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经是皮肤感觉和体温调节等生理功能的基础,也通过多种机制调控创伤再生和瘢痕愈合等病理过程。尽管失神经支配的皮肤伤口能够愈合,但神经通过启动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和神经营养作用增加伤口周围组织的血供,促进成纤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Ⅰ型、Ⅲ型胶原的表达,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和释放神经肽等机制促进皮肤伤口愈合。如果各种参与修复细胞、细胞外基质、神经血管和皮肤附属器能有机装配则再生修复,否则瘢痕愈合。神经自身主要在创伤修复早期和瘢痕塑形期通过轴突的生长修复,其生长速度明显较肉芽组织形成和瘢痕化慢。而且,不同神经纤维的轴突生长也不完全相同。外源性神经肽可促进难愈性伤口愈合,神经肽拮抗剂或高选择神经切断等失神经措施可减轻瘢痕增生。因此,了解神经和各种修复成分在创伤再生修复与瘢痕愈合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有助于寻找促进皮肤和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修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手是人类生活和从事社会生产劳动的精细“工具”。各种原因所致部分或全部的手损伤,会给手的功能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手部创伤修复后及时进行指间关节功能康复训练是恢复手指灵巧功能的关键。如整形外科爪形手、多指、并指整复术后,烧伤外科手部创面愈合后,创伤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术后.手指肌腱离断吻合术后,风湿病科关节变形早期以及神经内外科肢体瘫痪的病人,  相似文献   

3.
急性软组织损伤是指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肉、肌腱、韧带、血管、神经、关节囊、关节软骨等软组织的各种急性开放或闭合性损伤.临床上,只要是创伤伤员,均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例如擦挫伤、撕裂伤、切割伤、砍伤和刺伤等.通常轻微的损伤可以自行愈合,但当损伤广泛时,则需要治疗或手术的干预才能修复创面,严重时可引起相应的并发症,例如挤压综合征、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继发感染、坏疽,轻则截肢,重则危及生命. 1 软组织损伤的分类 不同的软组织损伤类别具有了不同损伤的特点,因此掌握软组织损伤的分类,有助于制定不同的急救和治疗措施,加快创伤的愈合. 1.1 按伤口的致伤机制分类  相似文献   

4.
1 病因  多种原因的外伤后常常造成体表组织的缺损而形成溃疡。烧伤后的创面修复已有其它文章专门论述 ,本文仅就其它原因创伤引起的溃疡创面作一讨论。外伤中造成大面积损伤导致大片溃疡创面或骨髓炎迁延不愈的主要原因有撕脱伤、挤压伤、多发性开放性骨折、严重血肿继发皮肤坏死或外伤继发溶血性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或尽管创面不大但位于足跟、小腿中下 1 /3等血循环较差 ,组织愈合能力不佳之处 ,或肛周会阴易污染部位。如伴糖尿病、截瘫等则更易形成慢性溃疡或褥疮。外伤形成慢性体表溃疡往往存在创面过大 ,超过了组织自行愈合…  相似文献   

5.
瘢痕是各种创伤引起的正常皮肤组织的外观形态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统称.它是人体创伤(包括轻微的损伤)后,伤口或创面自然愈合过程中的一种正常并且必然的生理反应,也是创伤愈合过程的必然结果.瘢痕的本质是一种不具备正常皮肤组织结构及生理功能的、失去正常活力的、异常的、不健全的组织.其具体的定义需根据皮肤改变的组织病理结构甚至超微结构并结合临床表现加以描述.  相似文献   

6.
皮肤再生修复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基因参与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不同基因表达的上调或抑制,但其确切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创伤过程中分子机制的研究多集中于单个或少数基因表达的研究,较少有文献涉及对创伤后愈合过程中基因表达谱的分析。基因芯片技术作为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研究强有力的工具,以一种综合、全面、系统的观点来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它在皮肤创伤修复和组织再生领域中的运用,使得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基因表达谱的研究成为可能,为寻找临床诊断和预后指标相关的基因、防病治病提供分子机制,推动了修复与再生学研究的进展,丰富了创伤修复理论。就基因芯片在皮肤修复领域中的应用和可能前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神经再生与神经组织工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组织工程是应用生命科学和工程学的原理 ,研究、构建人体各种组织或器官 ,用于修复人体各种组织或器官损伤后功能和形态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的出现标志着医学将从现有的自体或异体组织和器官移植 ,进入用人造的组织和器官移植修复创伤和重建功能的新阶段。部分组织、器官的重建已成为事实 ,如骨缺损、软骨缺损、人工气管等已有成功的报道 ,尽管这些成就是否稳定 ,远期效果如何 ,有待进一步观察 ,但其初步疗效是良好的。人工神经的研究起步较晚。要构建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人工神经移植物 ,首先要找出主宰周围神经生长主要活动的细胞 ,其…  相似文献   

