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LPI)早期智能发育结局。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新生儿病房收治的出生胎龄34~36+6周、治愈出院并定期规律随访的106例早产儿为晚期早产儿组;随机抽取同期120例健康足月儿(FPI)为对照组。对校正年龄40周的晚期早产儿及40周龄的足月儿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晚期早产儿校正龄3、6、12月龄或者足月儿3、6、12月龄时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LPI组NBNA评分低于37分,低于FTI组(P0.05)。校正龄3月龄时,LPI组大运动、精细运动、个人社交落后于FTI组(P0.05);校正龄6月龄时,LPI组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落后于FTI组(P0.05);校正年龄12月龄时,LPI组适应性、大运动、个人社交测评明显低于FTI组(P0.05)。结论晚期早产儿早期智能发育迟缓,需加强神经发育监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在校正年龄1岁时的神经发育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修订的《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对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于本院产科分娩的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在校正年龄/生后年龄满1岁时进行智能发育测试,按照发育商(DQ)将晚期早产儿分为神经行为发育异常组(DQ<85)和正常组(DQ≥85),分析可能对神经发育产生影响的社会家庭因素和临床相关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晚期早产儿神经发育的危险因素。结果晚期早产儿组165例,校正年龄1岁时神经行为发育异常9例(5.5%),对照组102例,1岁时神经行为发育异常3例(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7,P<0.05)。1岁时晚期早产儿DQ低于足月儿[(93.8±7.5)分比(98.8±9.8)分,P<0.05],其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均落后于足月儿。极低出生体重(OR=2.175)、低血糖(OR=1.924)、母亲文化程度初中以下(OR=0.602)是影响晚期早产儿神经发育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晚期早产儿是发生不良神经预后的高危人群,与极低出生体重、低血糖、母亲文化水平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late preterm infant, LPI) 早产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常见并发症。方法:对287例LPI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随机抽取288例同期住院的足月新生儿作对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筛选LPI早产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常见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等情况。结果:Logistic回归显示双胎、妊娠期糖尿病、先兆子癎及子癎、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及胎膜早破为LPI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LPI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足月儿,其各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其中以贫血、吸入性肺炎、低血糖症、颅内出血等为主。结论:LPI生后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应注意密切观察,及时救治。避免围产期异常分娩因素的发生是降低LPI出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6.
家庭早期干预促进早产儿智能发育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家庭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在婴儿期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2000年 6月至 2003年 6月,将 280例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存活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新生儿期即给于抚触、听背景音乐、看红球等刺激,指导家长在家中进行视、听、感知觉及运动方面的干预训练。用北京 -Gesell婴幼儿发育检查方法监测干预组与对照组在 3、6、12个月的发育商 (DQ)。结果 干预组在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和社会交往 5个能区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家庭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在婴儿期智能发育方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家庭早期干预治疗经济、方便、行之有效,家长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不同胎龄晚期早产儿(late preterm infants, LPI)的出生体重(birth weight, BW)和矫正胎龄(correct age, CA)1、3、6月龄时的体格生长情况,为早产儿长期体格生长随访提供监测重点。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1年9月就诊的287例LPI相关资料,评价LPI的BW和其在CA 1、3、6月龄时的体格生长情况。