黄苷糖发挥免疫和内分泌调节作用的重要部分.化合物6~8是该部位的主要成分,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作用,是该部位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六味地黄丸中莫诺苷、马钱苷、山茱萸新苷和丹皮酚的含量。方法: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3%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 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40 nm(莫诺苷、马钱苷和山茱萸新苷)和274 nm(丹皮酚)。结果:4种测定成分分离度良好,莫诺苷、马钱苷、山茱萸新苷和丹皮酚进样量分别在0.390~3.904μg(r=0.999 5)、0.297~2.970μg(r=0.999 5)、0.136~1.360μg(r=0.999 6)和0.531~5.306μg(r=0.999 8)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42%、97.08%、95.40%和100.59%,相应的RSD分别为1.87%、1.14%、2.18%和1.25%。结论:本方法简单易行,准确可靠,可作为六味地黄丸的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小龙  张海涛  纪兰菊 《中草药》2011,42(10):1933-1935
目的研究苇叶獐牙菜Swertia phragmitiphylla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苇叶獐牙菜中分离到17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9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呫吨酮(2)、1,3,8-三羟基-7-甲氧基呫吨酮(4)、1,7,8-三羟基-3-甲氧基呫吨酮(5)、1,5,8-三羟基-3-甲氧基呫吨酮(6)、1,3,5,8-四羟基呫吨酮(7)、8-O-β-D-吡喃葡萄糖-1,5-二羟基-3-甲氧基呫吨酮(8)、8-O-β-D-吡喃葡萄糖-1,3,5-三羟基呫吨酮(9)、芒果苷(10)。其余8个还在鉴定中。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的抗菌活性物质基础。方法:60%乙醇冷浸提取,通过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HPLC,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1H-NMR,13CNMR,UV,MS)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黄芩茎叶6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1),5,4'-二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2),芫花素(3),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醛酸苷(4),7-甲氧基白杨素(5),白杨素(6),3',4',5,5',7-五甲氧基黄酮(7),红花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8)。结论:化合物3为首次从黄芩茎叶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7为首次从黄芩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抱茎獐牙菜中的苷类成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藏药抱茎獐牙菜Swertia franchetiana中的苷类成分。方法 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抱茎獐牙菜的水溶性部分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芒果苷(mangiferin,Ⅰ)、异荭草苷(isoorlentin,Ⅱ)、当药黄素(swertisin,Ⅲ)、当药醇苷(swertianolin,Ⅳ)、1-羟基-3,5-二甲氧基汕酮-1-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Ⅴ)、1-羟基一3,7,8-三甲氧基汕酮-1-O-[β-D-吡喃葡萄糖(Ⅵ)、1-羟基-2,3,5-三甲氧基汕酮-1-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Ⅶ)、5-醛基1-异色满酮(Ⅶ)、獐牙菜苦苷(swartiamarin,Ⅸ)、龙胆苦苷(gentipicroside,Ⅹ)和獐牙菜苷(sweroside,Ⅺ)。结论 化合物Ⅵ~Ⅺ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其中Ⅶ为首次从獐牙菜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民族药材青阳参的质量标准,分离纯化质量研究用对照品,采用硅胶柱、ODS开放柱和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对民族药材青阳参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学方法(MS,NMR)进行结构鉴定。从青阳参的乙醇提取物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包括6个苯乙酮类和6个甾体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二羟基-6-甲氧基苯乙酮(1),4,6-二羟基-2-甲氧基苯乙酮(2),对羟基苯乙酮(3),白首乌二苯酮(4),2,4-二羟基苯乙酮(5),2,5-二羟基苯乙酮(6),青阳参苷甲(7),青阳参苷乙(8),告达亭-3-O-β-D-加拿大麻吡喃糖-(1→4)-β-D-毛地黄毒吡喃糖苷(9),告达亭-3-O-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基-(1→4)毛地黄毒吡喃糖苷(10),青阳参苷元-3-O-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苷(11),告达亭-3-O-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基-(1→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苷(12)。化合物1~2为首次从鹅绒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9~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成分。这些化合物是该药材的主要活性成分,为该药材质量标准提高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六味地黄丸及其类方血中移行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喜军  张宁  孙晖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5):1881-1884
目的:首次进行六味地黄丸及其类方知柏地黄丸和桂附地黄丸的血中移行成分的比较研究,试图从体内直接作用物质的角度初步阐明地黄丸类方的配伍规律。方法:利用RP-HPLC建立六味地黄丸及其类方给药后的大鼠血清色谱指纹图,比较分析,确定各复方的血中移行成分;进而通过单味药样品的对照,鉴定出衍生方与主方的差异血中移行成分及生药来源。结果:六味地黄丸及类方出现了14个共有血中移行成分,另外,知柏地黄丸产生了5个血中移行成分,桂附地黄丸产生了2个特有血中移行成分。结论:血中移行成分的数目与状态从体内直接作用物质的层面上反映了六味地黄丸及其类方功效上的异同,提示从经典方剂及其类方的体内成分入手进行深入研究,将是阐明复方配伍规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地黄饮子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对经方地黄饮子的血清药物化学进行研究。方法:利用UPLC-ESI-MS对地黄饮子体外样品及灌胃给予地黄饮子或单味药后家兔血清样品进行分析,比较各样品分析结果,确认地黄饮子的血中移行成分、代谢产物及其生药来源。结果:灌胃给予地黄饮子后家兔血清中发现9个血中移行成分,其中7个为新产生的代谢产物,2个为地黄饮子所含的原型成分,分别由五味子、远志、石菖蒲、巴戟天、山茱萸、肉苁蓉、附子、麦冬贡献产生。结论:初步确定了地黄饮子的血中移行成分及代谢产物,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将助于阐明地黄饮子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主要入血成分对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丙氧鸟苷(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杀伤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的增效作用.