8.
皮肤修复领域中基因芯片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肤再生修复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基因参与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不同基因表达的上调或抑制,但其确切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创伤过程中分子机制的研究多集中于单个或少数基因表达的研究,较少有献涉及对创伤后愈合过程中基因表达谱的分析。基因芯片技术作为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研究强有力的工具,以一种综合、全面、系统的观点来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它在皮肤创伤修复和组织再生领域中的运用,使得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基因表达谱的研究成为可能,为寻找临床诊断和预后指标相关的基因、防病治病提供分子机制,推动了修复与再生学研究的进展,丰富了创伤修复理论。就基因芯片在皮肤修复领域中的应用和可能前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膝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在我国,随着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以及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运动损伤和创伤所致的各类膝关节韧带断裂缺损发病率逐年增高。据统计,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损伤约占膝关节韧带损伤的46.2%。膝MCL损伤后,其对关节的限制作用遭到破坏,如未能修复或修复不当,就会使其在被拉长的状态下愈合,造成膝关节内侧松弛或不稳定。远期还可继发骨性关节炎。因此,积极采取手术治疗,修复和重建损伤的韧带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就膝MCL损伤的诊断,治疗及其相关问题做一综述。1膝MCL的解剖与功能膝MCL为一条宽而强大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炎症是损伤和抗损伤的统一过程.尽管炎性反应过程中,通过实质和间质细胞的再生使受损的组织得以修复和愈合,但损伤因子直接或间接造成组织和细胞的破坏,也会给机体带来损伤.目前的抗炎药物仍存在许多问题,如选择性较差、会引起胃肠道不适、肾衰竭和心功能衰竭等副作用.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抗炎药物,以及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评价抗炎药物的药效和机制仍是众多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种皮瓣对修复高寒环境下创伤所致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对高寒环境创伤、冻伤足踝、跟部大面积组织缺损患者35例(其中11例伴有骨髓炎形成),伤肢经早期复温处理,并根据各种缺损创面,应用下肢的皮瓣转移。结果采用皮瓣修复术后伤口Ⅰ期愈合者31例,4例皮瓣远端皮缘部分坏死;创伤区愈合后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满意。结论高寒区创伤后伤肢早期及时复温,采用多种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有利于控制感染创面及骨髓炎。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重度烧伤因感染及休克死亡的患者明显减少,而吸入性损伤仍是导致重度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对于烧伤伴吸入性损伤的治疗,关键在于加快创面愈合、促进气道黏膜与肺泡上皮修复[2]。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对促进创伤修复及组织再生的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建立高温高湿环境下大鼠腹部创伤动物模型,用局部氧气干预创面的方法,探讨这一特殊环境下创面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以及局部氧气干预对创面愈合的影响,为临床伤口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4只创伤大鼠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NEC)、常温氧疗组(NEO)、高温对照组(HHE)、高温氧疗组(HHO)4组,每组6只。在相应干预后的不同时间对各组动物的平均动脉压(MAP)、创面愈合时间、细菌学定量、病理形态学进行观察和检测。结果:HHE组较NEC组创面肿胀程度严重,创面愈合时间长,HHO组较HHE组创面肿胀程度轻,创面愈合时间短。光镜和电镜观察到HHE组创面肌肉纤维的病理变化均较NEC组显著,且损伤呈进行性加重,HHO组肌肉组织损伤程度较HHE组轻。细菌学定量检测HHE组创面细菌数在同一时相比NEC组高,且随时间的延长呈显著增长趋势,HHO组创面细菌数量与HHE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温高湿环境下创面组织病理损伤严重,细菌繁殖快,感染时间提前且严重,创面愈合速度慢;局部氧气干预可抑制创面组织细菌繁殖,对大鼠腹部刀割创面有明显的促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肢端坏疽的创面具有创面深在,感染多见;肉芽组织脆弱,生机力低下;瘢痕组织较薄,时有骨化发生;反复发作,长期不愈的特点。鉴于糖尿病肢端坏疽的这些基本病变特点,患者的伤口Ⅰ期愈合是不可能的,切伤口愈合速度也很慢。处理好这种平衡关系有助于糖尿病肢端坏疽患者的伤口愈合。创伤与修复的关系广义上讲就是糖尿病肢端坏疽的全身治疗(扶持修复)与局部治疗(创造修复环境)。狭义上看,创面愈合过程就是一对具体的创伤与修复矛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文献分析当前生物材料在修复运动性肌肉肌腱损伤方面研究现状。方法:以"生物材料、运动损伤、修复、肌腱"为中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论文数据库2007-01/2009-12相关文章。纳入关于生物材料在修复肌肉、肌腱方面研究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19篇文献为主,重点对生物材料在修复肌肉肌腱方面研究文献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组织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为运动性肌肉肌腱损伤的修复提供了可靠的生物材料和技术保障,生物材料修复运动性肌腱损伤具有与人体组织相容性好、易被组织吸收、不易感染、无粘连及断裂、无排斥等现象,表现了其优势。同时人工生物材料的妥善运用,为肌腱损伤后的快速良好康复提供了可能及保障。结论:肌腱愈合由内、外源愈合共同作用,以内源性愈合方式为主,同时又与腱鞘、腱纽及滑液等条件有密切联系;肌腱粘连多是由于外源性愈合参与过多及腱周损坏所致。  相似文献   

