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3.
槟榔南瓜子合剂对猪带绦虫作用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槟榔南瓜子合剂对猪带绦虫的杀虫机理。方法 猪带绦虫患者,晨空腹口服熟的,研成粉末的南瓜子仁100g,30min后服用槟榔煎剂(100g,加水500ml,煎煮),30min后服用50%的硫酸镁60ml。驱出的猪带绦虫活虫,以0.2mol/L,pH7.2 PBS冲洗3次,2.5%戊二醛固定2.5%戊二醛固定24h以上。分别取幼节,成节,孕节各两,每节取2小块,修成1mm^3,置2.5%戊二醛中备用。另取犬肠道内的豆状带绦虫(Taenia pisiformis)及患者驱虫前自动排出的新鲜孕节片(3节)作对照,将上述虫块取出,PBS冲洗3次后,1%四氧化锇后固定4h,冲洗3次,梯度酒精脱水,环氧树脂618浸透,包埋,超薄切片,厚50-70nm,经醋酸铀和枸橼酸铅双重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槟榔南瓜子合剂驱出的猪带绦虫的超微结构与正常对照组基本相同。(1)皮层无损伤。远端胞质区表面的微毛完整,胞质区内的囊泡,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无肿胀;核周胞质无变性,无细胞器减少或出现大量囊泡;(2)实质无变化,实质浅层的环肌束和纵肌束排列整齐,无肌纤维断裂和线粒体肿胀。实质深层的实质细胞和支持细胞结构正常。结论 槟榔南瓜子合剂对猪带绦虫的驱虫机理主要是麻痹作用,对神经无损伤。与阿苯达唑对猪带绦虫的损伤作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槟榔南瓜子合剂对猪带绦虫的杀虫机理。 方法 猪带绦虫患者 ,晨空腹口服熟的、研成粉末的南瓜子仁 10 0 g,30 min后服用槟榔煎剂 (10 0 g,加水 5 0 0 ml,煎煮 ) ,30 min后服用 5 0 %的硫酸镁 6 0 ml。驱出的猪带绦虫活虫 ,以 0 .2 mol/ L,p H7.2 PBS冲洗 3次 ,2 .5 %戊二醛固定 2 4 h以上。分别取幼节、成节、孕节各两节 ,每节取 2小块 ,修成 1mm3,置 2 .5 %戊二醛中备用。另取犬肠道内的豆状带绦虫 (Taenia pisiformis)及患者驱虫前自动排出的新鲜孕节片 (3节 )作对照。将上述虫块取出 ,PBS冲洗 3次后 ,1%四氧化锇后固定 4 h,冲洗 3次 ,梯度酒精脱水 ,环氧树脂 6 18浸透、包埋 ,超薄切片 ,厚 5 0~ 70 nm,经醋酸铀和枸橼酸铅双重染色 ,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 槟榔南瓜子合剂驱出的猪带绦虫的超微结构与正常对照组基本相同。(1)皮层无损伤。远端胞质区表面的微毛完整 ,胞质区内的囊泡、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无肿胀 ;核周胞质无变性、无细胞器减少或出现大量囊泡 ;(2 )实质无变化。实质浅层的环肌束和纵肌束排列整齐 ,无肌纤维断裂和线粒体肿胀。实质深层的实质细胞和支持细胞结构正常。 结论 槟榔南瓜子合剂对猪带绦虫的驱虫机理主要是麻痹作用 ,对神经无损伤。与阿苯达唑对猪带绦虫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采用南瓜子-槟榔法治疗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绦虫病患者,了解南瓜子-槟榔法的驱绦效果,为控制绦虫病/囊尾蚴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于2007-05/2009-11,在四川省雅江县7个乡镇18个村寨,对部分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对近年内有排绦虫节片史且自愿接受治疗的患者采用南瓜子-槟榔法进行驱绦。对驱绦后获得的绦虫标本用mu ltip lex PCR作进一步虫种鉴定。结果共治疗175例,完成治疗后5h内共计112例排出绦虫,获虫率为64.0%。在排出虫体的112例中,83.0%(93例)排出全虫(可见头节),其余19例仅排出绦虫节片。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是头昏和胃肠不适,排虫后均自行消失。结论南瓜子-槟榔法是安全、有效的治疗带绦虫病方法。 相似文献
6.
