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血浆P 选择素及vonWillebrand因子 (vWF)的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测定 68例MHD患者 (MHD组 )和 2 0例健康对照者 (对照组 )P 选择素、vWF含量 ,同时作颈动脉超声检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  ( 1)MHD组P 选择素、vW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 0 1) ,MHD组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者P 选择素、vWF水平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者 (P <0 0 5 ,P <0 0 1)。( 2 )MHD组vWF含量与甘油三酯水平呈正相关 (r=0 45 31,P <0 0 5 )。结论 MHD患者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和血小板活化 ;P 选择素、vWF参与了MH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P 选择素、vWF可作为反映MHD患者内皮功能损害和血小板活化的生化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入选46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9例(UAP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5例(SAP组)及16例非冠心病者(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sE-selectin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清sE-selectin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AMI组和UAP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SAP组血清sE-selecti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sE-selectin水平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sE-selectin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可溶性E选择素(sE-选择素)水平变化情况及其意义。 方法 选择重症CAP患者50例作为重症肺炎组、非重症CAP患者50例作为非重症肺炎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重症肺炎组分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组和非多器官功能障碍组。测定血清sE-选择素、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 结果 血清sE-选择素、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在重症肺炎组、非重症肺炎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1.23±10.78) ng/ml、(85.47±21.14) ng/ml、(18.35±4.21)×109/L;(13.25±3.84) ng/ml、(43.25±12.15) ng/ml、(12.01±2.87)×109/L;(5.64±1.42) ng/ml、(2.12±0.89) ng/ml、(6.57±2.02)×109/L,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E-选择素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组和非多器官功能障碍组分别为(53.14±12.53) ng/ml和(37.28±8.21) ng/ml,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sE-选择素、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分别为(41.23±10.78) ng/ml、(85.47±21.14) ng/ml、(18.35±4.21)×109/L;(18.74±5.84) ng/ml、(12.96±5.12) ng/ml、(8.83±2.52)×109/L,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重症肺炎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sE-选择素、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3.25±3.84) ng/ml、(43.25±12.15) ng/ml、(12.01±2.87)×109/L;(9.13±1.56) ng/ml、(9.16±2.04) ng/ml、(6.85±2.31)×109/L,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患者血清sE-选择素与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均呈正相关(P<0.05)。 结论 CAP患者血清sE-选择素水平升高,sE-选择素水平与CAP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4.
代远斌  杨镛  时德 《医学争鸣》2002,23(6):555-558
目的 探讨术后并发严重感染患者血清 E-选择素(E- SL T)和 s CD14的变化情况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 EL ISA于术前和术后测定 37例手术和 3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 E- SL T、s CD14及 TNF- α的浓度 .结果  E- SL T水平在未并发感染组于术后 1d开始增高 ,术后 3d达高峰 (15 1± 12 )μg· L- 1 ,4d后开始下降 ,至 2 5 d接近正常水平 (4 0±10 ) μg· L- 1 ;在并发严重感染组 E- SL T水平于术后 1d开始增高 (6 8± 9)μg· L- 1 ,至术后 2 5 d时仍处于高水平状态 (32 8± 5 4) μg· L- 1 .s CD14水平在未并发感染组于术后 1d开始增高 ,4d后开始下降 ,至 2 5 d接近正常水平 (1.0 3± 0 .16 )mg· L- 1 ;在并发严重感染组 s CD14水平于术后 1d开始增高 ,至术后 2 5 d仍处于高水平状态 (2 .6 3± 0 .82 ) mg· L- 1 .s CD14与 TNF- α者间的相关系数为 r=0 .896 ,P<0 .0 5 .结论  s CD14和 TNF-α在术后并发严重感染的早期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s CD14与早期感染密切相关 ;E-选择素可能在感染病理变化过程的后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与感染严重程度相关 . E- SL T和 s CD14是反映术后并发感染病情变化和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5.
