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经鼻内镜鼻中隔蝶窦径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鼻中隔蝶窦径路行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方法.方法 对27例垂体腺瘤行经鼻内镜鼻中隔蝶窦径路显微切除术.结果 27例垂体腺瘤均完全切除,手术时间短,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 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鼻内镜鼻中隔蝶窦径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实现了经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和鼻内镜下经蝶垂体腺瘤手术的优势互补,且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肿瘤切除彻底.  相似文献   

2.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12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6例垂体腺瘤病人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结果:全切除89例,次全切31例,部分切除6例,病人视力症状及内分泌功能术后均有改善。术后尿崩症18例、脑脊液漏13例、术腔血肿3例,经再次手术治疗均治愈。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具有微创、安全、简便等优点,是大部分垂体腺瘤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哑铃形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入路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探讨经蝶显微手术哑铃形垂体腺瘤的手术技巧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蝶显微手术治疗45例哑铃形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手术疗效、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全切除35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分切除3例。术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改善,16/19患者的内分泌功能恢复正常。术后1周视力、视野恢复率分别为90.6%和81.3%。术后并发症有一过性尿崩17例、短暂性脑脊液鼻漏3例等,无持续性尿崩,无手术死亡。结论:除质地硬的哑铃形垂体腺瘤外,绝大多数哑铃形垂体腺瘤经蝶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全内镜经鼻蝶入路治疗鞍区病变具有创伤小、切除率高的特点,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拟通过总结全内镜技术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的经验,探讨该技术在治疗鞍区病变中的优势和不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03-28-2015-11-12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5例采用全内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的鞍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视频及随访结果,并对肿瘤切除程度、症状缓解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了评估.结果 35例患者中垂体腺瘤30例(85.71%),包括无功能性垂体腺瘤20例,泌乳素腺瘤6例,生长激素腺瘤4例.拉克氏囊肿3例,蝶窦脓肿1例,骨软骨瘤1例.最常见的症状为视力视野障碍21例,其次为头痛头晕9例,闭经泌乳6例,肢端肥大4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肿瘤全切率85.71%(30/35),近全切3例,大部切除2例.最常发生的并发症为脑脊液漏5例,本组无死亡病例.门诊随访6个月~6年,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核磁共振未见肿瘤复发或再生长.9例(9/10)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激素水平恢复正常.结论 全内镜技术可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有助于提高鞍区肿瘤的切除率和对周围重要结构的保护,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垂体腺瘤手术分为经蝶和经颅入路两种,常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这与肿瘤的全切除程度和术后疗效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及双额底入路治疗垂体腺瘤的手术适应证、显微外科技术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垂体腺瘤手术患者,其中经单鼻孔-蝶窦手术30例。经双侧额底入路手术17例,分析手术经过、治疗效果和随访情况。结果:肿瘤总体全切率89-36%(43/47),其中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组86.67%(26/30),经双额底人路组94.12%(16/17)。肿瘤未获全切者术后辅以放射治疗。随访6,24个月。4例患者肿瘤复发.接受经双额底入路手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肿瘤大部分位于鞍内或向蝶窦生长的患者。经双额底入路肿瘤全切率高.便于保护垂体柄,适用于肿瘤主要向鞍上及鞍旁生长的大型或巨大型肿瘤.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随着微侵袭神经外科的发展,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的应用范围日趋广泛。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对300例垂体腺瘤患者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其中微腺瘤60例,大腺瘤228例,巨型腺瘤12例。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肿瘤全切255例,近全切32例,大部分切除13例;无死亡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12个月。原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术前异常增高的激素水平均降至正常。MRI检查显示无肿瘤复发。