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开窗术治疗牙源性角化囊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Philipsen(1956年)提出将具有角化上皮的牙源性囊肿称为“牙源性角化囊肿”。1971年WHO简化囊肿的分类,将始基囊肿和角化囊肿归为一类,但不是所有的始基囊肿都是角化囊肿。牙源性角化囊肿占颌骨囊肿的3%~  相似文献   

2.
颌骨角化囊肿作为独立性疾病被认识约有20年的历史。以往曾称为胆脂瘤、表皮样囊肿、皮脂腺囊肿以及颌骨始基囊肿。1971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对颌骨囊肿的分类中将其称为始基囊肿,其同义名为“角化囊肿”。此分类强调的是组织学特微而不是推测它来自初期釉质器。  相似文献   

3.
袋形术在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eratocysfic odontogenic ttlmor,KCOT)以往被认为是一种牙源性颌骨囊肿,其生长缺乏自限性,可导致严重的颌骨破坏,术后具有较高的复发倾向.WHO(2005)头颈部肿瘤新分类已将其归属为肿瘤.  相似文献   

4.
腺牙源性囊肿是一种少见的颌骨囊肿。其临床、X线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组织学上明显不同于其它颌骨囊肿。1992年,WHO命名为独立的病变,并归属于发育性牙源性上皮囊肿。多年来,关于该囊肿的组织发生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本文就腺牙源性囊肿的命名演变、组织发生及临床病理等一系列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腺牙源性囊肿是一种少见的颌骨囊肿。其临床、X线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组织学上明显不同于其它颌骨囊肿。1992年,WHO命名为独立的病变,并归属于发育性牙源性上皮囊肿。多年来,关于该囊肿的组织发生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本文就腺牙源性囊肿的命名演变、组织发生及临床病理等一系列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颌骨囊肿的临床表现颌骨囊肿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发病率很高的疾病,本文从具有代表性的多数颌骨囊肿病例中,以其临床表现及X线照片为中心,对其特征和鉴别等加以叙述。关于颌骨囊肿的分类,各种学说虽无定论,但是几乎都从囊肿之成因进行观察,大致  相似文献   

7.
颌骨牙源性囊肿是口腔颌面部的常见疾病之一,这些真性囊肿是由囊液、衬里上皮和结缔组织被膜三个部分组成。其中衬里上皮对囊肿的分类和生物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鉴于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告较少,现将我们对418个颌骨牙源性囊肿衬里上皮的组织学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颌骨囊肿100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颌骨囊肿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00例颌骨囊肿病例,按性质、大小分类,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对诊治经验进行临床总结。大型囊肿35例(包括5例角化囊肿)均采取开窗减压术加二期刮除术,并非颌骨方块切除;中型囊肿采取囊肿刮除术;小型囊肿采取根管治疗术。结果:5年随访均未复发,治愈率90%以上。结论:在治疗颌骨囊肿时,应根据其类型、病变部位和范围,以及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不同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152例牙源性颌骨囊肿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比较 152例牙源性颌骨囊肿经囊肿刮治术、开窗术及颌骨切除术3种不同的手术方法。结果 152例牙源性颌骨囊肿中98例经囊肿刮治术无1例复发;开窗术50例中有22例需二期行刮治术治愈;4例牙源性颌骨囊肿行颌骨切除术及同期髂骨移植修复 术,无复发及排异反应。结论牙源性颌骨囊肿早期确诊非常重要,根据病患的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颌骨囊肿刮除术是牙源性颌骨囊肿的常规治疗手段,但囊肿刮除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常影响骨腔的愈合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常见并发症有术后感染、囊肿复发、病理性骨折、感觉异常等。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与囊肿大小、患病部位、手术方式、是否有植入物等有密切关系。避免或减少这些并发症对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该领域研究现状和笔者的经验,介绍颌骨囊肿刮除术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相似文献   

