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治疗胞轮振跳 3 5例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均为门诊病人 ,3 5例患者中 ,男 15例 ,女 2 0例 ;年龄 2 0~ 3 0岁者 5例 ,3 0~ 5 0岁者 18例 ,5 0岁以上者 12例 ;病程最短 7d,最长 1年。所有患者排除因面瘫失治后遗持续眼肌跳动、癫痫或面肌痉挛引起病状者。治疗方法1.取穴 百会、印堂、太阳 (双侧 )、内关 (双侧 )、阳陵泉(健侧 )、中平 (健侧 )、太冲 (双侧 )。中平为奇穴 ,当阳陵泉下2寸处。2 .刺法 阳陵泉和中平用轻度提插泻法 ,余穴平补平泻。每日 1次 ,每次 3 0 m in,5次为 1个疗程。 1个疗程不愈则休息 2 d后…  相似文献   

2.
眼针体针并用治疗面肌痉挛5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面肌痉挛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病 ,以一侧面部肌肉的抽搐收缩为特点 ,严重者可伴轻微肌无力和肌萎缩 ,中年女性多见。笔者用眼针与体针结合治疗该病 5 0例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5 0例均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 12例 ,女 3 8例 ;年龄2 0岁以下 3例 ,2 1~ 40岁 3 4例 ,41~ 60岁 11例 ,60岁以上2例 ;年龄最小 17岁 ,最大 68岁 ;病程 1个月以内 7例 ,1个月至半年 3 5例 ,半年至 1年 6例 ,1年以上 2例 ;病程最短3 d,最长 12年 ;左侧面肌痉挛 2 3例 ,右侧面肌痉挛 2 7例 ;嘴角、眼周同时痉挛 41例 ,单纯眼周痉挛 9例。治疗方法1.取穴眼穴取肝区、…  相似文献   

3.
面肌痉挛是指一侧面肌呈现阵发性、无痛性、不规则的抽搐 ,多见于中年以上 ,女性尤为多见。其症状开始仅见眼轮匝肌间隙性不自主抽搐 ,之后逐渐发展到面部其他肌肉 ,严重的可引起口角抽动。笔者采用深刺重灸法治疗面肌痉挛 3 0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3 0例 ,均系门诊患者 ,其中男 1 2例 ,女 1 8例 ;年龄最小 2 9岁 ,最大 5 5岁 ;病程最短 8d,最长2年 ;左侧 1 7例 ,右侧 1 3例 ;其中眼周痉挛 1 2例 ,眼周、口角、面颊抽搐同时存在者 1 8例 ;原发性 2 4例 ,继发性 6例。治疗方法1 .取穴 主穴为下关、颧。配穴取足三里、太冲 ,以眼周…  相似文献   

4.
1 一般资料本组 130例均系 1990~ 2 0 0 3年门诊患者 ,其中男性 5 6例 ,女性 74例 ,年龄最小者 16岁 ,最大者 6 7岁 ,病程最短者一月余 ,最长者 14年 ,病症在左侧84例 ,右侧 46例 ,属原发性面肌痉挛10 2例 ,继发性面肌痉挛 (如面瘫后遗症 ) 2 8例。2 治疗方法取穴 主穴为双侧翳风、听会。配穴 :患侧风池、下关、四白、地仓、太阳、双侧合谷。若气血虚弱者加双侧足三里 ,女性加双侧三阴交穴 ,肝阳上亢者加双侧太冲穴。针刺 每次针刺主穴必取 ,根据病情选 2~ 5个配穴。针刺患侧面部腧穴时浅刺轻捻转 ,得气后留针 ,健侧面部及四肢腧穴深…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笔者采用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 6 0例 ,其中男性 1 8例 ,女性 42例 ;年龄 1 5~ 5 4岁 ;病程 2个月~ 1 0年 ,其中 2个月~ 2年者 1 7例 ,3~ 4年者 3 2例 ,5~ 1 0年者 1 1例。治疗方法患者仰卧位 ,取患侧太阳穴、太冲穴和健侧合谷穴 ,穴位区域常规消毒后 ,取 3寸毫针由太阳穴向颧穴方向透刺 ,使针感传至患侧下颌 ,然后再用 1 .5寸毫针分别直刺合谷穴和太冲穴 ,得气后留针 3 0 min,留针期间行针 2次。对病程长、病势较重者加列缺、率谷穴。每日针 1次 ,1 2次为 1个疗程。治疗效果疗效评…  相似文献   

