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早产儿(premature infant,PI)出院前实施母婴同室个体化照护指导(rooming individualized care guidance,RICG)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入选2012年10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45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各225例。对照组出院前实施常规照护,观察组出院前实施RICG。比较两组早产儿体格以及神经行为的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纠正胎龄40周后和3个月的体重、身高以及头围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而在6个月以后,两组的体格发育情况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发育商数评分、粗大运动评分、精细运动评分、认知评分、言语评分以及社会交往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ICG对于早产儿的体格以及神经行为发育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和家庭心理支持对早产儿远期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出生的早产儿2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29例早产儿,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和健康教育,观察组103例早产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家庭心理支持。记录两组患儿生长发育情况、运动发育和智能发育评分、再住院率及患病率。结果两组早产儿出院后6个月,随访发现观察组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身长增长、体质量增加及头围增长)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8、8.92及7.15,均P0.05);观察组患儿的运动发育(PDI)和智能发育评分(MDI)明显改善且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12、2.92,均P0.05);观察组患儿的患病率、再住院率分别为28.16%、7.76%,明显低于对照组(47.67%、22.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66、7.85,均P0.05)。结论在早产儿远期康复过程中,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和家庭心理支持,可促进患儿运动发育和智能发育,降低患病率,促进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发育支持对早产儿体格生长及智力水平的影响。方法:2012年6月~2013年6月选取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儿科收治的128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发育支持。观察两组早产儿住院期间胃肠功能改善及体格生长情况,出院后对两组早产儿随访12个月,应用早产儿神经行为量表(NBNA)及婴幼儿智力发育量表(CDCC)对两组早产儿神经功能及智力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早产儿腹胀缓解时间、达足量喂养时间及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时早产儿体重增长、身高增长及头围增长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3、6及12个月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3、6及12个月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发育支持能有效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功能及体格发育,提高早产儿神经功能,促进早产儿智力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计划出院前母亲亲授母乳喂养指导实践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至10月盐城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0例早产儿及其母亲设为观察组,实施早产儿计划出院前母亲亲授母乳喂养实践指导;另以2017年1月至5月收治的50例早产儿及其母亲设为对照组,给予的是常规宣教及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早产儿生后1周、1个月、3个月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生后1周、1个月、3个月的母乳喂养率(70.0%、80.0%、74.0%)均高于对照组(48.0%、46.0%、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NICU早产儿计划出院前母亲亲授母乳喂养指导实践可有效提高早产儿的母乳喂养率,促进早产儿出院后的健康成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家长护理早产儿水平、减少出院后疾病发生,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通过采取讲解、交流、书面材料、示范的健康教育等方式对家长实施健康教育指导,结果发现对家长实施健康教育指导的早产儿出院后的患病率明显低于进行一般性的出院指导的早产儿.健康教育可提高家长对早产儿出院后的护理水平,减少出院后疾病的发生,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王岩  王淑红  熊晓燕 《药物与人》2014,(10):382-383
目的:探讨优质化健康教育对提高大肠癌造口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性。方法:将32例大肠癌造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实施优质化健康教育,术前术后、康复阶段及出院后采取照顾者教育、同伴教育、延续护理等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宣教指导,两组患者在出院前和出院3个月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及幕属满意率、对遣口相关知识掌握、照顾者配合程度、患者生活质量、社会适应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心理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论:实施有效的优质化健康教育使患者更好了解造口相关知识,提高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及生活质量,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型在早产儿家长延续性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12月就诊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童的100例早产儿家长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健康教育模式,试验组接受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早产儿家长延续性健康教育模式。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和早产儿出院后管理依从性量表进行干预效果评价。结果试验组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总得分(86.50±7.39)高于对照组(76.63±7.31),各能区得分亦高于对照组(Z=-3.63,P0.01),家长整体遵医依从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早产儿家长延续性健康教育模式,可强化家长的居家照护和保健意识,提高依从性,促进早产儿的神经心理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早期微量喂养联合抚触护理对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新生儿科室收治的20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早产儿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早产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早产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微量喂养联合抚触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肠胃功能.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的肠胃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产儿护理中应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抚触护理有利于改善早产儿的胃肠功能,促进早产儿的健康发育成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运用不同乳制品喂养对出院后早产儿实际生长发育状态的影响。方法:择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达到临床出院条件且无法实施母乳喂养的早产儿3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早产儿的出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对照组早产儿使用常规配方婴儿奶粉连续喂养半年,观察组早产儿使用早产儿配方奶粉连续喂养半年,观察比较两组早产儿在喂养半年后的身高、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的表现状况。结果:喂养半年后,观察组早产儿的身高、体重生长发育指标增长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产儿出院后运用早产儿配方奶粉进行喂养,能够有效提升其生长发育指标的增长程度,改善早产儿的综合性生长发育质量,适宜在临床中予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学工程》2017,(6):865-866
