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采用一种新的抗丙肝病毒(HCV)核心多肽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与最初的抗-C100ELISA 对比测定:A 组225例血友病患者的储存血清;B 组44例慢性非甲非乙(NANB)型肝炎患者的新鲜血清或血浆和 C 组9例输血后 HCV 感染的血清样本,来评价本法的敏感性。抗-HCV ELISA 是测定15种氨基酸合成的、HCV 核心蛋白的多肽抗体。并用4种抗原重组免疫斑点法(4-RIBA)测定1种结构重组抗原(C-22=核心)和3种非结构重组抗原  相似文献   

2.
输血后病毒性肝炎(输血后肝炎)可以由输血引起,即输血传播性肝炎(TTH),输血也可以是次要原因,即输血相关,但非输血传播性的。当今TTH的危险极小,还主要是由HBV和HCV引起,后者以前被认为“非甲非乙性肝炎”。现在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其余的TTH,也就是非甲,非乙,非丙型,是很少的。通过应用志愿者(无偿),重复献血,和仔细筛选掉肝炎危险因素而后检查是否HBV感染的献血者,HBV的危险(通过输血而传播)性当前是1/63000单位献血。对于输血传播的HCV;同样的重复献血,志愿者(无偿)供血者,仔细筛选和抗HCV的灵敏试验,危险系数是1/125,000单位血。输血引起的HBV和HCV的危险性如此之小,以致当病人输血后而患肝炎时,应寻求检查这些病毒的其它方法。无论如何,进一步降低输血传播HBV和HCV危险的努力应继续下去;这包括限制必需或适合输血的人,利用其它方式代替输血,运用检测病毒核酸的新方法,而最后将各种微生物灭活技术应用于血液(全血),血成分和血浆衍生物上。  相似文献   

3.
一、非甲非乙型肝炎的存在及其研究过程 1975年前后即有人推测有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型肝炎)存在。HBsAg检测方法确定后,人们用此法筛选献血员,以期不输用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血液使不再发生输血后肝炎,但实际上输血后肝炎从20%降至10%后却不再下降。因此有人推测尚有经输血传播的非乙型肝炎病毒存在,并命名为丙型肝炎,但当时认为此型病毒不只是一种,因此命名为非甲非乙(NANB)型。其后又证实此种肝炎不只存在于输血后肝炎中,而且于散发性肝炎中也很多。最近日本无乙型  相似文献   

4.
丙型病毒性肝炎和猴痘的防治动态(待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龚震宇 《疾病监测》2012,27(1):84-84
1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是一种侵袭肝脏的接触传染病,由丙肝病毒(HCV)引起.该病症状轻微者持续数周后就痊愈,严重者终身感染持续不愈.HCV通常是通过与感染的血液接触传播,是最常见的感染肝脏的病毒.每年全球HCV感染者达300~400万人.慢性感染者有13 000万~ 17 000万人,而且可发展成危险的肝硬化、肝癌.每年死于HCV相关肝脏疾病者达35万余人.HCV感染全球分布,慢性感染率高的国家包括埃及(22%人口感染),其次是中国和巴基斯坦(感染人口>3%).这些国家HCV的传播与污染设备注射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率及其有关因素。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53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逆转录一套式PCR法检测HCV—RNA。回顾分析5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的临床资料。结果 5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肝炎病毒感染率分别为乙型肝炎病毒(HBV)22.6%、丙型肝炎病毒(HCV)41.5%、HBV/HCV总感染率49.1%,HCV感染组、非感染组在输血次数、透析年限的差异有显性,而HBV感染组、非感染组在输血次数、透析年限的差异无显性。结论 病毒性肝炎仍是血液透析(HD)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中以HCV的发生率最高。严格消毒措施,血源筛选,减少输血,对减少透析中肝炎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扬帆 《现代康复》1997,1(2):146-147
自1988年从感染的黑猩猩血清CDNA中克隆出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后,已经证明在以往的非甲非乙型肝炎中有90%以上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丙型肝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极易慢性化,通常慢性化率在50%-70%左右。国内有报道40%-60%的急性丙型肝炎(简称急性丙肝)病人可转为慢性丙型肝炎(简称慢性丙肝),而在慢性丙肝中转变为肝硬化和肝癌的比例相当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该院1999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的戊型肝炎1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诊断标准按1995年5月第5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进行,均为戊肝抗体(抗HEV—IgG)阳性的急性散发性肝炎,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各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庚肝抗体(抗HGV—IgM)和丁肝抗原(HDV—Ag)试剂盒为北京现代高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其余乙肝标志物(HBV—M)和甲肝抗体(HAV—IgM)及丙肝抗体(抗HCV—IgG)和戊肝抗体(抗HEV—IgG)检测均为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结果132例散发性戊型肝炎中男105例,女27例,年龄20~82岁,平均46岁。其中急性黄疸型103例(78%),急性无黄疸型27例(20.45%),亚急性重症肝炎2例(1.5%),单纯戊肝98例(74.24%),戊肝重叠甲肝感染1例(0.75%),戊肝重叠乙肝感染12例(9%),戊肝重叠丙肝感染3例(2.27%),戊肝合并酒精性肝病9例(6.81%),戊肝合并脂肪肝9例(6.81%)。结论鞍山地区散发性戊型肝炎临床分析显示男性多于女性(3.8:1),青壮年76.5%,老年人多发(23.5%),均为散发,起病急,消化道症状重,血清总胆红素(TBIL)定量明显升高者占81%,60岁以上年长组较60岁以下青壮年组黄疸重,持续时间长,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明显升高(84.85%),ALT恢复正常时间较TBIL快,一般单纯戊肝感染愈后良好,临床治愈率为72%。  相似文献   

