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骶尾部藏毛窦(pilonidal sinus)系骶尾部的一种慢性瘘道性炎症[1]。本病常发生在肛门后正中线骶尾部皮肤内,形成含有毛发的瘘道,故称骶尾部藏毛窦[2]。本病为一种罕见疾病,多见于白人,黑人和黄种人发病罕见,男性多见,多在20~30岁发病,但也有文献报道1例73岁高龄患者[3],实属罕见,肥胖和毛发浓密者易发病。本病起病缓慢,隐匿。在我国发病率低,较为罕见,误诊率高,复发率亦高,诊断和治疗有一定难度。本研究对12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采用改良式病灶切除和创面敞开引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骶尾部藏毛窦20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藏毛窦是指皮肤上含有毛发的窦道,发生在骶尾部的病变称为骶尾部藏毛窦[1].本病临床少见,且症状多变,诊断较困难.我院2005~2008年共收治28例骶尾部藏毛窦,均为转诊入院,其中20例发生误诊,误诊率为71.4%,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藏毛窦是发生于骶尾部臀间裂软组织内的一种慢性窦道,内藏毛发是其特征。本研究主要总结了骶尾部藏毛窦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骶尾部藏毛窦主要以根治性切除手术治疗为主,相关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尿潴留干预以及术后伤口护理等。湿性愈合理论及中医外治理念均对骶尾部藏毛窦术后伤口护理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严月平 《护理研究》2013,27(15):1497-1498
骶尾部藏毛窦是位于骶尾部皮下的慢性窦道或囊肿,由于腔内藏有毛发,故称藏毛窦。临床上比较少见,男性多于女性,藏毛窦窦口多在臀沟处,窦道的走行方向,多向头颅侧,很少向下朝向肛管,静止期在骶尾部中线皮肤处可见不规则小孔,直径0.1cm~1.0cm。该病以肛门坠胀、疼痛、肛周流脓水为特征,伴有感染时可有畏寒、发热、周身不适等。我科1998年2月—2012年5月共收治骶尾部藏毛窦病人12例,通过全科医护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描述骶尾部藏毛窦的MRI表现,分析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11例有完整术前骶尾部MR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骶尾部藏毛窦病例。11例中男10例,女1例,均行MR平扫加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骶尾部藏毛窦在MRI上的影像特点。结果本组11例藏毛窦均表现为骶尾部窦道状异常结构,窦口位于骶5~尾1椎体水平臀间裂皮肤处;其窦道潜行于骶尾椎于皮下,向头侧走行(8例)或局限于瘘口附近(3例);窦道位于尾2椎体至骶2椎体之间,呈管状结构,形态不规则或迂曲,长约2.5~8.8 cm。窦道管壁较厚,呈T2WI高信号,T1WI等稍低信号;管腔T2WI高信号,T1WI等或稍高信号;周围可见斑片状软组织水肿,增强扫描窦道管腔内容物无强化,管壁明显强化,横断面呈小囊状并环形强化。11例骶尾部藏毛窦窦道均位于皮下或皮下深部,甚至紧邻近骶尾椎棘突,但与骶尾椎椎管不相通;其窦道与肛管相距甚远,且无沟通。11例中病理检查发现4例窦道内含毛发,而MR各序列均不能显示毛发。11例病理检查发现合并感染。结论骶尾部MRI可以准确判定藏毛窦的范围和位置,通过窦道的形态特征及内容物性质可与骶尾部其他病变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6.
藏毛窦(Pilonidal sinus) 是由于皮肤软组织内含毛发形成的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多见于骶尾部臀间裂,故又称骶尾部藏毛窦.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藏毛窦高频超声特征,旨在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该病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骶尾部藏毛窦(pilonidalsinus)是藏毛疾病中比较常见的类型。它是指骶尾部臀间裂处软组织内的一种慢性窦道,内藏毛发是其特征;也可表现为骶尾部急性脓肿,破溃后形成慢性窦道,反复发作。本病在参与二次世界大战的英美军人中发病率较高,这些人长时间乘坐吉普车,故也称之为“吉普车病”。Mayo首先阐述了这一疾病,Hodges正式提出骶尾部藏毛窦疾病这一名称。本病多见于18至40岁的男性,且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三倍。  相似文献   

8.
岳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1):2715-2715
目的 探讨骶尾部藏毛窦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使用窦道切除直接缝合术与窦道切除皮瓣转移相结合的手术方式,对23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23例患者中20例Ⅰ期愈合且恢复良好,2例术后复发,1例失败.结论 藏毛窦的手术方式因根据窦道切除后皮肤张力大小而定,若较小并且尚无感染,宜采用窦道直接切除,若张力大时采用皮瓣转移多能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应用湿性愈合理念处理骶尾部藏毛窦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湿性愈合理念处理骶尾部藏毛窦脓肿切开后伤口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例骶尾部藏毛窦脓肿切开引流伤口给予彻底清创,每次伤口处理时观察伤口渗出液性质、量和气味,评估伤口基底情况,测量伤口大小、深度和潜行。根据伤口愈合的不同时期应用不同敷料进行伤口处理。结果经过3—7d伤口处理,8例伤口脓性分泌物消失,渗出液逐渐减少,肉芽组织开始生长,14~30d愈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结论对骶尾部藏毛窦脓肿切开后的伤口给予彻底清创和引流,采用现代新型敷料控制感染、管理渗液、调理伤口环境.能有效地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骶尾部藏毛窦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特点与效果.方法 对2009年11月收治的1例行骶尾部藏毛窦切除术患者,术前予以抗感染、心理护理;术后采用中药坐浴、德湿康换药及针刺穴位,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结果 患者经过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访未见复发.结论 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  相似文献   

11.