1995年6月-2005年12月,我们以南瓜子、槟榔驱绦虫4例,报告如下。例1,彭××,男,33岁,湖南郴州陵武县接龙乡天堂坪村人。自述1992年秋始,腹部不适,偶在便中发现有白色节片,能活动。排节片次数逐渐增多,每次3~8片,并有节片从肛门逸出。排节片数量与进入食物营养质量相关。1995年6月23日,患者带白色节片来院检查,经用90%甘油酒精透明压片镜检为带绦虫,以空腹吃生南瓜子仁100g,30min后服100g槟榔煎剂200ml,再过1h服50%Mg-SO450ml和生理盐水500ml,6h后排出1条长1.5m完整牛带绦虫成虫。患者称1992年往返广西、贵州等地,有半生吃牛肉史。例2,吴×… 相似文献
7.
杨琼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21,19(1):32-35
目的 比较吡喹酮与槟榔-南瓜子治疗带绦虫病的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提高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2019年收治的250例患者资料,分吡喹酮治疗组142例,槟榔-南瓜子治疗组108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吡喹酮组治愈率为93.66%,槟榔-南瓜子组为9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粪... 相似文献
8.
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卵的超微结构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猪带涤虫虫卵和牛带绦虫虫卵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证实了两种绦虫的卵壳结构基本相同,从外向内由五层结构组成,外层为卵黄层,向内为胚膜层,胚膜层又由3层组成;致密层、胚块层和颗粒层,最内为六钩蚴膜也称幼虫膜。 相似文献
9.
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卵的超微结构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猪带绦虫虫卵和牛带绦虫虫卵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证实了两种绦虫的卵壳结构基本相同,从外向内由五层结构组成:外层为卵黄层(vitellinelayer,VL),向内为胚膜层(embryophore,E),胚膜层又由3层组成:致密层(densitylayer,DL)、胚块层(embryphoricblock,EB)和颗粒层(granulelayer,GL),最内为六钩蚴膜(onchospheralmembrane,OM)也称幼虫膜。 相似文献
10.
198 8 -2 0 0 0年我院采用南瓜子和槟榔驱牛带绦虫 ,并分别用硫酸镁和甘露醇两种方法导泻 ,结果表明用甘露醇效果较好。1 方法自诉有扁形虫体节片自大便中排出或自肛门逸出者作为治疗对象。硫酸镁组 :治疗当天上午空腹服南瓜子 80 g,2 h后服80 g槟榔煎剂约 2 0 0 ml,再过 0 .5 h服 2 5 %硫酸镁溶液1 0 0 ml。甘露醇组 :南瓜子和槟榔用法同上 ,服后 0 .5 h服2 0 %甘露醇 2 5 0 ml,1 h后再服 5 %葡萄糖生理盐水1 0 0 0 ml。排出虫体后常规化验检查 ,确认虫体及头节是否完整排出。2 结果硫酸镁组 1 8例 ,驱出虫体 8例 ( 4 4.4 % ) ,其中带头… 相似文献
11.
12.
南瓜子和槟榔治疗牛带绦虫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瓜子和槟榔治疗牛带绦虫病的效果观察云南西双版纳州卫生防疫站寄防科景洪666100李鸿斌,车英,甘士采用南瓜子或按榔进行驱绦虫,早有报道。但两药分别单独使用疗效较差,而我们试用依次服用南瓜子、摈榔、泻药间隔30分钟、40分钟的方法,治疗牛绦虫获得较好... 相似文献
13.
南瓜子和槟榔治疗牛带绦虫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南瓜子或槟榔进行驱绦,早有报道。但两药分别单独使用疗效较差,而联合使用,无论对猪带或牛带绦虫,均获得满意疗效。作者等曾于1989~1990年在广西鹿寨县,使用南瓜子与槟榔先后服用治疗牛带绦虫病,获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文献报道的都匀亚洲带绦虫研究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的结果支持“都匀牛带绦虫”为都匀亚洲带绦虫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17.