6.
眼肌痉挛即眼轮匝肌的抽搐样收缩 ,多发生于一侧 ,女性多于男性 ,轻者仅表现为眼肌痉挛 ,重者可致整侧面肌痉挛、肿胀。笔者采用独穴中渚针刺加太阳刺络拔罐治疗本病 32例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 32例 ,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女性 19例 ,男性 13例 ;年龄最小 2 1岁 ,最大 5 6岁 ;病程最短 5天 ,最长 3年。2 治疗方法2 .1 针刺取穴 患侧中渚穴 ,行捻转泻法 ,强刺激 ,留针 4 0分钟 ,每隔 10分钟行针 1次 ,每日 1次 ,10次为 1疗程。2 .2 刺络拔罐 ,取患侧太阳穴刺络拔罐 ,出血量约1~ 2ml,每隔两日 1次。3 疗效观察3.1 …  相似文献   

7.
笔者近几年来应用巨刺法治疗面肌痉挛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 1 8例 ,其中男性 1 0例 ,女性 8例 ;年龄2 0~ 66岁 ;病程 2个月~ 2年 ;左侧 1 3例 ,右侧 5例 ;均表现为患侧眼轮匝肌及面肌痉挛抽动 ,每日均有发作 ,除面肌痉挛外平素体质一般尚好。治疗方法根据面神经分布及支配区域的情况 ,参考《灵枢》及《针灸大成》中“巨刺”的记载 ,选用百会穴及健侧下关、颧、颊车、四白 ,针刺加电刺激 ,留针2 0 min,每日针 1次 ,1 2天为 1个疗程。 1个疗程结束后间隔 7~ 1 0日再行下一个疗程治疗。治疗效果疗效评定标准 …  相似文献   

8.
眼针体针并用治疗面肌痉挛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肌痉挛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病 ,以一侧面部肌肉的抽搐收缩为特点 ,严重者可伴有轻微肌动和肌萎缩 ,中年女性多见。笔者用眼针与体针结合治疗该病 30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0例均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 12例 ,女18例 ;年龄最小 9岁 ,最大 71岁 ,其中≤ 2 0岁 3例 ,>2 0~ 4 0岁 14例 ,>4 0~ 6 0岁 11例 ,>6 0岁 2例 ;病程最短 3d ,最长5a,其中≤ 1个月 7例 ,>1个月~ 0 .5a 15例 ,>0 .5~ 1a 6例 ,>1a 2例 ;左侧面肌痉挛 13例 ,右侧面肌痉挛 7例 ,嘴角、眼同时痉挛 11例 ,单纯眼周痉挛 9例。1 2 治疗方法1 2 1 取…  相似文献   

9.
耳穴贴压治疗颈椎病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临床资料2 0例中 ,男 8例 ,女 12例 ,年龄最大 6 5岁 ,最小 2 5岁 ,病程 3个月~ 8年。2 治疗方法取耳穴中颈椎、肩、上肢相应穴以及神门 ,气滞血瘀型加心穴 ,肝肾不足者加肝、肾穴。治疗时先在一侧耳廓以 75 %酒精局部消毒 ,再将附有王不留行籽的小胶布块贴在选定的穴位敏感点上。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 3~ 5次 ,每穴按压 2~ 3min ,以耳穴发热或出现热痛酸胀为度。贴压 3d后 ,换另一侧耳廓。 2耳交替 ,5~ 7次为 1疗程。 1疗程结束后休息 5d ,再行第 2个疗程。3 治疗结果经 1疗程治愈者 9例 ,2疗程治愈者 7例 ,显效4例。4 讨论颈椎病…  相似文献   

10.
巨刺加艾灸治疗面肌痉挛2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肌痉挛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半侧面肌的不自主抽搐,部分病人继发于面神经炎,多数病人原因不明,即原发性面肌痉挛。我们采用巨刺加艾灸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面肌痉挛患者22例,其中5例由面神经炎继发而来,其余均为原发性面肌痉挛,女性15例,男性7例;年龄23~62岁;病程1个月~1年。2 治疗方法取穴:阳白、四白、迎香、地仓、颊车、翳风。方法:针刺采用巨刺法,取健侧腧穴。四白,迎香、翳风均直刺;阳白向鱼腰穴透刺,地仓透颊车。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艾灸采用艾条温和灸患侧腧穴。置灸火距腧穴…  相似文献   