结论: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具有深部照明好,鼻腔结构损伤小,切除肿瘤彻底,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效果、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35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垂体瘤患者中,泌乳素腺瘤22例,生长激素腺瘤4例,非分泌性腺瘤9例。肿瘤全切27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2例,暂时性尿崩症5例,脑脊液鼻漏1例,持续1周。没有发生视力恶化、颅神经损伤、感染、长期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垂体功能保存率高等优点。严格把握好手术适应证和禁忌症,能使需要手术治疗的垂体瘤患者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6例垂体腺瘤病人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结果:全切除89例,次全切31例,部分切除6例,病人视力症状及内分泌功能术后均有改善。术后尿崩症18例、脑脊液漏13例、术腔血肿3例,经再次手术治疗均治愈。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具有微创、安全、简便等优点,是大部分垂体腺瘤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的长期疗效和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长期随访结果。结果54例患者中,30例经口鼻蝶入路,24例经鼻蝶入路,全切除38例,次全切除11例,大部分或部分切除5例。手术并发症多为一过性,死亡1例(1.85%),术后随访(随访期平均26.5个月)视力视野改善率为95%,生长激素水平大部分正常或不同程度下降。结论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是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术前生长激素水平、肿瘤大小以及术中切除程度是影响长期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经蝶手术的疗效及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临床纳入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59例,手术方案均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观察所有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治疗效果,同时寻找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59例患者中,43例接受了肿瘤全切术,11例接受了肿瘤次全切术,5例接受了肿瘤部分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相关临床症状均较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59例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术后有53例激素水平有着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后并发症方面,16例患者发生尿崩,6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3例患者出现垂体功能低下,8例患者出现低钠血症,8例患者术后存在肿瘤残余.围手术期间,未出现1例患者死亡,亦未出现感染病例.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临床随访,未发现复发者.影响手术疗效因素方面,肿瘤大小、术前生长激素水平、肿瘤侵袭性均对患者手术疗效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P<0.05).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有着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特别是微腺瘤与非侵袭性腺瘤应用该术式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而侵袭性腺瘤或巨大腺瘤患者在术后往往需要配合放化疗,以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80例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成  张遇  黄楹 《中国肿瘤临床》2003,30(9):652-653,657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自1995年至2000年应用MRI及显微外科技术.对80例椎管内肿瘤的手术疗效。结果:肿瘤位于颈段者28例,占35%,位于胸段者36例,占45%,位于腰段者10例.占12.5%,位于骶段者6例,占7.5%;72例肿瘤全部切除,占90%,8例肿瘤大部分切除,占10%。出院时,运动功能障碍84.5%得以改善,感觉障碍改善率为75.3%,术后肌功能改善率为86.7%,自发性疼痛消失率为89.5%。结论:椎管内肿瘤以良性为多,手术效果良好,MRI检查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9例矢状寞旁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式和显微手术疗效。根据肿瘤与矢状窦关系分为6种类型。Ⅰ型,肿瘤贴附在窦壁的外袁面:Ⅱ型,肿瘤侵犯窦外侧隐窝;Ⅲ型,累及同侧窦壁;Ⅳ型,累及同侧窦壁及顶壁;Ⅴ型,窦腔完全阻塞,仅剩一侧窦壁正常;Ⅵ型,窭腔完全阻塞,累及所有窦壁。据此指导手术操作,Ⅰ型均切除瘤床外层硬膜并电凝附着点;Ⅱ型经外侧隐窝切除后直接缝合窦壁;Ⅲ型、Ⅳ型切除受累窦壁并修补,健侧窦壁尽力保留,窦壁粗大引流静脉宜谨慎切除或血管吻合重建;Ⅴ型、Ⅵ型根据术前DSA、MRV检查及术中评估,窭腔完全闭塞全部采用切除受累不必重建,否则需重建。结果:按照Sinlpson切除分级标准:T级切除23例,占79.3%;Ⅱ级切除4例,占13.8%;Ⅲ级切除2例.占6.9%、无手术死亡,8例(27.6%)术前正常患者出现术后一过性偏瘫,其中1例未能恢复。随访3年至6年,仅有1例术后3.5年复发行γ刀治疗.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争取肿瘤全切除,切除受累的矢状窦并进行修补,避免脑皮质、中央沟静脉及其他回流静脉的损伤.积极血管吻合重建,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全切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疗效。方法:利用显微技术,对33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施行肿瘤全切,同时对受累的上矢状窦和皮层静脉进行进行相应处理,收到满意的效果。结果术后2例复发1例死亡,其余30例随访1/2-8年,未见肿瘤复发,复发率及死亡率分别占6%和3%。  相似文献   

14.
