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砀山县肾综合征出血热(EHF)的宿主动物,明确主要传染源种类,为预防和控制EHF的发生与流行,给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地理景观特点选择近几年疫情较重的黄楼、关帝庙为调查点,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种类调查,对捕获的鼠检测EHF抗原、抗体,同时对健康人群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EHF抗体。结果:室内外平均鼠密度为4.14%(63/1520),室内以小家鼠(占60.0%)、室外黑线姬鼠(占70.8%)为优势鼠种;鼠肺EHF带毒率为1.59%(1/63)、鼠血EHF抗体阳性率为7.94%(5/63),健康人群EHF抗体阳性率为3.7%(2/54)。结论:鼠类有1目2科6种鼠,另有食虫目鼠句鼠青科的臭鼠句鼠青;黑线姬鼠为砀山县EHF的主要宿主动物,健康人群血清学调查证实有隐性感染存在。  相似文献   

2.
1984年1月—11月我们对EHF疫区滦县张庄子,非疫区唐山市郊区的女织寨及市内的大业里居民区和火车站饭店,做了室内外鼠种和密度的调查,同时对捕到的鼠做了EHF相关抗原、抗体的检测,对非疫区的健康人群做了EHF抗体测定,结果为: 1.疫区野外优势鼠种为背纹仓鼠,占98.30%(59/60)和84.0%(21/25);非疫区野外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和背纹仓鼠,分别为63.00%(63/99)、46.15%(6/13)。疫区室内优势鼠种为小家鼠,分别为79.40%(54/68)、75.80%(68/91);非疫区室内优势鼠种为褐家鼠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EHF的传播途径,我们对革螨作为EHF媒介宿主的可能性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研究。结果证明,格氏血厉螨和厩真厉螨是黑线姬鼠窝巢中的优势螨种,其季节消长与发病相关,有EHF病毒的自然感染,能通过叮刺在鼠间传播和在螨体内经卵传递EHF病毒,从鼠和螨所分离的EHF病毒的抗原性一致,表明该两种螨可作为野鼠型EHF的鼠间传播媒介,并兼有储存宿主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深圳市福田区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发病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制订EHF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EHF鼠密度调查采用笼日法,带毒率用ELISA法检测鼠血清EHF特异性抗体。结果福田区在1997—2011年共发现EHF病例69例,呈低度活跃状态,近5年发病有增多趋势,其中男性61例,占88.41%;女性8例,占11.59%。年龄20~49岁居多,占86.96%。职业分布中前三位是工人、商业服务、家政待业;EHF在区内呈现春夏型;鼠媒监测显示褐家鼠是优势鼠种,平均捕获率9.72%,EHF病毒分型主要为汉坦病毒(hantavirus,HV)Ⅱ型即汉城病毒(seoul virus,SEOV)。结论福田区EHF符合家鼠型传播特点,褐家鼠是区内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加强对EHF疾病监测及健康教育,注重环境和食品卫生、加强鼠密度监测的同时灭鼠防鼠,可有效防止疫情传播。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出血热疫区鼠、螨带毒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4年11~12月从江苏和安徽两个EHF疫区208个鼠窝中共捕鼠603只。在四种鼠中,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其EHF抗原阳性率最高。在采集的革螨中,以革氏血厉螨、厩真厉螨为优势种,并有EHFV的自然感染。在每窝鼠数多和窝螨指数高的组的鼠EHF抗原和抗体阳性率均较高。调查结果表明黑线姬鼠是两疫区EHF的重要储存宿主,格氏血厉螨和厩真厉螨可能是EHF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6.