应用本室的一组SZ-系列抗Von Willebrand因子(vWf)单克隆抗体,建立了免疫放射计量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正常人及Von Willebrand病(vWd)患者血浆的vWf水平进行了精确的定量分析,探讨了这两种方法在vWd的诊断和分型方面应用的可行性。同时将其各主要指标与常规方法及国外同类方法的相应指标进行了全面对比。结果表明,新方法的各项指标明显好于常规方法,不低于或略高于国外同类方法。为与vWf有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并有助于vWd新的分型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E-选择素(sE—selectin)水平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7月一2015年7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接诊的糖尿病前期患者4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40例以及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40例,分别为糖尿病前期组、单纯糖尿病组以及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并选择同期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所有人员进行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进行检测,比较4组患者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可溶性P-选择素、E-选择素水平,并分析可溶性P-选择素、E-选择索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血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糖化血红蛋白、可溶性P-选择素、E-选择素等指标比较,健康对照组<糖尿病前期组<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相反(P<0.05)。可溶性P-选择素和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呈现正相关,可溶性E-选择素和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呈现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现负相关。结论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可溶性E-选择素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关系紧密,通过检测二者对早期糖尿病进行诊断,及早进行治疗,防止病情出现恶化,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哮喘患者外周血P-选择素和可溶性E-选择素的调节作用,以及对患者肺功能和日夜间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对4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治疗10d(1个疗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P-选择素和可溶性E-选择素的变化,并检测忠者肺功能和日夜间症状的变化;并以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血清P-选择素和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经川芎嗪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血清P-选择素和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明显下降(均P〈0.01),且患者肺功能和日夜间症状均明显改善(均P〈0.01)。结论哮喘患者存在血清P-选择素和可溶性E-选择素的过量表达。川芎嗪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日夜间症状,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血清P-选择素和可溶性E-选择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40例胃癌病人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和bFGF的水平,并以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胃癌病人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和bF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2.98、3.73,P<0.05);胃癌病人可溶性E-选择素和bFGF水平与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相关(t=3.96~7.51,F=2.79~9.48,P<0.05);两者与病人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分化程度均无关系(P>0.05)。结论可溶性E-选择素和bFGF可能参与了胃癌侵袭转移过程,有可能成为反映胃癌进展和预后的重要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nge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lasma 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 and nitric oxide (NO)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 (PIH). METHODS: Plasma vWF and NO were detected by ELISA and Griess assay respectively in 36 patients with PIH and 18 healthy pregnant women. RESULTS: The levels of plasma vWF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and severe PIH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an those in healthy pregnancy. The levels of plasma NO in patients with PI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healthy pregnancy. The higher the vWF levels or the lower the NO levels, the more severe in PIH.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lasma vWF and NO levels.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plasma vWF and NO concentration can be used as indicators in the judgement of the severity of PIH.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及可溶性E-选择素(soluble E-selectin, sE-selectin)的变化,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病机制、病情诊治及监测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的方法(ELISA法)测定60例冠心病患者血浆vWF及sE-选择素的水平,并选取2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通过病史询问及调查获取实验组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资料,进一步分析其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的血浆vWF及sE-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7及P<0.001)。急性心肌梗死(AMI)组vWF水平与稳定型心绞痛(SA)组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10及P=0.194),而SA组比UA组有明显升高(P=0.012)。sE-选择素水平则AMI组及UA组高于SA组(P<0.001及P=0.010),SA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284)。AMI组与UA组无明显差异(P=0.066)。性别、血浆vWF及sE-选择素水平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浆vWF及sE-选择素水平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sE-选择素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提示sE-选择素可能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可以作为临床监测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①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病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与C反应蛋白 (CRP)水平变化及其与心肌缺血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ILSA) ,检测了 5 1例健康人和 73例UA病人 (自发性心绞痛 2 7例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 2 5例 ,恶化劳力性心绞痛 2 1例 )血浆VWF、CRP浓度的变化。