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蓝痣是真皮黑色素细胞形成的良性肿瘤,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可以分为普通型蓝痣、细胞型蓝痣和联合型蓝痣。普通型蓝痣生长缓慢,不会恶变,而细胞型蓝痣恶变率较高。联合型蓝痣(普通蓝痣并发皮内痣)包绕神经的案例临床上较为罕见,国内外较少报道。考虑其有发展为恶性黑色素瘤的风险,予手术切除,并随访观察。本文报道一例联合型蓝痣包绕神经案例,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2.
曹庆华 《当代医学》2010,16(31):29-29
蓝痣是常位于真皮内的良性黑色素细胞病变,好发于女性。分布范围较广最常见于匕肢远端,其次为下肢、头皮、面部和臀部,少量发生于阴道、宫颈、前列腺、口腔(主要在硬腭)以及淋巴结被膜,而不伴发皮肤病变。本文针对子宫颈蓝痣做了如下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宫颈蓝痣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发生起源。方法 因子宫平滑肌瘤行子宫全切,其中9例宫颈管内有直径3~5mm黑褐色斑者,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光镜下见宫颈管基质中分布有胞质,内含有褐色色素的细胞;Masson-Fontana法染色呈黑色,S-100蛋白和人类黑色素瘤相关抗原呈阳性表达。结论 宫颈蓝痣是一种发生在皮肤以外的少见色素性病变,推测痣细胞是由于神经嵴细胞迁移过程中的滞留并增生所致。  相似文献   

4.
杨玉兰  印惠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6):120-121+125+169
目的探讨皮肤细胞型蓝痣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湘雅医院本部2017年2~11月间收治的2例皮肤细胞型蓝痣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病变位于真皮,边界清楚,痣细胞为树突状或上皮样型,胞浆含黑色素颗粒或透明,呈团、巢、簇或单个弥散分布。免疫组化示痣细胞表达MelanA、HMB-45、S-100、Vimentin,不表达CKpan、H3K27M,Ki-67约1%阳性。结论皮肤细胞型蓝痣是一罕见、具有恶变倾向的病变,易与恶性黑色素瘤混淆,通过细致的组织形态学观察,Ki-67增殖指数的评估及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可以明确,此病变宜适度扩大切除,深度须达皮下脂肪,以防复发。  相似文献   

5.
子宫颈蓝痣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生于子宫颈的蓝痣很罕见,国内仅有个别病例报道。自1986年2月至1989年1月间,我院病理室的4475例子宫活体检查标本(其中包括全宫切除标本236例,其余为宫颈活检或/和刮宫标本)中,共检出4例,其中  相似文献   

6.
31例晕痣患者中伴发白癜风14例(45.1%),516例白癜风患者伴晕痣10例(1.9%)。晕痣痣细胞周围有密集的淋巴细胞浸润。痣细胞受损,最后消失。晕痣的皮肤内郎格罕细胞增多。晕部表皮中黑素细胞消失。提示晕痣的组织学特征符合免疫学改变。此外,还观察到晕痣组织中一种较为特殊的细胞,推测可能是郎格罕细胞在皮肤内行有丝分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痣细胞痣手术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收住院的皮肤外科痣细胞痣手术患者40例,随即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包括疾病护理、心理护理和家庭社会支持.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通过护理干预,干预组术前,术后的心理害怕、紧张、焦虑、恐惧或情绪改变都有所缓解.结论有计划、有针对性、有目的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改善皮肤外科痣细胞痣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的恢复都有作用.  相似文献   

8.
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痣10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断层巨痣切除法治疗先天性巨痣的疗效。方法 在10例先天性巨痣患者中,分别采用游离刃厚皮片移植法5例、断层巨痣切除法2例、皮肤软组织扩张法3例,总结其临床疗效。结果 采用游离刃厚皮片移植的5例皮片全部存活,其中2例有供皮区疤痕增生;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法的3例转移皮瓣全部一期存活,皮瓣色泽、质地良好。采用断层巨痣切除法的2例创面愈合佳,其中1例有较浅的色素沉着。结论 断层巨痣切除法因其创伤小  相似文献   

