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相继报道Mg^2+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内源性脑组织保护剂,且脑组织损伤后Mg^2+含量和神经元内游离Mg^2+含量显著下降,它们与脑组织损害有着密切关联。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方法,研究镁离子制剂(硫酸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洪素风  蔡淑萍 《护理学杂志》2001,16(12):723-724
重型颅脑损伤后 ,由于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障碍、颅内压增高、高热以及呼吸功能不全、休克等多种因素造成脑组织缺氧 ,导致脑损害。早期采取亚低温治疗以降低脑组织耗氧量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病死率、提高其生存质量的主要治疗措施。我院脑外科 1 997年5月至 2 0 0 0年 1 2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 3 8例 ,在治疗、护理原发伤、保护和恢复脑功能同时 ,加强了对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3 8例中 ,男 2 5例、女 1 3例 ,年龄 1 6~ 6 3岁 ,平均(3 9.8± 1 5 .2 )岁。经头颅 CT扫描示原发性脑干…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重型颅脑损伤时注意胸腹脏器复合伤的存在及治疗。方法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及时给予胸部X线或CT检查,行腹穿或腹部B超检查。结果 本组病例中有10例合并胸部损伤,13例合并腹部内脏损伤。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腹脏器损伤,及时诊断和恰当的治疗,可减少低氧血症及低血容量给脑组织造成的继发性损害。  相似文献   

4.
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用于急性脑损伤患者脑氧平衡的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脑损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血管和颅内压的病理改变,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的脑氧供需平衡发生改变,是急性脑损伤后继发性损害的重要原因[1],早期诊断和治疗脑缺氧可减轻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  相似文献   

5.
脑膨出是重型颅脑损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开颅术中常见的问题,处理困难,预后差.2000年6月至2004年2月,本院共收治76例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开颅减压术中出现脑膨出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尹康 《浙江创伤外科》2006,11(6):550-551
纳洛酮是阿片受体非特异性拮抗剂,对于颅脑损伤能减少继发性脑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交改善预后,本文探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全身及头部降温对降低颅内压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伤性脑水肿、脑肿胀是颅脑损伤后最常见的继发性损害,而由此引起的颅内压(ICP)增高则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针对创伤性水肿、脑肿胀采取有力措施,将ICP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内,是提高颅脑损伤治疗效果的关键。近年来临床上发现对伴有发热的颅脑损伤病人给予降温措施,将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后却能有效地降低颅内压。国外新近研究成果也表明亚低温(28~35℃)除具有脑保护作用外,还能显著降低颅内压,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死亡率。但全身及头部降温对颅内压增高的降压作用如何,何种温度作用最明显,迄今仍缺乏…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玮  沈宏 《浙江创伤外科》2005,10(4):235-237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生存时间及预后特点.方法对本院2003年1月至2004年4月收治ICU的6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生存时间,并比较迟发性颅内血肿组和非迟发性血肿组的生存时间.结果本组病例总生存率为54.54%,非迟发性血肿组生存率为66.67%.迟发性血肿组为45.16%,非迟发性血肿组平均生存时间为60.17天,迟发血肿组为40.86天,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死亡率比非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要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能是改善其预后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D-二聚体含量水平动态测定,观察颅脑损伤后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异常改变和变化规律.方法用ACL-100型血凝仪对26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即刻、第2天、第3天、第7天的D-二聚体的含量和PT、KPTT的水平进行动态测定,结果发现D-二聚体含量水平与患者颅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脑损伤患者治疗前D-二聚体含量水平与治疗后D-二聚体含量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D-二聚体的含量增高,说明颅脑损伤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并且临床使用止血剂等药物治疗后,D-二聚体的含量并没有增高,这说明可能是随后继发纤溶亢进的原因,因此颅脑损伤后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与D-二聚体含量高低密切相关.所以D-二聚体可以作为颅脑损伤程度的一个可靠指标,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早期高压氧治疗时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对策。方法应用空气加压舱,对52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结果 52例中症状、体征消失,神经功能恢复8例,占15.4%;症状、体征部分消失,神经功能部分改善30例,占57.7%;无效仍处于昏迷状态12例,占23%;放弃治疗自动出院2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早期高压氧治疗的重点为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入舱前的宣教,舱内防护措施到位。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