目的探讨延续系统化母乳喂养与产后健康教育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产妇机体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85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5例,两组早产儿在住院期间给予早产儿常规护理,观察组出院后进行延续系统化母乳喂养与产后健康教育9个月。结果观察组在早产儿的体格发育、再次住院率、母乳喂养率、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知识、乳腺炎发生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延续系统化母乳喂养与健康教育,可促进早产儿的体格发育和产妇的机体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延续性护理在食管癌家属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50例及其家属作为研究对象,将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观察组(25例),均在常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采取延续性护理;一组为对照组(25例),均只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家属的心理状况及其对患者的照护能力.结果:观察组家属的抑郁评分、无望感评分、消极应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家属(P<0.05),积极应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家属(P<0.05).观察组家属的适应照顾角色能力评分、应变需要和提供协助能力评分、调整生活满足照顾需要能力评分及处理个人情绪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家属(P<0.05).结论:通过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提高食管癌家属教育效果,使家属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较强的照护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7例患者按首次住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对接受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出院后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包括心理沟通、专科疾病知识讲解和生活指导.在患者出院时、出院后第8周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生活质量量表(WHO QOL-BREF)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 出院时两组患者社会支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后,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家长接受健康教育强化培训对早产儿出院后近期患病的影响.方法 对100例正常出院早产儿进行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早产儿家长除住院期间每周上1次大课外还实施一对一的讲解、交流和示范等健康教育强化训练,出院后进行跟踪随访,了解发生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和感染等情况,并与同期未实施强化培训的早产儿的患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对家长实施和未强化培训的早产儿出院后的患病率分别为2.0%和18.0%,未强化培训组患病率显然较高.结论 健康教育强化培训可以提高家长对早产儿出院后的护理水平,减少其出院后疾病的发生,有利于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体质及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3月于我院分娩的60例早产儿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60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育儿指导,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强早期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发育状况。结果:观察组的体格发育情况、运动发育指数、精神发育指数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优于后者(P0.05)。结论:对于早产儿实施早期干预,有利于促进患儿体格和神经发育,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医院》2015,(8):154-156
目的探讨社区压疮高危人群照顾者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为社区健康教育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出院时NORTON评分表评估结果≤14分的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各14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定期实施上门服务及电话指导。通过自制的预防压疮知识调查问卷对比两组照顾者出院时和干预3个月后预防压疮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后3、6和9个月的压疮发生率。结果经过干预后,观察组照顾者掌握预防压疮知识的比例显著上升,显著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均p<0.05);观察组在出院后3个月、6个月和9个月均无压疮发生,对照组出院后3个月压疮发生率为8.11%,出院后6个月压疮发生率为16.22%,出院后9个月压疮发生率为22.97%。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6个月、9个月的压疮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照顾者对压疮防治相关知识的认识,降低社区压疮发生高危人群压疮发生的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联合自我管理教育在出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s,COPD)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98名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出院后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联合自我管理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在出院1年后自我管理、生活质量及再入院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联合自我管理教育明显提高COPD出院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系统健康教育在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中的效果予以评价,以期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提供更为科学,更为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将11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对观察组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临床常规指导.观察两组临床疗程及再次复发间隔时间,并于出院6个月后对两组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①观察组临床疗程较对照组短,P<0.05,有显著性差异,具有临床护理意义.②两组患者1疗程后显效患者再次复发的间隔时间:观察组最短时间120天,最长时间230天,平均时间185天.对照组最短时间100,最长时间160天,平均时间125天.两组相比P<0.05,有显著差异.具有临床护理意义.③对两组进行生活质量评估:观察组出院时的生活质量评估的四个方面与出院6月后比较,P值<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具有临床意义;对照组出院时的生活质量评估的四个方面与出院6月后比较,P值>0.05,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临床意义.结论:对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加以系统的健康教育指导,即入院、住院、出院三个阶段的健康教育指导,不仅有效地缩短了患者的临床疗程,减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减轻患者的疾病痛苦与经济负担.而且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复发的时间,促进了慢性支气管炎的康复.所以我们认为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实行包含入院、住院、出院三个阶段的系统的健康教育是一种较理想的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家庭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2例出院早产儿随机分为实验组(n=58例)和对照组(n=44例),对照组常规出院指导,出院后不施加任何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6个月的家庭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早产儿6个月内患病、住院及体重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早产儿6个月内患病、再住院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体重增加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早产儿患病和再住院率,并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对带胃管出院患者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及相关健康教育的应用。方法选取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12月出院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出院常规指导及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每人发放一张有关避免拔管的思维导图,由经培训的护士进行思维导图的出院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出院1周、1个月的非计划拔管率;调查患者家属对胃管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出院1周、1个月,观察组的非计划拔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的经思维导图健康教育知识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思维导图对带胃管出院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家属方便快捷记忆护理胃管的要领,以及在遗忘的时候可以通过图形唤起记忆,提高了带胃管出院患者的照护认知度,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率,患者舒适度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出院患者实施电话随访对患者的健康行为和遵医行为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按照出院时间顺序将2011年6月~2012年5月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328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对照组,n=164)和电话随访组(观察组n=164),所有患者出院前均接受出院指导,对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给予1周~3个月不等的电话随访,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的健康行为和遵医行为依从性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的健康行为和遵医行为依从性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能够明显提升患者出院后的健康行为和遵医行为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