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发病范围较广,占恶性肿瘤的1%~2%,多发于皮肤,其次好发于眼,肛门直肠占第三位。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RMM(anorectal malignant melanoma、),自1857年Moore报道第一例以来,到1982年Boliver搜集文献,125年间共报告457例。国内刘志峰搜集至1991年以前40年文献共计160例,文献显示恶性黑色素瘤占肛管直肠恶性肿痛的0.4%~1.6%;也有的资料统计为0.1%~3.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发生在肛管直肠的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通过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对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进行组织学观察并文献复习。结果: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与谊部位的癌、恶性淋巴瘤或间质肿瘤相混淆,免疫组化是必不可少的鉴别手段。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侵袭性强、愈后极差的恶性肿瘤,常用的免疫抗体有Vim,S—100和HMB45,其中HMB45对其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朱峰  张岚  杨军玲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2):132-133
目的提高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分析1例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征,术前误诊为痔,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结果患者术后生存3个月。结论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误诊率高,早期发现、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6.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罕见 ,我院收治 2例 ,均经病理证实 ,现就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等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1 病例简介  例 1:患者 ,男 ,5 0岁 ,因便血 2个月入院。呈粘液血便 ,4~ 6次 / d,无疼痛。查体 ;一般情况好 ,表浅淋巴结不肿大 ,心肺无异常 ,肝脾肋下未扪及。肛门检查 :胸膝卧位 7~ 9点距肛缘 3cm处有 4cm× 3cm× 2 .5 cm肿块 ,质硬 ,结节状 ,向腔内突出 ,瘤体未见黑色素沉着。以“直肠癌”行腹会阴联合根治术 ,术后恢复顺利。病理诊断 :直肠恶性黑色素瘤 ,术后生存 9个月。  例 2 :患者 ,男 ,6 2岁 ,因便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早前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病例,通过查阅文献总结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临床罕见、恶性度高、转移性强、易被误诊、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8.
郑若  曾晓玲  庄华章 《海南医学》2006,17(8):174-174
患者 女,57岁,因在便变细半年入院.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大便变细,似食指样,无明显切迹压痕,大便一次/日,无便血及粘液,无伴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无明显消瘦.病程中未曾具体诊治.患者40年前行左乳腺纤维手术(治愈).  相似文献   

9.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1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norectal malignant melanoma ARMM)临床上少见,治疗效果不佳,预后差.本院自1980年至2005年10月共收治原发性ARMM患者共1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患者 女性,45岁。因肛门坠胀伴间歇性便血2月,加重1周入院。患者人院前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肛门坠胀,并有间歇性便血,为便后滴鲜红色血,每次量约5~20ml不等,大便无脓或粘液,无腹泻,无发热。多次院外就诊后诊断“混合痔”,予“Vitk4”、“痔疮栓”等治疗后便血可止。入院前1周出现坠胀加重,呈胀痛,便后滴血经应用上述药物后不能好转。2月来体重减轻5kg。入院后予肛门镜检(膝胸位):肛缘Ⅲ°~Ⅸ°范围皮肤黑色素沉着并局部稍隆起,向上延至齿状线以上,中央糜烂,有活动性出血点,……  相似文献   

11.
例1:患者女,60岁。因自觉肛门部肿块突出,伴鲜血便及便后滴血1月余就诊,肛肠科诊断为痔疮,外用药物治疗2个月症状无缓解。结肠镜下见肛管直肠交界处一直径为2.5cm的宽蒂息肉,活动度大,表面欠完整,局部溃疡形成,质中偏硬。考虑肛管直肠息肉,恶变可能。活检病理示低分化腺癌。收治外科行腹会阴根治性直肠切除术,术中见肛管齿状线上方、直肠前壁有一宽蒂息肉样肿块,侵及阴道后壁、右侧盆腔和髂动脉旁淋巴结。术后病理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髂动脉旁和肿瘤旁淋巴结见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12.
全在元  姚春祥 《吉林医学》2005,26(8):868-868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临床上极少见、恶性度极高的恶性肿瘤,其预后极差,目前尚无规范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近十年收治2例,现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 探讨恶性黑色素瘤根治性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18例临床病理特点、手术方式、预后。 结果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上容易误诊,本组18例术前误诊为直肠癌6例。手术切除15例,其中Miles、术10例,经肛门肿瘤局部切除5例,改道手术3例。全组中位生存期18.1个月,5年生存率19. 1%。统计提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因素(P = 0.008),而手术方式、肿瘤色素、性别等与预后无关(P > 0.05)。结论 肛管直肠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而不同手术切除方式与预后无关,何种术式的选择应根据不同肿瘤期别及个体情况而定。为降低复发、转移率,提高远期生存率,目前主张手术联合放、化疗,特别是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norectal malignant melanoma,AMM)由Moore(1857年)首次报道,是一种少见且预后极差的肿瘤,具有很强的侵袭性和转移性,临床极易误诊。据文献报道,AMM占恶性黑色素瘤的0.4%-1.6%,占大肠肿瘤的0.1%-1.9%,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推测与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有关。本病以中老年人多见,女性稍多。日本有学者认为起源于黑色素细胞者多见于老年人,恶性程度低,生长速度慢,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生物学特性、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0-2002年收治的43例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本组43例,占同期收治的大肠恶性肿瘤的0.7%,男性17例,女性26例;平均发病年龄54岁;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60.5%、肛门口肿物53.5%、肛门疼痛或不适34.9%等;首次就诊误诊率46.5%;43例中29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12例行经肛门局部扩大切除术,2例行乙状结肠造瘘术;全组病例5年生存率为9.3%。【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极高,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临床少见、恶性程度高、病死率高的疾病.由于本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及认识不足,且容易误诊误治,待确诊时往往已为中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时机,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本文报道1例经病理及影像学检查证实的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认识,避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7.
患女,62岁,因排便习惯改变伴便中带血4月入院。肛门指诊截石位示1点到3点距肛门3cm处可触及肿物,肿物表面欠光滑,质地硬,有触痛,指套血染。在外院曾行直肠镜检:粘膜组织慢性炎症。入院临床臆诊:直肠癌。术前取活检,病理诊断:直肠恶性黑色素瘤。HMB-45阳性,CK阴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原发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罕见。现将我院手术证实1例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80岁。主因大便后有肿物脱出肛门1个月入院。胸膝位:肛周外观无异常,手指进入顺利,距肛缘约1.5cm、10点可触及一肿物约1cm×1cm×0.8cm,质韧,边界清,有压痛,可活动。肛镜检查,其肿物呈黑色,上方有一约0.5cm×0.5cm×0.5cm紫红色息肉状物突入肠腔。肝脏B超:未见实质占位。术前考虑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可能。  相似文献   

19.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12例临床分析李天义1焦小珍1任艳军1张玉焕2我科自1988年~1996年共收治经病理确诊的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病人12例,现结合资料对其发病,诊治情况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在24~82岁,病程2~4年,...  相似文献   

20.
<正>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少见、恶性度高、予后极为不良的肿瘤。我院肿瘤科四年来收治直肠肛管癌80例,发现二例,现报告如下: 例1,女,56岁。排便及劳累后下坠感四个月,大便表面带鲜血一个月。当地医院诊为“痔核”,行“割痔”疗法,术后大便带血逐渐加重。无腹泻,便秘及脓性便史。既往健康。肛诊:膝胸卧位,5至9点处有扁平肿物突入肠腔,距肛缘3厘米,质硬,结节状,基底约3×2.5厘米~2,可活动。肛门镜检肿物呈黑色,边界清。病理报告为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