革螨与流行性出血热关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EHF的传播途径,我所对革螨与EHF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研究。结果证明,格氏血厉螨和厩真厉螨是黑线姬鼠(EHF的主要储存宿主)鼠窝中的优势螨种,其季节消长与发病相关,可通过鼠和人的正常皮肤叮刺吸血,有EHFV的自然感染,能通过叮刺在鼠间传播和在螨体内经卵传递EHFV。且与从鼠和螨所分离EHFV的抗原性一致。表明这两种螨可作为野鼠型EHF鼠间的传播媒介,并可能兼有储存宿主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旗流行性出血热监测点进行鼠间流行性出血热的调查。方法本调查在疫区监测点采用鼠密度调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EHF抗原和酶联免疫法检测鼠血EHF总抗体的方法进行。结果该疫区鼠类平均密度为9.88%,其中黑线姬鼠(31.65%)为野外优势鼠种,居民区以褐家鼠(46.01%)占主要优势;鼠肺标本的带毒率为3.30%,鼠血总抗体的阳性率为0.73%;病毒抗原阳性数最多的鼠种为大仓鼠、黑线仓鼠、黑线姬鼠。结论该疫区是混合型疫区,且鼠间普遍存在汉坦病毒自然感染。居民区有大量野鼠存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加大疫情监测和防控力度,以监测数据为依据,制定出科学有效的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在EHF高发疫区天台县进行的EHF自然疫源地野外主要宿主动物空间分布特点的研究结果。在各约35万平方米的两个样地,采用网格式均匀捕鼠,在地图上标记捕鼠点位置,进行EHF病毒抗原、EHF抗体检测,以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进行统计处理。经84年6月、12月,85年2月、6月四次调查,结果: 1.捕到8种小兽,查出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黄毛鼠4种鼠携带EHF病毒抗原或EHF抗体。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EHF病毒感染率也最高(7.06%)。2.平原水稻耕作区的官塘样地经四次调查,累积EHF病毒感染鼠计88只,其空间分布情况与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的概率有显著性差异,可以认为EHF病毒感染鼠的空间分布具有集聚性的特点。84年12月和85年2月两次调查,以及85年2月一次调查的EHF月病毒感染鼠空间分布的集聚性分析,都得到了同样结果。3.平原、丘陵交织,地形较复杂的大吴样地,三次调查累积EHF病毒感染鼠计46只,其空间分布情况的分析与官塘样地所得的结果一致。研究结果证实:EHF病毒感染鼠在自然疫源地中的空间分布,在不同的生境上都具有集聚性的特点,同时其分布是独立的,不依赖于鼠类的生态分布。  相似文献   

9.
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鼠间传播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89年5月,在江苏省家鼠型EHF疫区进行鼠间传播因素调查中,发现鼠密度高的地区,鼠的EHF抗原、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鼠密度低的地区;鼠体皮肤破损组鼠的EHF抗原、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无破损组;鼠肺EHF抗原阳性者,鼠粪EHF抗原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胃残留食物EHE抗原阳性率。结合鼠各脏器EHF抗原检测结果分析表明:在家鼠型EHF鼠间传播因素中,以鼠间密切接触和鼠体皮肤破损为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出血热流行特征、趋势及影响因素,为控制流行提供依据.方法①对所有发病、死亡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依据国标(GB/15996-1995)应用IgM捕获ELISA法检测EHF(流行性出血热)IgM抗体.②鼠密度:采用夜夹法对野外、居民区的鼠种类、密度进行监测,并监测其EHF抗原、抗体的携带情况.结果①人间监测:2003年发病率为13.36/10万,死亡率为0.16/10万.与2002年相比(20.03/10万)发病率下降33.30%,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20~50岁组.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为1:0.39.大高峰集中在11月份(35.23%).②鼠密度监测:平均密度3.23%,野外、室内分别以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③鼠带毒率监测:在鼠类动物中未检出EHF抗原及抗体.