16.
地震后伤员泌尿系问题的处理与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创伤可直接损伤泌尿系统或造成脊髓损伤而导致泌尿系问题,本文重点介绍了地震创伤后常见的早期及后期泌尿系主要问题如尿潴留、少尿或无尿、肾损伤、膀胱和尿道损伤、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等,分析其原因,介绍正确的处理原则,各种康复措施以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以及长期随访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创伤与修复平衡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亢鸿需  袁群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2):1824-1824
糖尿病肢端坏疽的创面具有创面深在,感染多见;肉芽组织脆弱,生机力低下;瘢痕组织较薄,时有骨化发生;反复发作,长期不愈的特点。鉴于糖尿病肢端坏疽的这些基本病变特点,患的伤口Ⅰ期愈合是不可能的,切伤口愈合速度也很慢。处理好这种平衡关系有助于糖尿病肢端坏疽患的伤口愈合。创伤与修复的关系广义上讲就是糖尿病肢端坏疽的全身治疗(扶持修复)与局部治疗(创造修复环境)。狭义上看,创面愈合过程就是一对具体的创伤与修复矛盾。  相似文献   

18.
急性肺损伤时肺部纤维化及血管生成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2 .4 八因子相关抗原染色 (表 1) :染色结果为胞浆着色 ,呈棕褐色。油酸致伤后 4 d组出现肺部微血管增加 ,随病程的延长 ,肺部微血管并未持续增加 ,而是又降至基线水平。油酸损伤后 7d组与 4 d组比较 P<0 .0 5。3 讨 论以往有关 AL I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急性炎症方面 ,如各种炎症细胞和细胞因子 ,而对于损伤炎症的伴随现象组织的增生与修复方面研究不多。近来已有研究提示在 AL I的早期 ,甚至在损伤的同时可能已开始启动了增生和修复 ,而此时启动的纤维组织增生可能对于组织的修复并非有利 ,如能在早期阶段将不利于组织正常修复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手部外伤合并软组织缺损是一种常见损伤,其治疗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保留手部创伤后非失活组织及其功能.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越来越多,各类型游离皮瓣均可应用于手外伤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由于游离皮瓣移植需吻合血管,同时手外伤病人一般来说损伤和(或)污染严重,故目前趋向于用带血管蒂岛状皮瓣.本院自1998年8月以来,采用各种带蒂组织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共51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手康复系列讲座(待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延仁  常玉 《现代康复》1999,3(1):34-34,52
1 手康复治疗概论.手是运动器官.在生活和劳动中最易遭受创伤,其发病率约占创伤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剖伤后,遗留的功能障碍与创伤的类型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如:切割伤.切面较整齐.早期修复后遗留功能障碍较轻;而压砸、撕脱、碾挫伤,虽经清创修复,伤口愈合后仍遗留严重的伤残。手外伤后的功能障碍是因瘢痕挛缩、肌腱粘连、肿胀、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组织缺损、伤口长期不愈合等造成的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