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大鼠极限90%门静脉分支结扎模型中门静脉压力促进肝再生过程中白介素-6(interleukin 6, IL-6)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细胞增殖作用的关系.方法 72只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和门静脉分支结扎实验组.测定术后0.5、1、3、5、7、14 d大鼠门静脉压力变化,观察实验组非结扎侧肝脏质量大体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非结扎侧肝组织的病理形态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非结扎侧肝细胞的IL-6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门静脉压力在结扎后立即升高,0.5 d达到高峰(P<0.01),随后逐渐下降,7 d 左右降至正常水平.②非结扎侧肝叶质量逐渐增加,7 d达"平台期"; 而结扎侧肝叶逐渐萎缩;非结扎侧肝细胞术后3~7 d可见较多的分裂象,肝细胞核增大.③非结扎侧肝细胞中PCNA阳性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0.5~5 d表达增强(P<0.05),以后逐渐恢复正常.④非结扎侧肝叶IL-6的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0.5~5 d表达增强,术后7~14 d恢复至对照组水平 (P>0.05).⑤门静脉压力与非结扎侧肝叶肝细胞PCNA的表达在术后1、3、5 d组呈正相关(r分别为0.816、0.774、0.827, P<0.05),在术后14 d组呈负相关(r=-0 761,P<0.05);大鼠肝脏PCNA的表达在术后1、14 d组与肝内IL-6表达呈正相关(r分别为0.813、0.825,P<0.05).结论 IL-6蛋白在门静脉压力促进极限门静脉分支结扎致肝再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NF-kappa B p65和TNF-α口在门静脉压力升高促进90%极限门静脉分支结扎致大鼠肝再生中的作用.方法 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96只,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和门静脉结扎实验组.观察术后0.5、1、3、5、7、14、21和28 d门静脉压力和保留侧肝脏质量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保留侧肝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保留侧肝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NF-kappa B p65和TNF-α的表达.结果 90%极限门静脉分支结扎后,结扎侧肝叶呈进行性萎缩变小,保留侧肝叶占总肝质量的比例逐渐增加;门静脉压力在结扎后立即升高,0.5 d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7 d降至正常水平;PCNA阳性细胞计数在术后第0.5 d至7 d与对照组相比增多(P<0.01),以后逐渐恢复正常.保留侧肝叶的NF-kappa B p65和TNF-а蛋白的表达均在0.5 d至5 d与对照组相比增多(P<0.05),术后7 d至28 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F:kappa B p65的表达在术后0.5 d、1 d、7 d、14 d均与TNF-a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门静脉压力变化可能通过TNF-α、NF-kappaB信号传导途径在90%极限门静脉分支结扎大鼠肝再生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拉帕米对梗阻性黄疸时肝组织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 NF-κB)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胆管结扎组、维拉帕米组和假手术组.分别于术后第7天、14天处死大鼠,观察肝组织NF-κB p65表达、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变化. 结果:维拉帕米组肝组织NF-κB p65表达、MDA含量及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胆管结扎组(P<0.05或P<0.01). 结论:维拉帕米可下调肝组织NF-κB的表达,减轻梗阻性黄疸时肝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核因子-κB(NF-κB)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和缺血再灌注组(n=28),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缺血再灌注6 h、12 h、1 d、2 d、3 d、7 d、14 d神经细胞NF-κB和IL-6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有微弱的NF-κB表达,阳性细胞为淡棕色。脑缺血再灌注6 h开始,皮质区和纹状体区神经细胞NF-κB表达逐渐增强,于再灌注1 d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IL-6表达部位和变化规律与NF-κB相似,但其表达高峰在再灌注2 d。NF-κB和IL-6的表达水平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变化规律具有显著相关性(r=0.919 6,P<0.01)。