11.
缪刺法配合点穴治疗顽固性面瘫1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改琴  杨军  陈竹林 《中国针灸》2001,21(7):442-442
1 临床资料  本组 12 0例患者 ,男 82例 ,女 38例 ;年龄最小5个月 ,最大 74岁 ,以 30~ 4 0岁者居多 ;病程最短 3个月 ,最长 2年。2 治疗方法2 1 缪刺法取健侧四白、阳白、攒竹、太阳、颧、下关、颊车、地仓穴。脾胃虚加双侧足三里 ;痰湿盛加双侧丰隆 ;瘀血盛加三阴交、血海。穴位常规消毒后 ,斜刺进针 ,每次取上述面部穴位 5~ 6穴 ,用平补平泻法 ,手法要轻。不用电针。足三里用补法。得气后留针 30分钟 ,每日 1次 ,10次为一疗程 ,疗程间休息 3天。2 2 点穴方法取患侧印堂、睛明、阳白、迎香、下关、颊车、地仓、风池、合谷。先…  相似文献   

12.
电针"四关"穴治疗面肌痉挛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 2年来利用电针四关穴治疗面肌痉挛 3 0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3 0例均为门诊病人 ,男 1 6例 ,女 1 4例 ;年龄最小 3 5岁 ,最大 82岁 ;病程最短 7天 ,最长半年。2 治疗方法取穴 :主穴为合谷 (双 )、太冲 (双 ) ,配穴为患侧风池、地仓、四白。治法 :以上穴位常规消毒后 ,用 2 8号、1~ 5寸毫针针刺双侧合谷、太冲穴 ,患侧风池、四白、地仓 ,针刺得气后 ,采用G680 5 A电针仪正负电极接同侧合谷、太冲穴 ,输出连续波 ,电流大小刺激以患者耐受为度 ,1 0天为一疗程 ,疗程间休息 3天。3 治疗结果痊愈 (眼睑…  相似文献   

13.
我们从 1998~ 2 0 0 0年 7月对 2 8例面肌痉挛患者应用蒙医温针针刺 ,放血疗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2 8例 :女性 18例 ,男性 10例 ;2 5~ 30岁 2例 ,31~ 4 0岁 5例 ,4 1~ 50岁 7例 ,50岁以上 14例 ;病程最短者 3~ 5日 ,病程最长者 5年 ;其中左侧面肌痉挛 12例 ,右侧面肌痉挛 16例 ;嘴角、眼角痉挛同时存在者 2 5例 ,单纯眼周痉挛者 3例。2 蒙医辨证分型2 .1 急性“赫依”型 :除一侧面肌抽搐外 ,伴有头痛、眩晕、耳鸣、失眠、眼角流泪、急躁易怒 ,情绪紧张有波动时痉挛加重。均有受风寒、受惊情绪激动或…  相似文献   

14.
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面瘫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一般资料从 2 0 0 0年 3月~ 2 0 0 1年 12月共治疗面瘫患者 6 0例 ,均为单侧发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30例 ,对照组 30例。其中男性 34例 ,女性 2 6例 ;年龄 19~ 72岁 ,平均 5 2岁 ;病程3~ 5 6天。2 治疗方法2 .1 选穴  (1)近取患侧阳白、颧骨、颊车、地仓 ,远取对侧合谷。 (2 )近取头维、迎香、下关、大迎 ,远取足三里。2 .2 操作 治疗组 :以 2mL注射器抽取弥可保注射液 5 0 0μg(1mL) ,皮肤常规消毒后每穴注入约0 .2mL ,(1)组与 (2 )组穴位隔日交替应用 ,每日 1次 ,10次为一个疗程 ,休息 4天后 ,继续下一疗程 ,3个…  相似文献   

15.
1 一般资料 本组 3 0例 ,男 2 3例 ,女 7例 ;6~ 10岁者 14例 ,11~ 14岁者 13例 ;15~ 18岁者 3例。其中X光片检查有骶椎裂的患儿 12例 ,余 18例未检查出其它异常变化。2 治疗方法 取通里、大钟为主穴 ,在常规消毒下 ,用 1寸毫针刺入5分左右深 ,在得气的基础上 ,轻微地捻转或是提插 5S左右 ,即可留针 15~ 3 0min ,中间行针 1次 ,加取关元、中极、归来、三阴交等穴 ,针刺的深度视患儿的年龄及胖瘦而定 ,小腹部的穴可加灸 ,10次为 1个疗程 ,一般治疗 1~ 3个疗程。3 治疗结果3 1 疗效标准 经治疗 1~ 3个疗程后 ,无夜间遗尿 ,随访…  相似文献   

