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低年资儿科护士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2岁以下需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患儿237例.现有护士11名,工作5年以上高年资护士36.4%,工作5年以下低年资护士63.6%.分为两组,每个月对两组护士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收集统计.结果:低年资组护士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82.13%,高年资组98.52%.结论:低年资儿科护士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较低,要从多方面努力提高低年资护士的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儿科年轻护士头皮静脉穿刺1次成功率,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方法:对儿科20名毕业1~3年内护士进行为期3个月的"一对一"强化培训.结果:20名护士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由65%上升至92%,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由85%上升至96%.讨论:"一对一"培训模式是提高儿科护士头皮静脉穿刺技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腹泻伴重度脱水患儿快速补液是临床抢救和治疗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操作,熟练掌握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术,避免穿刺造成的不良影响,是儿科护士必备的一项基本功,现将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临床上抢救和治疗小儿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熟练掌握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每位儿科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如何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又是儿科护士经常遇到的问题,根据几年来的工作经验,本文就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体会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5.
贺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3,(9):1219-1220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婴幼儿最普遍最常用的给药方法之一,在儿科头皮静脉穿刺是护士常用的技术操作,在配合医生抢救患儿中起到重要作用。1小儿头皮静脉的特点及分布1.1小儿头皮静脉极为丰富,分支甚多,互相沟通交错成网,且静脉表浅易见,易于固定,方便患儿肢体活动,故患儿多采用头皮静脉注射。1.2小儿头皮静脉的分布:头正中静脉、额静脉较细小,  相似文献   

6.
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病房中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在工作中,我们发现不同疾病下小儿头皮静脉有各自的特点,其穿刺方法也不尽相同,综合我院各病区护士给患儿头皮静脉穿刺的各种体会,总结出一些头皮静脉特点及穿刺要点,用于临床治疗中,对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护患间因此产生的摩擦、争执,增强护士的自信心,促进疾病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液体疗法是儿科临床上常用的方法,静脉输液也是儿科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给药途径。由于患儿不合作,哭闹,在四肢穿刺时针头不易固定,且不利于患儿保暖,故在临床上多采用头皮静脉穿刺。这就要求儿科护理人员掌握头皮静脉的解剖位置,操作技术熟练,动作轻柔,做到一次性穿刺成功,为抢救患儿赢得时间和减少患儿的痛苦。如何提高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是每一个儿科护士不断钻研的课题,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静脉输液是儿科常用和主要的治疗方法,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是衡量儿科护士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所以在实施小儿头皮静脉输液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患儿应用相应有效的、合理的操作方法,并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才能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和减少护患矛盾。  相似文献   

9.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临床儿科、门诊常见的一项技术操作,是儿科护士一门必修课,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其操作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治疗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小儿头皮静脉血管具有丰富、暴露、易观察、易固定的优点,因此2岁以下儿童多选用头皮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10.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2周岁以内患儿抢救治疗的主要途径。因而头皮静脉穿刺的成败,直接影响患儿病情,体现护理质量的高低,是儿科一项重要的护理穿刺技术。要想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除了掌握操作技术外,还与护士心理素质有关。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0-2岁婴幼儿静脉输液的主要部位。以往给患儿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时,首先将患儿放置于病床上,头部枕在小枕头上,需要家属跪在或趴在床上将患儿的头部、四肢固定住,护士则要弯着腰或是跪在地上给患儿进行静脉输液。由于家属的身体姿势的不舒适,不能很好的固定患儿头部配合护士进行静脉穿刺,往往使静脉穿刺失败,从而降低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疾病治疗和抢救中的一项基本操作,穿刺成功与失败,直接关系到患儿能否转危为安,特别是抢救重症脱水患儿,更为重要.同时也是衡量护士基本功的标准.现将多年来对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小儿头皮静脉丰富,表浅易见,不易滑动,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既不影响患儿保暖,又不影响肢体活动,是1周岁左右患儿首选的静脉输液方法。但是,在工作中仍会遇到穿刺难的问题,现将笔者在门诊输液中心工作几年中就如何提高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的几点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一项最基本但又最重要的护理技术,同时具有相当的难度,其中头皮静脉穿刺是最关键的第一环节。我们从2009年儿科门诊输液1098例患儿的临床护理实践中体会到儿科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总结工作方法,不断提高穿刺操作水平。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儿科护理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护士的头皮静脉穿刺技术不到位,并提出了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使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减少了因此引发的护理纠纷。  相似文献   

15.
<正> 在儿科几乎所有的住院患儿都需要进行头皮静脉穿刺输液,回顾近几年来3000余例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笔者体会到,不仅来自患儿和疾病方面的因素影响穿刺的成功,而且护土的自身因素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有密切的关系。现将有关护士自身因素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影响及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最基本的技术操作之一,也是儿科护士日常工作中的一个难点。进行有效的头皮静脉穿刺,不仅能提高护理质量,为抢救和治疗赢得宝贵时间,而且能有效减少护患矛盾,避免护患纠纷。现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操作技巧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术的成败是关系到患儿能否即时抢救和治疗的关键,因此儿科护士必须熟练掌握这一技术。本术的优点在于小儿头皮静脉血管丰富,易于固定。 一、头皮静脉的选择 1.颞浅静脉前属支,位于眉弓外侧端上方,此静脉特点是浅、清楚、固定,易于穿刺。  相似文献   

18.
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技术操作之一。由于小儿四肢静脉的穿刺和固定较困难,头皮静脉又常有限,多次反复穿刺造成静脉大量破坏和家长心理上的焦虑。而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为危重患儿的抢救,及时静脉给药争取了时间。同时成功的心理护理取得了患儿及家长的配合和信任,促进患儿的康复。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游细玉 《中外医疗》2008,27(33):164-164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常用的诊疗技术,也是抢救患儿的重要给药途径,穿刺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患儿治疗和抢救.本文从如何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结合儿科临床护理实践,分析了引起穿刺失败的原因,并针对其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正>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这项操作无非是手法,技术和熟练程度的问题,而忽视了操作过程中护士的心理素质。影响护士静脉穿刺的有心理因素和患者因素,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心理素质,提高护士自身的心理素质,才能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1心理因素对静脉穿刺的影响1.1情绪对静脉穿刺的影响:人的办事效率和质量受情绪的影响。⑴紧张情绪:是护士最容易出现的负性心理,尤其是年轻护士,患儿家长的不信任,个别家长的言语就会加重护士的紧张心理。假如今天第1个穿刺不成功,难么直接影响后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