结论根据流行特征、鼠密度、鼠带毒、EHF发病情况等,某地区EHF发病由姬鼠型向混合型转化,经过灭鼠、出血热疫苗接种等综合防治措施,发病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青阳县山区流行性出血热疫源地概况。方法 分析基础资料 ,同时调查鼠密度和鼠种构成 ,用IFA法检测健康人群隐性感染情况和鼠血EHF·VIg、鼠肺组织中EHF·V抗原以及EHF·V分离。结果 山区野外鼠密度为 1 3 .6 % ,居民区鼠密度为 1 0 .7% ,山顶野外中华姬鼠为优势种 ,居民区黄胸鼠为优势种 ;山脚野外黑线姬鼠为绝对优势种 ,居民区褐家鼠为优势种。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 3 .7%。山顶野外鼠带毒率为 2 .3 % ,总感染率为 9.3 % ,山脚野外鼠带毒率为 7.4% ,总感染率为 7.4% ,居民区鼠带毒率为 6 .3 % ,总感染率为 8.3 % ,并在大足鼠阳性鼠肺中分离出一株EHF·V。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证实青阳县山区存在EHF疫源地 ,黑线姬鼠、社鼠、褐家鼠是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16个县(市)黄胸鼠体表恙螨种类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云南省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体表恙螨的寄生、种类组成、优势种及其空间分布型.方法选取云南省16个县(市)作为调查点,在现场用鼠笼加食饵诱捕黄胸鼠,收集耳壳及耳窝全部恙螨,用Hoyer's液封片后在显微镜下分类、鉴定.恙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用分布型指数中的聚块指数(m*/m)测定.结果在所调查的16个县(市)中,从13个县(市)捕获黄胸鼠725只,共采集恙螨2 710只,经鉴定隶属3亚科10属42种.印度囊棒恙螨(Ascoschoengastia indica)、微板无前恙螨(Walchia micropelta)、李氏囊棒恙螨(A.leechi)、蒙大微恙螨(Microtrombicula munda)为优势螨种,其带螨率和螨指数较高,依次分别为6.8%、5.5%、3.9%、4.3%和1.65、0.64、0 43、0 42.结论黄胸鼠体表恙螨种类复杂,数量丰富,呈聚集型分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凤城市鼠种构成、密度、带毒率,为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鼠夹夹夜法,诱饵为花生米。结果共捕获鼠种7种,鼠种构成中,村内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59.65%;村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占82.05%。村内鼠密度6.19%,村外5.60%,总鼠密度5.88%。结论凤城地区的出血热疫情流行高峰和春秋季节鼠密度及带毒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廉江地区某镇鼠类及其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广东省廉江地区农村鼠类广州管圆线虫、带状链尾蚴、肝毛细线虫和旋毛虫感染的情况。方法在室内、外采用电捕鼠器、鼠笼和粘鼠板等方法捕鼠,鉴定种类后,取其心肺组织、肝脏和膈肌检查广州管圆线虫、带状链尾蚴、肝毛细线虫和旋毛虫的感染情况。结果共捕获鼠类236只,有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臭衲腈、施氏屋顶鼠和社鼠6种,其中黄胸鼠为优势种,占58.5%,其次为褐家鼠,占22.5%。上述鼠寄生虫的总感染率约为3559%。其中,广州管圆线虫和带状链尾蚴的感染率较高,分别为17.37%和16.95%;肝毛细线虫感染率较低,为127%;旋毛虫的感染率为0。不同鼠种中褐家鼠的寄生虫感染率最高(66.00%).感染的寄生虫种数亦最多.黄胸鼠次之(35.50%)。广州管圆线虫在野栖鼠中感染率很高,在家栖鼠中感染率很低;带状链尾蚴在野栖与家栖鼠中均可找到,只是在野栖鼠中感染率较高;肝毛细线虫仅在家栖的褐家鼠中检出。结论广东省廉江地区农村鼠类广州管圆线虫与带状链尾蚴感染情况相当普遍和严重;肝毛细线虫亦有一定程度的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福建厦门、广东深圳及广州的鼠形动物脑组织标本寨卡病毒的携带情况,分析鼠形动物作为人类寨卡病毒病潜在传染源的可能性。方法 于2013年1月-2016年6月在厦门、深圳及广州(白云区、越秀区)部分居民区、城市公园、医院、农贸市场、学校捕获鼠形动物,无菌采集其脑组织样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寨卡病毒核酸。