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广西贵港市防癌筛查对象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状况及HBV基因型的分布特征。方法 分析贵港市3个城区接受肝癌早诊早治筛查的30~59岁共67.75万居民的基本情况,根据HBsAg阳性筛查肝癌高危人群(HBsAg阳性人群),从中按地区以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1 989例高危对象,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以选取HBV DNA病毒拷贝数大于检出限(1×103)的HBsAg携带者,采用PCR-RFLP进行HBV基因分型。结果 筛查人群中HBsAg阳性率为11.99%,其中男性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P<0.01),不同年龄组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g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在肝癌高危人群中,HBV DNA病毒拷贝数≥1×103 755例,其中HBV A基因型6例(0.79%)。B基因型337例(44.64%)。C基因型293例(38.81%)。D基因型18例(2.39%)。UT基因型101例(13.37%),B和C基因型在男女性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间HBV 基因型的分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西贵港市3个城区肝癌早诊早治筛查人群的HBV感染率较高,HBV基因型以B和C基因型为主,肝癌早诊率较低,需进一步完善肝癌早诊早治技术方案和管理模式,提高筛查和早诊早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HBV基因型及亚型与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文献,收集2007年1月至2017年2月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国人群HBV基因型、亚型与肝癌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中国人群HBV基因型与肝癌相关性研究37篇,其中病例组4 109例,对照组15 319例;HBV基因亚型(C1、C2、 B2)与肝癌相关性研究8篇,其中病例组931例,对照组5 793例;纳入文献质量评分均≥7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携带HBV C基因型者罹患肝癌的风险较携带HBV B基因型高(OR=2.35,95%CI:1.93~2.87,P<0.001);携带HBV C基因型与A/D基因型者罹患肝癌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5,95%CI:0.20~7.82,P=0.81);携带HBV C1亚型、HBV C2亚型者罹患肝癌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5,95%CI:0.66~1.68,P=0.82),携带HBV C2亚型者罹患肝癌风险较HBV B2亚型者高(OR=1.77,95%CI:1.38~2.27,P<0.001)。结论 中国人群携带HBV C基因型者罹患肝癌风险较其他主要基因型高,携带HBV C1亚型和HBV C2亚型者罹患肝癌风险相当,但HBV C2亚型者罹患肝癌风险均较携带HBV B2亚型者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 (HBV)和黄曲霉毒素B1(AFB1)在肝癌形成中的作用及机理。方法 :用免疫组化、原位杂文及印迹杂交检测树鼠句肝和肿瘤组织。结果 :两次实验中 ,感染HBV又摄入AFB1的A组树鼠句肝细胞癌(HCC)发生率分别为 5 2 94%和 6 6 7% ;单纯感染HBV的B组分别为 11 1%和 0 ;只摄入AFB1的C组分别为 12 5 %和 30 % ;空白对照组D均无HCC发生。A组HCC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各组 (P <0 0 5 )。癌前病变r GT灶的个数及面积也如此。IGF Ⅱ的过表达与HCC发生密切有关 ;HBV和AFB1可协同激活ras基因 ;c myc主要参与HCC的演进 ,CDK4参与了HCC的发生和演进过程。这两种基因的改变与HBV感染有关。结论 :HBV能诱发肝癌前病变和肝癌 ,并与AFB1有协同致肝癌作用。在树鼠句肝癌形成过程有多种基因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崔伟丽  李娜  徐保华 《中国肿瘤》2017,26(10):825-828
[目的]探讨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基因位点(rs2075786、rs2736098)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肝癌的易感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肝癌患者165例、非肝癌乙肝病毒感染者195例、健康对照者402名的hTERT基因型分布.[结果]肝癌组患者rs2075786位点TC及T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非肝癌HBV感染者及所有非HCC者(P均<0.05),携带TC及TT基因型者罹患肝癌的风险分别增加1.88倍和2.72倍,且男性肝癌患者携带TC及TT基因型明显增加.与对照组、非肝癌HBV感染者及所有非HCC者相比,肝癌组rs2736098位点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态性与肝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无相关性.[结论]hTERTrs2075786基因多态性与肝癌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B1双暴露相关肝细胞性肝癌(HCC)中PTEN基因的突变特点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 108例HCC来自广西不同地区样本,按照乙肝病毒与黄曲霉毒素的暴露情况,分为4个亚组:A组:HBV(+)/AFB1-DNA(+),共48例;B组:HBV(+)/AFB1-DNA(-),共27例;C组:HBV(-)/AFB1-DNA(+),共19例;D组:HBV(-)/AFB1-DNA(-),共14例。