沈悦 《当代护士》2017,(11):156-157
潜毛窦又称藏毛窦,是指在骶尾部臀间裂的软组织内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是一种临床少见疾病。可表现为骶尾部急性脓肿,穿破后形成慢性窦道,或暂时愈合,终又穿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尾部藏毛窦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护理骶尾部藏毛窦病人56例,术前护理重点为:对于急性感染期的病人先行局部切开引流,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窦道。术后护理重点为:术后6h内尽量采用仰卧位,配合医生做好换药护理,观察窦道内是否含有毛发,并注意预防尿潴留。结果本组均行病灶切除术,创口愈合时间30~65d,随访有3例复发。结论做好尾部藏毛窦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预防疾病复发,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骶尾部藏毛窦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4/2009年收治的骶尾部藏毛窦15例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9例行藏毛窦切除+直接缝合术,3例行藏毛窦切除+袋形缝合术,2例行藏毛窦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1例行藏毛窦切除+"Z"形皮瓣转移术。结果:15例患者中,14例经一次手术治愈,1例术后复发,经二次手术治愈。结论:术前仔细检查,明确手术范围,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骶尾部藏毛窦的螺旋CT表现和临床应用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12例经病理证实为骶尾部藏毛窦的术前CT资料(7例行螺旋CT平扫,5例行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总结其CT影像诊断特点。结果:本组12例中男11例女1例,平均年龄23.1±4.4岁。12例骶尾部藏毛窦呈卵圆形包块影,均位于骶5-尾1椎体水平正中臀间裂皮下浅表脂肪内,大小约1.1cm×1.2cm至3.5cm×3.9cm,平扫10例病灶与肌肉呈等或稍低于密度,2例病灶密度稍高于肌肉密度,5例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边界欠清楚,其中3例可见索条状低密度窦道影,长约1.1cm-2.7cm,窦道开口于皮肤并朝向头侧,所有病变未累及肌肉组织并且与骶尾椎椎管和肛管无沟通。结论:螺旋CT可以准确判断骶尾部藏毛窦的位置、范围和深度及其与邻近组织结构的关系,有助于鉴别诊断和临床手术治疗,可作为基层医院术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骶尾部藏毛窦切除部分缝合术的术式优劣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82013年我科收治的15例藏毛窦病人,均行藏毛窦切除部分缝合术。结果:15例患者均治愈,平均愈合时间为(24±5)d,随访0.52013年我科收治的15例藏毛窦病人,均行藏毛窦切除部分缝合术。结果:15例患者均治愈,平均愈合时间为(24±5)d,随访0.51年均未复发。结论:藏毛窦切除部分缝合术达到了根治藏毛窦的目的,在术式上可操作性强,且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37例尾部藏毛窦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尾部藏毛窦是一种少见的骶尾部皮肤上含有窦道的疾病。报告了37例尾部藏毛窦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术前护理重点为:对于急性感染期的病人先行局部切开引流,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窦道;术前1d做好局部皮肤和肠道准备。术后护理重点为:2~3d内尽量采用仰卧位,配合医生做好换药护理(排便后必须及时换药),观察窦道内是否含有毛发,并注意预防尿潴留。本组均行病灶切除术,创口愈合时间7~65d,随访均未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及比较2种转移皮瓣成形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疗效。方法 96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分别接受改良Limberg皮瓣成形术(Limberg组,28例)和改良Karydakis皮瓣成形术(Karydakis组,68例)治疗。记录和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皮瓣坏死情况、伤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观察复发情况。对2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Limberg组手术时间较Karydakis组长[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110(3.75)min vs.90(40)min],皮瓣水泡、表皮坏死发生率较Karydakis组高(25%vs.0),伤口一期愈合率低于Karydakis组(46%vs.71%),住院时间长于Karydakis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20(4.75)d vs.17(9)d](P均<0.05)。随访3~49(23.5)个月,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Limberg皮瓣成形术及改良Karydakis皮瓣成形术均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有效方法,改良Karydakis皮瓣成形术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8.
藏毛窦(pilonidal sinus)是一种少见的皮肤上含有毛发的窦道,这类窦道最常见于肛门后尾骨处背侧,称为尾部藏毛窦(coccygeal pilonidal sinus)。本院自2003~2006年共收治尾部藏毛窦37例。本文结合该37例病人,对尾部藏毛窦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进行探讨,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12例尾部藏毛窦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12例尾部藏毛窦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前治疗和护理要点是抗感染、心理护理及术前肠道准备.术后采取仰卧体位、骶尾部换药护理及会阴护理.12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不等,均未发现复发.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2013年11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7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的临床诊疗及随访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了手术治疗,术前及术后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7例藏毛窦患者中有4例是一次性治愈,2例患者急性期切开引流后拒绝根治性手术随访复发,1例患者limberg术后复发。认为藏毛窦患者围手术期运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恐惧焦虑心理,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进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