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胰岛素制剂类型、种类、注射技术、胰岛素抗体、注射部位、患者的反应性差异等可影响胰岛素的起效时间、作用强度和作用维持时间,现将胰岛素不同的给药途径及其特点与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杨秀文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11(21):3112-3113
胰岛素制剂类型、种类、注射技术、胰岛素抗体、注射部位、患者的反应性差异等可影响胰岛素的起效时问、作用强度和作用维持时间,现将胰岛素不同的给药途径及其特点与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不同的给药途径及护理要点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胰岛素制剂类型、种类、注射技术、胰岛素抗体、注射部位、患者的反应性差异等可影响胰岛素的起效时间、作用强度和作用维持时间 ,现将胰岛素不同的给药途径及其特点与护理介绍如下。1 常用的给药途径及特点注射性胰岛素给药方式 :(1)静脉滴注法。主要适用于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严重外伤、感染合并外科治疗围手术期者。一般选用小剂量 (速效 )胰岛素滴注法 [0 .1U (kg体重·h) ]。优点 :简便、有效、安全 ,较少引起脑水肿、低血糖、低血钾。选用速效胰岛素 ,如速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 (诺和灵R)、普通胰岛素 (RI)。 (2 )… 相似文献
5.
罗懿 《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4,(131):112-112
胰岛素是肽类激素,在胃肠道内易被消化酶分解代谢,因此,目前基本上是注射给药,其他的给药途径也曾试验过,由于给药途径不同,胰岛素应用的适应症给药后吸收速度、作用时间以及引起的副作用等也不尽相同,下面将胰岛素的几种给药途径及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不同的给药途径及护理要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胰岛素制剂类型、种类、注射技术、胰岛素抗体、注射部位、患者的反应性差异等可影响胰岛素的起效时间、作用强度和作用维持时间,现将胰岛素不同的给药途径及其特点与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8.
9.
胰岛素(INS)是目前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主要药物,属多肽类药物,分子量大,半衰期短,脂溶性差,不易透过生物膜,长期以来一直以注射给药为主,不仅用药不便而且会出现注射部位炎症,硬结等副作用及耐药性,为此。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INS非注射给药剂型的开发与研制,如口服、鼻腔、肺部、直肠、透皮制剂等,并已在这些方面作出了一些成绩。现就近年来的有关研究动态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进入九十年代后期,随着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胰岛索非注射给药系统的研究发展迅速,不少制剂现已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有希望在最近.一两年内上市,从而将给长期蒙受注射痛苦的糖尿病人带来福音。本文重点综述了胰岛素口服、肺部和口腔等非注射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常用和最重要的药物。长期频繁注射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胰岛素非注射给药途径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INS)是目前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主要药物。属多肽类药物,分子量大,半衰期短,脂溶性差,不易透过生物膜,长期以来一直以注射给药为主,不仅用药不便而且会出现注射部位炎症,硬结等副作用及耐药性,为此,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INS非注射给药剂型的开发与研制,如口服、鼻腔、肺部、直肠、透皮制剂等,并已在这些方面作出了一些成绩。现就近年来的有关研究动态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综述胰岛素注射给药、肺部吸入、口服、鼻腔给药、经皮给药等给药途径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者选择适合的胰岛素给药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16.
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给药途径的探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最佳给药途径。[方法]将4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分为股动脉组及周围静脉组,每组20例。股动脉组采用中心静脉穿刺导管经惠侧股动脉穿刺并留置导管,用微量泵注入中等量尿激酶,与同期20例经周围静脉穿刺,给予同剂量尿激酶。用药1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股动脉组治愈率及完全再通率明显高于周围静脉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患肢股动脉穿刺置管溶栓,可以使药物从微静脉开始直接发挥溶栓作用,治疗效果优于经周围静脉穿刺溶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撂讨胰岛素经皮超声导入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9例2型糖尿病病人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和胰岛素经皮超声导入皮下给药的方法。并采取自身对照,观察病人血浆胰岛素和血糖值的变化。[结果]同等剂量的胰岛素采用两种给药方式在设定时间内血浆胰岛素变化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变化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经皮超声导入与皮下注射两种给药方式均能提高病人血浆胰岛素水平,并能有效控制血糖,但在同等给药剂量的前提下,经皮超声导入给药血糖的下降水平较皮下注射给药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岛素经皮超声导入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9例2型糖尿病病人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和胰岛素经皮超声导入皮下给药的方法,并采取自身对照,观察病人血浆胰岛素和血糖值的变化.[结果]同等剂量的胰岛素采用两种给药方式在设定时间内血浆胰岛素变化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变化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经皮超声导入与皮下注射两种给药方式均能提高病人血浆胰岛素水平,并能有效控制血糖,但在同等给药剂量的前提下,经皮超声导入给药血糖的下降水平较皮下注射给药低.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时应用胰岛素腹腔给药控制血糖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例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行CAPD时胰岛素腹腔给药应用及护理体会。结果 随访17例患者心理稳定,食欲良好,体重稳定,体力恢复,慢性并发症减少或消失,血糖控制满意。无1例发生腹膜炎、低血糖和酮症酸中毒;2例死亡;1例失随访。结论 胰岛素腹腔给药是糖尿病肾病行CAPD时控制血糖的较好途径,注意根据个体化血糖调节胰岛素剂量,保证胰岛素剂量准确和效能,其中给药时无菌操作是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