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导丝塑型法在锁骨下静脉置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400例经右侧锁骨下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按就诊单双日分为两组:对照组200例、研究组200例。置管由同一位操作者实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置管过程中导丝异位的发生率。结果 393例成功置管,总体置管成功率98.25%,其中研究组置管成功率98.5%(197/200),对照组置管成功率98.0%(196/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0)。研究组置管过程中导丝异位发生率1.02%(2/19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14%(14/196)(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导丝塑型法能够有效预防置管过程中导丝异位的发生,该方法简单、实用、成功率高,是预防置管异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锁骨下静脉置管是深静脉置管的一种 ,通过锁骨下静脉置管可以达到长期保留 ,随时应用 ,避免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降低了化疗药物及某些对血管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对血管的刺激 ,而且穿刺术后仍可活动自如。1 临床资料 自 2 0 0 1年 1~ 8月对 2 4名患者进行了锁骨下静脉置管 ,其中男 19例 ,女 5例 ,年龄 3 0~ 72岁 ,平均年龄 5 8岁。2 操作步骤 采用下位穿刺法[1] :病人去枕平卧、肩部垫高 15度 ,头转向对侧 ,同侧上肢伸直下垂 ,贴紧身体 (有利于锁骨下静脉充盈、压力升高 ,防止插管过程中空气进入体内 ) ,穿刺针接注射器 ,内盛生… 相似文献
3.
中心静脉置管即经过上、下腔静脉的所属分支穿刺插管,置管到达上、下腔静脉,其途径很多,可经股静脉至下腔静脉,经颈内、颈外、锁骨下或头静脉至上腔静脉。这些途径各有优缺点,我们都曾进行过尝试。总的来看,我们体会以经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优点多,最适于较长时... 相似文献
4.
5.
6.
老年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1例置管的老年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个性化护理。结果:3例局部皮肤发红,1例堵管,予及时拔除。其余57例临床应用效果好。结论:个性化护理可减少并发症,以保证最大限度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锁骨下静脉置管方法对危重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重症医学科2008年5月—2015年12月锁骨下静脉置管留置时间7 d的患者。分为三组:超声引导精确置管组(A组),常规单腔不扩皮组(B组),常规双腔组(对照组)。调查内容包括:姓名、年龄、诊断、APACHEⅡ评分、置管位置、方法、是否穿刺一次成功、留置导管时间、CRBSI情况、病原菌检出情况等。比较不同置管方法CRBSI发病率和日发病率,以及CRBSI病原学分布。结果共调查患者2 366例,其中A组789例,B组786例,对照组791例。A组发生CRBSI 13例,CRBSI发病率为1.65%,日发病率为1.09‰;B组发生CRBSI 15例,CRB-SI发病率为1.91%,日发病率为1.27‰;对照组发生CRBSI 40例,CRBSI发病率为5.06%,日发病率为3.36‰;A、B组及对照组的穿刺一次成功率分别为97.47%、88.80%、87.23%。三组患者的CRBSI发病率、CRBSI日发病率、穿刺一次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经两两比较,穿刺一次成功率A组高于B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25、58.50,均P0.01);CRBSI发病率对照组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82、18.35,均P0.01);CRBSI日发病率对照组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74、11.22,均P0.01)。三组患者各检出病原菌13、15、40株,均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照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比例高于A、B组。结论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与常规置管方法(单腔、双腔)相比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超声引导精确置管及常规单腔不扩皮锁骨下静脉置管较常规双腔置管方法能够减少患者CRB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部外科手术后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发生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276例腹部外科手术后留置锁骨下静脉导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引起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方法.结果 276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平均置管时间4.7d,其中发生感染26例,感染率为9.4%,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 腹部外科术后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是安全可靠的,针对其危险因素,加强操作过程及术后的护理,缩短置管时间,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中心静脉置管抢救危急重患者、监测中心静脉压及建立有效静脉通路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置管时间长、容易护理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ICU中严重创伤、休克、急性循环衰竭及各种大手术病人。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的上腔静脉置管术,该方法避免了经颈静脉、股静脉两种方法的缺点,具有易固定、易消毒护理、不易被污染、不影响病人颈部及四肢活动、相对安全等优点。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因此临床上多采用此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的相关因素及早期判断指标.方法 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外科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成功的患者167例,均采取Seldinger技术进行置管.记录穿刺部位、穿刺位点、进针方向、穿刺过程中患者的主观感觉和操作者的感觉,分析上述各种因素及患者年龄、性别与锁骨下静脉置管进入颈内静脉的关系.结果 共16例(9.58%)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进入同侧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是否进入颈内静脉与患者的年龄(P=0.375)、性别(P=0.259)、穿刺部位(P=0.175)及穿刺位点(P=0.061)无关.进针方向为胸骨上窝与喉结连线的中点时较胸锁关节更易进入颈内静脉(P=0.002),而锁骨中内1/3交点下1 cm位点的进针方向更倾向于朝向胸骨上窝与喉结连线的中点(P=0.010).穿刺过程中患者有耳痛及耳周不适(P=0.000)、导丝放置过程中有阻力感(P=0.000)时更易进入颈内静脉.结论 锁骨下静脉置管进针方向为胸骨上窝与喉结连线的中点时导管易进入同侧颈内静脉.穿刺过程中患者有耳痛及耳周不适、导丝放置过程中有阻力感可作为判断导丝进入同侧颈内静脉的早期指标.Abstract: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risk factors and early indicators for misplacement of subclavian vein catheter into ipsilateral internal jugular vein.Methods From August 2008 to July 2009,subclavian vein catheterization was successfully performed with Seldinger method in 167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Xuanwu Hospit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The paraeentesis side,pameentesis site,direction of puncture needle.and the perceptions of both patients and operators during catheter placement were recorded.The correlation of these factors,age,and gender with the misplacement of subclavian vein catheter into internal