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杜昕 《英国医学杂志》2005,8(2):128-128
贵刊去年第5期教育与争鸣栏目刊登了一篇题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将急诊冠状动脉成形术作为首选治疗”的文章,这篇文章写得很好,阅读后获益颇多。两位专家各执己见,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应该溶栓治疗还是行急诊介入治疗(PCI)进行了争论。争鸣的目的不在于结论,而在于分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会我们面对实际问题应该如何思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国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且趋向年轻化,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急性心肌梗死常导致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及心脏骤停,严重可导致患者猝死[1].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使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导致心肌急性坏死.其治疗原则为及时、充分开通闭塞的血管,以挽救存活及濒死心肌[2].本文综述近年来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与溶栓治疗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急性心肌梗死成功介入治疗及成功溶栓治疗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方法共纳入56例首发心梗患者,既往无心衰病史。随机分别接受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均治疗成功。并在入院7.5±0.4 d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随访其心源性死亡事件的发生。结果介入治疗组有27例和溶栓治疗组有29例,在入院7.5±0.4 d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VEF)介入组为(57.6±2.3)%,溶栓组为(49.9±1.9)%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但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介入组为53.42±6.28 mm,溶栓组为53.18±5.69 mm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5)。在进行了平均为期548.7±48.9 d随访后发现介入组生存率为85.2%,溶栓组生存率为79.3%(P<0.5),两组的生存率分布无显著差异。结论在轻中度的急性心梗患者中,使用了普通支架的介入治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近期内的心功能明显优于溶栓治疗;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的长期预后则可能无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AMI)总病死率约25%,其中半数猝死于医院外而无机会救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使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在冠状动脉形成的血栓溶解,使已梗塞的冠状动脉再灌注.方法:心肌梗死的早期给予应用具有溶解血栓作用的药物,将血栓溶解,使冠状动脉再通,使心肌梗死重新得到血液灌注.结果:在最短时间内明确诊断和开始溶栓治疗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均应创造条件尽早溶栓治疗.结论:早期诊断与治疗,对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命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赵新杰  王晓楠 《医学综述》2012,18(6):945-947
目的对比急性心肌梗死成功介入治疗及成功溶栓治疗的近、远期疗效和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纳入39例首发心肌梗死患者分别接受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均治疗成功2周后观察心功能改变情况以评价近期疗效,随访1年评价远期疗效及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溶栓组患者近期疗效为90.90%、介入组为94.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溶栓组无效率为36.36%、介入组为23.59%,介入组优于溶栓组(χ2=4.409,P<0.05)。溶栓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3%、介入治疗为11.7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最小治疗成本为(11729.2±5325.1)元、介入组为(49047.5±7632.2)元,溶栓组显著低于介入组(χ2=15.08,P<0.05)。两组治疗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显示,溶栓组较介入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9,P<0.05)。结论介入治疗与溶栓治疗近期疗效相当,虽远期疗效较好,但费用较高。患者应根据个人情况有选择地进行不同方法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对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介入治疗与溶栓治疗其近期临床疗效差异性,为以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随机抽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介入组与溶栓组,每组各40例。介入组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溶栓组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介入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优于溶栓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诸如平均住院时间、心绞痛与心力衰竭发生概率等相对于溶栓组患者更具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与溶栓治疗均是当前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治疗方式,相对于溶栓治疗,介入治疗临床疗效更为突出且有效保障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发生如心绞痛、心力衰竭等严重症状,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重视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轻度出血是指皮肤、黏膜、肉眼及显微镜下血尿、或小量咯血、呕血等(穿刺或注射部位少量瘀斑不作为并发症);重度出血是指大量咯血或消化道大出血、腹膜后出血等引起失血性低血压或休克需要输血者;危及生命的出血包括颅内、蛛网膜下腔、纵隔内或心包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是短暂的,尤其多见于溶栓治疗的结束阶段,应该注意监测,及时处理,并注意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一过性低血压及过敏反应多见于应用链激酶或重组链激酶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发病24 