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部肿瘤,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血管硬化剂(如5%鱼肝油酸钠)瘤腔注射的方法治疗。1999年7月-2003年10月,笔者采用平阳霉素瘤腔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33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鱼肝油酸钠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及影响.方法:将3%鱼肝油酸钠2ml注射于血管瘤腔内,对有多个囊腔或瘤体较可多角度注射.结果:注射治疗后瘤体充分消失,皮肤与周围正常组织无区别.结论:鱼肝油酸钠注射治疗血管瘤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总结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汇总,100例采用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局部注射口腔颌面部海绵血管瘤病人,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瘤体完全消失,皮肤正常,无功能障碍.结论: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血管瘤,注意局部护理,防止破溃感染,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对11例采用平阳霉素泣射的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在治疗结束后,治愈和基本治愈率达81.8%,好转率9.1%.有效率为90.9%.绪论: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疗效高,疗程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血管瘤是血管畸形所致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好发于口腔颌面部,其中以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多见。我科近年来应用平阳霉素(PYM)瘤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12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用消痔灵注射液局部瘤腔注射,综合手术治疗颌面颈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颌面颈部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均1次完整切除肿瘤,术中出血少,术后无出血及并发症,患者痛苦小,无复发.结论:采用消痔灵局部瘤腔注射治疗颌面颈部血管瘤,方法简单、操作简便、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中小医院治疗血管瘤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7.
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面颈部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黏膜,如舌、唇、口底等组织。按病损的形态学分类,一般血管瘤可分为3种,海绵状血管瘤是其中的一种,发病率较高。笔者近几年来应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11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平阳霉素局部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5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98年9月至2002年6月,采用瘤体周围压迫加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颌面血管瘤5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绵状血管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肿瘤之一,由于其病变界限不清及处在部位的特殊性,治疗比较困难,选用保守方法较多,以往常用鱼肝油酸钠进行瘤腔内注射,但有局部反应大、治愈率低、并发症多的缺点,我科自1998年初应用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至今有2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海绵状血管瘤25例,年龄2个月~45岁,病变范围 1.0cm ×1.0cm~ 3.0cm × 4.5cm不等,部位:舌部5例,唇部12例,颊及牙龈8例。总25例中,有5例经鱼肝油酸钠注射后复发…  相似文献   

10.
颌面部外伤在临床上最常见,损伤后致异物遗留颌面部,以手术治疗为主.口腔颌面部解剖结构复杂,有涎腺、面神经及三叉神经分布,也有口腔、鼻腔、咽腔、眼眶和鼻旁窦等,这些窦腔存在大量细菌,而口腔颌面部损伤的创口与这些腔窦相通,易发生污染.手术方法因异物存留在颌面部的区域不同,其手术方法也各有其特点.少数异物在颌面部解剖区域不同,如果未能及时取出,以致延误治疗.我院口腔科2000-2005年因损伤后致异物滞留颌面部21例进行手术治疗,现将手术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口腔颌面部是血管瘤的好发部位。然而,由于血管瘤呈弥漫性生长和手术中大量出血,使手术难以彻底切除。自1994年至今,笔者采用平阳霉素联合鱼肝油酸钠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其结果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8例(93个瘤体),男3.1例,女47例,男女之比约1:1.2。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52岁,12岁以上35例,占44.9%。本组单发63例(80.8%),多发15例(19.2%)。瘤体位于颊部16例(20.5%),上下唇部17例(21.8%),眼眶部14例(17.…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与护理措施。方法: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加强操作中、注射后的护理。结果:40例患者均无过敏反应、晕厥、局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应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颌面部血管瘤,护理治疗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血管瘤是小儿最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Tanaka分析了该院20年的儿童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的良性包块.表明血管瘤是最常见的疾病,占36.2%.Sato对232例儿童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进行了总结分析,也表明血管瘤是最常见的疾病,占29.7%(69例).该病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由于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所致.血管瘤多见于婴幼儿(约1/3)或出生后不久(一个月之内),大多数发生于颌面部,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左右.……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治疗方法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瘤多见于婴幼儿及儿童,好发于颌面部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粘膜,造成颌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虽然多数婴幼儿血管瘤的自然消退是客观和可信的,但对于无法消退或不能完全消退的血管瘤应予以及时治疗。笔者现对目前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的一些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双黄连粉针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注射用双黄连粉针剂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组成,对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均有效。 1.口腔颌面部脓肿何端盛报道,采用双黄连粉针剂灌注脓腔治疗口腔颌面部脓肿112例,在脓肿最明显的部位,抽尽脓液后,冲洗脓腔,然后向脓腔内灌注每ml含双黄连60mg生理盐水,浸泡2dh,吸干,与同期用青霉素、链霉素冲洗脓腔作对照,结果治疗组  相似文献   

16.
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颜面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黏膜[1],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颊、颈、眼睑、唇、舌或口底部。目前临床上对血管瘤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外科切除、放射治疗、激素治疗、低温治疗、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眼睑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5年2月-2008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42例眼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2~4mg/次,每7-10d注射1次,治疗结束后定期复诊观察。结果:随访8-36个月,失访3例,失访率7.1%;治愈30例,占71.4%;基本治愈8例,占19.1%;好转1例,占2.4%。结论: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眼睑海绵状血管瘤短期临床效果良好,长期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平阳霉素是一种新型抗癌抗生素,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的化疗。2000年1月~2007年1月,我们口腔科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和评价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和面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的效果。方法:将注射用平阳霉素8毫克溶于2—3毫升注射用水中稀释后(浓度视患者年龄,瘤体类型,大小,部位而定),行瘤体内注射。2周复诊1次,视瘤体大小,颜色,硬度的改变而治疗,4次为1疗程,如果1疗程下来效果不佳,则停止给药,若瘤体逐渐萎缩,颜色变浅,硬度稍硬或接近周围皮肤硬度则是为疗效佳。结果:经过1—3次注射治疗后一般可完成治疗,最多不超过5次,疗程结束后,随访6~12个月,治愈率为76%,有效率为100%。结论: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是一种安全可靠,简单易行的治疗方法,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推广。  相似文献   

20.
血管瘤是颌面部常见的良性肿瘤,其本质是一种血管畸形,临床上好发于面颈部皮肤及唇舌腭等处。由于其解剖复杂,手术切除瘤体常导致面部畸形、功能障碍;而非手术治疗的方法较多,如硬化剂治疗、微波治疗等,但效果均不理想。平阳霉素是国产的广谱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中不良反应少,患者易于接受。该方法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疗效确切,是治疗颌面部血管瘤较理想的方法。我院自2003年以来应用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血管瘤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