16.
穴注安定治疗面肌痉挛35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面肌痉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又是一种比较顽固的疾病。笔者自 1996年至 1998年采用安定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 35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5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 12例 ,女 2 3例 ;年龄在 15岁至 74岁之间 ;病程最短 1周 ,最长5年 ;病位在左侧者 16例 ,在右侧者 19例 ;有情绪紧张及劳累病史者 18例 ,既往有面瘫史者 11例 ,原因不明者 6例。2 治疗方法  主穴 :翳风、下关、颧、合谷 (对侧 )。配穴 :眼周痉挛甚者取四白、丝竹空 ;口周痉挛甚者取地仓、承浆。操作 :选取上述诸穴中 3~ 4穴常规消毒 ,用1…  相似文献   

17.
我院于 1999年 2月~ 2 0 0 1年 12月用艾灸治疗过敏性紫癜 ,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96例均为皮肤科住院患者 ,其中男 5 0例 ,女 4 6例 ;年龄 4~ 72岁 ,平均 2 8岁 ;病程 2天~ 2周。单纯紫癜 87例 ,关节型紫癜 4例 ,胃肠型紫癜 5例。双下肢皮肤淤斑淤点 88例 ,四肢皮肤淤斑淤点 5例 ,躯干部、四肢均有淤斑淤点 1例 ,下肢伴有血疱者 2例。血常规检查均无明显改变。2 治疗方法 取合谷、曲池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用温和灸 ,每次 15~ 30 min(每穴 5~ 7m in) ,至局部皮肤红晕为度。每天 1次 ,6次为一疗程 ,连续治疗 2个疗程。3 护理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耳针、针刺、西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差异,探寻治疗面肌痉挛的较佳疗法。方法:将90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耳针组、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耳针组主穴选取眼、神门、心、肝、脾、皮质下、垂前、枕,针刺组穴取百会、风池、四白、下关、承泣、合谷、太冲、足三里为主,两组均每天针刺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d,共治疗2个疗程。西药组口服卡马西平片,每次0.1g,每日3次,7d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面肌痉挛强度分级变化,并比较3组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面肌痉挛强度分级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耳针组优于其他两组(均P0.05),针刺组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耳针组、针刺组和西药组3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3.3%(28/30)、80.0%(24/30)和53.3%(16/30),耳针组疗效优于针刺组及西药组(均P0.05),针刺组优于西药组(P0.05);各组病程6个月的疗效显著优于病程≥6个月者(均P0.05),且均为耳针组疗效最优(均P0.05)。结论:耳针是治疗面肌痉挛的较佳疗法,其疗效优于针刺及西药卡马西平,且病程小于6个月者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揿针、药物外擦及TDP治疗面肌痉挛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肌痉挛是一种以半侧面肌无痛性 ,阵发性抽搐为主要特征的 ,临床较难治愈的疑难性疾病。自 1 995年以来 ,笔者采用揿针、药物外擦及TDP综合疗法治疗本病 60例 ,收效较为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60例中 ,男 2 8例 ,女 32例 ;年龄 1 8~ 49岁者 2 5例 ,5 0~ 75岁者 35例 ;病程最短 1 2天 ,最长 1 6年 ;原发性面肌痉挛 40例 ,面神经麻痹后遗症 2 0例 ;病在左侧 38例 ,病在右侧 2 2例。2 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或侧卧位 ,医生有意用手指刺激病员患侧面部 ,或嘱病人作谈、笑、咀嚼等动作 ,反复寻找其抽搐之始发点 ,做好标…  相似文献   

20.
一般资料86例患儿中 ,男性 4 6例 ,女性 4 0例 ;年龄 3个月~ 4岁 ;病程 1~ 1 5天 ;单纯性消化不良者 55例 ,其它原因引起者 31例 ;伴发热者 1 5例 ,恶心呕吐者 1 7例。治疗方法取穴中脘、天枢、足三里、上巨虚、阴陵泉、关元 ;配穴曲池、内关。诸穴除中脘、关元外 ,均取双侧。常规消毒后 ,用梅花针在穴位上轻叩 1~ 3下 ,使穴位皮肤微红 ,无发热、恶心呕吐者 ,只取主穴 ;伴发热者加叩曲池 ,伴恶心呕吐者加叩内关。每日 1次 ,5次为 1个疗程 ,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期间 ,除有脱水症状者 ,给予静脉补液外 ,停用其它一切药物 ,进食低脂易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