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在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在利尿、护肝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腹水浓缩回输治疗,观察患者腹水回输前后体重、腹围、24h尿量的变化,检测血电解质、尿素氮、肌酐、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指标及和腹水电解质、白蛋白指标,并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经腹水浓缩治疗后能迅速缓解患者的腹胀症状,增加尿量,总有效率71.74%,患者治疗前后血电解质、尿素氮、肌酐、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之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电解质、白蛋白水平之间的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方法简便易行,安全。  相似文献   

2.
曾舸  彭刚  韦会全  王力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1):1661-1662
目的:探讨自身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疗效。方法:将难治性肝硬化腹水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技术治疗;对照组34例,以常规补充白蛋白、限钠、限水、利尿治疗为主,比较两组的疗效,同时观察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体重、腹围、24小时尿量、血清白蛋白、肝功能、肾功能、血钾、血钠以及超滤浓缩前后腹水电解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87.5%比52.9%,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尿量、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增加,腹围减少,血钾、血钠以及超滤浓缩前后腹水电解质则无明显变化。结论:腹水浓缩回输技术治疗顽固性腹水疗效显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通常采取限钠、限水、应用利尿剂,利尿剂加扩容疗法无效时,常以腹腔穿刺大量放液作为补充疗法,为避免腹腔穿刺放液引起血容量减低等一系列并发症,每次放液后需输注白蛋白,一般是放1L腹水,补给10g白蛋白。由于白蛋白需要重大,价格昂贵,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为解决此类问题,我们以右旋糖酐-40代替白蛋白放液后扩容,进行了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赵亚娟 《天津药学》2011,23(4):37-38
目的:观察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25例乙肝肝硬化腹水病人在限钠限水、补充白蛋白、利尿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腹水浓缩回输系统进行腹水超滤回输腹腔治疗,开始治疗前当日及治疗后第2日检测患者总蛋白、白蛋白、肾功能和电解质含量,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结果:腹水浓缩回输技术对于难治性肝硬化腹水患者,能迅速改善压迫症状,治疗后患者体重下降,腹围减小,24 h尿量增多,腹胀得到明显缓解。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浓度较治疗前提高,血肌酐下降,血电解质治疗后无明显改变。结论:腹水浓缩回输腹腔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可迅速缓解患者压迫症状,改善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首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腹水临床特征。方法将90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出血组40例和腹水组50例。2组均予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分析:血红蛋白、血小板总数;电解质:血钾、血钠;肝功能试验:白蛋白;血糖;肾功能:尿素氮、肌酐;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腹部B型超声测量门、脾静脉宽度。结果出血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腹水组,血糖及钠离子水平高于腹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小板总数、血钾、白蛋白、血尿素氮、肌酐、PT、PTA、APTT和门、脾静脉宽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首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多见高血糖和低血红蛋白,首发腹水者更多见低血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体腹水浓缩腹腔回输术治疗顽固性腹水的效果.方法26例经常规治疗无效的顽固性腹水患者,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腹水浓缩腹腔回输治疗,于腹水回输前后观察腹围、尿量、血生化及腹水蛋白改变.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腹围减少,尿量增加,腹水明显减少或消失,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腹水蛋白均升高(P<0.01),血钾、钠、氯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腹水浓缩腹腔回输对治疗顽固性腹水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田涛  李爽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1):1639-1640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与非病毒性肝炎门脉高压性肝硬化腹水在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治疗后的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状况.方法:选择2009~2011年我县两家综合性医院86例门脉高压性肝硬化腹水引起的顽固性腹水患者,进行自体腹水超滤浓缩后回输腹腔治疗,分A、B两组各43例,观察其治疗前后体质量、腹围、腹胀、睡眠、24 h尿量、血液生化指标尿素氮(BUN)、肌酐(Scr)、钾、钠、氯及白蛋白(ALB)、腹水蛋白的含量变化.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腹胀、睡眠均得到改善,SCr下降,总蛋白、白蛋白均升高.但非病毒性肝炎门脉高压性肝硬化顽固性腹水(B组)比病毒性肝炎门脉高压性肝硬化顽固性腹水(A组)疗效好.B组患者的并发症明显小于A组,生存质量优于A组,死亡率A组高于B组.说明不同病因肝硬化腹水腹腔浓缩回输后并发症发生率、生存质量、死亡率均有一定差异性.结论: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治疗各种病因所致门脉高压性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疗效较好,是临床值得推广的有效且比较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自体腹水浓缩后回输腹腔,与传统的放腹水加输白蛋白进行比较,探讨该方法在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3~2006年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住院的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患者29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7例采用自身腹水浓缩腹腔回输方法治疗为研究组,12例采用传统的放腹水加输白蛋白方法治疗为对照组。