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灸治病,必须按照辨证施治的原则,运用经络、脏腑、八纲辨证,进行具体分析病情,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并辨别疾病的性质,属寒、热、虚、实的哪一类型,以作出临床诊断,并分清标本缓急,抓住其主要矛盾,以决定治疗方法。然后,按照治法,结合输穴的主治作用,进行临床取穴配穴,组成循经远道配穴、循经远近配穴的配方,并结合针灸的性能(“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以作出宜针宜灸,当补当泻的针灸处方。在十四经脉中,每条经脉都有它一定的循行部位,并有它所属的固定输穴,以治疗各经所主治的病症。现结合针灸临床实践,对十四经与脏腑常见病症的辨证进行针灸治疗,作如下举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从输穴的主治特点谈五输穴原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百孝 《中国针灸》2004,24(6):417-419
目的:通过分析输穴的分布及其主治特点,探讨五输穴理论的原理.方法: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以<内经><难经>等经典关于五输穴尤其是输穴的主治规律的论述为基础,结合现代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了阴经、阳经输穴、三阴经的荥穴、奇穴等的分布部位和临床主治特点.结论:输穴主治"体重节痛"作用在阳经和阴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与该经的输穴是否位于掌指关节或足跖趾关节后密切相关.在此发现的基础上,<内经><难经>所描述的不同经脉的五输穴具有相似主治特点的原理之一在于它们在四肢末端分布部位的相似性, 所激发经气层次的相似性,以及针灸刺激所形成的针感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3.
略论俞穴的主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俞穴的主治作用,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功能基础。所谓针灸疗法,就是运用针刺和艾灸人体一定俞穴,从而发挥相应经脉的作用,以调节脏腑、气血的功能,激发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系统了解掌握俞穴的主治作用,对于针灸临床的处方配穴,以及对俞穴作用机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俞穴主治的基本性能俞穴主治的基本性能,是人们从许多俞穴主治的个性中总结出来的一般规律,可概括为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定作用三个方面。 (一)近治作用:俞穴的近治作用,是指人体的俞穴一般均能治疗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局部病证,这就是俞穴的局部主治性能,也是俞穴最基本的主治性能。例如眼区的病变,均可取局部的睛明、承泣、四白、球后  相似文献   

4.
针灸治疗阳痿的记载始于《针灸甲乙经》,经过历代的实践与总结,到目前内容已相当丰富。随着疗法的不断成熟,其处方用穴也逐渐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本文试对治疗阳痿有效经穴的属经和分布进行分析(参考针灸专业教材《腧穴学》),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十四经穴中将阳痿列入主治病症的穴位有18个,这些穴位可单独用于治疗阳痿,在阳痿的针灸处方中一般充当主穴,它们分别属于7条经脉(见表1),以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和任脉为主(占72.22%)。从经脉循行来看,肾经直接连属肾脏,膀胱经则络肾属膀胱,这2条经脉均与肾…  相似文献   

