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替硝唑治疗急性冠周炎和急性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替硝唑分别治疗29例急性冠周炎,38例急性尖周炎患者,用甲硝唑治疗32例急性冠周炎,40例急性尖周炎患者,分析两处药物的临床疗效。结果:替硝唑治疗急性冠周及急性尖周炎的率为96.6%及94.7%,而甲硝唑则为77%及75%,P〈0.05。结论:替哨唑具有抗厌氧菌性强,疗效高崦副作用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观察替硝唑(Tinidazole,TNZ)治疗急性冠周炎临床疗效。方法:用替硝唑,甲硝唑分别治疗30例急性冠周炎,分析两种药物的疗效。结果:替硝唑治疗急性冠周炎的有效率为93.3%,而甲硝唑为86.7%。结论:替硝唑具有抗厌氧菌性强,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副作用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临床观察奥硝唑治疗急性冠周炎的疗效,方法应用口服奥硝唑治疗37例急性冠周炎患者,以甲硝唑作为对照,检测了两组治疗前后盲袋内厌氧菌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奥硝唑组和甲硝唑组对主要厌氧菌的杀菌率分别为91.7%和60.9%,对主要厌氧菌的抑菌率分别94.5%和68.2%(P〈O.01),奥硝唑组治疗急性冠周炎的临床疗效(有效率81.1%)也优于甲硝唑组(有效率38.7%),结论奥硝唑应成为急性冠周炎患者全身给药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奥硝唑片治疗智齿冠周炎的临床疗效及全身副反应。方法:82例急性智齿冠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受试组(44例)和对照组(38例),在常规局部冲洗治疗同时,分别口服奥硝唑和甲硝唑进行药物治疗,拔除患牙时详细记录临床疗效及其副作用进行比较。结果:治疗有效率奥硝唑组为88.6%,甲硝唑组为47.4%,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奥硝唑副作用小,而甲硝唑副作用大,尤其是对胃肠道的刺激性更为显著。结论:奥硝唑对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效果显著,且副作用小于甲硝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替硝唑应用在慢性牙周炎和冠周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慢性牙周炎和冠周炎患者114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甲硝唑黏附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替硝唑含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0.1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替硝唑含片应用在慢性牙周炎和冠周炎患者中临床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轻微,效果显著优于甲硝唑,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王耀玲  乔永明 《中原医刊》2002,29(10):43-43
为探讨急性智齿冠周炎抗厌氧菌药物治疗的效果,对69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分别给予抗厌氧菌药物替硝唑和甲硝唑口服治疗,结果显示替硝唑对急性智齿冠周炎的显效明显高于甲硝唑(P<0.01),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认为对于急性厌氧菌感染应首选替硝唑,对慢性厌氧菌感染可首选甲硝唑。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急性冠周炎的抗厌氧菌治疗和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替硝唑片口服治疗220例急性冠周炎患者,以甲硝唑为对照检测了治疗前后冠周盲袋及牙周袋内厌氧菌的变化.结果 临床验证,服用替硝唑后,袋内厌氧菌的数量及种类明显下降,替硝唑治疗冠周炎、牙周炎的疗效(83.3 %)优于甲硝唑50.0%.结论 替硝唑对冠周袋及牙周袋的厌氧菌杀灭强度及速度较甲硝唑好,特别是对产黑色素、不产黑色素杆菌、具核梭杆菌、消化链球菌、小韦荣氏菌具有很强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8.