8.
医大二院传染科1998~2002年所收治的肝炎患中有10%患的甲、乙、丙、丁、戊、庚、EB及巨细胞病毒检测均阴性,且除外脂肪肝、酒精肝病及感染中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为病因不明的肝炎患。1997年日本学从输血后肝炎患的血清中分离到一种嗜肝DNA病毒,称为经输血传播肝炎病毒(TTV),因此,作对这部分患做了TTV-DNA检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1989年建立以丙肝病毒(HCV)非结构区重组肽C_(100)为抗原的第一代抗-HCV检测方法,因其敏感性不够可能导致对HCV感染率估计过低。后来加入另一个非结构区重组抗原C_33和HCV核壳区抗原建立了第二代抗-HCV检测方法,提高试验敏感性。该文作者以四种免疫学方法(第一代EIA和中和试验、第二代EIA和免疫印迹试验)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病人中抗-HCV阳性率,探讨HIV对HCV感染的影响及HCV的传播。研究对象为法国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中的272例HIV血清学阳性至少一年以上的患者,男174例、女98例,平均年龄30.9岁(18~78岁)。因静脉毒瘾而感染者97例(35.7%)、同性恋男子68例(25.0%)、  相似文献   

10.
甲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甲肝)主要见于小儿。但是,仅凭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和肝功能检测不能确诊。从病原学上与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以及其它型病毒性肝炎也很难相区别。即使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的急性肝炎也不能就认为是甲肝,因为还有其它型肝炎的可能。即使HBsAg阳性的急性肝炎,也不能就认为是乙肝而排除甲肝的诊断。因为患者可能同时感染了甲、乙两型肝炎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各型病毒性肝炎抗HCV情况,我们于1991年4月~1991年12月对我院住院的223例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进行抗HCV、抗HAVIGM、HBVM及HB-VDNA检测,现将检测结果及临床研究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按1990年第六届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上海)所制定的标准诊断和分型.223例病毒性肝炎中甲肝50例,慢乙肝152例(其中乙型慢迁肝73例,乙型慢活肝76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3例),非甲非乙型肝炎21例.男144例,女79例.年龄3~71岁,平均34岁.1.2 检测方法 抗HCV检测采用ELISA法,使用美国ABBOTT公司抗HCV检测药盒(第二代),操作方法按说明书进行.抗HAVIGM及HBVM采用ELISA法检测,试剂由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提供.HB-VDNA采用生物素法,试剂由北京医科大学肝病研究所提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不同类型慢性肝炎人群戊型病毒性(Hepatitis E/HE)肝炎(戊肝)感染现状,为戊肝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收集2013年7月~2015年6月来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体检及就诊的无肝炎正常人群1 746例为对照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人群1 320例为乙肝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人群615例为丙肝组,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中戊肝抗体-IgG(抗HEV-IgG),分析不同类型肝炎人群戊肝感染情况,并比较不同组间戊肝感染率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 1 746例对照组血清中抗HEV-IgG阳性率为3.49%,其中男性4.22%,女性2.68%; 1 320例乙肝组为10.9%,其中男性12.29%,女性8.23%; 615例丙肝组为10.2%,其中男性12.35%,女性7.64%。乙肝组和丙肝组抗HEV-IgG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63~9.405,P<0.05),乙肝组与丙肝组抗HEV-IgG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4,P>0.05),戊肝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873~4.025,P<0.05)。结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人群抗HEV-IgG阳性率高于无肝炎正常人群,戊肝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因此,加强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人群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对降低戊肝感染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HCV感染的丙型肝炎患的体内的自身抗体和其他免疫指标,方法:30例丙肝患为研究组,72例健康体检为对照组。HCV感染用RT-PCR证实。HCV基因型的检测用型特异性探针核酸杂交法检测,抗核抗体和抗平滑肌抗体用EIA法检测,抗Sm抗体和抗RNP抗体用对流免疫电泳法检测,类风湿因子,抗双链DNA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用EIA检测,冷球蛋白用冷沉淀法检测,免疫球蛋白水平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循环免疫复合物用抗补体法测定。结果:30例丙肝患中,16例(53.3%)为Ⅱ型HCV(okamoto分型法)感染,10例(33.33%)为Ⅲ型型,3例(10.8%)为混和型(Ⅱ型+Ⅲ型),1例(3%)难以确定,自身抗体检测;患组中有14例(46.7%),检出29项资自身抗体,Ⅱ型HCV感染的16例中有9例检出21项次,Ⅲ型HCV感染的10例中有2例检出2项次,Ⅱ型和Ⅲ型混和感染的3项中检出6项次自身抗体。检出自抗的患中10例检出类风湿因子,5例检出抗核抗体,6例检出抗心磷脂抗体,1例检出抗平滑肌抗体,4例检出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1例检出甲状腺微粒体抗,2例检出抗双链DNA抗体。结论:在本地区的丙肝患中,感染Ⅱ型HCV占多数,部分丙肝患可检出自身抗体。,感染Ⅱ型HCV和同时感染Ⅱ型、Ⅲ型HCV的患的自身抗体检出率高于感染Ⅲ型HCV的患,提示感染Ⅱ型HCV的患体内自身免疫应答过程更为显。  相似文献   

