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相关措施,提升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水平。方法:归纳2015年4月至2015年7月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施针对性措施,加强对药物存储的管理和考核管理,完善护理用药流程及医嘱数据化管理,增加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培训。结果:实施前(2015年4月至2015年7月)与实施后(2016年4月至2016年7月)的用药差错发生率分别为12%、1.5%,护理事故发生率分别为7.2%、0,医疗纠纷发生率分别为4.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用药安全管理,可以提升心内科护理质量,降低事故差错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药品管理小组在提高心内科临床护士用药知识水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2—10月,天津市某三甲专科医院药品管理小组通过制定《心内科临床常用药品知识手册》并定期完善管理、开展药物治疗相关专业活动、组织实施药品管理质量指导及监督工作对132名心内科责任护士进行管理,比较药品管理小组开展管理工作前后心内科护士的用药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药品管理小组开展管理工作后护士药品知识测试成绩、《责任护士对患者用药掌握情况查检表》查检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开展工作前(P<0.05).结论 药品管理小组通过实施药物治疗相关干预可有效提升心内科护士的药品知识水平及其对所负责患者用药的掌握情况,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上在心内科科室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心内科所收治的患者给予了基于护理质量控制系的护理方案,并将其与护理质量控制系统未实施前,2015年1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部分心内科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并记录实施完护理质量控制体系之后的临床效应。结果经过在心内科科室实施一段时间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之后,护理质量也明显提高,明显优于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前。结论临床上在心内科科室的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在心内科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因此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息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患者20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护理,观察组采用加强安全用药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差错事件和医疗纠纷发生,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8%和6%。结论加强心内科用药护理管理,可提高疾病治疗效果,防范用药差错和医疗纠纷,对保障患者权益和医院及社会效益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心内科的护理和用药安全管理措施。方法用数字随机表分组法将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入本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160例病人分成2组。对照组80例,实施常规护理与用药管理,观察组80例,采取规范化护理和用药安全管理。对比两组护理事件与药物安全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事件发生率(1.25%)、药物安全事件发生率(3.75%)都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加强心内科的护理管理以及用药安全管理能够减少护理事件发生,促进病人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医院心内科的护理及安全管理。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的心内科护理管理过程作为A组,于2016年对心内科护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进行安全管理改进的过程作为B组,并将2组护理及管理过程的医护人员专业知识评分、操作技能评分、管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B组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评分为(87.25±6.13)分,操作技能评分为(91.33±7.22)分,管理质量评分为(92.11±7.46)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3.15±6.77)分,均高于A组,P0.05。结论对于心内科的护理及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予以相应的改进措施,可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以此提高整体的管理质量,其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7.
探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淑芬  杜杰  冯敏 《当代医学》2009,15(13):118-118
如何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一直是临床护理管理人员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尤其是急危重症多的科室,此问题显得更为重要。几年来,我们心内科不断探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一些新方法,供临床护理管理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临床护士用药的安全,杜绝临床用药的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文章提出加强护士在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管理,做好医嘱处理、查对、药品管理、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控,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做好质量控制,保证用药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隐患发生的原因,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心内科出现不良用药事件的6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护理用药情况,查找安全隐患发生的原因。结果出现不良护理用药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有护理人员因素、病人因素、用药管理缺陷及实习带教不合格等,根据所存在的隐患实施有效的对策。结论在心内科临床用药中存在多种护理安全隐患,只有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不断加强护理用药风险管理,才能够有效较低护理不安全用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石慧枝 《包头医学》2016,40(1):59-60