结论NF-κB和IL-6表达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核因子-κB(NF-κB)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变化。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和缺血再灌注组(n=28),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缺血再灌注6h、12h、1d、2d、3d、7d、14d神经细胞NF-κB和IL-6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有微弱的NF-κ表达,阳性细胞为淡棕色。脑缺血再灌注6h开始,皮质区和纹状体区神经细胞NF-κB表达逐渐增强,于再灌注1d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IL-6表达部位和变化规律与NF-κB相似,但其表达高峰在再灌注2d。NF-κB和IL-6的表达水平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变化规律具有显著相关性(r=0.9196,P〈0.01)。结论 NF-κB和IL-6表达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F-κB(核因子-κB)在梗阻性黄疸引发肝脏损害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组),梗阻性黄疸组(OJ组),梗阻性黄疸+前列腺素E1治疗组(OJ+PGE1组)。采用胆总管结扎法(CB-DL)建立大鼠梗阻性黄疸模型,术后第7d起OJ+PGE1组应用前列腺素E1注射液0.1μg/(kg·d)腹腔注射治疗14d。其他两组注射同量生理盐水。3组大鼠分别于术后第21 d处死,检测血清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胆汁酸(TBA)以及血浆内毒素、D-乳酸、TNF-α、IL-6、肝脏NF-κB、Bcl-2(B淋巴细胞瘤-2)、ICAM-1(肝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肝细胞上皮凋亡指数,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并作比较。结果 OJ+PGE1组及OJ组大鼠肝脏各检测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但OJ+PGE1组增高的程度低于OJ组(P0.05),并且病理改变也较轻。结论 NF-κB信号通路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肝损害中起重要作用,NF-κB参与的炎症反应是梗阻性黄疸引起肝脏损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损害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胆总管结扎法构建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otalbilirubin,TB)、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和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以及肝脏组织行HE病理切片检查鉴定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肝脏组织匀浆后检测组织中总SOD和CuZn-SOD活力,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κB在肝脏中的表达。结果:胆道结扎(Bile duct ligation,BDL)组血清TB、DB及ALT明显增高(P0.01);胆道结扎组肝组织中总SOD和CuZn-SOD活力较假手术组明显减低(P0.01)。胆道结扎组NF-κBp65蛋白激活并出现核移位,19d组较7d组更加显著。结论:脂质过氧化是梗阻性黄疸器官损伤的最重要的机制之一,而SOD活力的降低及NF-κB的激活,在梗阻性黄疸肝脏过氧化损害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阻塞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 ice,OJ)时核因子κB(nuc lear factor kappa B,NF-κB)对炎性介质的调控及其在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大鼠OJ模型,观察OJ 4、7、14 d及腹腔注射NF-κB抑制剂脯氨酸二硫化氨基甲酸酯(pyrrolid ined ith iocarbam ate,PDTC)后肝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白介素-6(IL-6)mRNA、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表达以及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 ilirub in,TB)、谷丙转氨酶(ala-n ine transm inase,ALT)水平。结果OJ 4、7、14 d大鼠出现明显的肝损伤,表现为TB、ALT的明显增高,肝组织NF-κB P65表达明显增加,TNF-α、IL-6mRNA、ICAM-1mRNA表达也增强。注射PDTC的OJ大鼠肝NF-κB P65、ICAM-1mRNA表达较OJ各时相点显著下降,血清ALT和肝组织TNF-αmRNA较OJ在4、7 d明显下降。结论OJ时NF-κB的活化上调了炎性介质的表达,从而造成肝损伤,通过PDTC抑制NF-κB活化可减轻病程早期的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9.