秦韬  魏菁 《洛阳医专学报》2002,20(2):115-116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替硝唑凝胶缓释剂对牙周炎和冠周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2例牙周炎及冠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将替硝唑几丁糖凝胶放入牙周袋或冠周袋内,隔日1次,共放置3次,以甲硝唑糊剂为对照组。结果:替硝唑凝胶缓释剂及甲硝唑糊剂的临床显效率分别为87.5%,和55.4%,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于牙周炎及冠周炎患者,在全身用药的同时联合局部应用替硝唑凝胶缓释剂为一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陈勇畅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6):527-528,531
目的观察替硝唑棒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临床效果,并与口服替硝唑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急性智齿冠周炎222例,随机分为两组,局部用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后擦干,替硝唑棒治疗。治疗组用镊子将甲硝唑药棒置入龈袋内,次日复诊,再放置药棒,共放置3次;口服替硝唑组给予替硝唑片剂(每片500mg),首日顿服2g,第2、3天各顿服1g。结果替硝唑棒治疗组、口服替硝唑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22%、71.15%。经统计学处理,替硝唑棒治疗组与口服替硝唑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替硝唑棒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效果优于口服替硝唑。结论替硝唑棒治疗急性冠周炎简便、安全、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张玉玲  李文军 《中国医药导报》2009,6(35):162-162,166
目的:探讨氢氧化钙甲硝唑地塞米松糊剂对难治性尖周炎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难治性尖周炎的患牙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的患牙根管内封入氢氧化钙甲硝唑地塞米松糊剂1周,而对照组的患牙根管内仍然使用樟脑酚或甲醛甲酚或碘酊棉捻,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暂封1周,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成功率为81.25%,而对照组的成功率仅为20.21%,使用氢氧化钙甲硝唑地塞米松糊剂治疗难治性尖周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根管内换药。结论:临床上可以尝试使用氢氧化钙甲硝唑地塞米松糊剂治疗难治性尖周炎,以解除患者病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甲磺酸加替沙星治疗急性中、重度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48例急性中、重度细菌感染(包括呼吸道、泌尿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甲磺酸加替沙星组(25例)与乳酸环丙沙星组(23例),观察其临床疗效与细菌学疗效。结果 甲磺酸加替沙星组与环丙沙星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100%和86.9%,两组细菌消除率分别为100%和85.0%,细菌阴转率分别为100%和85.0%,两者无显著性差异。此外,药敏试验显示,甲磺酸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敏感率均为93.2%,高于环丙沙星、司帕沙星和头孢噻肟。结论 甲磺酸加替沙星治疗中、重度急性细菌感染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特点,是治疗急性细菌感染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以制定预防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7年12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3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13例SAP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9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5.66%,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60.00%),检出病原菌35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54.29%)。住院天数>14?d、采用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留置导尿、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天数>6?d、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评分>6是SAP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入住ICU天数>6?d、 MCTSI评分>6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SAP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死率高于未发生医院感染者(P?< 0.05)。结论 SAP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ICU入住时长和MCTSI评分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应尽量缩短ICU住院时间,对MCTSI评分高的患者应加强防治措施,避免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及治疗情况,以期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7例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危险因素和治疗情况等,并与同期85例非老年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发生院内感染22例(81.5%),高于同期非老年组(56例,65.9%)。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多见(15例,68.2%)。危险因素为白细胞减少、化疗和合并症。单纯抗生素治疗有效率33.3%,抗生素加辅助治疗有效率61.1%,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68.2%。结论: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高于同期非老年组。抗生素加辅助治疗优于单纯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与骨髓缓解有关。  相似文献   

14.