h内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78例,40例行静脉溶栓(对照组)和38例行介入治疗辅以静脉注射溶栓(治疗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术前与术后心电图变化和血管造影结果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迅速改善心肌灌注,良好的心肌灌注可限制梗死范围,减轻心室功能障碍并改善心功能,且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过去10年来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治疗已取得重大进展,但是仍有约十分之一的患者死于这种疾病。在即刻处理方面,可降低STEMI死亡率的三个关键因素为:快速诊断、迅速服用阿斯匹林以及尽快恢复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后者可通过药物(溶栓治疗)或机械性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实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尽早恢复梗死相关动脉的再灌注是治疗中的首要问题。探讨老年人患急性心肌梗死如何治疗能更好的改善心肌供血。方法:观察125例老年患者患急性心肌梗死后采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比较再通例数、左室射血分数、脑梗死例数及脑出血例数。结果: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溶栓治疗具有较高的再通率、较低的病死率。结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更有利于改善心肌供血、改善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首次AMI患者, 128例患者接受直接PCI治疗,其中30例溶栓后行补救PCI。83例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45例溶栓患者48小时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情况。结果:溶栓组院内死亡率高于直接PCI组(P<0.05).溶栓组血管再通率为68.6%,梗死相关血管(IRA)达到TIMIⅢ级血流者为60.5%,直接PCI组血管再通率96.8%,有4例发生无再流现象(No-reflow).AMI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溶栓组为(49.3±12.1)%,直接PCI组为(64.2±9.6)%,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5).平均住院天数溶栓组为13.4天,直接PCI组为8.2天,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溶栓治疗比较,首次AMI患者直接PCI治疗,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率高,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院内死亡率,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4.
<正>1 病历资料男性患者,74岁,以"胸痛5 h"为主诉入院。患者于5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胸骨下段及上腹部疼痛,无放射痛,伴皮肤出汗、气短,无恶心、呕吐,无头晕、头痛及黑蒙,上述症状持续不缓解,急打120。急诊科医生行心电图检查,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立即给予嚼服阿司匹林300 mg+口服氯吡格雷片300 mg后入住心血管内科。既往脑梗死病史15 a,高血压病史10 a,空腹血糖增高病史1 a。实验室检查: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将合户观察条件的病例随机分为俩组,一组为溶栓治疗组,另一组为非溶栓治疗组。分别采用溶栓和非溶栓俩种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比较效果。结果:发现溶栓治疗组在冠状动脉在通率,心衰发生率上明显好于非溶栓组,其他一些指标差异不大。结论:溶栓治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临床效果较好,方法简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从光 《宁波医学》2000,12(7):345-347
  相似文献   

18.
袁安平  许海彬 《中外医疗》2009,28(27):45-4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溶栓治疗时期对预后影响。方法对50例发病6h内无溶栓禁忌证的AMI患者行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辅以阿司匹林口服及肝素皮下注射。结果再通36例,再通率72%,且溶栓越及时效果越好。结论结果表明静脉溶栓治疗能使闭死的冠脉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濒临死亡的心肌得以存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AMI的方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我科从 1 996年 7月开始用中华心血管杂志编委会修订的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方法参考方案 ) ,用尿激酶进行溶栓 6 0例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符合WHO的AMI诊断标准 ,按全国AMI尿激酶溶栓方案 ,放宽溶栓时间至 2 4h以内。本组病例男 43例 ,女 1 7例 ,平均年龄 5 6岁。1 .2 梗死部位前壁、广泛前壁 3 6例 ,下壁 1 8例 ,下壁 +右心室 +正后壁 3例 ,前壁 +下壁 6例。1 .3 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2h以内 4例 ,6h以内 1 5例 ,1 2h以内 2 1例 ,2 4h以内 2 0例。1 .4. 给药及观察方法持续心电图示波监测接 1 2导联心电…  相似文献   

20.
张玉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0):884-884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残疾率和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较高,如何尽早开通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管、达到有效的血液灌流,以降低心肌梗死死亡率、缩小梗死范围,我们对87例老年心肌梗死病人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