采用PCR联合基因直接测序法,检测108例肝癌组织中PTEN基因第4、5、8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同时采用RT-PCR法检测其基因mRNA的表达状况。结果①PTEN基因第4、5、8外显子测序结果未发现发生在外显子上的突变。但在第4外显子与第4内含子交界处有61例发生大片段的缺失,缺失率为56.4%。②PTEN缺失率在A、B、C、D组中分别为60.4%、62.9%、47.3%和46.6%,其差异在4个亚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PTEN mRNA在4个亚组中的表达半定量灰度值分别为:A组:0.54±0.13;B组:0.59±0.16;C组:0.97±0.16;D组:0.92±0.13。其中,A、B组分别与C、D组相比,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AC=0.002,PAD=0.032,PBC=0.000,PBD=0.011)。结论在广西乙型肝炎病毒/黄曲霉毒素B1的双暴露肝细胞癌中,PTEN mRNA的表达下调是一个常见的分子生物学事件,PTEN mRNA表达下调可能主要与HBV感染有关。AFB1对PTEN mRNA的表达下调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C型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pre-S)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自肝癌患者血清中提取HBV基因组DNA,扩增其pre-S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分析,用MEGA3.1和C lustalx1.8作为所测基因进行分型,并对比pre-S基因序列。结果所测样品中,C型占56.0%,B型占20.0%,B/C混合感染型占24.0%。肝癌患者C型HBV前S区普遍存在基因突变。肝癌患者C型HBV pre-S1区域以个体化的点突变为主,而pre-S2区域则存在大量的缺失突变。结论 Pre-S基因是肝癌患者C型HBV的高变区。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癌患者B和C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的变异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u X  Chen WN  Zheng DL  Huang QL  Lin X 《癌症》2004,23(7):756-761
背景与目的:X蛋白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最重要的致病因子之一,它在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已知B、C基因型HBV相关性HCC的临床及病理表现不尽相同,但目前尚不清楚这种差别是否与B、C基因型HBV X基因之间的差别有关。因此本实验拟研究B、C基因型间HBV X蛋白氨基酸差异及其在HCC患者中的变异及特点,初步探讨其与H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PCR扩增22份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HCC患者血清HBV X基因,克隆、测序并以Vector NTI6.0软件分析其基因型。以DNAMAN软件对标准HBV及HCC来源的HBV X蛋白进行氨基酸同源分析。结果:检测的22个HBV X基因片段均属于B或C基因型。B、C基因型HBV X蛋白之间存在14个氨基酸的差异,HCC患者来源的B、C型HBV X蛋白存在4个氨基酸的共有变异,C型HBV X蛋白尚有6个型特异性变异。这些差异或变异氨基酸均位于X蛋白B、T细胞表位或反式激活区及调节区内。结论:B、C基因型HBV X蛋白之间存在氨基酸差异,且在HCC中发生基因型特异性变异,这些差异或变异氨基酸可能导致X蛋白免疫学功能及反式激活功能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FN-γ基因-1615C/T和+5171A/G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在广西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影响。方法设计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对375名HCC患者、377名HBV携带者和406健康对照进行频数匹配,采用TaqMan MGB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上述位点进行分型。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因型在三组中的分布差异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并进行连锁不平衡和单倍型分析。结果-1615C/T和+5171A/G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在三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饮酒和肝癌相关家族史与基因存在交互作用;饮酒联合-1615C/T位点突变型基因T能增加HBV感染风险(OR=1.72,95%CI:1.11~3.26);两个位点的突变型基因T和G联合肝癌相关家族史能增加HCC患病风险(OR:29.24、52.03,95%CI:6.91~123.6、7.02~385.4)。IFN-γ的-1615C/T和+5171A/G位点存在连锁不平衡(D′=0.976,P=2.22-16),但单倍型分布在HCC组与总对照组(HBV携带者对照和健康对照)间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IFN-γ的-1615C/T和+5171A/G位点的突变型基因可能不是广西人患HCC和感染HBV的直接危险因素,但环境危险因素对HCC发生和HBV感染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广西扶绥县壮族Rac 1基因rs 6951997位点多态性与肝癌家族聚集的遗传易感性关系。方法以广西扶绥县壮族20个肝癌高发家族(肝癌家族组79例)和10个健康对照家族(健康对照家族组40名)为研究对象,应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 MS)检测两组中Rac 1基因rs 6951997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多态基因型与肝癌发生危险性的关系。