方法:按CBRH7919/tk占总细胞数10%的比例混合CBRH7919与CBRH7919/tk细胞,分别接种96孔板,每孔加细胞悬液100 μL(2×103个/孔),设置对照组、低、中、高3种浓度的六味地黄丸入血成分组、GCV组、各浓度六味地黄丸入血成分联合GCV组;培养24h后分别加入入血成分马钱素和丹皮酚(质量浓度均为25,50,100 μmol·L-1),莫诺苷、5-羟甲基-2-糠酸、獐牙菜苷(浓度均为37.5,75,150 μmol·L-1)5种化合物和5种化合物混合组分(质量浓度为0.0067,0.0135,0.027 g·L-1);及其混合组分(质量浓度为0.034 g·L-1)作用后淋巴细胞培养上清(占培养液体积分数7.5%,15%,30%),设6个复孔,37℃,5% CO2培养箱培养72 h后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检测六味地黄丸主要入血成分及淋巴细胞培养上清对自杀基因系统杀伤肝癌细胞的影响.结果:自杀基因系统联合马钱素、莫诺苷、5-羟甲基-2-糠酸、獐牙菜苷和丹皮酚5种化合物及5种化合物的混合组分,均未显示其对肿瘤自杀基因疗法的直接增效作用;但含药上清联合GCV组对肝癌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2.72±3.12)%,(26.68±1.92)%,(30.50±3.53)%;与单独自杀基因(10% tk/GCV)组抑制率(15.37±3.9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q值分别为1.50,1.75,2.24,均大于1.15,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六味地黄丸主要入血成分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某些活性物质,并发挥了对HSV-tk/GCV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对肝癌CBRH7919细胞杀伤的增效作用,这些淋巴细胞产生的内源性活性物质可能才是六味地黄丸对肿瘤自杀基因疗法增效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清RBP4及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3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组A)、模型对照组(组B)、六味地黄丸组(组C)、吡格列酮组(组D)。高脂饲料配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mg/kg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空白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分别造模前、造模后、给药第2、5、8周眼眶取血,动态观察大鼠体重、空腹血糖(FPG)、血清胰岛素水平(FINS)、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等指标变化,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8周时,六味地黄丸组(组C)和吡格列酮组(组D)血清RBP4水平、FPG、TC、TG、LDL-C、Fins、HOMA-IR均低于模型组(组B)(P0.05)而体重、HDL-C、ISI则明显高于模型组(组B)(P0.05);在体重方面,六味地黄丸组(组C)和吡咯列酮组(组D)在第2周、第5周均不能增加2型糖尿病大鼠体重(P0.05),在血清RBP4方面,六味地黄丸组(组C)在第2周血清RBP4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从第5周开始则显示降低(P0.05),吡格列酮组从第2周开始已经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体重、血糖、血脂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清RBP4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MC3T3-E1细胞增殖以及对Runx2、FOXO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六味地黄丸混悬液,对成年Wistar大鼠进行灌胃,获取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常规培养MC3T3-E1细胞24 h后更换含10%不同浓度含药血清的培养基,分别培养48 h和72 h后用CCK-8法检测MC3T3-E1细胞的增殖;对MC3T3-E1细胞进行诱导培养22天后进行饥饿培养24h,随后更换含10%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培养72 h后检测Runx2、FOXO1 mRNA表达。结果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能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并且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同时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各剂量组均能明显促进Runx2 mRNA的表达(P0.01),高剂量组的表达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1)。高剂量组的FOX01 mRNA表达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结论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能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同时能促进Runx2、FOXO1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胰岛素抵抗小鼠糖代谢的影响及其与骨钙素的关系。方法将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模型小鼠,分为六味地黄丸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西药组(吡格列酮),模型组,加上正常组共6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8周后,检测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和骨钙素。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六味地黄丸小剂量组能够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小鼠的FBG(P0.01);六味地黄丸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的Fins均明显降低(P0.01,P0.05);六味地黄丸各剂量组均能明显升高胰岛素抵抗小鼠的未羧化骨钙素(P0.01,P0.05),同时小剂量组能明显升高未羧化骨钙素/羧化骨钙素。相关性分析显示,未羧化骨钙素与FBG存在负相关(P0.05);未羧化骨钙素/羧化骨钙素与FBG和Fins均存在负相关(P0.01,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能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小鼠的FBG和Fins;相比于未羧化骨钙素,未羧化骨钙素/羧化骨钙素能更好地解释六味地黄丸对糖代谢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对老年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数量、表型、细胞周期和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老年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及六味地黄丸高、中、低剂量组,灌胃给药7 d后,分离骨髓造血干细胞,进行细胞计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和细胞周期;并采用甲基半固体培养基检测集落的形成.结果各组小鼠骨髓单核细胞和悬浮细胞数量以及集落产率无显著差异,但低、中剂量组Sca-1和CD34的表达提高,说明较低剂量的药物能提高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数量,而且药物还具有提高细胞增殖能力的作用.结论六味地黄丸激活造血干细胞,通过升高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和增殖能力提高造血机能,以达到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丸等5种补益方对环磷酰胺(CPP)造模小鼠脾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选择ICR小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等.结果:5种补益方中,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生脉散、金匮肾气丸能拮抗CPP引起的脾细胞增殖抑制;六味地黄丸、四君子汤能拮抗CPP引起的脾细胞凋亡;5种补益方均能拮抗CPP所致的脾脏萎缩.结论:5种补益方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CPP所致脾脏损害的作用,其中以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