对两组各项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研究组在内生肌酐清除率的改善(11.05±15.30ml/min和1.22±9.56ml/min)、腹水量减少程度(2883.01±2113.29ml和1419.65±1125.96ml,P<0.05)、患者血钠的增加(7.94±6.31mmol/L和3.67±3.96mmol/L,P<0.05)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自体腹水浓缩回输腹腔治疗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安全有效,在消除腹水、纠正低钠血症、改善肾功等方面均较传统放腹水加输白蛋白的方法更为优越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腹水浓缩回输腹腔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选取肝硬化腹水患者94例,采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4h尿量、血白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素氮、肌酐、腹围、体重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水浓缩回输腹腔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身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和静脉回输腹腔和静脉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32例,随机分为Ⅰ组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组,Ⅱ组腹水超滤浓缩回输静脉组。观察治疗后2周及4周24h尿量、血白蛋白、尿素氮、肌酐、不良反应及腹水减少百分比。结果治疗后2周,Ⅱ组患者24h尿量、血白蛋白、不良反应百分比较Ⅰ组患者显著增高,尿素氮较Ⅰ组患者显著下降(P<0.05);两组肌酐、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Ⅱ组患者血白蛋白较Ⅰ组患者显著增高(P<0.05)。结论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和静脉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可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1.
肖南平  张仕泽  谭柯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3):1902-1904
目的:探讨大量腹腔放液术(1arge volume paracentesis,LVP)联合静脉滴注白蛋白、右旋糖酐40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64例,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36例采用LVP联合静脉滴注白蛋白、右旋糖酐40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传统的利尿剂联合静脉滴注白蛋白治疗。以3周为1疗程。统计两组患者疗程结束时的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住院费用、药费、平均住院时间、白蛋白和血制品用量。结果:研究组腹水消退总有效率(94.4%)显著高于对照组(60.7%)(P〈0.05);住院期间的的住院费用、药费、平均住院时间、白蛋白和血制品用量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腹腔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LVP联合静脉滴注自蛋白、右旋糖酐40是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与传统的利尿剂联合静脉滴注白蛋白相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对肝硬化顽固性腹腔积液的治疗价值。方法:将72例肝硬化顽固性腹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42例为治疗组,予腹腔积液超滤浓缩回输每例最少1次,最多3次。B组30例为对照组,予腹腔穿刺放液每例至少3次,每次放液1000~3000mL。术后予静脉滴注新鲜冰冻血浆、保肝、利尿、预防感染治疗。1个月后对其腹胀、食欲、双下肢水肿、尿量、体重、腹围、肝肾功能情况以及并发症进行评分及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在精神食欲恢复、腹胀减轻、体重下降、腹围减少、双下肢水肿缓解、白蛋白回升、肾功恢复等方面,A组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电解质紊乱、腹水感染、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并发症的发生上A组少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积液超滤浓缩回输对肝硬化顽固性腹腔积液有着非常重要的治疗价值,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熊萍  连捷  余小清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0):1436-1437
目的:观察草酸铂(L-OHP)与CF/5-Fu48小时持续静脉滴注双周疗法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经病理证实的83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方案:治疗组用L-OHP加CF/5-FU:对照组用VP16加CF/5-FU,两组均2周为1周期。结果:经过2个周期化疗,治疗组有效率(CR+PR)57.5%比对照组有效率34.9%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702,P=0.0388)。治疗中无疾病进展及治疗相关死亡。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均为轻中度。无显著性差异。神经毒性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OHP加CF/5-FU48小时持续静脉滴注双周疗法治疗晚期胃癌疗效高,不良反应轻,有希望成为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生长抑素联合加贝酯治疗重型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联合加贝酯治疗重型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53例,分为单用生长抑素组、生长抑素联合加贝酯组、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组。观察血清淀粉酶、白细胞、血糖、血钙恢复时间及腹痛、上腹部压痛缓解时间的指标差异。结果生长抑素联合加贝酯组、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组以上指标恢复时间均短于单用生长抑素组,P<0.05。生长抑素联合加贝酯组白细胞恢复时间短于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组(P<0.05),而其他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生长抑素联合加贝酯、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型急性胰腺炎较单独应用生长抑素效果好。生长抑素联合加贝酯组白细胞恢复时间较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组短,而两组在血清淀粉酶、血糖、血钙恢复时间及腹痛、上腹部压痛缓解时间的指标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量放腹水加输注白蛋白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3例符合难治性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研究组47例及对照组46例,研究组采用大量放腹水:每次1000—5000ml加输注白蛋白,对照组采用利尿剂和少量放腹水治疗,观察两组腹水完全消退时间、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腹水完全消退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5);并发症的的发生率也明显比对照组少(P〈O.5),结论大量放腹水加输自蛋白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较安全有效,应作为该类患者在不能进行肝移植时的治疗方法首选。  相似文献   

16.