背景和目的:目前海绵状血管瘤以手术切除为主,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由于位于生命的中枢,手术治疗风险和难度较高。本文探讨显微手术切除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可行性及预后。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11年6期间收治的12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肿瘤位于中脑2例,中脑脑桥交界8例,延髓2例。结果:10例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病理结果均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随访6~24个月,未见肿瘤再出血,早期神经功能改善6例,4例同手术前,加重2例。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对有手术指征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积极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颅底肿瘤显微手术治疗的目标是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神经功能,降低病残率,保持患者最佳的生活质量.并不是以单纯地追求肿瘤的全切除率为目的。在这一理念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微创技术逐渐应用于颅底肿瘤的治疗中,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丰富与完善.不再盲目追求过多地切除颅底骨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神经内镜技术、神经导航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为颅底肿瘤的“微创”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保证。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如功能磁共振、质子磁共振波谱等使得颅底肿瘤的术前、术后评估更加全面;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电生理监测手段被广泛应用于颅底肿瘤的术中监测。经典的手术入路被越来越熟练地应用并进行了有效的扩展,例如经蝶手术已经能够切除90%以上的垂体腺瘤,而扩大经蝶亦能够处理斜坡、海绵窦及部分前颅底中线的肿瘤;复杂的手术入路逐渐被简化的手术入路所代替,如颞枕开颅经岩骨嵴入路及乙状窦后经内听道上嵴入路替代其它联合入路切除岩斜脑膜瘤。总之,治疗方案和手术入路的选择更趋向于个体化,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神经功能,改善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依然是颅底外科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手术治疗神经外科肿瘤的疗效和体会。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用显微手术进行切除治疗的肿瘤患者74例,分析手术方法,总结手术效果。结果74例患者共切除肿瘤79枚,平均误差(1.5±0.2)mm;全切68例73枚,次全切6例6枚;手术时间(306.4±25.4)min。神经纤维瘤16枚、脑膜瘤11枚,髓母细胞瘤7枚、侵袭性垂体腺瘤9枚、神经鞘瘤6枚,血管母细胞瘤4枚、血管网状细胞瘤5枚、室管膜瘤5枚、星形细胞瘤2枚、海绵状血管瘤1枚,胆脂瘤3枚、畸胎瘤2枚、脉络丛乳头状瘤5枚、蛛网膜囊肿3枚。术后66例患者症状改善;8例有并发症,其中6例经治疗后好转,2例死亡。结论通过显微技术对神经外科肿瘤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可最大限度的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不被破坏,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髓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手术是其治疗的主要手段。本文通过对24例儿童髓母细胞瘤显微外科治疗分析,总结儿童髓母细胞瘤的显微手术经验。方法:收集1999-2007年我院经手术证实的儿童髓母细胞瘤2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6例,女8例,平均年龄7.5岁,常见症状和体征为高颅压征和共济失调,全部患者均行显微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放射治疗。19例随访6个月至6年。结果:全组病例中,肿瘤全切21例,大部分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手术死亡率4.2%(1/24),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儿生存质量得到提高。结论:掌握显微手术方法和手术中注意事项,有利于提高肿瘤切除程度及减少手术并发症.手术后辅助放疗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Hu WW  Zheng XJ  Shen G  Liu WG  Shen H  Fu WM  Zhou JY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2):144-146
目的分析第四脑室肿瘤的诊断,探讨显微手术切除颅脑肿瘤的效果。方法86例颅脑肿瘤患者,显微镜下手术切除第四脑室肿瘤,其中全切62例,次全切19例,大部切除5例。术后有39例患者行放射治疗。结果86例患者中,3例术后10 d内死亡;83例生存,且症状均有缓解,平均生存期>3年。术后病理诊断髓母细胞瘤32例,室管膜瘤23例,星型胶质细胞瘤15例,血管母细胞瘤10例,脉络丛乳头状瘤2例,表皮样囊肿4例。结论对髓母细胞瘤、星型胶质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应尽可能做到全切,室管膜瘤与脑干粘连紧密者,可考虑次全切除。颅脑恶性肿瘤患者,应结合放疗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脊髓髓内肿瘤作为神经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被广大神经外科医生所重视,其治疗效果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在近几年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通过总结我科近一年来收治的脊髓髓内肿瘤患者的治疗情况探讨治疗经验并评估其效果。方法:对我科2006~2007年经手术治疗的53例脊髓髓内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肿瘤病理类型、肿瘤部位、临床症状及体征、辅助检查、手术切除程度、术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室管膜瘤49.1%,星形细胞瘤30.2%,脂肪瘤15.1%,血管母细胞瘤5.7%,本组总全切率为56.6%.次全切除率为30.2%,部分切除或活检率为13.2%,室管膜瘤全切率可达96%,无手术死亡患者。结论:通过早期诊断及早期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特别是对室管膜瘤及血管母细胞瘤大都可做到全切并且少有复发。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内窥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上皮样囊肿的优势。方法 采用颞下经幕入路神经内窥镜辅助显微手术切除桥小脑角上皮样囊肿10例,枕下入路神经内窥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2例。结果 显微镜下手术后应用神经内窥镜观察,8例均有肿瘤残留,全切10例,次全切2例,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应用神经内窥镜辅助显微手术扩大了桥小脑角区的手术视野,可以观察到手术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的部位,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