我国西部4地牛带绦虫成虫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观察贵州省都匀、从江新疆乌什和西藏拉萨等4地牛带绦虫成虫的形态学特征。 方法 分别测量采自都匀(42条)、从江(41条)、乌什(7条)和拉萨(18条)等4地完整牛带绦虫成虫的长度,计数链体节片数,并采用整体染色封制法观察头节、成节和孕节的形态结构,进行显微测量、计数和摄影。结果 都匀的成虫平均长为(1.81±0.69)m,显著短于从江的(3.84±1.32)m、乌什的(2.76±0.86) m和拉萨的(3.72±1.12)m成虫(P<0.05)。都匀成虫的链体平均节片数为(574.64±189.33),也显著少于从江的(913.84±317.41)、乌什的(971.29±168.30)和拉萨的(940.38±368.26) (P<0.05)。都匀牛带绦虫成节的排泄管间距与卵黄腺长度比值平均为(1.71±0.13), 明显小于从江的(2.23±0.06)、乌什的(2.03±0.21)和拉萨的(2.31±0.15)比值(P<0.05)。染色观察都匀牛带绦虫10个头节中有3个明显可见发育不良的顶突。 结论 都匀的牛带绦虫成虫形态特征与牛带绦虫亚洲亚种相似,而从江、乌什和拉萨等3地的牛带绦虫成虫形态特征与牛带绦虫指名亚种相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小鼠感染都匀亚洲带绦虫和从江牛带绦虫后血清免疫学指标的动态变化。方法 取新鲜都匀亚洲带绦虫和从江牛带绦虫孕节,分别用生理盐水洗净,置37℃水浴箱孵化成六钩蚴、经皮下或腹腔接种小鼠。分别于感染后40、60、75d取血作免疫学检查。结果 两实验组小鼠感染六钩蚴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均升高,其中IgM在感染后40d达高峰,之后开始下降;IgG、IgA在感染后60d达高峰,之后下降;补体C3、C4水平下降,至感染后75d,都匀亚洲带绦虫感染组和从江牛带绦虫感组分别下降82.8%和77.5%;检查两组小鼠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除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外其余无明显改变。结论免疫抑制小鼠感染都匀亚洲带绦虫和从江牛带绦虫后血清免疫学指标均发生显著改变,符合免疫应答规律。但从江牛带绦虫感染小鼠后,免疫学指标变化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牛带绦虫病的国内流行和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带绦虫病是由牛带绦虫 (牛肉绦虫、肥胖绦虫或无钩绦虫 )成虫寄生人体小肠所致的肠道寄生虫 ,呈世界性分布 ,我国2 0个省区仅见散在感染 ,但在少数民族地区可呈地方性流行 [1 ]。许隆祺等 [2 ]提出国内绦虫感染随我国地势不同而有差异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 ,西南部是海拔 40 0 0 m以上的青藏高原 ,为地势最高的第一级阶绨 ,从青藏往北向东 ,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是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 ,大部分为 10 0 0~ 2 0 0 0 m之间的高原和盆地 ;再往东多为海拔在 5 0 m以下的丘陵和平原交错地区 ,是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两地牛带绦虫感染家猪,了解贵州省都匀是否存在牛带绦虫亚洲亚种。方法对都匀、从江两地绦虫病患者进行驱虫,从孕节分离虫卵感染家猪,收集囊尾蚴并观察其特征。结果两地牛带绦虫均可在家猪体内发育为囊尾蚴,感染率分别为87.5%和62.5%。囊尾蚴回收率分别为0.266%和0.028%,囊尾蚴只分布在肝脏,并以肝实质为多见。都匀囊尾蚴比从江的稍大,其外壁有小的疣状物,头节可见伸缩的顶突和两圈逗点样结构,但无明显小钩。结论①家猪可作为两地牛带绦虫的中间宿主。②形态学研究显示都匀牛带绦虫是牛带绦虫亚洲亚种,而从江牛带绦虫是传统牛带绦虫。③贵州省都匀存在牛带绦虫亚洲亚种的局部流行病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