孙薇薇  李定坤  邱洁 《中国药房》2007,18(26):2046-2047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58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8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2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2组均为1次.d-1,连用4wk。对腹水患者均适当使用口服利尿药。1mo后观察症状和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在症状和肝功能氨基转移酶的下降上都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在腹水的消退时间上2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可用于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  相似文献   

17.
王舒  高风  刘蕊  王国林 《天津医药》2001,29(7):405-407
目的:比较艾司洛尔复合硝酸甘油(NTG)降压与单纯硝酸甘油降压效果。方法:36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Ⅱ级颅外择期手术病人分为两组:艾司洛尔复合NTG组18例、单纯NTG组18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控制性降压时血气、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艾司洛尔能明显加快NTG起效速率,NTG用量减少55.7%,并能抑制单纯NTG控制性降压时反射性心率(HR)增快;停止降压后血压平稳上升,收缩压乘积(RPP)值下降;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剩余碱(GE)仅轻度下降。与单纯NTG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艾司洛尔复合NTG控制性降压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无反跳现象,对动脉血气影响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经腹腔灌注和静脉滴注两种途径应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选择80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紫杉醇联合顺铂静脉注射组(IV组)和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灌注组(IP组)进行化疗。IV组给予紫杉醇135mg.m-2静脉滴注,24h后继以顺铂75mg.m-2静脉滴注。IP组予紫杉醇135mg.m-2静脉滴注,24h后继以顺铂100mg.m-2腹腔灌注,第8天予紫杉醇60mg.m-2腹腔灌注。每3周为1个疗程,完成6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IP组在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中位生存期及2年生存率等方面均优于IV组(P<0.05)。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神经毒性、关节肌肉痛和心功能异常等,以IP组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 IP组较IV组治疗晚期卵巢癌具有更好的疗效,但IP组毒副反应高于IV组,但可耐受。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灌注化疗方案可作为晚期卵巢癌较为理想的化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托拉塞米与呋塞米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引起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4例儿童肾病综合征患儿,将54例患儿分为托拉塞米组、呋塞米加口服补钾组、呋塞米组各18例。三组患儿在激素及一般治疗的基础上,托拉塞米组给予静脉注射托拉塞米1 mg/(kg·d),每次不超过20 mg;呋塞米加口服补钾组给予静脉注射呋塞米2 mg/(kg·d),每次不超过40 mg,并口服补钾;呋塞米组给予静脉注射呋塞米2 mg/(kg·d),每次不超过40 mg。三组患儿分别于治疗前1 d、治疗后每天记录24 h尿量,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天抽外周血查电解质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儿治疗后尿量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多,但治疗后前3 d平均尿量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呋塞米组治疗后第4天血钾浓度较其余两组降低明显(P<0.05);托拉塞米组和呋塞米加口服补钾组患儿治疗后第4天血钾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儿童肾病综合征引起的水肿应用托拉塞米或呋塞米治疗效果显著。应用呋塞米时同时口服补钾可减轻其致低血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对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影响.方法 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4月收治的7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PN组和EN组各35例,PN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EN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结果 PN组患者腹痛腹胀4例、恶心呕吐2例、无腹泻;EN组患者腹痛腹胀5例、恶心呕吐3例、腹泻2例.EN组患者术后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均高于PN组(p<0.05).结论 对胃肠道肿瘤患者给予肠内营养,副作用少,改善营养状态更明显,是安全和更有效的营养供给方式,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