11.
开窗引流术治疗老年人大型颌骨囊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颌骨囊肿多发生于年轻患者,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颌骨囊肿的病例也在增加.由于老年人有其自身的生理特点,即自身修复能力降低,全身合并其它系统疾病的机会增多[1].治疗老年人大型颌骨囊肿时,为了减少对囊肿临近结构的损伤,维持其正常的功能.本研究采用开窗引流术,保存治疗老年人大型颌骨囊肿,观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nic keratocyst,OKC)是一种局部骨破坏并有复发倾向的颌骨病变,采用一般病理学检查难与颌骨其他类型囊肿相鉴别。本文报告了采用差异性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各类颌骨囊肿进行鉴别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血清钙、磷、镁及ALP在牙源性颌骨囊肿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 :对 138例颌骨囊肿患者进行血清钙、磷、镁及ALP含量的测定与分析。结果 :颌骨囊肿组的钠、钾、氯、钙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 >0.05 )。磷、镁、AL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发育性与炎症性颌骨囊肿患者的磷、镁、ALP无明显差异 (p >0.05)。直径大于 5cm的颌骨囊肿或手术后颌骨囊肿患者的磷、镁、ALP明显高于小于 5cm或手术前颌骨囊肿患者的含量 (p <0.05)。结论 :牙源性颌骨囊肿患者的磷、镁、ALP含量是相对增高的 ,它受囊肿的大小、手术的刺激而变化 ,它们在颌骨囊肿破骨与成骨之间起主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在颌骨囊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对18例颌骨囊肿病例在囊肿摘除术前进行开窗减压术,观察6个月,通过CBCT等测量囊腔周围骨质再生情况及囊肿大小变化。结果:18例颌骨囊肿经减压术6个月后,囊肿体积明显缩小,原压迫吸收的骨质再生,颌骨外形逐渐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具有操作简单,能最大程度保留颌骨的外形及功能,减小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5.
 颌骨囊肿刮除术是牙源性颌骨囊肿的常规治疗手段,但囊肿刮除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常影响骨腔的愈合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常见并发症有术后感染、囊肿复发、病理性骨折、感觉异常等。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与囊肿大小、患病部位、手术方式、是否有植入物等有密切关系。避免或减少这些并发症对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该领域研究现状和笔者的经验,介绍颌骨囊肿刮除术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相似文献   

16.
“Persistent”是持久、不断的意思。标题中用一个错别字来强调笔者长期以来对颌骨“cyst”的偏爱,牙源性角化囊肿(OKC)是一种好发于下颌磨牙升支部的囊肿,与其他牙源性囊肿不同,其生长缺乏自限性,具有某些肿瘤的特征.术后有较高的复发倾向。是口腔颌面部较为特殊的一类疾病。笔者与它“萍水相逢”,“不嫌不弃”,一路走来,苦中作乐,乐在其中。在WHO对头颈部肿瘤的新分类(2005年)中,将其更名为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归属为良性牙源性肿瘤。  相似文献   

17.
近20年来,在文献中有大量关于颌骨囊肿治疗的报道,由于深入地研究了颌骨囊肿的发病机制,可以将其从真正的肿瘤中划分出来。乳牙根周囊肿给恒牙滤泡发育造成威胁,保留牙滤泡对以后整个咀嚼器官的发育和功能的形成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者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对颌骨囊肿壁血流量、血球数、血球速度进行测试,并对其内容物氧分压和囊肿壁结缔组织有关的脉管系变化行组织学研究.结果:颌骨囊肿壁的血流比健康牙龈显示低值。病理组织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联合囊肿塞在颌骨囊肿治疗中的应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对35例较大颌骨囊肿患者采用开窗减压术,吸除囊内容物,保留其余囊壁,制作囊肿塞,维持囊肿造瘘口引流通畅,并保持囊腔内清洁。术后定期复查和随访。结果:开窗减压术联合囊肿塞能够有效治疗颌骨囊肿,大大降低颌骨囊肿治疗中的手术创伤,保存颌骨及牙齿,维持颌面部外形和生理功能,是一种简便、有效的颌骨囊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颌骨囊肿开窗术的临床效果评价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和评估囊肿开窗术在颌骨囊肿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60例颌骨囊肿患者实行开窗术,吸出囊内容物,不刮除其余囊壁,使囊腔与口腔相通呈开窗状态,碘仿纱条填塞,术后换药,并定期复查和随访。结果:所有病例均未出现长期反复感染,患者颌骨形态良好,未出现神经及邻近重要结构损伤症状。术后6月~3年随访,X线片示骨质再生情况良好,未见有囊肿复发。结论:颌骨囊肿开窗术是一种简便、经济、安全、效果良好的治疗颌骨囊肿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