结果:(1)287例LPI中,胎龄34~34+6周和35~35+6周LPI平均BW低于1986年中国15城市不同胎龄新生儿参考值(P<0.05);胎龄36~36+6周单胎LPI(128例)平均BW高于1986年中国15城市不同胎龄新生儿参考值(P<0.05)。(2)在CA 1、3、6月时,90%以上LPI的各项生长指标达到或超过P3水平。CA 1、3月龄时,年龄别体重和头围明显大于2005年我国九市城区7岁以下正常儿童参考值(P<0.05)。(3)各CA的年龄别身长与参考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1986年中国15城市不同胎龄新生儿BW值比较,LPI的BW有变化,提示我国不同胎龄新生儿BW标准需间隔一定时间后重新调查制定。LPI 在CA 6月龄前存在超重的危险,需要更长期的监测。LPI的身长的生长应作为今后LPI生长随访监测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昼夜周期性光照条件对晚期早产儿(胎龄34~36周)住院期间生长发育及出院后护理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科的晚期早产儿,按2∶1∶1的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观察组接受周期性昼夜光线条件;对照组1接受单一明亮光线;对照组2接受单一昏暗光线。住院时间10~14天,常规基础护理,统一配方奶喂养,监测各组晚期早产儿体重变化、吃奶情况、NBNA评分、出院后护理问题反馈情况。结果 40例晚期早产儿,观察组20例,对照组1和对照组2各1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1、2比较,生理性体重下降程度轻[(2.5±1.1)比(5.6±2.1)、(4.9±1.5)%]、完全经口喂养日龄小[(5.1±1.3)比(6.9±0.7)、(6.8±0.6)天]、出院前单次奶量哺喂时间短[(8.2±0.9)比(10.3±0.2)、(10.2±1.0)min]、校正胎龄足月时NBNA评分高[(36.6±0.7)比(34.8±0.8)、(34.7±0.7)分]、出院后睡眠问题所占比例少[19.0%比55.0%、3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昼夜周期的形成对晚期早产儿住院期间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临床意义,对其出院后家庭护理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晚期早产儿和早期足月儿1岁时的神经心理发育水平。方法 选择矫正年龄为1岁的1 257名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出生时胎龄分为4组:早期早产儿(胎龄28~33+6周)、晚期早产儿(胎龄34~36+6周)、早期足月儿(胎龄37~38+6周)及完全足月儿(胎龄39~41+6周)。采用Gesell发展量表评估其神经心理发育水平,比较各组儿童在1岁时神经心理发育状况。结果 4组儿童1岁时5大能区(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发育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均表现为完全足月儿 > 早期足月儿 > 晚期早产儿 > 早期早产儿的趋势(P < 0.05);各能区发育迟缓率也均表现为完全足月儿最低,早期早产儿最高(P < 0.05)。与完全足月儿相比,早期足月儿适应能力发育落后的风险增加(OR=1.796,P < 0.05);晚期早产儿适应能力和精细动作发育落后的风险较高,OR值分别为2.651、2.679(P < 0.05);早期早产儿适应能力、精细动作和个人社交能力发育落后的风险较高,OR值分别为4.069、3.710、3.515(P < 0.05)。结论 儿童1岁时神经心理发育落后的风险随出生胎龄的增加而降低,呈现剂量反应效应。早期足月儿和晚期早产儿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发育落后,应重视早期足月儿和晚期早产儿的保健随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晚期早产儿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及维生素D3补充对婴幼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晚期早产儿16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脐血25(OH)D水平分为充足组(52例)、不足组(53例)、缺乏组(56例),每组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亚组(维生素D3 800 IU/d)、B亚组(个体化补充维生素D3)。分析比较各组生后3个月25(OH)D水平、纠正胎龄10个月及纠正胎龄18个月25(OH)D水平及Gesell发育量表评分的差异。 结果 生后24 h内及3个月时,不足组、缺乏组25(OH)D水平低于充足组(P <0.05),不足组25(OH)D水平高于缺乏组(P <0.05);缺乏组生后3个月时B亚组25(OH)D水平高于A亚组(P <0.05)。不足组和缺乏组纠正胎龄10个月、纠正胎龄18个月时Gesell发育量表5个能区得分均低于充足组(P <0.05);缺乏组纠正胎龄10个月时言语能、纠正胎龄18个月时粗大动作能得分低于不足组(P <0.05)。缺乏组B亚组纠正胎龄10个月时适应能、纠正胎龄18个月时适应能和应物能得分高于A亚组(P <0.05)。 结论 晚期早产儿脐血25(OH)D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个体化补充维生素D方案对于纠正维生素D缺乏更为有效。出生时及婴儿早期维生素D水平对神经行为发育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多胎早产儿危险因素分析及体格智能发育随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胎妊娠是人类妊娠的一种特殊情况,近年来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其发生率增加。本研究旨在了解多胎早产儿围生期危险因素及生后体格智能发育结果,对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多胎早产儿,单胎早产儿进行了连续2年的干预并行智能发育测试和体格检查随访。 相似文献
13.
晚期早产儿是指妊娠34-36周出生的婴儿,过去被称为"近足月儿",但其并未完全发育成熟,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由于发育关键期的中断,可能会对其神经和呼吸系统产生远期的影响。一、晚期早产的概况在美国,晚期早产儿占所有早产儿的74%,占新生儿的8%-9%。 相似文献
14.
