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液透析中心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病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乙型肝炎感染概况Australia抗原(澳抗)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现,此后人们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认知有了飞跃的发展。1965年该抗原被Blumberg等命名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以后很多人为消除HBV感染做了不懈的努力。然而迄今为止,乙型肝炎依然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据估计  相似文献   

2.
腹膜透析(PD)是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肾脏替代疗法之一,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与血液透析(H D)相比,有其优点,尤其是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危险性.近年来,由于乙型肝炎疫苗的广泛接种、献血时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以及乙型肝炎感染患者的隔离,透析患者HBV感染率已经显著下降,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vi rus,HCV)感染因而成为透析患者感染的一种主要肝炎类型.目前腹膜透析患者HCV感染已经引起了极大关注.本文就腹膜透析患者HCV感染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治疗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指的是慢性HBV感染患者合并肿瘤时接受细胞毒性或免疫抑制治疗期间出现的HBV复制,可以导致肝细胞连续性坏死及肝功能进行性下降,最终产生程度不一的损害,轻者表现为肝炎症状,重者出现暴发性肝衰竭而死亡。目前通常认为这是合并慢性HBV感染的肿瘤患者,尤其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等接受化疗常见的并发症。现将2005年进修期间收治的3例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全世界约20亿人被HBV感染,其中慢性感染3.5亿人,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我国是HBV感染高流行区,有1.2亿人口为HBV感染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为7000万。我国慢性HBV感染的特点是持续时间漫长,临床上可分为3个时期:免疫耐受期,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免疫低下,长期暴露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危险因素中,较正常人群具有更高的HBV感染率.随着透析管理的规范化,HD患者HBV感染率虽己呈下降趋势,但在发展中国家和经济不发达地区HBV感染仍较突出.对HD患者预防性接种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被认为是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免疫保护方法[1],但各国临床实际应用情况并不一致,接种率低,接种效果不理想.本文将对其应用的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我国属HBV感染高流行区,流行的HBV血清型主要是adrq+和adw2,少数为ayw3 (主要见于新疆、西藏和内蒙古自治区),基因型主要为C型和B型.我国一般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9.09%,接种与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人群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4.51% 和9.51%[1].  相似文献   