禹良国  王崇高  夏德刚 《吉林医学》2010,31(31):5488-5489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时肝组织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变化,并观察NF-κB特异性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对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成胆总管结扎组(BDL组)、胆总管结扎+PDTC干预组(PDTC组)、假手术组(Sham组)。分别于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处死大鼠,观察肝组织细胞凋亡和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BDL组和PDTC组NF-κB p65表达及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但在PDTC组明显低于BDL组。结论:NF-κB的活化可能是梗阻性黄疸时介导肝脏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门静脉栓塞及结扎联合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对肝纤维化大鼠肝再生的作用。方法 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100只肝纤维化大鼠随机分为5组,术前对照组、门静脉栓塞组(A1组)、门静脉结扎组(A2组)、门静脉栓塞+肝细胞生长因子组(B1组)和门静脉结扎+肝细胞生长因子组(B2组),每组20只。除术前对照组外以上各组栓塞或结扎大鼠门静脉右支。每组于术前及术后1、3、7及14 d分批处死大鼠,每次5只,检测各组时间点大鼠外周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的含量;称取各叶肝脏及全肝重量,计算术后不同时间点非栓塞及非结扎肝叶占整个肝脏的百分比;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与Ki- 67的表达。结果 术后各组ALT、AST呈一过性升高改变,表现为术后第1天达到高峰,B1与B2组术后第1、3、7天ALT及AST峰值分别较A1与A2组低(P <0.05)。各组大鼠非栓塞及非结扎侧肝重/全肝重百分比均随时间增加而增加,术后第7、14天B1组非栓塞叶肝重/全肝重较A1组高,B2组非结扎叶肝重/全肝重较A2组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改变:A1与A2组、B1与B2组术后非栓塞及非结扎侧肝叶PCNA与Ki-67的表达较术前明显增加并于第3天达高峰(P<0.05),然后缓慢下降,第14天A1与A2组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而B1与B2组较术前仍明显升高(P<0.05)。结论 肝纤维化大鼠选择性门静脉栓塞、门静脉结扎后对侧肝脏均有再生能力;外源性HGF能明显提高肝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试结扎供应大鼠90%肝脏的门静脉分支,发现结扎后保留门静脉血供的10%肝脏进行性肥大,14天时其重量是对照组的5倍。3H-TdR掺入实验表明,保留门静脉血供的肝细胞DNA合成迅速增强,24小时达高峰,7天恢复正常。门静脉分支结扎的肝叶逐渐萎缩。经如此门静脉支结扎预处理2周后,再行结扎门静脉的原90%肝叶切除,80%的动物存活良好,而门静脉支假结扎对照组,相应90%肝切除后,全部动物迅速死亡。结果表明,鼠90%肝叶门静脉支结扎后,行二期肝切除,可有效预防一期90%肝切除术后急性肝衰。  相似文献   

12.
大鼠门静脉分支结扎预防90%肝切除术后急性肝功能衰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试结扎供应大鼠90%肝脏的门静脉分支,发现结扎后保留门静脉血供的10%肝脏进行性肥大,14天时其重量是对照组的5倍。^3G-TdR掺入实验表明,保留门静脉血供的肝细胞DNA合成迅速增强,24小时达高峰,7天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中核因子-κB (NF-κB)的表达和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胰腺组织NF-κB的表达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关系。方法: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ormal组)、急性水肿性胰腺炎6h组(AEP6h组)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3h组(ANP3h)、6h组(ANP6h)、12h组(ANP12h),观察各组血清淀粉酶(Amy)、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及胰腺组织NF-κB的表达。结果: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大鼠TNF-α、IL-6、胰腺组织NF-κB的表达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急性坏死性胰腺炎TNF-α、IL-6及胰腺组织NF-κB表达较水肿性胰腺炎增高(P<0.05~P<0.01),6h达高峰,此后下降。结论: 胰腺组织NF-κB参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并呈动态变化;胰腺组织NF-κB表达与TNF-α、IL-6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黄建达  应骏  顾铜杰 《浙江医学》2011,33(3):334-336,340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大鼠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5 及肺组织中 Eotaxin、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姜黄素组,用卵白蛋白(OVA)制备哮喘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用0.9%氯化钠溶液代替OVA进行致敏和激发.以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BALF中IL-5的浓度以及计数BALF中嗜酸细胞(EOS)的绝对值及百分比,同时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otaxin、NF-κB等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血清及BALF中IL-5浓度的改变与NF-κBp65、Eotaxin蛋白表达的改变:哮喘组及姜黄素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姜黄素组显著低于哮喘组(P<0.01).肺组织细胞NF-κB p65的表达与EOS绝对计数、IL-5的表达及Eotaxin的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r=0.928、0.905、0.850,均P<0.01).结论 姜黄素能抑制NF-κB的活性,通过抑制NF-κB向核内转移与DNA的结合而减少IL-5及Eotaxin的合成,从而发挥抗哮喘作用.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whether remifentanil induced cardioprotecting effect is associated with expression of toll-like receptor 4 (TLR4).nuclear factor κB (NF-κB) and serum interleukin -6 (IL-6).Meth...  相似文献   

16.
