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两者各有特色,也各有不足。院校教育应从传统师承教育中汲取精髓精华,注重创新发展,构建现代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新模式,培育合格中医人才。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中医师承教育由于其历史局限性,已难适应当今中医学术发展和中医人才培养的需要。探究中医师承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过明确现代中医药师承教育的内涵、开展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改革试点、确立中医药师承教育的法律地位、建立健全师承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制度来构建现代中医药师承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3.
总结传统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及其特点,提出"重经典,跟名师,勤临证"为中医师承教育的核心内涵,并对创建中医学术传承流动站、中医学术流派工作站、高层次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培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非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师承等现代多元化师承教育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谢伟  杨雨旸  李洁  兰岚 《河北中医》2011,33(9):1437-1438
在中医学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上,师承教育模式始终伴随着中医教育的发展,为岐黄医学薪火相传做出了不朽贡献,并在现代中医教育中受到重视,与现代中医教育结合,融合两者优势,形成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促进了中医的继承和发展,至今仍被列为中医教育的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5.
中医师承教育是当今社会中医传承的主要方式,其培养了大量的中医优秀人才,促进中医药文化和中医学术思想传播,是现代中医药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近代以来,人们脑海中逐渐形成了以西方医学为体系的思维模式时,中医学教育该如何的发展与传承。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分析了现代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的特点,阐述师承教育在现代中医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期探讨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改革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中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之比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温茂兴 《江苏中医药》2005,26(10):60-62
中医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各有利弊,现代中医教育应该融合两者之优势,克服各自的不足,在当今院校教育成为中医教育主渠道的情况下,以临床实践为核心,在院校教育中导入师承模式,强化中医经典和传统文化的学习,从而提高中医教育质量,促进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古代中医教育思想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教育有悠久的历史,主要分师承教育和学校教育两种,建国后,学校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医学教育的逐渐兴起,现代教育的组织形式、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也开始应用到中医学教育中来,中医学教育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8.
从临床医师的角度出发,论述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在现代中医临床人才培养中的不同作用,认为:院校教育是现代中医教育的基础,师承教育是中医基础教育上的必要补充与深化、细化;院校教育系统而规范,强调共性,重在广与博,师承教育自由而活泼,强调个性,重在精与专;院校教育是学习人文知识、伦理规范的课堂;师承教育是掌握处理医患关系技巧的场所。因此必须二者并重,方有利于临床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经过50年的发展,中医药教育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专业的教育体系,中医药教育由以传统的师承教育为主发展为学校教育为主,为中医药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中医学校教育培养的人才有较系统的中医理论框架,但却暴露出医药基本功不够扎实的缺点,另一方面,传统师承教育培养的中医师大多有一个扎实的基本功,但在中医知识结构上不够系统,两种教育体系各有利弊,这同时也提示我们,现代中医教育应该借鉴传统的师承教育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师承教育在中医学的继承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中医学的学习以古代沿袭下来的中医知识及历代医家经验为基础,而其临床诊疗思路却需要更多的思考与体会,因此师承教育在此刻就彰显出了它的重要性。在师承教育的模式下,我国已经培养了大量的中医人才,但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本文从师承教育定义、起始与发展方面入手,探讨师承教育在中医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影响与不足,以及如何在时代冲击之下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医教育有悠久的历史,主要分师承教育和学校教育两种,建国后,学校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医学教育的逐渐兴起,现代教育的组织形式、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也开始应用到中医学教育中来,中医学教育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经过50年的发展,中医药教育形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不断出现的今天,我国各中医相关机构却纷纷建立师承班拜师学艺,探索一条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新的师承教育方式。为什么中医教育重提师承制的教学模式,文章试从中国传统教育方式、中医自身的特点等方面就师承制相关问题做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全面分析了现代中医药人才培养,特别是中医师承教育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可以从培养具有坚定信念的导师队伍、选好跟师对象、改革带徒方式及丰富继承工作手段等4个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发展师承教育,使其成为强势提升中医教育质量的现代模式.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中医教育将师承制引入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促进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了促进军队中医药学术的良好传承和发展,主张中医师承教育应重视传统文化知识学习;强化中医经典著作学习;加强临床实践及其诊疗技能训练;改革考评体系及评审制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比了中医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的特点,认为:中医传统的师承教育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医基本功的掌握、实践经验的累积卜优于现代院校教育,而院校教育在西医学知识、科研、外语和规模化培养上有显著优势。本文提出,中医学教育应结合两者优势,建立自己的特色模式。在中医的基础教育阶段,着重加强文化教育和基本功教育,兼顾现代医学知识和科研、外语能力;同时保留和发扬师带徒的教育形式。应该把师带徒教育列入中医教育体系的高级阶段,成为培养中医杰出人才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中医师承教育注重对培养对象的严格考察,善于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辨证思维。现代中医药院校教育在中医人才的培养方式、人才个体和群体培养目标以及中医思维的构成和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师承教育与现代中医教育的各有优缺点。综述了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芳  张洪春 《中医杂志》2023,(15):1513-1518
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决定了以“口传心授”为主要特征的师承教育仍然是当前中医药人才培养和文化学术传承的重要方式。从师承教育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是贯彻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的关键之举、是中医事业守正创新的必然路径三个方面,深入论述中医师承教育的时代意义;从“以人为本”的医德医理医术传承、“一脉相承”的特殊师徒契约制、“道器合一”的经典与临床并重教育方式三个方面,系统分析中医师承教育的深刻内涵;以制约中医师承教育的焦点问题为导向,总结梳理当前中医师承教育面临的社会认知不足、院校教育活力不足、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制约中医师承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围绕如何在战略机遇期推动中医文化守正创新,提出重塑中医师承教育文化氛围、将师承教育贯穿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多层次中医人才师承教育模式、完善中医师承保障体系等中医师承教育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中医师承教育是当今社会中医传承的主要方式,其培养了大量的中医优秀人才,促进中医药文化和中医学术思想传播,是现代中医药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其发展也存在部分问题,比如中医理论知识有待夯实、临床思维能力有待提高,老师单一、个人经验色彩浓厚,管理体制不健全、考核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并提出自己对中医师承教育的展望。  相似文献   

19.
李明 《世界中医药》2013,8(9):1113-1114
传统的师承教育强调教学的实践性,符合中医药学形成和发展规律,在中医独特的思维方法及中医临床技能的传授等方面有其显著的优越性,但因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容易导致学习者知识结构局限。近60余年来,现代院校教育已经逐步成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但因教学中有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严重制约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我院从2005年开展以中医特色教育为背景的院校中医药师承教育改革试点工作,将中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全面融合,为中医药教育事业全面发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20.
中医师承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是当前中医教育的主要形式,两者各有千秋。实践证明,当前中医学院校教育无法培养出大量的真正的中医临床人才,而单纯的师承教育也无法完成这一使命。所以,如何遵照中医学科特点和发展规律,从传统师承教育中汲取精髓融于院校教育,成为当今中医高等教育界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