7.
金丽英 《浙江临床医学》2005,7(12):1340-1340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发区,人群中HBSAg阳性率高达10%以上[1],且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有40%~60%是通过母婴传播[2].HBV感染产妇排出的血液、汗液、乳汁及阴道分泌物如处理不当可造成医源性的交叉感染.因此做好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防止医源性的交叉感染,提高孕产妇及家属的自我保护能力是产科医护工作者的重要责任.本院对2004年住院分娩的56例HBV感染孕产妇加强了护理与管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精神科住院患者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为防治HBV的院内感染提供参考依据,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295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血清HBV标志物检测。结果,血清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五顶HBV标志物阳性率分别为8.80%、30.81%、2.78%、21.54%、15.29%,HBV总感染率为43.63%,565例阳性标本检出HBV感染模式15种,HBsAg( )、抗-HBs(-)、HBeAg(-)、抗-HBe( )、抗-HBc( )(小三阳)占12.21%,HBsAg( )、抗-HBsAg( )、抗-HBe(-)、抗HBc( )(大三阳)占5.84%。提示,精神科住院患者中存在HBV传染源,病区应加强监测、隔离、消毒等综合性措施,预防住院患者HBV的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9.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不同人群中HBV基因型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不同人群中HBV基因型分布。[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IA)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分析HBV基因型。[结果]32例HBV携带者中,23例(71.9%)为B基因型,9例(28.1%)为C基因型;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9例(14.5%)为B基因型,53例(85.5%)为C基因型;41例肝硬化患者中,2例(49%)为B基因型,39例(95.1%)为C基因型。23例肝癌患者中,未检测到B基因型,19例(82.6%)为C基因型,4例(17.4%)为B、C混合型;41例吸毒者中,15例(36.6%)为B基因型,216例(63.4%)为C基因型;48例妓女中,46例(95.8%)为B基因型,2例(42%)为C基因型。[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C基因型比例明显高于HBV携带者,提示C基因型HBV感染可能与乙型肝炎的慢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背景及目的 日本红十字会(JRC)用复合试剂开展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作核酸扩增(NAT)检测,筛查血清学阴性的血液。在本研究中,作者分别报道了急性感染和随访调查中,HBV NAT-阳性供血者的特征,HBV DNA的窗口期和动力学。材料及方法自使用50份标本混合NAT筛查以来,在日本共确认了277份HBV DNA阳性血液。本文报道这些HBV DNA阳性血液的病毒载量和基因型特征。从123名随访者的资料推算出HBV倍增时间及半减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率及其有关因素。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53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逆转录一套式PCR法检测HCV—RNA。回顾分析5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的临床资料。结果 5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肝炎病毒感染率分别为乙型肝炎病毒(HBV)22.6%、丙型肝炎病毒(HCV)41.5%、HBV/HCV总感染率49.1%,HCV感染组、非感染组在输血次数、透析年限的差异有显性,而HBV感染组、非感染组在输血次数、透析年限的差异无显性。结论 病毒性肝炎仍是血液透析(HD)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中以HCV的发生率最高。严格消毒措施,血源筛选,减少输血,对减少透析中肝炎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IL-15参与单核/巨噬细胞与T、B淋巴细胞之间的调控。本研究对105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血清IL-10、IL-15、HBV DNA和ALT进行检测,以探讨其在HBV感染慢性化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是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其传染性贯穿于整个病程,约半数以上慢性患者可检出乙型肝炎病毒(HBV)活动性复制标志。我县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区,HBV感染的HBsAg的阳性率约占全县总人口的7%。为更进一步了解我县HBsAg携带情况,本文对1998年~2000年我县的服务行业及食品加工人员共19147人进行了HBsAg携带情况的调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含量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载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5月该院慢性HBV感染者265例(感染组),另选同期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HBV DNA载量,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25(OH)D3含量,比较HBV感染者不同临床期患者的各指标水平,分析HBV感染者25(OH)D3含量与HBV DNA载量的关系。结果感染组血清25(OH)D3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且感染组25(OH)D3含量由低至高依次为无症状携带者、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慢性乙型肝炎,除肝炎肝硬化与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的血清25(OH)D3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不同临床期患者血清25(OH)D3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载量由低至高依次为无症状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的HBV DNA载量最高(P0.05)。感染组25(OH)D3含量正常、含量不足、含量缺乏者的HBV DNA载量依次增加(P0.05)。相关性分析,感染组血清25(OH)D3含量与其HBV DNA载量呈负相关(r=―0.432,P0.05)。结论 HBV感染患者血清25(OH)D3含量低,且25(OH)D3与HBV DNA载量呈负相关。维持一定水平的25(OH)D3含量可能有助于促进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人体后,血液中会出现大量的病毒颗粒.目前ELISA法主要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即乙肝五项标志物。判断患者体内是否发生HBV感染.检测乙肝病毒基因表达产物及患者的免疫反应产物.只能间接地提供标本HBV感染的依据。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是判断病毒复制活跃和具有传染性最为直接和可靠的依据.其含量能直接代表患者病毒血症的水平。在病毒的致病机制上,目前认为肝脏的损伤不是HBV直接导致.而是HBV的复制启动和激发集体的免疫反应所致。按照现代循证医学的方法观点.我们既要对新的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也有必要对已有的检测方法进行重新评估,为探讨慢性乙肝血清HBV-DNA含量与血清标志物和肝功能(ALT,AST)的关系.设计了以下实验。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检测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人们对肝炎病毒感染疾病意义的认识不断加深,临床抗病毒药物研发也在不断发展,同时快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及相关技术促进了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临床检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球约有3.5亿慢性HBV携带者,中国约占其中1/3左右,居世界第一位,其中15%~40%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有效替代方法之一,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BV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和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  相似文献   

18.
乙肝病毒前S1抗原和e抗原联合检测同HBV复制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蛋白(PreS1)由S基因的前S1区编码,PreS1含有数个能影响HBsAg分泌的调节序列,其特定氨基酸序列可参与HBV感染靶细胞的过程[1].而机体对PreS1免疫应答可为清除肝细胞内HBV及阻止病毒侵入肝细胞提供重要的防御作用.本文以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荧光定量PCR法(FQ-PCR)定量测定HBV DNA,以此作为病毒复制和传染的直接依据,来探讨HBV感染者PreS1作为病毒复制标志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检测HBV和HCV病人血清中抵抗素水平及其病毒载量,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HBV和 HCV感染者糖尿病发病率增高的机制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方法 利用ELISA和实时定量PCR方法,分别测定病人血清抵抗素水平和病毒载量,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 HCV感染组的血清抵抗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 ,其抵抗素水平与病毒载量的相关系数为0.82;HBV感染组的血清抵抗素水平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P〉0.05),其抵抗素水平与病毒载量的相关系数为0.40.结论 HCV感染组的血清抵抗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且与病毒载量正相关;HBV感染组血清抵抗素水平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丁型肝炎又名δ肝炎,英文缩写HD,其病原为丁型肝炎病毒(HDV),它是继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之后,在乙型肝炎患者中发现的又一新的病毒。HDV感染呈全球性,我国已有八个省、市报告有了型肝炎流行。本文就丁型肝炎及其免疫学诊断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