大鼠门静脉右支结扎和栓塞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门静脉右支结扎引发的搂端完全阻塞和碘油酒精混合物引发的远端栓塞之后的肝脏形态变化和功能改变。方法:25只大白鼠随机均分成5组,对1,2组和3,4组大白鼠的门静脉右支分别采用碘油酒精2:1混合物进行栓塞和单纯结扎处理,第5组为正常对照组,术后第14天和21天第1,3组和第2,4组动物分别被处死,剖腹观察肝脏各叶的形态变化,并进行肝叶分离和称重,计算右叶与全肝的重量比(比例1)和肝脏与体征的重量比(比例2),然后用t检验广阔 各组结果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术后两组大白鼠肝右叶均见明显变小,但第1,2组(栓塞)肝脏右叶形态较不规则,表面见大小不等淡黄色小瘢痕,第3,4组(结扎)的肝脏右叶明显缩小,但表面光滑整齐, 形态呈均匀变小,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别。结论:门静脉右支的近端结扎和末梢栓塞虽然导致肝叶萎缩的原理和形态学变化有所不同,但引发的萎缩在程度上无显著差别,在右叶萎缩的同时,其他肝叶发生代偿性增生,使肝脏总重量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异芒果苷对高脂饮食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高脂组、异芒果苷(20、40?mg/kg)组。除空白组外,其它组动物以高脂肪饮食喂养6周,空白组给予正常饲料,从第5周起,异芒果苷组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2周。ELISA法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Sirt1/NF-κB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体外实验采用棕榈酸诱导肝脏L02细胞损伤模型,检测细胞活性以及细胞上清IL-1β、IL-6、TNF-α水平,检测细胞Sirt1/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体内实验结果显示,异芒果苷显著降低ALT、AST活性及TG、TC、IL-1β、IL-6、TNF-α水平(P<0.01),改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增加肝脏Sirt1蛋白表达(P<0.01),降低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P<0.01)。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异芒果苷能显著增加L02细胞活性(P<0.01),降低细胞上清炎症因子水平(P<0.01),增加细胞Sirt蛋白表达(P<0.01),降低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P<0.01)。结论?异芒果苷能显著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其机制可能与调节Sirt1/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Mon)对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及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阐明哮喘大鼠气道重塑及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卵清蛋白致敏和激发构建急性哮喘大鼠模型,原代培养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取第5代细胞用于实验。实验分为对照组(正常气道平滑肌细胞)、模型组(哮喘模型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和治疗组(哮喘模型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Mon干预)。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TLR4和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治疗组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IL-6和TGF-β1水平升高(P<0.05),PCNA、CyclinD1、Bcl-2、TLR4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及TLR4和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而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IL-6和TGF-β1水平降低(P<0.05),PCNA、CyclinD1、Bcl-2、TLR4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及TLR4和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而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Mon可抑制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减轻哮喘气道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建模),阳性对照组(给予5mg·kg-1地塞米松,建模),低、中和高剂量大黄素组(给予10、20和40 mg·kg-1大黄素,建模)(n=10)。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MCAO)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行为学评分,采用TTC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海马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海马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 (NF-κB) p65和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未发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脑梗死;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缺血侧海马组织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中和高剂量大黄素组大鼠行为学评分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减小(P<0.05),缺血侧海马组织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低剂量大黄素组比较,中和高剂量大黄素组大鼠行为学评分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减小(P<0.05),缺血侧海马组织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大黄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和降低炎症因子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