5.
从四总穴探讨经脉的体表特异性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总穴歌是针灸临床治疗的经典歌赋,是穴位循经远治的经典范例,同时也是经穴效应特异性的集中体现,尤其体现在基于经脉循行路线的穴位与其主治部位之间的体表特异性联系,基于大量四总穴的相关临床与实验研究支持这种体表特异性联系的客观事实,提示穴位与主治部位的体表直接联系或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中介的间接联系可能是经脉体表特异性联系的重要生物学基础。既往关于经穴效应特异性的研究,多聚焦于穴位与内脏的相关性研究,实际上,经脉体表特异性联系是一个十分重要却被忽视的研究领域,对于全面、深刻地揭示经穴效应特异性的基本规律和科学内涵,促进针灸理论与临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6,(10):2176-2179
目的:通过整理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痔疮的腧穴,归纳总结出主治痔疮的"同功穴",为腧穴配伍及针灸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网络检索和人工检索两种途径,检索30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痔疮的腧穴,分析痔疮的"同功穴"及其规律,并对其进行频次、归经、所在部位的统计分析,同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主治(GB/T30233-2013)》进行对照。结果:经统计30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痔疮的"同功穴"有36个,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为主,部位以下肢部、上肢部、臀部和腰背部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主治(GB/T 30233-2013)》中主治痔疮的腧穴有11个穴位,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为主,部位以下肢部和臀部为主,其中30部针灸教材中主治痔疮的"同功穴"全部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主治(GB/T 30233-2013)》中主治痔疮的11个穴位。结论:选取主治作用相同或相近的"同功穴"为现代临床针灸治疗痔疮提供最佳的选穴方案及科研思路,进一步佐证腧穴配伍的协同增效作用,提高临床针灸治疗痔疮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整理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疔疮的腧穴应用,归纳总结出主治疔疮的"同功穴",为腧穴配伍及针灸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网络检索和人工检索两种途径,检索30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疔疮的腧穴,分析疔疮的"同功穴"及其规律,并对其频次、归经、所在部位及规律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统计30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疔疮的"同功穴"有15个。应用频次较高的为灵台、郄门,经脉以督脉、手厥阴心包经、手阳明大肠经为主,部位以上肢为主,规律谱中以1级谱为主的灵台、郄门2穴为针灸治疗本症最常用亦为最主要的腧穴。结论选取主治作用相同或相近的"同功穴",为现代临床针灸治疗疔疮提供了最佳的选穴方案及科研思路,进一步佐证了腧穴配伍的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神经节段支配理论探讨针灸取穴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理论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是沟通经穴与脏腑以及脏腑之间的联系中介,是针灸信息的传递系统。历来针灸治疗的取穴原则是以经络在体表循行路径为依据,即“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循经取穴原则。近四十年来,针灸治疗、针刺麻醉大量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提供的资料表明,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在针刺调整作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证明,循经取穴并不是唯一的和普遍适用的取穴原则,在四肢的一些经穴能体现这一取穴原则。本文是以经典针灸文献记载的经穴主治为基础,结合神经节段支配理论,对针灸取穴的规律进行初步探讨。1…  相似文献   

9.
劳氏伤科是享誉浙东的中医骨伤流派之一,其第十一代传人劳建民深得家传,更以针灸治疗骨伤疾病为特色.笔者将劳建民针灸治疗骨伤疾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1 循经选穴法 《灵枢·经脉》记载:"经脉者,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说明经络在临床诊治中的重要地位.劳建民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原则,将循经取穴法运用于治疗骨伤科疾病中.如某经脉所过部位的病证,可由该经脉所属的经穴治疗.  相似文献   

10.
张胜春  赵京生 《中医杂志》2002,43(2):148-149
比较、分析了《阴阳十一脉灸经》(简称《阴阳》)、《内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简称《明堂》)、《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等不同时期针灸医书中“头痛”病症的治疗用穴特点及指导用穴的思路。《阴阳》中头痛主要是足太阳经、足少阳经的主治病症,直接体现了经脉循行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内经》中多用经脉穴,有了一定的针灸处方形式,其用穴依据主要是阴阳、经络、脏腑、根结标本理论。比较而言,《明堂》中的腧穴理论、奇经八脉理论比较完善,但其用穴的思路没有突破《内经》的理论范围《内经》奠定了针灸临床选穴的理论基础。经络理论则始终是指导针灸临床的主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黄帝内经》、《难经》中对井、荥、输、经、合五输功能主治的有关论述,认为井、荥、输、经、合五输不仅是指井、荥、输、经、合五输穴,更是指经脉循行中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部位。《黄帝内经》、《难经》中论述的井、荥、输、经、合五输穴的主治作用,实际上与经脉循行中井、荥、输、经、合五输五个特定部位的功能特性密切相关。后世医家片面地只把井、荥、输、经、合五输理解为特定穴中的井、荥、输、经、合五输穴,忽略了井、荥、输、经、合五输穴的主治作用与经脉循行中井、荥、输、经、合五输五个特定部位的功能特性之间的密切联系,结果导致了对井、荥、输、经、合五输穴主治作用的曲解。  相似文献   

12.
后溪穴功能及其临证应用揽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溪属手太阳小肠经 ,为该经的输木穴。据“经脉所过 ,主治所及”原理 ,后溪可治疗小肠经所主病症。  相似文献   