结果 本次调查共捕获鼠形动物1 092只2目2科3属7种,家鼠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59.84%),野鼠以黄毛鼠为优势鼠种(98.02%);共获1 092份脑组织标本,RT-PCR方法在采集的脑组织标本中均未检测出寨卡病毒核酸。结论 厦门、深圳及广州鼠形动物作为寨卡病毒病传染源的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福建省钩端螺旋体(钩体)病主要宿主动物的密度、种类、感染率和感染菌群的分布情况,为钩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6年根据疫情选取14个调查点,采用笼夜法捕获鼠类并采集血液或肾脏标本进行钩体培养,测定血清抗体,分析感染状况和感染菌群。结果 共捕获鼠1 312只,鼠密度为6.29%,闽东最高(9.98%),闽中最低(3.25%)。鼠种以黄毛鼠、黄胸鼠、褐家鼠和针毛鼠为主,占87.57%,不同地区鼠种构成不同。分离10株钩体,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6.42%,感染菌群以秋季群、爪哇群为主,占73.50%。不同地区鼠感染率不同,闽北最高(45.00%),闽中最低(15.56%)。黄胸鼠、青毛鼠和黄毛鼠感染率较高,依次为35.53%、31.58%、27.57%。结论 福建省鼠种构成复杂,黄毛鼠、黄胸鼠、褐家鼠和针毛鼠为优势鼠种,鼠类钩体感染水平较高,不同地区鼠种及感染率不同。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并殖吸虫第1中间宿主种类、分布及感染率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福建省并殖吸虫第1中间宿主淡水螺的种类、地理分布和感染率。[方法]捕捉各地淡水螺类,检查其所携带不同虫种的并殖吸虫尾蚴感染率。[结果]在25个县中,发现全省有6种淡水螺类可充当并殖吸虫第1中间宿主,即放逸短沟蜷、湖北钉螺闽亚种、福建拟钉螺、建瓯洱海螺、小桥拟钉螺和新店拟钉螺,其感染率(%)分别为0.26、0.53、0.15、0.49、0.15和6.57;放逸短沟蜷分布较广。[结论]放逸短沟蜷为传播并殖吸虫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安徽省皖南及大别山山地丘陵区啮齿类区系组成、优势种、常见种和特有种的异同,探讨东洋、古北两大动物地理界在安徽的分界线。结果表明:大别山山地丘陵区共有啮齿类16种,属古北界8种,东洋界6种,广布种2种;在4种优势鼠种中,尼古北界3种,广布种1种。皖南山地丘陵区共有啮齿类21种,属古北界6种,东洋界13种,广布种2种;5种优势鼠种中,属东洋界3种,古北界1种,广布种1种。作者认为:长江以北的大别山山地丘陵区动物区系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但就动物区系整体而言,古北界种占有明显优势;长江以南的皖南山地丘陵区东洋界种则占有明显优势。境内长江段是古北、东洋两大动物地理界在安徽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鼠形动物(简称“鼠类”)种群及鼠类体表携带恙螨的种类,为预防和控制鼠类及恙螨传播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择浦东新区宣桥镇、航头镇、老港镇、南汇新城镇作为监测点,以农田、荒地、农村居民区、公园作为监测生境,于2020―2022年采用夹夜法捕获鼠类,进行分类鉴定并计算密度。收集鼠类耳壳和耳窝全部恙螨,对恙螨种类进行鉴定并计算带恙螨指数。

结果

捕获鼠类222只,分属于2目2科4属5种,其中啮齿目有1科3属4种,食虫目1种(臭鼩鼱)。小家鼠为优势鼠种,占总捕获数的54.05%。捕获恙螨80只,动物恙螨检出率为36.03%,总带恙螨指数为0.36,黄胸鼠带恙螨指数最高(6.00),小家鼠带恙螨指数为0.48。恙螨种类3种,均为纤恙螨属,分别为地里纤恙螨、小板纤恙螨及高湖纤恙螨,以地里纤恙螨为优势螨种(55.00%)。

结论

浦东新区存在以小家鼠为优势鼠种、地里纤恙螨为优势种群的恙螨媒介传播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克拉玛依地区鼠种、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评估本地区的鼠疫危害程度,预防人间鼠疫的发生。方法根据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鼠疫监测方案(试行)鼠情进行监测。结果捕获鼠类1 915只,隶属3科11属15种,大沙鼠为戈壁荒漠的建群种,洞群密度和鼠密度分别为1.02洞/100 m和5.05只/洞群,全区夜行鼠密度为6.14%,其中白碱滩区的鼠密度相对较高为7.70%,其次是克拉玛依区为6.33%,乌尔禾区为5.67%,密度较低的是独山子区,为4.35%,鼠疫血清阳性率为0.92%,从捕获鼠体表采集蚤类4 100只,隶属4科9属14种,捕获鼠平均染蚤率为42%,总蚤指数为2.14。结论克拉玛依地区为鼠疫疫源地区,本地的鼠疫保存宿主主要是大沙鼠,其体表带有大量的寄生蚤,是鼠疫感染的主要媒介昆虫,应重视本地区的鼠疫监测和鼠疫预防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