结果肝癌家族组Rac 1基因rs 6951997位点的GT基因型的分布频率(6.30%)高于健康对照家族组(2.5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3.76,95%CI∶0.28~51.45,P=0.32)。其位点等位基因T型、G型在肝癌家族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96.83%、3.16%,在健康对照家族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98.75%、1.25%,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Rac 1基因rs 6951997位点多态性与广西扶绥县壮族肝癌家族聚集的遗传易感性未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OX-2-765 G/C基因多态性及患者性别,年龄,饮酒史,家族史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检测COX-2-765G/C的基因多态性,并按照患者性别、年龄、饮酒史和家族史对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COX-2-765G/C分为G/G、G/C、C/C 3种基因型,其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分布率分别为74.3%、22.3%和3.3%;在正常人群中分布率分别为87.0%、12.3%和0.7%。与G/G基因型相比,COX-2-765*C基因携带者患肝癌的风险增加(OR=1.311,95%C I:1.511~3.533)。分层分析提示COX-2-765*C基因携带者若同时伴有饮酒史或者肝癌家族史,其患肝癌的风险明显增加。结论 COX-2-765 G/C的C等位基因可增加肝癌发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细胞色素P45 0 2E1(CYP2E1)基因多态性与肝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在肝癌高发区泰兴市进行病例对照研究 ,调查研究对象的饮酒习惯 ,以PCR RFLP方法分析CYP2E1基因型。结果 :肝癌病例组与对照组中CYP2E1变异基因型 (C1/C2 C2 /C2 )的分布频率分别为 41 0 6%和 3 7 0 2 % ,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从饮酒习惯等方面分析 ,携带CYP2E1变异基因型的饮酒者与携带野生基因型的不饮酒者间患肝癌危险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YP2E1基因多态性与泰兴市肝癌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12.
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结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Lin X  Xu X  Zheng DL  Lin JY 《中华肿瘤杂志》2004,26(4):213-216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全基因组的结构及特点。方法 PCR扩增并克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肝癌患者血清中HBV全基因组DNA,测序并进行基因结构分析。结果 获得不同肝癌患者来源的22株HBV全基因组DNA,均属于C或B基因型和adr或adw2血清型。与标准株相比,肝癌患者来源的HBV在表面抗原、核心抗原的B/T细胞表位、X蛋白的反式激活区及增强子Ⅱ、核心启动子区发生了一些有意义的共有变异。结论 HBV的基因型与基因变异可能与HBV相关性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及其特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TaqmanMGB探针技术对70例HCC患者和57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结果:HCC患者中C基因型占74.29%,B型占24.29%%,BC型占5.71%,未发现A、D、E、F、G基因型。HCC患者中C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CHB患者(P〈0.05),B型所占比例明显低于CHB患者(P〈0.05)。B基因型HCC患者的年龄、性别、血清e抗原阳性率、e抗体阳性率、e系统阴性(HBeAg-、HBeAb-)率及HBVDNA水平与C基因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C型为南京地区HCC的主要基因型。HCC患者的年龄、性别、e抗原表达状态以及HBVDNA复制水平与基因型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肝癌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5,10-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原发性肝癌危险度的关系,及与危险因素结合对危险度影响.方法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包括204例确诊的新发原发性肝癌病例以及415例健康对照.MTHFR C677T和A1298C的基因多态性由PCR-RFLP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MTHFRC/C,C/T,T/T基因型的频率在病例中分别为:25.8%,58.8%,15.5%,在对照中分别为34.5%,50.9%,14.6%.和C/C基因型相比,携带Any T基因型的个体患肝癌的危险度为:1.58(95%CI:1.01-2.48).MTHFR1298各基因型在健康对照中的比例分别为:69.7%(A/A),28.4%(A/C),1.8%(C/C),病例组与对照组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同时携带MTHFR 677Any T和1298 Any C基因型的个体肝癌危险度上升到2.05(95%CI:0.96~4.36).结合MTHFR677多态性与肝癌的三大主要危险因素(乙型肝炎、饮生水、霉变食物摄入)分析发现所有不同危险因素的暴露组中,携带MTHFR高危基因(Any T基因型)的个体患肝癌危险度均高.同时暴露于3个主要危险因素并携带高危基因型的个体,调整的肝癌危险度上升到71.69.结论MTHFR C677T的基因多态性与肝癌危险度有关,且可以与其他环境危险因素结合影响肝癌的危险度.  相似文献   

15.