9.
面部血管瘤及斑痣修复方法较多 ,但效果多不理想 ,皮肤扩张术治疗血管瘤及斑痣 ,用周围正常皮肤进行扩张 ,得到额外皮肤 ,切除血管瘤或斑痣 ,修复其创面。面部皮肤缺损 8cm× 4 cm大小者可以一次性修复 ,术后 ,皮肤在色泽、质地、外形上都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皮肤病学     
结节性硬皮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增高;口腔斑块型蓝痣;在校生普通黑色素细胞痣的临床和皮肤镜变化:Framingham学校的痣研究;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透明质酸产生缺陷与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易感部分相关;寻常型银屑病和掌跖脓疱病皮损中IL-8和补体成分的定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先天性皮肤巨大黑色素痣在国内较为罕见,作者报告一例出生后即存在的先天性皮肤巨大黑色素痣伴皮肤感染的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分裂痣(Congenitaldividednevi)也称睑分裂痣(Divided lid nevi)或结合膜痣(Conjunctivalnevi)或眨眼痣(the “Wink”nevi)为一种少见的痣细胞痣。国内外极少报告。现将我科所见3例报告如下: 例1 患者女,5岁。右侧面部出生时即有大米粒大小色素痣,随人成长,近半年色素痣渐分裂为两个,痣周围出现针头大小色素点,无自觉症状。体检: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损害:右侧面部长3cm,宽1.5cm,黑褐色斑块,呈椭圆形。中间线状  相似文献   

13.
雀斑样痣是发生在皮肤粘膜交界处的一种扁平色素痣 ,多见于面部 ,大多数幼年发病 ,呈褐色或黑褐色雀斑样色素性斑点 ,无自觉症状。我科自 1998年以来 ,应用冰醋酸治疗雀斑样痣 3 0 0例 ,均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 0 0例中男 3 8例 ,女 2 62例 ,年龄 13~ 40岁 ,病程 5~ 10年 ,雀斑样痣面积针头至黄豆大小。额面部 2 70例 ,颈部 3 0例。1.2 治疗方法 把纯冰醋酸置于密闭的容器中 ,然后加入适量的精白面粉 ,调成糊状 ,拧紧瓶口置于避光处 ,用牙签蘸取少许药膏点涂于痣的表面 ,点涂时勿触及周围正常皮肤…  相似文献   

14.
<正>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为一种罕见综合征,是发生在皮肤和胃肠道,以及肝脏、肺、肾、骨骼肌、关节等器官的多发性血管畸形,常伴有消化道出血、隐性失血、贫血等,多见于婴幼儿和青壮年,血管瘤的数目和大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增多。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发病率较低,容易被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5.
1例患者发生色素沉着性皮损,临床和皮肤镜诊断为蓝痣,但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皮肤纤维瘤。通过该病例,作者将皮肤纤维瘤定义为皮肤镜下“均质性蓝色色素沉着”的一个新特例。皮肤纤维瘤中均质性蓝色色素沉着似蓝痣@Ozdemir F. @Kilinc I.$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Ege Univ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断层巨痣切除法治疗先天性巨痣的疗效。方法 在10例先天性巨痣患者中,分别采用游离刃厚皮片移植法5例、断层巨痣切除法2例、皮肤软组织扩张法3例,总结其临床疗效。 结果 采用游离刃厚皮片移植的5例皮片全部存活,其中2例有供皮区疤痕增生;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法的3例转移皮瓣全部一期存活,皮瓣色泽、质地良好;采用断层巨痣切除法的2例创面愈合佳,其中1例有较浅的色素沉着。 结论 断层巨痣切除法因其创伤小、疤痕少、操作简单的优点,不失为一种治疗先天性巨痣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表皮痣综合征二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我院2例儿童表皮痣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影像检查及皮肤组织病理学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2例均有典型的表皮痣、脑部影像学异常,且合并智力低下、癫痫、语言及运动发育迟缓,其中1例合并眼部肿瘤。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示鳞状表皮乳头状增生。提示该病除皮肤损害外,常合并全身其他系统损害,尤其是神经系统,早期诊断及治疗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全厚皮片移植修复头面部巨痣切除术后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7例头面部巨痣患者按照头面部解剖学分区分期行巨痣部分切除,全厚皮片移植术,术后综合抗瘢痕治疗.结果 所有巨痣患者移植皮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0个月,瘢痕无明显增生或挛缩,皮肤色泽和弹性与创周正常皮肤接近,效果满意.结论 头面部巨痣切除后,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术后创面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皮肤痣样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免疫组织化学特点,为鉴别诊断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559份皮肤痣样病变的临床病例,观察其临床病理特征,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所有病例中诊断良性黑色素细胞肿瘤480例,黑色素瘤47例,皮脂腺痣21例,表皮痣11例。免疫组织化学显示S-100、MelanA、VIM在良恶性皮肤痣样病变中均弥漫表达,而HMB45和CyclinD1在良恶性皮肤痣样病变中的表达程度和分布上有差异,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Bcl-2)、P16、Ki-67和P53在恶性中的表达强于良性。结论 HMB45、CyclinD1、Bcl-2、P16、Ki-67和P53等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存在差异,可以作为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报告1例女性、45岁泛发性表皮痣病例资料.患者出生后7个月在颈后部开始出现皮肤褐色斑片、斑疹伴疣状增生,逐渐增多至面、颈、躯干、双上肢及下肢近心端,为泛发褐色斑片,颈、腋下、腹股沟处皮损在斑片基础上呈疣状增生.颈部疣状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