急性重症胰腺炎与真菌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继发真菌感染的原因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79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由手术探查或CT等综合情况确诊,其中58例接受长时间预防性抗生素治疗,21例接受短时间预防性抗生素治疗.每例均行血、尿、便、痰、引流液的涂片镜检及培养,以检查有无真菌.结果 79例SAP中共有28例继发细菌感染,发生率为35.4%;发生真菌感染25例,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为31.6%.长时间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为37.9%(22/58),细菌感染的发生率为39.7%(23/58);短时间使用抗生素组的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为14.3%(3/21),细菌感染的发生率为23.8%(5/21).结论长时间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引起真菌感染的显著增加,但并不减少严重感染的发生,使病情更加复杂.所以笔者提倡短时间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并应用氟康唑早期经验性治疗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儿呼吸道感染者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特点和临床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8年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2084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MP,分析MP感染率与性别、年龄、季节、部位及与喘息性疾病的关系.结果 208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阳性患儿433例(20.8%),其中男性222例(19.8%),女性211例(21.9%),男性与女性MP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MP发病率分别为:小于3岁组106例(15.0%),3~5岁组163例(25.2%),5~14岁组164例(22.5%),三组之间M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MP感染率分别为:1~3月:18.0%,4-6月:25.1%,7~9月:17.7%,10~12月:20.5%,不同季节之间MP感染率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χ~2=12.5,P<0.05).上、下呼吸道感染组M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下呼吸道感染者中喘息组MP感染率(26.9%)高于非喘息组(20.2%)(P<0.05).结论 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MP感染与性别和感染部位无关,与年龄和季节有关,大于3岁患儿是易感人群.MP感染可能与喘息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有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MP) infection in children with 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RI) in Guangzhou. Methods MP was detected using an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t method in 2084 children with ARI. The relations between MP infection rate and the gender, age, season, site of infection and wheezing diseases were analyzed. Results A total of 433 children (20.8%) were positive for MP, including 222 boys (19.8%) and 211 girls (21.9%) witho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fection rate between the genders (P>0.05). In 0-to 3-year-old group, 106 children were positive for MP (15.0%), while in 3-to 5-year-old group and 5-to 14-year-old group, 163 (25.2%) and 164 (22.5%) were positive, respectively, showing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fection rate between the 3 groups (P<0.05). The MP infection rate was 18.0% in January to March, 25.1% in April to June, 17.7% in July to September, and 20.5% in October to December, show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eriods (P<0.05).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infection rate between children with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URI) and those with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LRI) (P>0.05). Among the children with LRI, those having wheezing disease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MP positivity rate than those without wheezing. Conclusion MP is a common causative agent for ARI in children. MP infection is not related to gender and infection site, but to age and season. Children over 3 years old are vulnerable to MP infection. MP infection can be associated with wheezing in LRI.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一年四季不同年龄组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特点及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IF)对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0日3309例长沙市中心医院儿科住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鼻咽分泌物进行七项呼吸道病毒联合检测.结果:943例患儿检出至少一种病毒,长沙地区呼吸道感染总阳性率28.5%(943/3309),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721例(21.7%)、副流感3(PIV3)75(2.3%)、腺病毒(ADA)52(1.6%)、流感病毒A(IFA)24(0.7%)、副流感1(PIV1)13(0.4%)、副流感2(PIV2)11(0.3%)、流感病毒B(IFB)7(0.2%);RSV和ADA混合感染25例,检出率0.8%,RSV和PIV3混合感染15例,检出率0.5%;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占总阳性病毒株的76.5%(721/943),其它病毒病原呈散在分布;新生儿期(出生-28天)、婴儿期(28d-1岁)、幼儿期(1-3岁)、学龄前期(3-6岁)、学龄期(6岁-)各组病源联检阳性率分别为37.8%、33.8%、32.3%、9.6%、6.3%,各年龄组病毒感染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各年龄组病毒感染中,RSV阳性构成比分别为89.4%、80.8%、67.5%、50%、33.3%,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长沙地区呼吸道病毒感染有明显的季节性,不同月份阳性率不同,四季当中,春、冬季阳性率较高,夏、秋季阳性较低.结论:病毒是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长沙地区各年龄组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为病毒病原RSV,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混合感染以婴儿、幼儿为主,呼吸道病毒感染显季节流行.  相似文献   

17.