CYP1B1基因L432V多态性与散发子宫内膜癌风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YP1B1基因L432V多态性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危险性的关系。方法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法,对7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和80例正常女性的CYP1B1 L432V多态位点进行检测,确定出多态性的3种基因型,即野生型C/C、杂合型C/G、突变型G/G;免疫组化S-P法进一步研究雌激素受体α(ERα)的表达是否受CYP1B1基因多态性的影响。结果CYP1B1基因L432V多态性C/C、C/G、G/G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子宫内膜患者组分别为47.2%、36.1%和16.7%,对照组分别为68.8%、23.8%和7.5%;子宫内膜癌患者组C、G等位基因频率为65.3%,34.7%,对照组为80.6%,19.4%。CYP1B1 L432V多态性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在两组间分布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C/G与C/C比较,G/G与C/C比较OR值分别为2.214(95%CI 1.067-4.593)倍和3.235(95%CI 1.111-9.425)倍;子宫内膜癌ERα表达检测发现,突变基因型G/G、C/G基因型者ERα阳性表达率高于C/C野生基因型(P〈0.05)。结论CYP1B1 L432V多态位点3种基因型的分布与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有一定关联,突变基因型增加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且与ER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EGF)基因多态性与化疗药物顺铂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随机收集112例HBV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化疗敏感组和化疗耐药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连接酶检测方法,对EGF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rs11568835,GG、AG、AA基因型患者化疗耐药率为76.92%、64.15%和51.52%,其中GG基因型化疗耐药性是AA的1.20倍(95%CI:1.172-6.272,P<0.05),说明携带G基因型的患者化疗耐药率明显高于AA基因型患者(P<0.05)。对于rs3756261,TT、TC、CC基因型患者化疗耐药率为61.90%、60.66%和3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得出rs3756261 C/T多态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OR=1.423,95%CI:1.321-2.121,P<0.05)。结论 本研究发现了rs11568835 G/A多态性与HBV相关原发性肝癌对化疗耐药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双暴露下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13号染色体遗传学改变的特点,以及对定位于13q14.2基因座位点抑癌基因RB1的影响。方法 32例手术切除且经病理证实为HCC的癌组织,按照乙肝病毒与黄曲霉毒素的暴露情况,分为4个亚组:A组HBV(+)/AFB1(+)10例;B组HBV(+)/AFB1(-)10例;C组HBV(-)/AFB1(+)6例;D组HBV(-)/AFB1(-)6例。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检测包括13号染色体在内的23对染色体区段的变化情况,并通过RT-PCR检测RB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32例中有15例染色体13q14.2发生缺失,缺失率为46.9%(15/32)。13q14.2缺失的发生频率在A组、B组、C组、D组中分别为80.0%(8/10)、50.0%(5/10)、33.3%(2/6)和0%(0/6)。其中A组分别与C组、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D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显示RB1mRNA的表达半定量灰度值在13q14.2缺失组中显著低于13q14.2无缺失组(P=0.003)。结论染色体13q畸变在HCC中是一个常见的分子生物学事件,其中13q14.2的缺失可能与HBV和AFB1双暴露的协同作用有关,HCC中13q14.2的缺失是导致RB1基因失活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危区肝细胞癌和鼻咽癌患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 (GSTM1) 及T1 (GSTT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方法 应用PCR技术检测181例肝细胞癌、126例鼻咽癌患者和641例对照组人体GSTM1和GSTT1基因型。结果 GSTM1空白基因型(null)在肝癌组、鼻咽癌组与对照组频率分别为65.2%、61.9%和47.6%,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STT1空白基因型(null)在肝癌组、鼻咽癌组与对照组频率分别为57.5%、62.7%和43.1%,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在肝细胞癌、鼻咽癌高发区解毒酶基因GSTM1和GSTT1呈多态性分布,二者的null基因型均增加患肝细胞癌、鼻咽癌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乙肝相关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组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给予TACE治疗的乙肝相关晚期肝癌患者95例,根据是否联合应用恩替卡韦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0例接受恩替卡韦联合TACE治疗,对照组45例单纯接受TACE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甲胎蛋白(AFP)、乙肝病毒(HBV)DNA水平。结果 治疗组乙肝相关晚期肝癌患者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8,P=0.005)。治疗组乙肝相关晚期肝癌患者血清ALT、TBIL、AFP、HBV DN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29,P<0.001;t=2.913,P=0.005;t=5.957,P<0.001;t=12.099,P<0.001)。结论 恩替卡韦能够有效改善乙肝相关晚期肝癌患者的肝功能,并减少体内病毒含量,有助于患者的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