③结果 UA病人血浆VWF、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极显著性 (t′ =14 .2 70~ 2 8.0 17,P <0 .0 0 1) ;心绞痛发作时VWF、CRP浓度增高较缓解后更明显 (t′ =2 7.4 32、4 .972 ,P <0 .0 0 1) ;心绞痛发作时和缓解后CRP与VWF均呈正相关 (r =0 .882、0 .775 ,P <0 .0 0 1) ;不同类型的心绞痛发作时和缓解后CRP、VWF浓度差异亦具有显著性 (F =19.788~16 4 .4 70 ,q =2 .90 8~ 2 4 .713,P <0 .0 5、0 .0 0 1) ;自发性心绞痛病人各指标增高较心肌梗死后和恶化劳力性心绞痛更明显。④结论 急性心肌缺血与VWF和CRP异常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与可溶性补体激活产物(sC5b-9)水平变化及其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61例健康人(对照组)和82例UA(自发性心绞痛30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28例,恶化型心绞痛24例)病人血浆VWF、sC5b-9浓度的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UA病人血浆VWF、sC5b-9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t'=15.277~26.210,P〈0.001);心绞痛发作时VWF、sC5b-9浓度增高较缓解后更明显(t’=24.462、5.902,P〈0.001);心绞痛发作时和缓解后sC5b-9与VWF浓度呈正相关(R=0.804、0.782,p〈0.001);不同类型的心绞痛发作时和缓解后sC5b-9、VWF浓度差异亦具有显著性(F=21.708~152.410.q=3.917~25.630,P〈0.01);自发性心绞痛病人各指标增高较心肌梗死后和恶化型心绞痛更明显。结论 急性心肌缺血与VWF和sC5b9异常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病人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8例DR病人血浆VEGF和VWF的变化,其中,非增生性DR(NPDR)28例,增生性DR(PDR)30例。并与54例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病人进行比较,同时以49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糖尿病病人血浆VEGF和VW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7.09、28.85,P<0.001);DR病人血浆VEGF和VWF明显高于NDR病人,差异有显著性(t=10.35、16.02,P<0.001);PDR病人VEGF和VWF明显高于NPDR病人,差异有显著性(t=6.74、7.01,P<0.001)。NPDR和PDR病人血浆VEGF与VWF呈明显的正相关(r=0.569、0.629,P<0.001)。结论血浆VEGF和VWF水平变化参与了DR的发生与发展,且与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巴曲酶对脑梗死患者外周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4例,入院后立即给予巴曲酶10 U溶入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1.5 h滴完;第3、5天各5 U,其他用药同对照组;对照组:34例,每日静滴三七总皂甙(商品名:血塞通)0.4 g/d和胞二磷胆碱0.5 g/d;均于治疗前、治疗后第7、14 天采用酶联免疫(ELASE)法检测vWF,并对其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标准评分.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结果 各组vWF水平在不同时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以卒中后的第7天最高,随后降低.两组的vWF在治疗前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第7天试验组vW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14天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之间在第1、7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差异(P>0.05),第14天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巴曲酶能降低外周血浆vWF水平,可能是对梗死后的脑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抗粘附、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散射速率比浊法观察2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浆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及VW因子(von Willebrand)的血浆含量变化,其中11例病人进行尿激酶(Uk)治疗前后的动态观察。结果表明:AMI早期,血浆VW因子、Fn含量增加,提示与内皮细胞破坏有关;Uk治疗前后对血浆vW因子含量无影响;应用Uk后24h,Fn水平明显降低,72h Fn水平复升,推测其干预机体纤溶系统的稳定性;Uk治疗前后VW因子与Uk水平无相关。  相似文献   

16.
对2例长期血液透折的尿毒症患者的血清锌、铜、铁、铝浓度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尿毒症患者长期血液透析,血清铁、锌浓度可降低,铝有升高趋势,铜无明显变化;单次血液透析,血清锌、铁浓度无明显变化,而铝、铜有所增高。为避免透析液对体内微量元素的影响,作者认为进行软化水的离子交换和反渗处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18.
高血压病人血浆ADM、ET-1及VWF含量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 (EH)不同危险度分层病人血浆肾上腺髓质素 (ADM)、内皮素 1(ET 1)及假性血友病因子 (VWF)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 随机选取不同危险度分层高血压病人 80例 ,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浆ADM、ET 1、VWF含量的变化 ,并与 2 0例正常人测定结果比较。③结果 治疗前不同危险度分层高血压病人血浆ADM、VWF、ET 1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F =6 .2 3~ 17.0 8,q =4 .2 7~ 10 .4 3,P <0 .0 5 ) ,且随危险度增加而增高 (q=3.87~ 6 .86 ,P <0 .0 5 ) ;ADM含量与VWF、ET 1含量呈正相关 (γ =0 .6 0 2、0 .6 83,P <0 .0 1)。治疗后各组ADM、VWF、ET 1含量较治疗前降低 ,差异有显著性 (t=3.71~ 2 0 .80 ,P <0 .0 1)。④结论 ADM、VWF、ET 1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正规有效治疗可降低ADM、ET 1、VWF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的IL-8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血透及不同透析膜对尿毒症患者IL - 8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IL - 8血浆水平及测定PBMC培养上清液IL - 8水平。结果 :正常对照组、尿毒症非透析组及血透治疗组之间的IL - 8血浆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 ,聚砜膜组的IL - 8血浆水平低于铜仿膜组及铜氨膜组 ,而铜仿膜组及铜氨膜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血透患者透后的IL - 8血浆水平较血透前升高。血透患者的PBMC受LPS刺激后产生的IL - 8多于正常人及尿毒症未透析病人。结论 :血透可引起尿毒症患者IL - 8表达的异常 ,再生纤维素膜 (尤其是铜仿膜 )导致IL - 8血浆水平改变的能力强于聚砜膜 ,测量IL - 8表达有助于评价不同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20.
尿毒症患者的性激素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女性尿毒症患者卵巢功能障碍的发病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免疫法 (EIA)测定了2 3例更年期前女性尿毒症非透析患者、15例透析患者及 2 9例健康献血者中促卵泡素 (FSH)、泌乳素 (PRL)、促黄体素 (LH)、雌二醇 (E2 )及孕酮 (P)的水平。结果 :尿毒症女患者PRL、FSH及LH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 ,而孕酮值显著降低 ,对此均有显著差异 ;且尿毒症女患者PRL升高、孕酮值降低与肾小球滤过率 (GFR)呈明显相关。透析患者较非透析患者PRL升高更为明显 ,孕酮值亦较非透析患者有所升高 ,但无显著意义。结论 :尿毒症女患者的排卵障碍及月经紊乱等都与尿毒症的严重程度相平行。透析并不能改善尿毒症女患者的卵巢功能障碍 ,只有纠正与改善肾功能 ,才能使尿毒症女患者的卵巢功能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