不同胎龄早产儿1岁时体格和神经发育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早产儿1岁时体格发育和神经发育的差异。方法随访年龄达到1岁的早产儿,分为早期早产儿(EPI)组(胎龄<34周)和晚期早产儿(LPI)组(34周≤胎龄<37周),比较两组体重和身长发育的差异、体重和身长增长迟缓发生率,以及运动发育指数(PDI)、智力发育指数(MDI)和精神运动发育的差异。结果 EPI组68例,LPI组106例。1岁时两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I组身长低于LPI组[(74.1±2.2)cm比(75.9±2.9)cm,P<0.05)],身长增长迟缓发生率高于LPI组(26.5%比7.4%,P<0.05)。校正年龄6个月和1岁时两组M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I组PDI低于LPI组[(77.7±9.4)分比(86.6±11.4)分,(81.0±12.1)分比(88.2±11.5)分,P均<0.05)]。脑性瘫痪EPI组2例,LPI组3例。结论 1岁时EPI身长和运动发育较LPI明显延迟,应重视不同胎龄早产儿的出院后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晚期早产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体液免疫指标的特点。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产科出生并除外窒息、感染、免疫缺陷等疾病的晚期早产儿(胎龄34~36周)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的早期早产儿(胎龄〈34周)和足月儿(胎龄37~42周)为对照组。所有新生儿均于生后24 h内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及体液免疫水平。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新生儿共203例,早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分别为57例、58例和88例。早期早产儿和晚期早产儿生后24 h内外周血CD3+、CD4+、CD8+及CD4+/CD8+均低于足月儿[CD3+:(47.3%±6.9%)、(60.6%±7.7%)比(73.8%±8.4%),CD4+:(27.1%±5.5%)、(37.1%±9.1%)比(50.8%±6.1%),CD8+:(14.9%±5.7%)、(17.9%±4.4%)比(21.4%±3.8%),CD4+/CD8+:(1.8±0.5)、(2.1±0.3)比(2.5±0.7),P〈0.05],晚期早产儿高于早期早产儿(P〈0.05)。早期早产儿和晚期早产儿IgG、IgM均低于足月儿[IgG:(5.33±3.05)、(8.81±2.97)比(12.65±2.21),IgM:(0.23±0.07)、(0.31±0.14)比(0.45±0.12),P〈0.05],晚期早产儿高于早期早产儿(P〈0.05);各组Ig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早产儿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和体液免疫功能较早期早产儿有所提高,但仍低于健康足月儿,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对晚期早产儿的护理和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神经发育损害(neurodevelopmental impairment,NDI)与非NDI早产儿的肠道菌群差异。方法 该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以2019年9月1日—2021年9月3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纠正胎龄1.5~2岁时格塞尔发育量表评估的结果分为正常组(n=115)和NDI组(n=100),分别收集早产儿出院前1d、添加辅食前1d和纠正胎龄1岁时的粪便样本,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各组肠道菌群组成的差异。结果 NDI组早产儿肠道菌群Shannon多样性指数在纠正胎龄1岁时高于正常组(P<0.05)。主坐标分析显示两组早产儿菌群组成结构在添加辅食前1 d和纠正胎龄1岁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I组肠道内双歧杆菌属丰度在3个时间点均高于正常组,肠球菌属丰度在添加辅食前1 d和纠正胎龄1岁时高于正常组,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属丰度在添加辅食前1d低于正常组(均P<0.05)。结论 NDI与非NDI早产儿的肠道菌群组成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丰富了早产儿NDI的肠菌群特征数据,可为早产儿NDI的微生态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19.
晚期早产儿是指在340/7~ 366/7孕周出生的婴儿.近年来,晚期早产儿的数量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其在早产儿中的比例也逐年上升.晚期早产儿的发病率及病死率较足月儿显著增高,加之其所占比例的增加,相对消耗较多的医疗资源,因此得到了很多关注.该文对晚期早产儿各系统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为医务人员进一步完善诊疗及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晚期早产儿神经发育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例如脑性瘫痪、发育迟缓、智力障碍、学习问题和行为问题等.原因与其脑发育不完善、疾病、监护和教育的影响等有关,应通过病史、早期神经发育评估、电生理学评估和神经影像学评估等方法,综合进行神经发育障碍的早期识别,并制定适宜的干预措施,包括日常功能训练、康复训练、心理治疗、特殊学校教育等,给予长期的评估、监测和随访,以改善人类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