jugular vein was analyzed.Results Sixteen patients(9.58%)experienced misplacement of subclavian vein catheter into ipsilateral internal jugnlar vein,which was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age(P=0.375),gender(P=0.259),paraeentesis side (P=0.175),or paracentesis site(P=0.061).Misplacement of subclavian vein catheter into internal jugular vein was significantly more frequent when the direction of puncture needle was toward the midpoint of suprasternal fossa and laryngeal prominence(P=0.002).When the paracentesis site was located at a point at the junction of medial one-third and lateral two-tllirds of the clavicle.it was more frequent that the puncture needle was toward the midpoint of suprasternal fossa andlaryngeal prominence(P=0.010).There were more misplacement events when the patients feel ears pain(P=0.000)and when the operator felt resistance when inserting gnidewire during catheter placement(P=0.000).Conclusions Misplacement of subclavian vein catheter into ipsilateral internal jugnlar vein occurs more frequently when the direction of puncture needle is towards the midpoint between suprasternal fossa and laryngeal prominence.Patients feel ears pain and operators feel resistance when inserting guidewire during catheter placement are early indicators of misplacement.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控制肿瘤的发展,反复多次大剂量静脉冲击化疗,已成为临床抗肿瘤的常规治疗方法.但化疗药物刺激性较强,易引起药物外渗或外漏,造成静脉、局部组织损伤甚至坏死,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而且影响化疗的顺利进行.为减少病人痛苦,我院对化疗病人分别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与外周静脉留置针化疗两种方法.现对2004年1月~2007年9月间120例恶性肿瘤化疗病人进行比较,观察锁骨下静脉置管局部毒性反应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2.
经颈外与锁骨下途径中心静脉置管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找一种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又具有常规中心静脉置管优点的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法。方法:将病人随机分成两组:经颈外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组80例经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组83例,分析两种置管途径的效果。结果:经颈外静脉组未发现并发症,但有4例导管不能插入上腔静脉。经锁骨下静脉组有2例动脉损伤,5例穿刺失败。两组并发症和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颈外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是一种方法简单,并发症少的中心静脉管途径,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的相关因素及早期判断指标.方法 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外科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成功的患者167例,均采取Seldinger技术进行置管.记录穿刺部位、穿刺位点、进针方向、穿刺过程中患者的主观感觉和操作者的感觉,分析上述各种因素及患者年龄、性别与锁骨下静脉置管进入颈内静脉的关系.结果 共16例(9.58%)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进入同侧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是否进入颈内静脉与患者的年龄(P=0.375)、性别(P=0.259)、穿刺部位(P=0.175)及穿刺位点(P=0.061)无关.进针方向为胸骨上窝与喉结连线的中点时较胸锁关节更易进入颈内静脉(P=0.002),而锁骨中内1/3交点下1 cm位点的进针方向更倾向于朝向胸骨上窝与喉结连线的中点(P=0.010).穿刺过程中患者有耳痛及耳周不适(P=0.000)、导丝放置过程中有阻力感(P=0.000)时更易进入颈内静脉.结论 锁骨下静脉置管进针方向为胸骨上窝与喉结连线的中点时导管易进入同侧颈内静脉.穿刺过程中患者有耳痛及耳周不适、导丝放置过程中有阻力感可作为判断导丝进入同侧颈内静脉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14.
15.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对危重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以降低血流感染率。方法随机选取ICU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危重患者26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30例,对照组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进行深静脉置管,试验组采用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置管法进行深静脉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平均穿刺所需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平均导管留置时间及患者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穿刺所需时间为(8.76±3.68)min,一次穿刺成功为112例,成功率为86.15%,导管留置时间为(58.34±6.78)d,患者置管后发生血流感染8例,感染率为6.15%;试验组患者穿刺所需时间为(9.34±3.17)min,一次穿刺成功124例,成功率为95.38%,导管留置时间为(59.07±5.97)d,置管后发生血流感染1例,感染率为0.77%,两组患者置管穿刺所需时间和导管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要高于对照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危重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CVC)主要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及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目前此项技术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各种并发症也显著增多,其中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较为常见。自2006年12月,我们改进了常规固定方法,减低了感染率,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气管切开组70例和非气管切开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120例行锁骨下静脉置管者29例发生感染,总发生率为24.2%;两组分析显示,术前白细胞<4×109/L、导管留置时间≥7d、是否行气管切开均是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三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与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的病原菌同源率为61.5%.结论 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与术前白细胞数量、导管留置时间、是否行气管切开有关,应针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预防. 相似文献
20.
锁骨下静脉是行中心静脉穿刺输液和中心静脉置管测压常用的静脉之一,既往我们一般要用锁骨下进针法,该法不但成功率低,而且由于穿刺角度及深度不便掌握,若解剖关系不清,可出现气胸、损伤动脉等并发症,具有潜在危险性,在使用过程中不无顾虑。自山东宋文阁发明前斜角肌—锁骨间隙进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