14.
黄敬彬  柯楚琴 《新医学》2012,43(2):109-111,141
目的:了解粤东地区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患者HCV的基因型分型情况,为该地区丙肝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40例粤东地区丙肝患者的血清标本,提取HCV RNA进行core片段扩增及DNA测序,并根据测序获得的core序列进行基因分型,分析不同感染途径、不同年龄段丙肝患者的基因分型情况.结果:成功扩增core片段123例(87.9%),其中HCV 1b型78例(63.4%)、HCV 2a型12例(9.8%)、HCV 3a型6例(4.9%)、HCV 3b型5例(4.1%)、HCV 6a型22例(17.9%).HCV 6a型主要流行于静脉药瘾者中,HCV 1b型则在非静脉药瘾者中流行.HCV 1b、3a/b型在不同年龄段患者均匀分布,HCV 2a型则见于31岁以上患者,HCV 6a型主要见于21~40岁患者.HCV 2a型患者感染时间明显短于6a型(P<0.05).结论:粤东地区丙肝患者HCV基因分型常见HCV 1b型与6a型,其中HCV 6a型主要见于有静脉药瘾的年轻患者,HCV基因型分布正在因为传播途径的改变而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α_1干扰素(IFNα_1)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慢丙肝)的长期疗效及其与HCV病毒血症的关系,我们对42例经IFNα_1治疗的侵丙肝进行了长达2~3年的随访观察,并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HCVRNA。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选的42例为我院1992年3月~1993年8月收治的住院病人,按1990年全国第六次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上海)修订的诊断防治方案标准,均被诊断为慢性肝炎。血清学检测排除了甲、乙、丁、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抗一HCV(Abb。ti二代试剂)阳性,HCVRNA(PCR)全部阳性,ALT>40IU…  相似文献   

16.
丙型病毒性肝炎呈世界分布,而不同人群抗-HCV流行率也不同。经初步调查,北京地区抗-HCV流行率是很高的。血行传播是HCV感染的主要途径。HCV感染50%以慢性过程,约有50%的HCV可演变为慢性肝炎,其中20%转化为肝硬化,57%的胰癌与HCV有关。用EIA、RIA、PCR检测抗-HCV和HCV-RNA,方法为特异性的。丙肝的防治还不理想。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不同肝炎患者及献血者中SENV-H DNA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EN病毒H亚型在陕西省不同肝炎患者和献血者中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收集的健康献血者和各型肝炎患者的血样(包括甲肝、乙肝、丙肝和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共计754份,进行SENV-H亚型DNA检测。结果 SENV-H感染率在无偿献血者中为24.4%,在急性甲肝、慢性乙肝、慢性丙肝和非甲一非戊型肝炎患者中分别为32.7%、45.2%、65.0%和43.9%。结论 SENV与HCV等经血传播病毒有相似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戊型肝炎(HE)的研究不断深入,散发性HE的报道也不断增多,但对散发性HE重叠其它类型的病毒性肝炎却少见报道,现将我院收治的32例HE及其重叠感染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本组391例均系住院患者,入院一周内采血,常规检测甲(抗HAV—IgM)、乙(HBV.M)、丙(抗HCV)、丁(抗HDV—IgG、IgM、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乙型肝炎部分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为了解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的状况,我们对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患者的血清进行分析。方法应用ELISA法对49例乙肝和丙肝重叠感染患者的血清进行肝炎标志物检测。结果49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CV阳性率46.9,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CV阳性率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型肝炎与乙型肝炎有着共同的传播途径,反复接受血液或血渡制品,静脉内吸毒或性传播是造成HCV与HBV合并感染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0.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肝炎的少见并发症。通常认为大部分与肝炎相关的再障与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NANBV)有关。近年来确认的一种单链RNA病毒,即C型肝炎病毒(HCV)是输血后肝炎和伴有或不伴有慢性肝病(包括肝细胞癌)散发性肝炎的主要病原,本文旨在研究C型肝炎病毒是否导致了肝炎后再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