13.
王贞  张君 《河南中医》2014,34(1):146-147
主要从任脉的经脉循行、作用、分部主治及整体作用的特点来探讨任脉经穴的治疗特点,为不同疾病选取任脉经的不同穴位来治疗及临床中的急症、保健选穴提供一定的思路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后溪穴功能及其临证应用揽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琳  裴景春 《中医药学刊》2004,22(4):726-727
后溪属手太阳小肠经,为该经的输木穴。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原理,后溪可治疗小肠经所主病症。  相似文献   

15.
上星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在颅上直鼻央,入发隙一寸陷者中,可容豆”。督脉气所发。历代医家记载了大量关于上星主治功用的文献资料,应用广泛,条理较为清晰。现代研究发现上星穴主治头面部等经脉所过疾病,特别是治疗鼻病的特效穴。为了进一步分析上星穴的穴性特点,笔者从穴名、定位及临床疾病应用等进行综述,以便于临床灵活应用,充分发挥上星穴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经脉理论对针灸临床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自《针灸甲乙经》问世至今,经脉理论发生了诸多变化。本文以复杂性科学的视角定量分析了以经穴为节点、主治作为连边的穴-症网络的拓扑学性质,如高聚类系数与小世界效应,首次给出了抽象为不同时期穴-症网络的经脉系统具备高效信息传递性质的拓扑学证明,并分析其对复杂性科学背景下经脉理论发展定量化、数字化的意义,以期为经脉理论研究和针灸现代化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腕踝针理论在很多方面与传统经络理论相一致,如腕踝针疗法中的身体分区与经络理论中的十二皮部相对应;腕踝针的各针刺点分别位于相应的十二经脉循行路线上;腕踝针各针刺点的主治病症与十二经脉的主治病症相对应等。腕踝针针刺点与针灸理论中一些特定穴位也有一定相关性,如腕踝针十二针刺点与十二"经脉穴"所在的位置十分相近,主治也很近似;腕踝针针刺点位于腕和踝部,位置与五输穴较为接近,可以治疗各经病症;大部分络穴位于腕踝针进针点附近或针尖所到处。另外,腕踝针的针刺方法与传统针灸理论中某些皮下浅刺方法亦相符合。说明腕踝针是对传统针灸治疗学的实践和发展,因此必然不能完全脱离于针灸经络理论而独立存在,必然可以从中医学传统针灸经络理论中找到依据,而我们传统的针灸经络理论也是临床实践的总结,亦能从腕踝针的实践中得到新的检验。  相似文献   

18.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在各版针灸类教材中都有记录,指归属于某一经之穴可主治该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现多用于为某腧穴主治某病症提供依据。笔者以历代针灸古籍中犊鼻穴主治并无“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特点举错辨误。梳理此理论的来源,有经脉所过,经脉主治所及、经脉主治就是经脉之上腧穴主治二类,对此二类来源分析认为此理论无合理性依据。既不能代表一个明确的学术观点,也不能做为腧穴主治立论的一个原则规范,反而无意义地扩充了腧穴主治,掩盖了循行过同一位置的不同经脉、一条经脉之上不同腧穴、临近腧穴主治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沈雪勇  刘西娟 《中医杂志》2000,41(6):379-379
十二经脉均左右对称分布,但十二经脉所属的脏腑并不都对称地位于胸腹腔内,这些不对称脏腑所属的经脉如何联系?笔者以为,不同侧的脏腑经脉之间应有联系,其理由及联系途径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1 两侧经穴对单一脏器均具调治作用。单一脏腑病变可反应于两侧经脉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表明,针灸两侧经穴对其所属脏腑的功能均有影响。单侧取穴时,可以取相应脏腑同侧的经穴,也可以取其对侧的经穴,两侧经穴也可以轮番使用。针灸经穴后疗效的产生,可能是通过整体功能的调节而间接地影响相应脏腑  相似文献   

20.
《经穴解》为清代医家岳含珍的一部以解释腧穴为主的针灸专书,该书编排体例不分卷次,以经脉为纲、各经脉总论和腧穴为目,着重于腧穴的穴名释义、主治病症分析和辨证分治方面的论述,尤其是腧穴主治的分析精当、说理透彻,还有分经而附录奇穴,这些内容均极具特色。该书对掌握腧穴的定位、功能、主治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当前临床中疾病的腧穴辨证应用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当前的经络腧穴教学中可将该书作为参考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