目的:探讨PDCA(质量持续改进管理)法在临床一线护士安全用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和方法.方法:确定临床一线护士安全用药存在或潜在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检查、处理,持续改进..结果:通过PD-CA循环管理法,有效提高了临床一线护士安全用药,同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论 :PDCA循环管理法法应用于临床一线护士安全用药管理中, 能有防范效护理用药中的不安全因素, 从而使护理安全用药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14年1月—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时采取安全服药护理干预的76例患者作为安全干预组,同时选取早期采取常规服药护理的56例患者作为常规用药组,比较2组患者服药方法准确率、服药时间准确率、药物认知程度、药物知识掌握度以及不良反应监测度.结果 安全干预组患者服药方法准确率、服药时间准确率、药物认知程度、药物知识掌握度以及不良反应监测度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用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内科住院患者实施安全服药护理干预,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对药品知识的掌握,还能有效提高用药准确性和依从性,降低错误用药对机体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心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减少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60例心内科患者,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强化护士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提高护士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完善管理机制,制动良好的一换沟通技巧,优化关键敢于环节的监控,有效干预患者的不良行为.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治疗有效率为87.55%和88.46%果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2.33%和90.46%.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有效避免了护理安全问题的出现.结论:心内科患者的安全护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分析肿瘤病房的护理安全用药管理.方法 本文研究对象选取本院肿瘤病房护士站工作人员,通过成立护理安全用药管理小组,同时针对用药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指导患者安全用药.结果 护士们通过实施护理安全用药管理都提高了护理水平,大大增强安全用药主动意识,也激发了护士学习理论知识热情.结论 在肿瘤病房实施护理安全用药管理可保证患者安全用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一定程度还能调动护理人员工作主观能动性.通过实施严格标准的安全用药管理操作,使肿瘤病房安全用药管理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有效方法与效果。方法:统一认识,转变护理思想观念;加强临床护理管理,培育优质服务理念;落实基础护理,强化健康指导;拓展专科护理内涵,实行全科护士。结果:通过创建心内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转变了护士的护理理念,提高护理队伍的素质,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结论:心内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开展,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进一步强化护理人员整体护理观念、提高心内科专科护理水平的基石,保障医疗安全,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对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回顾相关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心内科疾病患者150例,由于护理模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5例,实验组采用安全护理服药干预,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护理,对比各小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效果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进行不同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疗效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各组间患者的数据结果进行比较后,差异较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心内科疾病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对服药依从性的效果较显著,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患者信赖和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王雪芹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656-1657
目的针对医疗风险高发的心内科介入治疗,探讨心内科心脏介入患者护理安全问题并结合临床实际工作情况分析其原因,探讨相应的对策,提高护理人员防范医疗风险的能力,保证患者护理安全。方法针对心内科心脏介入治疗患者的手术特点及护理工作现状进行分析,从患者、护理人员、护理专业技能及相关操作、护理文书书写、护患沟通能力、护理安全管理等方面探讨并制定相应的规范化人性化管理对策、加强护理人员临床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制度,完善护理风险预案。结果有效地预防了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保障手术安全,提高护理安全水平,避免医患纠纷。结论依据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对策可保证患者的护理安全,完善优质护理,明显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7.
王文侠  董敏 《吉林医学》2013,34(22):4529-4530
目的:探讨安全标识在心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6~12月在心内科住院的患者660例为对照组,2012年1~6月在心内科住院的患者68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按患者的病情检查治疗护理的特殊要求采用常规的口头交代的方法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特殊治疗护理要求在床头使用安全标识。结果:实施安全标识管理后,观察组患者专科健康教育的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应用床头安全标识可有效规范护士的服务行为,加强细节管理,满足患者需求,可显著提高专科健康教育的效果,降低和防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绩效考核的效果.方法 通过制定心内科护理绩效的考核标准,把量化管理和绩效管理相结合,并对心内科的护理质量及时反馈.结果 对2009年度未实行护理绩效考核与2010年度实行绩效考核后的患者满意度、服务质量与护理工作的工作量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在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护理工作量都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绩效考核,不但能够有效调动心内科护理人员工作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更能提高心内科护士的护理质量与心内科患者的满意度,从而转变了心内科护理服务的理念,提升了心内科护理人员整体的素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加强心内科老年住院病人护理安全的措施.方法 通过对心内科老年病人住院期间的不安全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做好心内科老年病人护理安全的有效预防.结果 采取积极措施,增强了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的防范意识,减少或避免了现存或潜在的危险因素的发生.结论 做好心内科老年病人的安全护理,降低危险因素的发生率,创造安全的就医环境,可提高心内科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临床护理细节管理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临床护理中的细节管理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有效措施,应从护士仪容仪表、行为规范、护理核心制度落实、确保用药安全、抢救器械与病区安全、合理医疗收费和临床高危环节六个方面入手,做好护理工作中的细节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