细菌感染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细菌感染在急性肺损伤 (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发病及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10年间发生ALI、ARDS的 60 4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导致直接肺损伤的首要原因为肺部感染 ,导致间接肺损伤的首要原因为全身性感染 ;②在所分离的致病菌中 ,革兰阳性球菌 ( 5 0 .76%)和革兰阴性杆菌 ( 4 0 .15 %)基本相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为第一和第二位致病菌 ;③随SIRS分级的提高 ,感染患者ALI和ARDS的发病率均显著增加 (P <0 .0 5 ) ;④随发生功能障碍器官数的增多 ,感染患者ALI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P <0 .0 5 ) ,当发生 2个以上器官 (即 1个肺外器官 )功能障碍时 ,感染患者ARDS病死率显著增加 (P <0 .0 5 ) ;⑤在治疗原发病、氧疗及抗感染基础上的综合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P <0 .0 5 )。结论 感染是ALI和ARDS发病的主要诱因 ;机会致病菌是导致感染的主要细菌 ;以治疗原发病和抗感染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改善二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对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实验的方法,将符合实验标准的8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实验组给予伊曲康唑200 mg·次-1,口服,1次·d-1,共15 d;对照组给予氟康唑150 mg·次-1,口服,1次·d-1,共15 d.结果 两组用药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和血肌酐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真菌感染(确诊+临床诊断+拟诊)率分别为19.0%和40.5%;真菌感染(确诊+临床诊断)率分别为14.3%和33.3%,经χ2检验均P<0.05,可认为两组间真菌感染率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间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分别为9.5%和4.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曲康唑预防急性白血病患者真菌感染的发生较氟康唑更具有优越性,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A组)和健康对照组50例(B组),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的血清HP-IgG抗体,同时作血浆纤维蛋白原(Fg)、C-反应蛋白(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检测。结果 AIS患者HP感染率为77.5%(31/40),而对照组仅为26.0%(13/50),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8.75,P<0.01);AIS患者Fg、CRP、TC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或<0.01),而TG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AIS发病与HP感染有关,抗HP治疗可能是降低AIS发病危险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腹腔感染患者血清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淀粉酶(AMS)、高敏感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意义及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SAP合并腹腔感染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SAP未合并腹腔感染患者11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Ghrelin、AMS、hs-CRP水平。根据28 d预后情况将观察组分为生存组(40例)、死亡组(18例),比较两组血清Ghrelin、AMS、hs-CRP水平及Ranson、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Pearson法分析各血清指标与Ranson、MODS评分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SAP合并腹腔感染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hrelin、AMS、hs-CRP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并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清Ghrelin、AMS、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不同病因、不同病原菌、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不同年龄、是否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是否合并低氧血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生存组治疗前后血清Ghrelin、AMS、hs-CRP及Ranson、MODS评分的差值高于死亡组。确诊感染5 d后血清Ghrelin、AMS、hs-CRP与Ranson评分呈正相关(r =0.570、0.515和0.650,均P <0.05),与MODS评分亦呈正相关(r =0.657、0.745、0.527,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50岁[O^R=1.937(95% CI:1.215,3.087)]、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O^R=3.384(95% CI:2.332,4.911)]、合并低氧血症[O^R=2.021(95% CI:1.308,3.124)]、Ghrelin[O^R=2.994(95% CI:1.706,5.253)]、AMS[O^R=3.109(95% CI:2.041,4.736)]、hs-CRP[O^R=3.863(95% CI:2.455,6.079)]、Ranson评分[O^R=3.544(95% CI:2.118,5.931)]、MODS评分[O^R=4.297(95% CI:2.704,6.829)]是SAP合并腹腔感染的影响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确诊感染5 d后血清hs-CRP预测预后AUC为0.819(95% CI:0.535,0.789),当截断值>334.71 ng/L时,敏感性为61.11%(95% CI:36.14%,81.74%),特异性为70.00%(95% CI:53.29%,82.91%)。AMS AUC为0.775(95% CI:0.646,0.874),当截断值> 330.56 u/L时,敏感性为88.89%(95% CI:63.93%,98.05%),特异性为62.50%(95% CI:45.81%,76.83%)。Ghrelin AUC为0.671(95% CI:0.646,0.874),当截断值> 32.22 mg/L时,敏感性为72.22%(95% CI:46.41%,89.29%),特异性为87.50%(95% CI:72.40%,95.31%)。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Ghrelin、AMS、hs-CRP高低危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血清Ghrelin、AMS、hs-CRP在SAP合并腹腔感染中呈异常高表达状态,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预后的重要因子,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